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高产苏云金素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筛选了苏云金杆菌高产苏云金素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在第一次正交试验筛选出的6种培养基配方的基础上,对培养基成分和用量作调整后进行第二次正交试验,筛选出五种培养基配方。将这11种培养基用3个菌株继续评选,尽管不同菌株在同一培养基中产苏云金素的量不同,但3个菌株产苏云金素量最高,且稳定的培养基匀为M_3培养基。正交试验的最后培养条件:温度32℃、pH6.5、通气量最大,转速200rpm、接种菌龄16小时、接种量3%、培养24小时。同时,还对苏云金菌杆CT—43菌株在培养基M_3中不同发酵时间的细胞数、pH、还原糖、氨态氮和可溶性磷以及苏云金素的杀虫活性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2.
致病杆菌D43菌株产素培养基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致病杆菌产生抗生素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菌代谢过程pH值、还原糖、总糖、氨基氮与抗生素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筛选,确定了对该菌产素有利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用正交试验初步确定了该菌产素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和条件为(g/L):麦芽糖5g,牛肉胨10g,牛肉膏5g,CaCl25g,KNO30.2g。发酵培养基的起始pH值在6.0~8.0、种龄16h、摇瓶装量25—150ml/500ml的条件下,培养72h可获得较高的抗生素产量。产素量与菌代谢过程中pH、还原糖、总糖和氨基氨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通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研究使该菌的产抗生素能力提高了46.67%。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杆菌小试生产发酵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 1 0L全自动发酵罐对苏云金杆菌小试生产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的温度、pH值、培养基成分及接种方式对发酵产量和发酵周期均有影响 ;在培养基配方中存在葡萄糖时 ,葡萄糖单独灭菌对提高苏云金杆菌发酵产量是重要的。初步生物测定显示 ,发酵上清中存在一些杀虫增效因子 ,建议配制苏云金杆菌制剂时尽可能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爆发已成突出的环境问题。以云南昆明滇池蓝藻新鲜藻泥为培养基,通过接种Bt菌种,测定发酵过程中Bt的活菌数及芽胞数,观察其生长过程中形态变化,同时测定杀虫晶体蛋白产量及杀虫毒力效价,并与常规LB培养基比较,探究了利用蓝藻藻泥培养基接种苏云金芽胞杆菌(Bt GIM1.32)制备生物源杀虫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Bt GIM1.32菌种在新鲜蓝藻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并完成芽胞和伴胞晶体的合成;当蓝藻含固率为3%、pH 7、接种活化10 h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接种量为2%、培养温度为30℃时,灭菌后直接接种Bt GIM1.32菌株,发酵48 h左右其活菌数可达到相对稳定值(6.79×108CFU/mL),54 h左右芽胞数达到相对稳定值(7.01×108CFU/mL);其130 ku晶体蛋白的质量浓度为4.81 mg/mL,对3龄小菜蛾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0.180μL/mL,毒力效价为1 600.00 IU/μL;发酵性能较常规LB培养基优良。研究表明,蓝藻作为发酵生产生物源农药Bt的培养基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大麦芽根发酵培养苏云金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芽根是啤酒工业的副产品,它含有较丰富的粗蛋白质和可溶性无氮物。采用麦芽根培养基,进行了苏云金杆菌HD-1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配比条件下,该菌生长良好,产晶体蛋白能力也正常。发酵液活孢子数可以达到3.7×109/mL,而原料成本只相当于对照鱼粉、玉米培养基的1/4。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Na+对Rs-2和Rs-4两株土壤微生物溶硅溶磷的影响.结果表明:Na+可促进Rs-2、Rs-4菌株溶硅能力的增加.在1.5% NaCl条件下,Rs-4菌的最大溶硅量为106.92μg/mL;在3%NaCl条件下,Rs-2菌株的最大溶硅量为148.9 μg/mL.而且Na+能够促进Rs-4菌株溶磷能力的增加,在3%NaCl条件下,Rs-4菌株的最大溶磷量为115.68 μg/mL,但Na+降低了Rs-2菌株的溶磷能力.Rs-2菌株溶硅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类型,回归分析表明溶硅量与时间呈正相关且回归关系显著.Rs-4菌株溶磷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二项式类型,回归关系极显著且模型有很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兰州百合连作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土壤问题,并为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从健康兰州百合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防病促生菌140株,其中有拮抗能力菌81株,溶有机磷菌102株,溶无机磷菌82株,固氮菌118株,解钾菌32株。