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饲料添加剂不是提高奶牛产量的最有效方法,但在饲料营养不平衡或奶牛代谢不平衡的时候,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可促进奶牛恢复体质、利于保持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饲料营养是影响牛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我国奶牛饲料营养的现状,通过论述优质粗饲料、低质粗饲料、TMR对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从理论上阐述了饲料转化效率与牛奶产量及品质密切联系的内在机理,同时提出了实际生产中改善牛奶产量与品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全混合日粮(TMR)就是一次性提供给奶牛无副作用、适口性较好、营养均衡且全面的饲料。饲料是奶牛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奶牛生产经济效益好坏的最主要的因素。饲料开支是奶牛生产总开支中最大的一部分,约占55%。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牛奶的产量与质量。奶牛每消耗0.25~0.30千克饲料就可生产1千克奶。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乳品的质量,最终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利用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的饲料资源,为奶牛提供合理又经济的TMR,是奶牛绿色养殖的必要手段,更是提高奶牛生产经济效益,保障人类健康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高产奶牛饲料中添加脂肪效果好奶牛饲料中添加脂肪在国外已成为饲养技术的热点,而在省内乃至全国则很少,从浙江省情况来看,夏季气候炎热,而近几年来,青干草等粗饲料质量低下、为维持奶产量,高产奶牛饲料中也应添加脂肪。奶牛的营养需要量大,产奶量高的奶牛,在产奶...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养好奶牛的基础是具备优质的粗饲料,在粗饲料中微贮饲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微贮饲料,只喂以干秸秆饲料等,因其营养低,采食量少,为追求较高的奶产量,于是饲喂过多的精料,最终导致奶牛出现了一些消化性、营养代谢性疾病,如:瘤胃积食、蹄叶炎、肝脓肿、真胃移位等,使奶牛养殖业蒙受了巨大损失。微贮饲料以其自身的特点,不仅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能提高牛奶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创造出很好的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技术转让     
《中国牧业通讯》2006,(16):I0009-I0010
全植物性鸡饲料;动物用营养添加剂;奶牛高能生物饲料添加剂;奶牛增乳饲料添加剂;一种益生素饲料添加剂;绿色环保饲料;生态饲料;……[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未来我国的奶牛养殖规模和水平都将大幅度发展和提高,奶牛饲料资源及其安全性问题将是首先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农业部于1992年发文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动物源性饲料。2001年再次专门发文重申这一规定。2004年10月1日又施行了《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除乳及乳制品外,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血粉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但随着近期饲料原料涨价,肉、奶、蛋产品价格上升,个别饲料企业和奶牛养殖场急功近利,没有深刻反思猪链球茵、无名高热症、禽流感、疯牛病等疾病的暴发对养殖生产带来的重创和教训,血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原料的使用重新抬头。近年来,随着对动物健康养殖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理论和观点不断出现,从动物营养与健康的角度提出了:动物抗病营养理论、系统营养理论、全方位营养理论,对饲料、营养、遗传育种、饲养管理等综合技术进行技术集成,科学的应用于动物生产全过程,突出绿色、健康养殖、产品安全为主题,而不片面根据价格和营养素的含量来衡量某种饲料质量的观念,彻底转变传统养殖观念。因此,很有必要从饲料安全的角度再次认识血液制品饲料原料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威胁,以期再次引起相关饲料企业、奶牛养殖生产企业(户)关注动物健康养殖,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苹果发酵饲料是根据现代生物技术和营养理论生产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绿色生物活性饲料。本试验选用38头荷斯坦奶牛,按年龄、胎次、泌乳月、产奶量相近的原则进行分组配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苹果发酵饲料替代10%的精料,试验期为60d。结果表明,在不增加饲料成本的条件下,试验组奶牛平均产奶量要比对照组高0.58kg/d,这说明饲料中添加苹果发酵饲料,能提高产奶量,延长奶牛产奶高峰,相对降低饲料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奶牛的营养需要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维持营养需要,另一部分是产奶的营养需要。调配奶牛饲料的主要任务是满足这两部分的营养需要。现以体重500千克、日产鲜奶:25千克(乳脂率3.5%)的奶牛饲料调配为例,介绍舍饲奶牛饲料调配技术。  相似文献   

10.
TMR技术是根据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把粗饲料、精饲料和各种添加剂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合成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进行饲喂的饲养技术。该技术可以针对大小奶牛群在恰当的阶段,都能够采食适量的平衡的营养,达到最高的产量、最佳的繁殖率和最大的利润,它具有如下优点:①TMR饲养技术便于控制粗粮的营养水平,提高干物质采食量;②可有效地防止消化系统机能紊乱;③有利开发和利用当地尚未利用的饲料资源;④可进行大规模工厂化  相似文献   

