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进行施肥、划破草皮和施用增产菌三种改良措施,对甘南高寒退化草地进行了改良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改良措施都能增加草群高度、盖度、密度、频度和产量,施肥改良使牧草产量增加43,90%~205,60%;划破草皮使牧草产量增加12%;施用增产菌使牧草产量增加4.10%。由此可知,施肥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增产菌对荒漠化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施用增产菌,对古浪县北部荒漠化退化草地进行了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增产菌后,鲜草产量增加17.14%,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6.98%;干草收获率提高17.09百分点,利用率提高18百分点,产量提高30.99%,实际利用量提高68.42%.  相似文献   

3.
天然羊草草地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封育、松土、施肥和补播是改良天然羊草草地的有效农业技术措施。封育可使植被的盖度增加1倍以上,牧草产量增加3.2倍。松土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总孔隙度增加。施肥可使产草量提高27.5%~84.7%,并能提高牧草的品质,深层施肥方法优于地表施肥方法。补播可使草地植被的盖度提高60%,牧草产量提高3.3倍。  相似文献   

4.
禾本科牧草施用不同配方专用肥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年的试验、观测与分析,初步探明了禾本科牧草施用6种不同配方专用肥的效果。与施用常规复合肥相比,等价值施用牧草专用配方肥,单位面积的鲜草、干草产量分别提高8.3%—28.2%与5.2%—12.9%,干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提高0.5%—7.6%;每公顷草地产出的营养物质数量,粗蛋白质增加5.0%—15.4%,粗脂肪增加2.6%—9.0%,无氮浸出物增加4.4%—10.2%。综合评价6种不同配方专用肥的施用效果,禾本科牧草专用肥的N、P2O5、K2O配比,以14:6:5或14:5:6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番茄苗期喷施不同次数的增产菌,研究了增产菌对春季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苗期喷施1~2次广谱增产菌,能够明显地提高春季温室番茄的前期产量和单果重。前期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0.1%~12.6%,单果重比对照增加了14.3%~17.9%;在苗期喷施3~5次增产菌,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的营养生长,但其前期产量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羊草叶面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羊草叶面喷施翠竹植物生长剂、喷施宝、增产菌和尿素的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肥料对羊草的干草产量、叶面积和营养成分均有影响。翠竹植物生长剂以稀释1.0万倍喷施,喷施宝用量75mL/hm2,增产菌用量150g/hm2,尿素以5.0%的浓度喷施,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2.3%、24.6%、12.6%和18.9%。羊草的高度、叶面积和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鄂南地区油菜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施用氮肥效果最好,油菜最大增产量达1564kg/hm^2,增产率110.8%,纯收入增加3925元/hm^2;施用磷肥的最大增产量为676kg/hm^2,增产率32.3%,纯收入增加1274元/hm^2;施用钾肥的最大增产量为305kg/hm^2,增产率12.4%,纯收入增加525元/hm^2。通过拟合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油菜最高产量的N、P2O5和K2O施肥量分别为270.3mg/kg、155.9mg/kg和104.6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222.1kg/mg、115.1kg/mg和36.0kg/hm^2。确定了赤壁市赤壁镇油菜施肥的最高产量和最经济产量方案,为鄂南地区油菜的最佳和最经济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甘蔗田间试验对减量施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增产和增收的效应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甘蔗的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农民常规施肥量的基础上减少45%肥料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均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减量施肥的产量达到97.54t/hm^2,增产6.99%,利润增加8574元/hm^2;有机一无机配合施用的蔗茎产量达到115.29t/hm^2,增产26.46%,利润增加13709元/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设施栽培条件下的生菜及其土壤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施肥模式(即不施肥、当地施肥、当地施肥减量20%、当地施肥减量50%、当地有机施肥)对生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施肥处理之间生菜硝酸盐的累积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生菜的硝酸盐含量以当地施肥量处理最高,比对照增加了210.2%,且施化肥处理显著高于有机施肥和不施肥处理(P<0.05);有机施肥处理和化肥处理的3种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有机施肥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比不施肥处理的提高了39.3%、48.6%、47.6%。因此可见,施用有机肥不仅能使生菜有较高的产量和较低的硝酸盐含量,而且还能促进土壤酶活性的提高;生菜产量并没有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减少而下降,但硝酸盐含量随化肥使用量的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胡玉荣 《吉林农业》2011,(4):294-295