通过定量测定,选取功能优良的菌株若干,随机组合发酵后测定各组合拮抗、溶磷、固氮及解钾性能,得到5组优良组合(BP1~BP5),经Topsis综合分析得知组合BP5性能最优。对组合BP5所涉及的4株进行鉴定,JK21为耐寒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JK22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N11、M40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BP5制作菌剂,测定其防病促生能力发现,菌剂防效良好,在68%以上;百合产量提升,单株总小鳞茎鲜重比对照组(CK)增加40 g左右;百合品质提升,可溶性糖、还原糖、粗蛋白、粗脂肪、Vc和flavone含量均升高,粗灰分和粗纤维的含量降低;土壤质量得到改善,速效钾、碱解氮、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升高显著,根际土壤中固氮基因、好氧自生固氮菌和厌氧自生固氮菌含量均显著增高。以上结果表明:菌剂BP5组合,能够解决百合连做障碍,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设计一套“正交试验-浓度加倍-生物测定”新的培养基配方优选模型,获得了理想的高效培养基配方。采用79007号菌株和5号配方,用7吨发酵罐进行试验,平均发酵效价达2887×103IU/ml。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苏云金杆菌发酵培养基配方优选中十分简单、实用、快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苏云金杆菌液体深层发酵研究十年进展(1990-2000)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我国苏云金杆菌液体深层发酵研究中菌株优选、培养基筛选以及发酵过程调控技术等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产酶溶杆菌OH11菌株摇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温度和转速等因子对产酶溶杆菌OH11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以30℃为宜,转速以210r/min为宜.通过正交试验在摇瓶中以LB为基础培养基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中活菌数在48h时可达到4.5×109cfh/ml,明显高于原基础培养基的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对其他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装液量40ml/250ml、发酵时间72h、接种量108cfu/ml和初始pH值7.5为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生菌素发酵过程中溶解氧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测定了所用发酵罐的体积氧传递系数,发现中生菌素分批发酵过程中溶解氧浓度呈现规律性变化,得出生长临界氧浓度为12%,发酵的最适溶解氧浓度为40%左右。溶解氧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发酵过程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杜云建  李元广 《植物保护》2008,34(2):128-132
植物青枯病生防菌株PBW1对植物青枯病的防效可高达70%以上。本文首先获得了PBW1 500 mL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30℃、初始pH7、接种量为1%、装液量为120 mL、摇床转速为220 r/min;在最佳条件下培养48 h的菌体浓度达4.2×1012cfu/mL;同时还对500 mL摇瓶培养过程中菌体生长、还原糖、总糖及pH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此外,本文还在6L全自动发酵罐上对PBW1培养过程中的菌体生长、还原糖、氨基氮、pH和DO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培养48h的菌体浓度达4.76×1012cfu/mL。  相似文献   

13.
低磷胁迫下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试管苗在全价、60%磷素和30%磷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第20 d、40 d时测定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马铃薯试管苗新叶和侧根发生以及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小幅增加.30%低磷培养环境下,试管苗的细胞膜透性值、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对照明显增加,而叶绿素含量则明显降低,差异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60%低磷处理下,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对照基本相同,差异不显著,表明含60%P元素的MS培养基适宜马铃薯试管苗生长.  相似文献   

14.
