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上海奉贤菜花节油菜初终花期气象指标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奉贤地区1987~2008年油菜生育期观测资料以及1960~2008年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了奉贤气候变暖基本特征以及气候变暖以来油菜开花期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菜花节期间降水量(平均气温)呈降水减少、气温增暖的变化趋势,气候转折特征明显,气候演变趋势总体对举办"菜花节"有利。平均而言,油菜从抽薹至始花期的间隔日数为34d,需要≥0℃积温为250℃.d;从始花至开花盛期的间隔日数一般需15d,需要≥0℃积温为120℃.d,这对于推算油菜花期何时出现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将上述分析结果应用于2009年菜花节油菜花期分析预测和服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十一运提供可靠的决策气象保障,统计分析了1971—2000年30年泰山的低云量、大雾、降水等气候特征,以掌握各月的天气状况。统计结果表明:泰山降水日数、大雾日数、阴天日数最多的是7月,其次是8月。对2000—2008年近10年8月1—6日逐日逐时气象要素,尤其是对取火影响较大的大雾、降水、雷电、大风等气象要素出现的概率、时段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统计,为圣火采集选日择时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奉贤2019年冬季气候特征及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奉贤地区2019年冬季呈现降水量偏多、降水日数偏多、温度偏高、日照偏少的暖冬高湿天气,多个气象要素创历史极值。整个冬季出现3段连阴雨天气,其中2018年12月2日至2019年1月15日出现长时间阴雨天气;2019年冬季气候有利于黄桃、蜜梨、油菜、草莓病虫害的发生,并引起黄桃、蜜梨、油菜的涝渍灾及草莓落果和畸形果增多,且影响果树、作物后期生长发育。建议种植户结合天气,及时采取开沟挖渠、喷施药肥等田间管理,提升应对气象致灾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蔡鹏  孟宪栋  郭红艳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97-98,101
分析山东省济宁市气象要素值随时间的变化,可为研究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提供科学参考。对比分析了济宁市1971~2000年(前30 a)与1981~2010年(后30 a)气象资料中气温、湿度和降水量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济宁前30 a与后30 a的气候特征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其中后30 a,气温上升较为明显,且春、冬两季增温明显;湿度变化不大;年降水量增多,但冬季降水减少明显;年日照时数减少,且存在夏秋两季减少、春季增多的季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奉贤地区40年气候变化与农业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奉贤1959~1999年的降水、气温、日照资料,对奉贤40多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多年来奉贤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尤为显著,冬季变暖趋势(为+0.48℃/10年)明显大于春、秋两季,夏季气温呈略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65.7mm/10年),月际降水变化幅度加大。夏季降水量增多尤为明显(+91.7mm/10年),春季、冬季降水量呈波动状态,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38.1mm/10年);年日照时数依次分为上升期(60年代中后期以前),下降期(60年代末~80年代初)和在平均值(1944.3h)上下振动期(80年代中期以后)三个阶段。此外,还就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相应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使用1985-2007年鸡东地面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分析了鸡东低能见度日数的年、月、日气候特征,并对出现低能见度时的天气现象、降水、相对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鸡东的低能见度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低能见度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奉贤区2019年冬季气候特征及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奉贤地区2019年冬季呈现降水量偏多、降水日数偏多、温度偏高、日照偏少的暖冬高湿天气,多个气象要素创历史极值。整个冬季出现3段连阴雨天气,其中2018年12月2日至2019年1月15日出现长时间阴雨天气;2019年冬季气候有利于黄桃、蜜梨、油菜、草莓病虫害的发生,并引起黄桃、蜜梨、油菜的涝渍灾及草莓落果和畸形果增多,且影响果树、作物后期生长发育。建议种植户结合天气,及时采取开沟挖渠、喷施药肥等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葛意活  邹康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90-17592,17601
根据1960~2009年贺州市4个气象站(其中富川为1965~200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贺州雷暴发生的气候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的可能影响因素、初终雷暴日地域差异和变化趋势、雷暴与降水及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贺州市属于多雷区,南部多于北部,且年际变化非常大,50年来累计雷暴日数线性减少趋势明显;初终雷暴日及初终间日数年际间变幅较大;雷暴季分布夏季多冬季少,月分布呈单峰型,多集中在2—9月,以8月最多,12月最少;多年平均月雷暴日数序列与降水及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不稳定因子及单站气象要素的变化等对贺州雷暴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当地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日照及气温等资料,对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池州市出现的历史上罕见的冬季连阴雨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冬季气候呈“两多一少一低”特征,即降水累积量多、阴雨日数多、光照稀少,同时,气温比常年偏低。此次连阴雨天气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不少农田湿渍害严重,农业气象灾害指标超过1960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贵州省1650个区域自动站和84个国家站2009年~2018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对贵州省夏季降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为南多北少,降水量大值区和降水日数高值出现在6月份。贵州省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降水量和暴雨日数高值区多出现在山脉迎风坡及平原和山脉的过渡地区。  相似文献   

11.