11.
奶牛养殖中,保证产奶量和质量尤为关键.中草药作为绿色、安全的添加剂,将其应用于奶牛生产中,一方面能够弥补传统饲料品种单一、营养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能够起到良好的疾病预防效果,确保奶牛健康生产.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奶牛饲料种类;其次分析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最后探讨了中草药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奶牛的换料应激对奶牛产业带来经济损失,通过从营养、育种改良、饲养管理以及饲料等方面去缓解应激,其中营养调控是减少换料应激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奶牛更换饲料出现应激情况下,通过营养调控,可以有效降低换料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保证牧场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营养对奶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产奶和饲料转化率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提高奶牛经济效益的限制性因素,尤其是妊娠和泌乳奶牛更需要营养平衡的日粮。要实现营养平衡,除常规饲草、饲料的科学搭配外,还需要添加某些一般饲料含量不足的微量营养物质,以满足奶牛的正常繁殖和产奶需要,并改善瘤胃生态环境,提高粗饲料的消化利用。农户饲养奶牛大多均以农作物秸秆等粗饲料为主,其日粮有效营养成分含量少且营养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为此,我们选择了青岛市奶牛场,在奶牛的混合精饲料中加入复合添加剂,观察其对奶牛产奶和繁…  相似文献   

14.
生产实践中,奶牛饲料往往有失衡的情况,有的是饲料中某种成分的缺失,有的是饲料中某种成分的过量,还有的是某几种成分之间的比例失调,这些都属于饲料营养失调。不论是哪种情况,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奶牛的生产,特别是产后的高产奶牛,饲料失衡时的表现尤为明显。本文针对产后奶牛饲料中各种营养失衡的临床表现予以描述,同时寻求最佳的预防措施,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营养对奶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产奶和饲料转化率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提高奶牛经济效益的限制性因素,尤其是妊娠和泌乳奶牛更需要营养平衡的日粮。要实现营养平衡,除常规饲草、饲料的科学搭配外,还需要添加某些一般饲料含量不足的微量营养物质,以满足奶牛的正常繁殖和产奶需要.并改善瘤胃牛态环境,提高粗饲料的消化利用。农户饲养奶牛大多均以农作物秸杆等粗饲料为主,其日粮有效营养成分含量少且营养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为此,我们选择了青岛市奶牛场,在奶牛的混合精饲料中加入复合添加剂,观察其对奶牛产奶和繁…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奶牛饲草饲料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草饲料资源是奶牛养殖业的物质基础。在对黑龙江省奶牛养殖所需的粗饲料和精饲料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各种饲料原料的营养指标、种植分布区域、产量和需求情况等,并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饲草饲料资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优质苜蓿是奶牛最经济的粗蛋白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经济安全和方便环保的优质粗饲料,是集约化奶牛养殖最可靠,最优质廉价蛋白与能量等营养的来源。应用优质苜蓿后,既提高牛群健康、繁殖力和使用寿命,又提高了奶牛产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营养学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牛奶产量和改善奶牛健康,一直是国内外奶业科技研究的重点与前沿。作者对目前影响牛奶成分的营养技术作了详尽地介绍和探讨,以期对开发奶牛最大生产力,生产出高档、安全、风味的牛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TMR,即奶牛全混合日粮,是根据奶牛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按营养专家设计的配方,用特质的搅拌机对日粮各组分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饲养工艺。这样配出的饲料能够保证奶牛每采食一口饲料的营养都是均衡的。据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高艳霞教授介绍,奶牛场使用TMR饲喂技术,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维持牛群健康。因为TMR全混合日粮经过均匀的搅拌、切割、揉搓等工艺,增强了奶牛的适口性,TMR的配方是根据奶牛营养需求制定的,解决了奶牛采食随意性问题,降低了人为管理失误因素,均衡的营养使牛群更加健康。二是提高牛奶产量。TMR日粮是奶牛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些奶牛养殖户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在奶牛饲养管理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因而影响了养殖效益。1注意掌握饲料配比各类牛只的饲料应按年龄、体膘、产量、配种怀孕、转群情况的不同而进行分配。奶牛的饲料(主要指精料),应按照分娩前低营养、分娩后高营养、泌乳初期引导饲养法的原则,调剂分配。对泌乳牛的饲料,应多采用碱性反应的日料,即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