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接触性传染病,是在肠道出现单纯增生性变化的基础上引发坏死性、局部性及出血性肠炎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该病以回肠和结肠段的黏膜呈腺瘤增生发炎为主要特征,主要类型有慢性型、亚临床型和急性型。现将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猪瘟是一类传染病,也是常见病,主要病变之一为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在病死猪剖检过程中,遇到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这种"纽扣状"溃疡病变,人们自然想到猪瘟,然而在猪圆环病毒感染、仔猪副伤寒、猪痢疾、仔猪梭菌性肠炎、猪耶尔辛氏菌结肠炎、猪结节虫病的临床剖检中都出现过类似病变。由此可见,猪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并非都是猪瘟惹的祸。淋巴滤泡与扁桃体、脾脏、胸腺等一样都是猪的淋巴组织。正常情况下,淋巴滤泡不明显,有急性、慢性炎  相似文献   

3.
正耶尔辛氏菌小肠结肠炎是由小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肠道传染病。猪主要表现为腹泻。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分布地区颇为广泛,在许多地区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已证实耶尔辛氏菌在动物中贮存宿主很广泛,猪为主要的传染源,通常为隐性感染经过。该病严重威胁着人和动物的健康,阻碍着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猪密螺旋体痢疾又称血痢、黑痢、出血性痢疾,是由致病性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猪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以大肠黏膜卡他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黏膜或黏液性出血性腹泻等为特征。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尤以7~12周龄的猪易感。该病在猪群中的发病率高,治疗不及时继发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疫病将增加治疗难度,导致猪只死亡率升高,给养猪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近期在临床上遇到一起猪密螺旋体痢  相似文献   

5.
<正>棉叶虫是以叶为食的常见害虫,但中德研究人员19日说,这种"坏家伙"进化出一种"以菌杀菌"的抗感染策略,有望为杀菌防腐研究乃至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开辟新方向。中国浙江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当天在新一期美国《细胞·化学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分别从中国和欧洲采集棉叶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棉叶虫有着类似的肠道共生细菌——蒙特氏肠球菌。更重要的是,棉叶虫发育过程中其肠道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兔黏液性肠炎是以一定血清型大肠杆菌为主引起的兔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腹部膨大、黏液性或水样粪便、流涎为特征,发病率、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仔猪红、黄、白痢是对哺乳仔猪危害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其中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又称为仔猪坏死性肠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肠坏死;而仔猪黄、白痢则是由寄居在猪肠道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常发生严重的腹泻和败血症。这3种疾病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温差较大的秋冬季节多发。笔者在门诊工作中,发现养猪户常常把仔猪的红、黄、白痢病混淆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实验室微生物检测能力,实验室参加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组织的乳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按照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第一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性检验对样品进行处理、培养,并对可疑菌落进行初筛及生化鉴定。样品18-X650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5 m L,样品18-Y493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5 m L。结果表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组织对该次试验结果评价为满意,对第三方人员对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痢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猪肠道传染病,又叫血痢、黑痢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其特征为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发病率很高。因此,一旦传入,大面积流行,将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坏死性肠炎肉鸡肠道中的分布规律。试验设正常对照组(D)、产气荚膜梭菌攻毒组(G)和双歧杆菌饮水治疗组(Z),在14 d中对鸡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经口攻毒,之后进行持续双歧杆菌饮水治疗,鸡肠道组织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进行染色观察。结果表明,对照组GFAP抗原总分为47分,攻毒组抗原总分为41分,治疗组抗原总分为43分。与对照组相比,给鸡攻产气荚膜梭菌可使GFAP表达减弱,而与攻毒组相比,双歧杆菌治疗组可使GFAP表达增强。GFAP是肠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GFAP生成增加可使EGCs肥大、增生和迁移,其表达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花粉是蜜蜂获得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活性酶、矿物质的来源,是工蜂分泌蜂王浆的主要原料。蜂花粉及各种花粉制剂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强壮身体,旺盛精力,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血脂,抗疲劳,延缓衰老的作用;能医治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对腹泻、肠炎、肝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都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猪痢疾又称猪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特有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出血性、纤维素性或坏死性盲肠与结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特点。该病危害性非常大,可导致猪只生长发育缓慢,降低饲料报酬,增加养殖成本,并且临床上与几种常见腹泻病较为相似,容易引起误诊,会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一、发病情况2018年3月下旬,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某个体养猪场发生了类似以腹泻、血痢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致  相似文献   

13.
在养猪生产中,病毒性腹泻是消化道疾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类传染病,可引起仔猪死亡、育肥猪生长期延长、饲料报酬降低、药费开支增加、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加大等问题,同时使整个生产计划遭到破坏。目前流行的猪病毒性腹泻主要有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等。如有慢性猪瘟、仔猪副伤寒、大肠杆菌及梭菌性肠炎等并发症,将使病情更为复杂。所以,猪病毒性腹泻应引起广大养殖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人们食用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后能引起李氏杆菌病,会导致胃肠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与其他食源性疾病相比,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可达20%~30%,严重阻碍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因此,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主要毒力因子和防控方法进行综述,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有时呈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春季不同时间稻虾田微生物群落的构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克氏原螯虾肠道及养殖环境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共检测得到16966个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4月底泥样本OTUs最多为3677,虾肠道最少为757。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底泥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较高;稻虾轮作系统中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4—5月所有样品中的优势类群均为变形菌门,6月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在水体中的占比高于肠道和底泥。主坐标分析(PCoA)和样品层级聚类分析(UPGMA)发现,不同月份的底泥和水体菌群按物种聚类到一起,但6月的克氏原螯虾肠道与底泥菌群相似度较高。综合分析,春季稻虾轮作系统中,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组成与外界养殖环境存在相关性,不同月份各样品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虽有差异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正兔梭菌性肠炎,又称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常以急剧腹泻、排出大量的水样和血样粪便、盲肠浆膜和胃黏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溃疡等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危害1~3月龄的幼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为散发。由于养殖户受传统养殖方式的影响,只重视兔病毒性出血病、野兔热河和兔黏液瘤病等传染病的防控,而忽视了对该病的防控,近年来,驻马店市的兔梭菌性肠炎有  相似文献   

18.
以葡萄籽多酚为研究对象,通过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探究葡萄籽多酚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表明:葡萄籽多酚干预能够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免疫球蛋白(sIgA、IgM、IgG)的含量;低剂量葡萄籽多酚干预能够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狄氏副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苏黎世杆菌属、坦纳拟普雷沃菌属、别样棒菌属、罗姆布茨菌属细菌的生长,抑制巴恩斯氏菌属、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艾克曼菌属等细菌的生长;同时,乳酸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等益生菌的增殖,有利于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进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肠毒综合症 1.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该病是由一种寄生于鸡肠道黏膜细胞内的球虫与一些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肉鸡多在15日龄左右发病,表现为营养缺乏、饲料转化率低、生长速度慢。球虫和细菌大量繁殖,会破坏鸡的肠黏膜细胞,导致消化不良,排白色条状或黏液状粪便,粪中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颜色微黄。  相似文献   

20.
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几种肠道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几种常见的肠道菌进行检测和鉴定,包括检测靶基因的扩增、基因芯片的制备、杂交反应和杂交结果的检测与分析4个步骤。结果表明:应用基因芯片对涉及4个菌属的23株肠道菌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杂交检测,得到菌属特异性的杂交图谱,从而达到对细菌进行检测鉴定的目的。制备的基因芯片能够同时检测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葡萄球菌属、耶尔森氏菌属的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