对宁夏南部山区天然草地实行了封育、火烧和施肥改良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封育和施肥使草地植物种类增多,草群密度、高度和盖度上升。火烧后优良牧草种类增加,毒害苹盖度降低。三种改良措施均可增加可食牧草产量和优良牧草的重要值。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表现为施肥〉封育〉火烧〉禾封育,火烧措施下速效钾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补播对天然割草场植被恢复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退化的禾草+杂类草天然割草地为对象,探讨补播对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补播天然割草地植被数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补播豆科牧草后,退化的天然割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当年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草群中豆科牧草的比例分别提高17.14;、13.99;,且随着补播年限的增加,豆科牧草比例呈上升趋势;草地产量和草层高度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补播当年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草地的草层高度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6.11;、32.36;,但草地总产量增减幅度不明显(P>0.05),且7月较8月草产量高、增产幅度大,可能与当年水热条件分配相关;补播对割草地原有植被各经济类群产量与高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补播豆科牧草对天山北坡中山带退化天然割草地植被的恢复和草品质的提高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湖流域属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退化状况是反映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有效指标。在对青海湖流域退化草地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手段获得流域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信息。采用Markov模型、退化草地动态变化度、转类指数和景观指数对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变化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状况良好,未退化草甸与未退化草原在整个流域占绝对优势,是流域面积的38%。2000-2010年期间,流域草地变化不大,退化草地转类指数为-0.0384;草地变化整体上呈极轻微退化趋势,在这11a期间呈现先退化、后改善的状况。流域内不同退化草地类别的空间景观格局表现比较稳定。青海湖流域的优势草地类别是未退化草甸,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2000-2010年期间该类别的动态变化度为1.82%,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时空变化都比较稳定。中度退化草甸是退化最明显的类别,即使在流域草地呈改善状况的2006-2010年期间,有近7.4万hm2退化为重度退化草甸,占中度退化草甸转变为其他类别的65%。流域中与其他类别相互转换频繁,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类型是轻度、中度退化草甸,及重度退化草原,在流域草地退化发生改善的2006-2010年期间,这3个类别的动态变化度达到15%-21%之间;空间上它们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青海湖北部以及环青海湖区域。  相似文献   

13.
恢复生态学在“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改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发生现状、成因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黑土型”退化草地恢复理论.研究结果认为,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改建,可根据退化草地的等级(系统受损程度)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中度和轻度退化草地改良通过休牧、灭鼠、毒杂草防除等措施即可达到其植被的自然恢复.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由于原生植被及生草层遭到了严重破坏,出现了大面积的次生裸地,植被的自然恢复能力已基本丧失,只有通过利用适宜草种改建人工和半人工草地,才能快速恢复其退化草地植被.利用禾本科适宜牧草在高寒草甸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上改建的人工和半人工草地,其植被的盖度基本上接近于原生植被,而显著高于退化草地的植被盖度;改建植被的地上总生物量是未退化植被的4-5倍,是退化草地的10-15倍.选择适宜的草种是“黑土滩”植被改建成功的关键,施肥、灭杂、灭鼠以及适度放牧利用等人工调控措施是人工和半人工草地持续利用的关键,人工调控可有效维持人工草地的生产力,防止其快速衰退.  相似文献   

14.