蔡哲  谭桂容  孙力  曲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22-16825
[目的]研究吉林地表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利用1960~2000年吉林省45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松花江辽河流域56个水文站的逐月径流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41年来地表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松辽流域径流量在20世纪60~70年代径流量呈持续偏少状态,80年代开始年径流量缓慢增加,进入90年代,年径流量有明显的波动变化,但整体趋于减少;EOF分析表明,松辽流域径流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中心梯度较小,径流变化分布均匀;MK突变检验结果显示,80年代前和90年代后期松辽流域年径流量具有较大波动。吉林省地表径流量对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较明显,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且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分析主要江河流域径流量与气象要素变化关系基础上,建立了流域地表径流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统计预测模型,得到的径流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好,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可以对相应流域地表径流量的变化进行预测评估。[结论]该研究为吉林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奇虎  陈亚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07-7810,7886
[目的]研究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方法]利用新疆天山北部16个气象站和肯斯瓦特近51年的气象、水文实测资料,运用非参数Mann-Kendall单调趋势及突变检验、小波分析、R/S分析及周期性叠加趋势模型,对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变化及玛纳斯河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近51年来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及径流变化的趋势、突变、周期、未来变化趋势及气候变化对源、干流年径流的影响量。[结果]新疆天山北部气温、降水量皆呈显著性增加趋势,且其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这种走势;从年代际来看,1957~1959年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为低温多雨期,60和70年代为低温少雨期8,0年代气温接近多年平均值,降水量偏少,进入90年代以后为高温多雨期,并在2000~2007年尤为显著;气温、降水量分别在19951、996年发生了1.1℃和30.2mm的显著性增多突变;气温在112、2年处周期性显著,降水量存在5、81、42、2年的主周期。玛纳斯河流域年径流量与气候因子均存在周期性与趋势性,且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该流域年径流量和气候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气温与年径流量的关系比降水量更密切。[结论]该研究为新疆天山北部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奉贤区气象站1960—2015年日照时数及降水日数资料,分析奉贤区近56a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6a奉贤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5.3h,异常年份9a,月日照时数呈现“一高峰两低谷”的规律,年、季度日照时数气候变化趋势呈现为一元二次方程,四季占年日照时数的比例值除春季外均呈现下降趋势,且21世纪以来各季占年日照时数均近1/4,如2011年、2014年、2015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日照处于资源丰富、年际变化比较平稳的状态,尤其是1月、10月、11月日照时数变化较为稳定,但8月是日照资源丰富但变化幅度大的月份。通过相关分析得到日照时数的变化与降水日数呈负相关关系,年降水日数每增加1d,年日照时数减少7.4h,且当降水日数≤135d时日照时数一般≥1800h、降水日数>135d时日照时数一般≤2000h。  相似文献   

14.