黑曲霉xj粗提物的拮抗机制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xj 菌株粗提物SE对魔芋白绢病病原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R-67的拮抗机制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SE对R-67的抑制作用,进而通过测定处理后菌株的电导率、核酸蛋白泄露、三羧酸循环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 (SDH) 及苹果酸脱氢酶 (MDH)]比活力、胞内活性氧 (ROS) 水平及核酸含量,对SE的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DPPH) 法及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二铵盐 (ABTS) 法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方法,从粗提物SE中共检测到12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质量分数 97.96%)。生物试验结果表明:SE能够抑制R-67菌丝的生长,其IC50值为0.46 mg/mL;SE处理可导致R-67菌液的电导率升高及核酸蛋白含量增加,抑制其三羧酸循环中关键酶SDH与MDH 的活力,增加菌体细胞内ROS含量,使细胞核4',6-二脒基-2-苯基吲哚 (DAPI) 染色的荧光强度减弱,据此初步推测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R-67菌体细胞膜完整性、损伤细胞结构、抑制三羧酸循环及核酸合成等途径而发挥抑菌作用。研究表明,黑曲霉xj粗提物SE在魔芋白绢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SE对DPPH及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有望应用于抗氧化功能性产品中。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暗黑鳃金龟幼虫取食Bt后不同时间其中肠细胞形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幼虫取食Bt后1~7 d中肠不同的组织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第1天就出现了细胞膜溶解的现象,在第7天细胞膜完全溶解消失;其他器官出现如细胞核核膜溶解,细胞核消失,内质网消失等现象。经过中肠细胞一系列的病变,最终导致幼虫死亡。  相似文献   

16.
低磷条件下熊猫豆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累积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培方法研究了熊猫豆对低磷胁迫随时间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磷胁迫下熊猫豆根系最大根长增加46%;但叶片面积变小,且发育延迟.缺磷时熊猫豆幼苗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以及蒸腾速率均下降,但是胞间CO2上升;缺磷植株还原性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降低,但是还原糖向根系的分配比例增加;缺磷植株根系活力上升、酸性磷酸...  相似文献   

17.
荔枝害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栽培品种NC89为对照,通过室内饲养和组织切片,系统研究了转双基因抗虫烟草对烟夜蛾和小地老虎幼虫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转双基因抗虫烟草对烟夜蛾幼虫具有稳定的杀虫作用,取食后2-3d死亡,死亡率达100%,不同龄期间表现一致;对小地老虎幼虫个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其抗性随龄期的增加而减弱,1龄死亡率为48%,2龄为28%,3龄以后死亡率为0,但对各龄幼虫的生长发育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水肥条件下环境材料对作物生长和氮磷利用效率的效应,通过盆栽玉米种植实验采用土壤持水量(A)、氮磷肥(B)、环境材料(C)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高分子保水剂、沸石和腐植酸等环境材料组合对玉米生长和氮磷肥利用效率影响,筛选出作物增产和氮磷肥同步增效的三因素优化组合,并通过土壤肥力和酶活性分析揭示相关效应机理。结果表明,三因素对各项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不同,A和B对玉米生长和氮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C,但C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和氮磷肥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提高以及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增加;土壤持水量65%~70%,每公斤土施肥1.5 g N、1.13 g P_2O_5,环境材料4.5 g的组合和土壤持水量85%~90%,每公斤土施肥1.5 g N、1.13 g P_2O_5,环境材料9 g的组合,作为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磷肥利用效率的优化组合,在实践中可根据水分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用蔬菜叶片浸渍苏云金杆菌药液测定对小菜蛾的LC50试验结果指出,供试蔬菜的生长期对测试结果有明显的影响。用营养生长旺盛期的菜叶,所得的LC50值比营养生长末期的菜叶高出4倍左右,差异显著。因此,用叶片浸渍法测定药液毒力,提供生长期标准一致的植物是保证试验准确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国产Bt-Cry1Ab和Bt-(Cry1Ab+Vip3Aa)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种植转基因Bt作物是主要的防治手段之一。我们利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了国产Bt-Cry1Ab玉米(转化体C0030.3.5)和Bt-(Cry1Ab+Vip3Aa)玉米(转化体DBN3601和DBN3608)对草地贪夜蛾1~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两种转基因玉米共6个品种皆可高效表达目标杀虫蛋白并对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对1龄幼虫的致死率达到59%~100%,存活幼虫的生长发育亦受到显著抑制。表明国内研发的Bt-Cry1Ab玉米和Bt-(Cry1Ab+Vip3Aa)玉米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其中Bt-(Cry1Ab+Vip3Aa)玉米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Bt-Cry1Ab玉米,两种转基因玉米皆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