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穴贮肥水加覆膜技术要点是:北方果园春季土壤解冻后(南方则不分季节)在树冠下挖4~8个圆土穴,穴径约30厘米,深30~40厘米,穴中央竖一捆紧的浸透水(或肥水)的草把,再用50克尿素、50~100克过磷酸钙、50~100克氯化钾(或相当肥效的复合肥)与土混匀,填入草把周围,覆土2厘米,用脚踏实,然后覆盖地膜,上面捅一孔,用作今后浇水施肥的进口,  相似文献   

2.
一、适期播种选择水位1.5米以内、涨落平稳、风浪较小的湖边、浅滩、沼泽低塘或排灌方便的低洼田块种植。播种方式可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紫花芡因是栽培品种,适宜精细栽培,多采用育苗移栽法。(1)直播。于4月上中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5~2公斤。方法有穴播、泥团点播和条播等多种。穴播应选水深0.3米以内的浅水湖荡,每隔3~3.5米挖一浅穴,每穴播种3~4粒,覆盖泥土1厘米  相似文献   

3.
银杏巧施肥     
一、秋季穴施有机肥和复合肥 穴施就是在树冠周围或树盘内,挖深40~60厘米、直径50厘米的施肥穴。一般幼树期间每株挖1~2个穴,初结果树每株挖2~4个穴,盛果期大树每株挖4~6个穴,将穴的底部先填入20厘米厚的腐熟粗有机物(如作物秸秆、细碎枝条等).然后把肥料和表土按照1:3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填入穴内(每穴施入复合肥100克),填满后浇水沉实,待水渗下后把底土撒  相似文献   

4.
在土层较薄,无浇水条件的山丘地应用最适宜,是旱地果园保证肥水供应的一项重要措施。具体技术如下。 将作物秸秆或杂草捆成直径15~25厘米、长30~35厘米的草把,放在水中浸透。在树冠投影边缘向内50~70厘米处挖深40厘米、直径比草把稍大的贮养穴数个,依树冠大小确定贮养穴数量,一般4~6个。将草把立于穴中央,周围用混加有机肥的土壤踩实(每穴5千克土杂肥,混加150克过磷酸钙,50~100克尿素  相似文献   

5.
一、选地、整地、备耕 选择靠近水源,坡度平缓,不出现霜害、冻害,无毁灭性病虫害,海拔500~800米、湿度在85%以上的背风山坡地.开带或直接开穴,每677平方米种植47棵,株行距为3.5米×4米,挖宽60厘米、深50厘米的定植穴,待其风化15天后回填.每穴施腐熟农家肥(猪、牛、鸡粪等)15千克加适量饼麸或磷肥1~1.5下.克或过磷酸钙5千克,与泥土拌匀作基肥,覆盖20厘米的表土.  相似文献   

6.
毛道祺 《新农村》2009,(7):15-15
4.定植搭棚 (1)挖穴施肥移栽定植宜在4月底前完成.每亩按雌雄株15GA6FA1 的比例种植,确保吊瓜正常授粉. 一般每亩栽种60~70株,行距5米,株距2米.种植穴直径80~100厘米,穴深60厘米,每穴四周最好撒上0.1千克石灰,作消毒和防治病虫害用,每穴施有机肥50~100千克、过磷酸钙或复合肥2千克、菜饼1千克,然后覆肥土与地面平,并使其充分发酵.  相似文献   

7.
张放  张士良 《新农村》2001,(9):13-13
在本刊2001年第三期上我们对优质砂梨新品种作了介绍,现概述其丰产栽培技术如下。1.高标准建园梨树适应性较强,对气候、海拔、土壤等条件要求不严,但以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土地为佳。在平整土地后,按2~3米×3~4米的株行距挖定植穴,定植穴长度、宽度和深度各为1.0米、1.0米和0.6米。定植穴底部先填入表土或好的客土,再在距地表30~50厘米处填入与有机肥混匀的表土(每穴50千克有机肥加1千克磷肥),表层填入行间的表土或破碎后的心土,堆成丘状。  相似文献   

8.
一、套种方式 套种方式有1:1和1:2两种,可根据西瓜株距大小而定,西瓜株距小于25厘米宜用2:1,即两穴西瓜1穴花生,花生每667米2500穴左右;西瓜株距大于25厘米宜用1:1种植方式,即西瓜和花生穴数相等,每667米21000穴左右,花生的种植位置在两穴西瓜中间的垄背偏后10~15厘米膜上.  相似文献   

9.
除了有些大棚生产厂家专门配备成块大棚膜外,从市场上买的塑料薄膜一般折径为1~5米不等,大棚覆盖一般都需要把几幅较窄的薄膜粘接成三四块或一整块,然后再覆盖到骨架上。粘接方法多采用电熨斗、电烙铁等加温烙合,以电熨斗粘接薄膜的方法最为常用,还可以采用剂粘法等。  相似文献   

10.
<正>7~9月正是柑橘迅速膨大,需水量最多的时期,也是湖南省常年高温干旱季节。推广橘园抗旱节水灌溉技术,保树和保收。在最近2~3年进行过撩壕、扩穴结合重施有机肥的橘园,可先将原撩壕或扩穴位置的表土3~5厘米往四周扒开,沿穴或壕的外缘筑一土埂。让水自流或用塑料软管引水或人工挑水灌入,将这部分土壤灌透,然后将筑埂的表土覆在上面,再用薄膜或作物秸秆、稻草、杂草等覆盖,下次再灌时揭开薄膜灌水  相似文献   