油菜产量与苗期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昌市2000~2006年油菜产量及其结构与苗期的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油菜一次分枝数和有效荚果数均与苗期日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均与苗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油菜苗期光照充足、降水适中、日温差大、日平均气温高是油菜丰产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5.
陈明  樊新宇  盖小波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52-16853,16866
利用1951~2010年锦州市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锦州市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锦州市1951~2010年锦州市降水量变化明显,年平均降水量为570.8 mm,20世纪50年代后期、80年代及90年后期以来处于明显少雨阶段;60年代处于多雨阶段,70年代接近常年;但进入90年代后降水变化幅度开始增大,降水极大值和极小值均出现在90年代。月降水量差异明显,其中6、7和8月的降水占年降水量的50%以上。尤其是近10年来极端旱涝的灾害事件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四会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5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平均气温以及各种气温极值、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6年四会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3℃/a;20世纪60—80年代气温较低,90年代后气温明显上升,近10年气温上升剧烈;各季、各月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显著;高温天气日数在逐年增多,低温天气日数在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延庆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8年气象资料,对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延庆1960-2018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这代表在大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延庆也在逐渐变暖、变干,这些变化将影响到植被分布、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多个领域,本研究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伍智文  蔡海朝  解娜  刘久国  邓见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68-15369,15384
利用2011~2012年娄底市开展的育苗移栽油菜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对不同播期各主要生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各生育阶段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播种期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原因,在可播期内,油菜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播种期推迟导致全生育期缩短,主要体现在苗期,苗期过短不能形成旺苗越冬,影响冬后产量性状形成。气象条件是影响油菜产量的次要原因,从不同播种期试验资料与气象因子分析可知,不同播种期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与降水。苗期日平均气温高,日照足且有适当的降水,可使苗期苗势好,长势旺。因此,从气象条件考虑最佳播种期应选择9月中旬中期。  相似文献   

19.
利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的观测站降水量资料,通过Mann-Kendall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陇东北部地区降水量对当地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从56 a的降水量统计来看,降水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中年降水量、春季降水量、秋季降水量序列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7.36、-2.27、-6.35 mm/10 a,夏季降水量序列的线性倾向率为0.69 mm/10 a,这说明四季当中只有夏季降水量呈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通过对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存在着至少3个尺度的变化结构,主要的变换集中在5、10~15、25~30 a的尺度,在25~30 a的时间尺度上最为显著,降水量经历了偏多-偏少-偏多-偏少的交替变化,1970年前、1984~1997年降水量较多,1970~1984、1997~2007年降水量较少,2007年之后降水量又开始趋于增多,根据降水量的小波方差分析,确定25~30 a是降水量序列变化的第一主导周期。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发现降水量在1968年之后减少的趋势明显,确定突变点为1968年。通过研究降水量与其他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发现,夏季气温、秋季的日照时数,春季的地表温度伴随着相应时间段降水量的变化,均表现出负相关的变化特征,只有秋季降水量与相对湿度表现为正相关的变化规律。秋季相对湿度与降水量的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71,其后依次是秋季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0.60、春季降水量与地表温度的0.36,夏季气温与降水量的0.35。关系模型的建立说明通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他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其共同影响着当地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氮磷输出对雨温条件变化的响应,选取我国三江平原典型低温农区,在详细分析1975—2014年历史气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WAT模型,明确了阿布胶河流域的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近40年日平均气温以0.132℃·10a~(-1)的微弱趋势上升,降水量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呈下降趋势,总减少量不超过140 mm,且年际差异较大(11.60~415.50 mm);N、P输出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丰水年的输出量分别是枯水年的1.5、2.5倍,且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随降水量升高而降低;N、P输出总体与温度呈负相关,随温度的变化率分别为0.937 kg·hm~(-2)·℃~(-1)和0.161 kg·hm~(-2)·℃~(-1)。多年氮磷输出量在温度升高和降水减少的情势下上升,表明人为因素对污染输出可能产生更大影响,未来在低温农区开展面源氮磷输出对气候响应的针对性研究中有必要考虑自然和人为效应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