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减少蕾铃脱落,是夺取棉花高产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小面积试验产量仅停留在三百斤左右,运城地区大面积还突不破百斤关,在技术上主要是蕾铃脱落问题没有解决。一般在小面积上脱落率为40—50%,大面积上脱落率为70—80%。伟大领袖毛主席曾指示:“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一九六四年,我到北京参加全国棉花生产会议时,敬爱的周总理也给我提出了研究棉花蕾铃脱落问题的任务。十多年来,我在棉花生产实践中认识了一些问题,摸索了一些措施,但是摸得不透,认识肤浅。我一定要在全国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大好形势下,再接再厉,猛攻蕾铃脱落关,夺取棉花高产。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镇平县常年种植棉花6666.7 hm2.据近3年的跟踪调查,一般棉田蕾铃脱落率为50%~60%,严重田块达80%.每年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蕾铃脱落而减产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3.
鲁棉9号(鲁155)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以[(鲁棉1号×邢台68—71)×爱字棉]×鲁抗1号杂交育成的丰产、早熟,优质、抗病、综合性状较好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从棉花的蕾铃脱落生理谈棉花的高产稳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生产中,蕾铃的脱落仍是一个大问题。一般蕾铃脱落率常达60~70%。一块丰产棉田,应该“三桃”结得多。但旺长高大的棉花,中下部棉铃大多脱落,即使结到6~6万个棉铃,大部是顶上部的秋桃,棉铃小,霜后花多,产量不高,品质也差。这种棉田,要获得高产,不是简单的一个减少脱落率的问题,而是在于减少中下部蕾铃的脱落,凋整结铃部位。所以,控制棉花前期  相似文献   

5.
大荔县是陕西省的主产棉区,在棉花生产中常出现大量蕾铃脱落的现象,调查显示,2000~2010年棉花生长的后期平均脱落率为58.6%.通过对比,当脱落率超过70%时,棉花皮棉产量低于975 kg/hm2.可见,蕾铃脱落是制约棉花稳产、高效的因子之一.探究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系统地掌握科学植棉技术,并对症施治,是改善棉田小气候环境,加强棉花营养条件,增蕾保铃,实现棉花高产高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要夺取棉花高产丰收,征全苗壮苗的些础上,防止蕾铃脱落是个很重要的关键。蕾铃脱落的原因虽很复杂,但害虫的为害是主要原因之一。据我们调查,一般虫害造成的蕾铃脱落可占蕾铃脱落总数的20—30%,严重的达50—60%以上。为害蕾铃造成脱落的棉花害虫在我省主要有棉铃虫、红铃虫、金钢钻、斜纹夜蛾、盲蝽象、玉米蜈和小卷叶虫等。正确识别这些害虫为害蕾铃造成脱落的症状,是对症下药,搞好棉花蕾铃害虫防治的基础。为便于田间调查分析,我试将  相似文献   

7.
棉花开花期后 ,随着花量的增多 ,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剧增。因此常把开花期和花量上升快、慢作为管理特别是重施花铃肥和用水调肥的重要依据。一般花期早 ,花量上升缓慢 ,从开始开花到结束 ,花期长 ,开花结铃高峰期对不良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 ;开花期晚 ,花量上升集中 ,开花结铃高峰期短 ,这时一旦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 ,极易造成蕾铃脱落 ,结桃少。掌握棉花花期后花量上升动态 ,可为实施合理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处理分密度 (每公顷 2 .70万株、 3.75万株、5.2 5万株 )、种植方式 (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直播 )和品种 [鲁棉 1号、鲁棉 6…  相似文献   

8.
简讯     
9月下旬,各地棉花进入吐絮盛期,丰收捷报频频传来。河北省石家庄专区400多万亩棉田预计亩产皮棉可达70—80斤,比去年增产17—33%。束鹿县78.6万亩棉田预计亩产100斤皮棉有把握,争取达到120斤。宁晋县新寨店棉花丰产方预计亩产籽棉650斤,其中有25亩每亩可产籽棉千斤。邯郸专区535万亩棉田预计比去年增产30%左右,南宫、磁县预计产量比去年增加近一倍。河南省新乡专区390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是棉花铃蕾期一种主要害虫,棉株受害后造成早期(雨季前)蕾铃脱落现象,使成铃率大减,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根据历年调查,常年被害率在30—50%,蕾铃损失率在30%左右,同时由于虫粪污秽和由虫孔灌进雨水,引起棉铃的腐烂,棉絮变黄,降低棉花品质。因此,在深翻、多肥、密植等高产栽培条件下和减低了苗期病虫害的基础上,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消灭棉铃虫为害,就成为减少雨季前蕾铃脱落,确保棉花大丰收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原编80—331—3,是如东县农科所用(早熟三号×3500)×浙114选育成。80—83年如东县多点试验,试种均比立新1号增产9—36.5%。83—8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三年共17个点次平均亩产632.9斤,比浙114增产7.27%,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定名——如东二号元麦。本品种在大面积种植平均比立新一号增产15.9%,84年种植2700余亩,一般比立新一号每亩增产80—100斤。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 ,随着化学肥料大量使用 ,有机肥料逐渐减少 ,导致棉田缺硼症愈来愈严重 ,就石首棉区而言 ,目前有 70 %的棉田表现缺硼症。据调查 ,缺硼棉田 ,棉株顶芽坏死 ,棉株矮化多分枝 ,下部老叶肥大 ,暗绿色 ,变脆 ,叶脉突出 ,顶部新叶变小 ,边缘和主脉失绿 ,叶柄上出现绿色浸润状环带突起 ,严重缺硼时 ,叶片反向卷曲、皱缩 ,苞叶张开 ,蕾铃易脱落 ,结桃少。 2 0 0 2年在缺硼棉田采取叶面喷硼与不喷硼对比试验结果显示 ,喷硼棉花蕾铃脱落率为43%~ 5 6% ,每公顷产皮棉 1 44 0~ 1 5 4 5 kg,比不喷硼棉田的蕾铃脱落率低 1 8%~ 2 4 %、皮棉增…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棉花亩产皮棉三百斤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生育规律,1980年至1982年我们在桃圩公社棉种场承担了地、县科委下达的棉花高产栽培试验研究课题。由于上级党政的关怀和科技人员的指导以及棉种场职工群众的帮助,连续取得了亩产三百斤以上高产稳产的较好成绩,经省、地、县各级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考核验收,80年1.05亩,亩产308.9斤;81年1亩,亩产304.3斤,而全场14.3亩棉田,平均亩产80年为68.4斤,81年为171.7斤。 82年,高产试验田扩大到相邻两块,一号田实测面积1.354亩,采用地膜复盖栽培  相似文献   

