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插秧机秧爪结构对秧苗栽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机插秧的秧爪结构、秧龄、株距、秧盘形式和播种量等参数对秧苗栽插质量“漂秧率”、“漏插率”和“伤秧率”(以下简称“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秧爪结构对秧苗栽插质量“三率”影响特别显著,秧龄对漂秧率的影响特别显著,其他看不出影响;株距对漂秧率和漏插率有一定影响,其他看不出影响;播种量对漂秧率有一定影响,其他看不出影响;秧盘形式对伤秧率有一定影响,其他看不出影响.且钢板秧爪结构插秧机的栽插质量明显优于钢针秧爪结构插秧机的栽插质量.钢板秧爪结构插秧机对秧苗栽插质量影响顺序如下:秧爪结构>秧龄>株距>秧盘>播种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播种量及秧龄,以常规中熟中粳水稻武运粳2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钵盘育秧不同播种量和不同秧龄栽插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每孔播入6粒(即每盘播入73g左右)、秧龄为30d的高产潜力最大,主要是秧苗素质好,产量结构协调.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插秧不同插植方式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稻机插秧不同插植方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抓秧面积1.29cm2、栽插株距11.7cm、栽插深度5mm的有效穗最多,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原创研发的机插秧栽插密度田间测试装置和4行步进插秧机组成的试验系统装置,在泥脚深度23~30cm,水层深度3~11cm的冬水田里进行了田间机械化无载荷栽插试验、模拟满载荷栽插试验和实际插秧正交试验,研究了冬水田机插秧的秧苗株距和标定秧爪株距的关系,种植密度和理论密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冬水田的泥脚深度、水层深度、秧苗株距对田间栽插密度的影响特别显著,插秧机的驱动轮、水稻的品种对田间栽插密度看不出影响.在泥脚深度23~30cm的冬水田,当水层深度大于7cm时,机插秧栽插密度随机性较大,种植密度差异高达35.1%,不能保证种植密度和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机插稻不同插秧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插秧机不同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机械栽插的最佳组合为抓秧面积1.29 cm2、栽插株距11.7 cm、深度5 mm,其有效穗最多,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6.
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苗高、叶龄、成苗率、成苗数、素质、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秧龄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20 d秧龄和80 g/盘播种量时机插秧苗素质最好,实测产量最高,达10 263.45 kg/hm~2。[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完善机插育秧技术,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插秧时期、肥力水平及施肥方法、栽插密度等,栽插密度是影响群体大小的主要因素,也是栽培上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栽插密度是实现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水稻栽插密度的优化即是在适宜的肥力和水分条件下对栽插行距、株距和穴内插秧密度的调整。本研究以优质水稻品种垦稻26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株行距和施肥二者其互作效应对寒地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水稻生物降解秧盘在双季稻机械插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生物降解秧盘育秧及机插比传统秧盘育秧及机插要显著增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采用生物可降解秧盘育秧比传统秧盘育秧秧苗素质好,钵苗带盘机插,伤秧伤根少,不堆秧和出现秧爪粘秧,机插效果好,质量高,漏秧率低,栽后返青快,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多。生物降解秧盘育秧及机插,操作方便,省工省时,价格低廉,高效生态环保,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机插秧新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对于水稻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合适的技术参数对于水稻生产至关重要。本试验探索通过育秧时增加每盘播种量,同时适当缩短秧龄,从而减少每亩用秧盘量、降低育秧成本的可行性。试验研究四种播量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可用的技术参数支持。试验结果表明:播量130克/盘和150克/盘可有效节约成本,进而实现节本增效目标,这一创新技术可在陕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水稻不同栽插密度及穴栽不同谷秧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3个栽插密度与2个不同穴栽谷秧数的裂区试验,观测秧苗形态指标、穗粒结构及产量等。结果以每亩栽插11 956穴,每穴栽插2粒谷秧的产量最高,为630.74 kg/亩。穴栽2粒谷秧在适宜密植的条件下,能有效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改善群体环境,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使影响水稻产量的亩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三要素构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