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土壤的养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草地退化、土壤退化之间的关系,为退化草地土壤系统的恢复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养分含量在0~30 cm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相同层次的土壤养分含量则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降低;土壤含水量在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的0~10 cm土层内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10~30 cm土层内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营养成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性下降趋势。这主要与高寒草地退化、土壤退化有关。因而,在高寒草地恢复治理过程中,根据不同退化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特别是根据土壤养分的变化状况采取不同的施肥策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退化草地的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揭示了碳酸盐草甸土基础地力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从此以充分利用农肥资源,进行改土培肥,合理使用化肥等措施,经10年努力效果显,1.6万亩的水,旱田地力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好转。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退化天然草地改良对草地生态恢复和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进行了封育、施肥、地表不处理补播、带状划破补播和水平沟整地补播改良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各改良措施均可使草地植物群落结构优化,可食牧草数量、产量及草地载牧量增加.改良后,土壤0~20cm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的质量分数均有所上升.综合考虑各改良措施的实施难易和效果,封育和带状划破补播可为该区典型草原首选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草地进行分类研究.以MODIS EVI(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MODIS EVI月度数据,分剐取其一、二、三主成分作为分类的前3个参数;引入研究区域同期的气温、降水、生物温度及DEM(数字高程)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主成分变换、重采样等方法确定分类的第4、第5个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ISODATA技术对草地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该分类结果能够提供比AVHRR NDVI(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和MODIS NDVI(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更丰富的分类信息,可以清晰识别到5大草地类,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可以进一步识别到草地亚类.因此,MODIS EVI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结合的多源信息综合分类能提高草地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草地土壤坚实度高、残茬根系量大带来的开沟问题,在草地切根改良的基础上实现施肥补播,采用破土刀齿破茬-种沟双圆盘开沟器开沟覆土-肥沟双圆盘开沟器压土成沟并覆盖种沟的工艺构建种床与肥床,设计分层交错式覆土开沟装置,建立种沟与肥沟双圆盘开沟器需满足的参数关系。基于土壤扰动造成土壤坚实度下降理论,通过对比试验,确定种沟开沟器距切根沟缝的距离对土壤坚实度的影响,得到将种沟开沟器布置在距离切根沟20mm处,可使开沟器入土处的土壤坚实度下降62%。将分层交错式覆土开沟装置应用于9QFB-2.4型破土切根施肥补播复式作业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实现稳定开沟,形成深47.3mm、宽29.1mm的肥床与深44.7mm、宽19.5mm的种床,施肥和播种深度合格率分别达到80%和83%,且对土壤的扰动程度小于14%,有利于草场植被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昭苏草原围栏封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4~2005年对新疆昭苏草原76团场天然草地围栏内、外植被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2003年封育到2004年,围栏封育处理与对照相比草层高度增加36.5%,总盖度增加12.5%,鲜草产量增加56.2%;从2003年封育到2005年,围栏封育处理与对照相比草层高度增加138.5%,总盖度增加54.3%,鲜草产量增加109.1%.在围栏内0~5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对照增加63.6%,氨态氮含量增加26.7%;在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对照增加85.1%,由此可见,围栏对草场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是判别干扰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干扰下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了解刈割干扰下草原功能群与多样性变化过程和机制,为退化割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时空刈割配置为试验平台,于2014—2018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即每年8月初),采用样方法对各个小区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分析一年一割(G1)、两年一割(G2)、漏割带10 m(G3)、漏割带5 m(G4)和对照(CK)处理下草甸草原群落功能群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刈割时间和不同刈割处理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 研究发现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不同刈割制度下均为优势物种,但是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呈现出羊草重要值逐渐降低,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等重要值增加的趋势;两年一割处理下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长柱沙参(Adenophora stenanthina)、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和草地早熟禾(Poa ratensis)等植物重要值均高于其他处理。一年一割和常年不刈割处理下草地植物禾本科和豆科植物重要值所占比例减少,以退化植物居多的菊科和莎草科植物所占比例增加,在漏割带为10 m处理草地的豆科植物增加;刈割处理5年后,不同刈割制度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增加,其中漏割带为10 m处理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5个刈割处理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其中G3和G4处理草地的群落均匀度有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16%和5.8%,G1、G2和CK草地群落均匀度指数下降,其中G1下降最大(下降了1.8%),其次是CK(下降1.6%),G2草地下降最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分析表明经过5年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10 m处理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功能群禾本科重要值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毛茛科和菊科重要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长期高频度刈割会导致草原退化,同样对草原长期不利用也会致使草原发生逆行演替;两年一割和漏割带为10 m的连年刈割均可以缓解群落中禾本科等优势植物比例下降,促进毛茛科植物比例增加;经过5年的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为10 m的刈割处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有所提高,即对草原进行适度刈割干扰(两年一割和漏割带10 m)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