13.
在棉花生产中,经常出现蕾铃脱落现象,一般年份蕾铃脱落率为40%~50%,特殊情况下可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棉农收益。近几年,根据山东省泰安地区的生态条件和棉花的生育特点,对蕾铃脱落规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导致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八年以来,我所进行了亩产200斤皮棉栽培措施及其生育规律的高产研究。一九七八年0.7亩,亩产203.3斤:一九七九年1.15亩,亩产211.6斤;一九八○年1.15亩,亩产216.4斤一九八一年1.15亩高产试验地亩产皮棉257.4斤,全所35亩丘陵红壤棉田平均亩产皮棉达到213.7斤。下面就几年来的高产研究,侧重于一九八一年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及生育进程,进行初步总结: 一、栽培管理措施棉花高产是它自身的种性和良好的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使棉花各个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生育进程符合高产要求,必须  相似文献   

15.
棉花蕾铃脱落,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但有一个明显的事实为人所共知,这就是个体单株脱落率低,群体单株脱落率高。其原因是密度大了,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群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内部矛盾激化,蕾铃大量脱落。我们摸索了二十几年,找到了一种“棉花别枝法”,改变个体株型以适应群体发展的需要,效果很好。1977年的试验结果是,实行别枝的密度9880株单株成桃7.9个,单产皮棉211斤,比不别枝的对照单产140斤,增产51.3%。试验证明,在一般水平条件下,密度在8000—12500株,采用别枝法,蕾铃脱落率可由原来70—80%降低到40—50%。基本上实现既要高密度,  相似文献   

16.
一、棉花蕾铃脱落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在棉花生产上蕾铃脱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脱落率一般可达60~70%,严重的可达80%以上。棉花蕾铃脱落,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生理性脱落,一般占总脱落率的50~75%。这是由于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或子房未受精所引起的常见脱落类型。二是外部伤害性脱落,一般占总脱落率的25~50%。这是由于病虫危害、田间管理机械损伤及风害造成的。引起棉花蕾铃脱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然而在生理脱落中,却有共同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7.
北农1号(原代号7757)是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棉花育种组从岱字棉16×科遗2号的后代中选育而成。从1981年起,连续三年参加了河北省冀东早熟棉区区域试验,其产量与鲁棉1号相当,但纤维品质明显优于鲁棉1号。1984年春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我县位于长江下游,常年无霜期200天左右,降水量1037毫米左右,土质为沙壤土。全县46万亩耕地,三熟制面积大,复种指数高。棉田面积12万亩,属麦、棉轮作地区。为了粮棉双高产,1974年以来全面推行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1979年全县亩产皮棉133斤。当年气候条件,7月下旬—8月中旬雨水少,有利于开花结桃,8月下旬有部分棉田开始脱力早衰,据统计,全县约有3万亩棉田早衰,占全县棉田面积的25%左右,早衰棉田一般比不早衰棉田每亩少收皮棉15—20斤,严重的地块甚至更多些。为了探索早衰的规律,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14个生产队进行调查,调查面积350多亩,其中早衰面积占150.5亩。  相似文献   

19.
我县自1973年棉田大面积推广应用矮壮素以来,至今已有十年,应用面积稳定在十多万亩。1982年使用面积又上升到153,460亩,占棉田铺地面积的44%。现将施用技术与效果简介如下。1、矮壮素对防止梅雨期蕾铃脱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水改旱棉田棉花高产稳产的途径和生育规律,我们连续两年在一亩三分九厘五的水改旱棉田里进行了棉花高产栽培试验。一九七九年获得了亩产皮棉306.6斤。现将试验情况分述如次:一、高产棉田的产量结构高产棉田每亩实收3972株,单株大桃22.4个,小桃1.5个(九月下旬和十月初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