11.
我所于1982~1983年对蛴螬的水平活动和药剂毒力渗移作了测定,取得初步给果.不同条件下蛴螬水平活动的范围食料 在同一块壤土上,划定面积16×4米~2,等分成4个小区,逐区清除自然越冬的各类金龟子和蛴螬.小区周围埋40厘米铁窗纱,地上覆盖尼龙纱罩.分别在3个小区按农时栽种甘薯(穴行距40×80厘米)、大豆、  相似文献   

12.
陈军 《农技服务》1994,(6):37-38
<正> 2.造林地的选择与整地 总的要求与毛竹相同。稍有差异是,毛竹适宜深厚肥沃土地,刚竹适宜稍浅而硬砂质壤土,水湿地只能植水竹。 中、小型散生竹种移竹造林的密度为每1000平方米90株左右,株行距3.3×3.3米:移鞭或截竿移鞭造林的密度为每1000平方米110株,株行距3×3米。 中、小型散生竹植穴的规格为:移竹造林,穴长 1~1.2米,宽0.5~0.6米.深0.3~0.4米;移鞭或截竿移鞭造林,植穴长0.6~1米,宽0.4~0.5米,深0.4米左右。  相似文献   

13.
1.合理搭建鹿场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搭建鹿场。鹿活动量较大,鹿舍占地面积保证每头2~3平方米,运动场8~10平方米。用石板、平滑木板或水泥板铺地,使粪便容易清扫。在鹿场周围设置2.5~3米的栏杆,以防鹿善跳而逃逸。如果有条件,最好把鹿场建造在向阳的山坡上。  相似文献   

14.
一、园址选择选择集中连片、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坡地果园应选择坡度20°以下,背风向阳台地、梯地和缓坡地。平地地下水应控制在1米以下,做到排灌自如,雨后无积水。定植带有效土层深达80厘米,pH6.5左右,选择具有团粒结构、肥力良好的壤土或轻黏壤土,黏重、湿渍或地下水位高的土地不宜种植猕猴桃。二、苗木定植栽植时间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或翌年2~3月萌芽前栽植。栽植密度按666.7平方米栽植45~85株为宜,株行距3×5米、3×4米、2×4米。栽植技术:山地区要挖穴栽植,穴长、宽各1米,深0.6米。将苗木的根系适度修剪后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  相似文献   

15.
<正> 山区干旱,水源缺乏,用常规方法栽植板栗劳动强度大、栽植速度慢,成活率低。我们针对山区气候干旱、土壤条件差、水源较远的情况,摸索出了板栗秋季无水栽植新技术。工效比常规方法提高3~4倍,省工省力,成活率达到95%以上。 1 夏季挖坑贮水:雨季到来前后,在爆破后的围山转或水平梯田上每隔3~4米挖长、宽、深各1米的定植穴,表土和底土分放,拾出未风化的石块。把表土填入穴内,施入有机肥20公斤,或秸秆及杂草10~30公斤,底土填至距地  相似文献   

16.
<正> 1 合理施肥 磷、钾肥能加快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运输和贮存。因此,增施磷钾肥能有效提高含糖量,施用越早,效果越好。以播种前做基肥效果最好。在西瓜坐瓜后,穴追饼肥,或一次性追施硫钾肥,亩施10公斤左右,一般可使西瓜糖度增加2%~3%。在结瓜初期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次每亩用0.26公斤,对水80公斤左右,连喷2次,或在伸蔓期每亩开穴  相似文献   

17.
1.覆盖地膜 番茄定植后,及时中耕松土,培土,用幅宽1.2~1.3米的地膜把相邻两个小高垄覆盖在一起,在垄间每隔1米插一道细树枝,将地膜撑起.同时按番茄的位置,用刀片划开地膜,放出秧苗,把膜孔四周及地膜两边用土埋好.  相似文献   

18.
1.增加覆盖物。夜间在大棚四周加围草苫或玉米秸,比不加覆盖物可提高 1~ 2℃。在原来的草苫子上面再重新加一层薄苫子,可使大棚内温度提高 2~ 3℃。在原来的草苫子上面再覆盖一层薄膜,增温效果更好。   2.大棚周围熏烟。寒流到来之前,在大棚周围点火熏烟,可防止大棚周围的热量向高空辐射,减少热量的散失。   3.经常打扫、擦洗棚膜。把薄膜上面的灰尘和污物及积雪及时清除干净,能增加光照,提高棚温。   4.覆盖地膜或小拱棚。大棚内高垄栽培的,可在高垄上覆盖一层地膜,一般可提高地温 2~ 3℃。平畦栽培的,可支小拱棚提高…  相似文献   

19.
3.保护地栽培技术 3.1种苗定植在秋季,当无花果种苗已经正常落叶后即可移苗定植.在节能温室中的适宜密度为株距1~2米,行距2~3米.定植穴应挖宽度和深度均达0.6~0.8米的槽,穴底部施入50千克农家肥作基肥,并与土壤充分混匀,上部填入部分表土后把种苗放入,使根系向四周舒展,然后回填挖出的所有土壤,浇足定植水,并培土.  相似文献   

20.
一、目标产量结构667米2穴数1.70万~1.85万穴,每穴3~4株苗,667米2基本苗6万~8万株,667米2有效穗数40万~45万穗,平均每穗80~85粒稻谷,千粒重25克。二、品种与栽培模式水稻栽培品种选择新稻11号、秋田小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