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养殖鱼类脂肪肝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肝是最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患脂肪肝的鱼肌肉脂肪含量明显升高,品质下降。简述鱼类脂肪肝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综合养殖鱼类抗脂肪肝因子的研究成果,为防止养殖鱼类的脂肪肝病变、提高养殖鱼的品质和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钱德 《科学养鱼》2005,(9):66-66
人工养殖的鱼类如果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使鱼类消瘦,活动能力战弱,抗病能力下降,易感染疾病,而且会把疾病传染给其它健康鱼类,甚至引起鱼类的大批死亡。而投饵太多会造成浪费,饵料系数增高、成本增大,同时也污染水质。特别是亲鱼如果长期投喂大量饲料,处于过饱状态,易导致脂肪肝造成难产。鱼是生活在水中的,如何识别鱼的饥饱,做到正确投饵呢?有以下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3.
养殖鱼类脂肪肝成因及相关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杜震宇 《水产学报》2014,38(9):1628-1638
养殖鱼类脂肪肝病,是困扰水产养殖业多年的广发性病害,虽经多年研究和防治实践,至今尚不能得到根本遏制。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在养殖鱼类脂肪肝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从营养和饲料、养殖环境、鱼类生理特性、物种差异和遗传变异等5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导致养殖鱼类肝脏脂肪过量累积的原因。在综述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鱼类脂肪肝研究和防治实践中存在的可能误区,并结合自身多年在鱼类、哺乳动物和人类脂肪肝研究中的成果和经验,探讨了养殖鱼类脂肪肝发生的生物学机制,提出了"营养型脂肪肝"与"氧化型脂肪肝"的区分标准,揭示了当前鱼类脂肪肝防治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并对今后鱼类脂肪肝研究和防治实践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方向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鱼类营养性脂肪肝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勇  田海军  李林春 《河北渔业》2007,(2):37-38,45
近年来,随着高密度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由于人们片面追求高的生长速度而过度投饵或大量使用高能量高蛋白饵料,忽略鱼类本身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特点而导致养殖鱼类如草鱼、鲫鱼、鲤鱼等患脂肪肝病.病鱼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升高,抗应激能力下降,尤其高温季节还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目前,由饲料品质、饲料营养不平衡等诸多因素引发的鱼类肝脏病变时有发生,其中,营养性脂肪肝已严重危害了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在对鱼类脂类代谢的基本原理阐述的基础上,对营养性脂肪肝的病理特征、诱发因素及调控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实现对营养性脂肪肝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治疗鲤脂肪肝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日益增加,配合颗粒饲料在鱼类高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使用,随之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此类疾病用常规药物很难治愈。鱼类脂肪肝是其中发病最为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笔者近年来对洛阳地区鲤脂肪肝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水产养殖投饵量不断增加,导致养殖环境恶化,养殖动物肝胆负荷加重,出现脂肪肝、肝纤维化等病症。诱发鱼类肝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饲料氧化、腐败、发霉、变质,饲料中营养物质组配不平衡,抗脂肪肝因子缺乏,过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以及杀虫剂等,而营养物质组配不平衡及抗脂肪肝因子的缺乏是最主要的因素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脂肪肝在常规淡水养殖鱼类中普遍流行,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引起广大养殖者的关注。笔者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对鱼类脂肪肝的发生原因及预防作了归纳与总结,以供参考。一、发病症状病情较轻时,鱼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鱼体色、体形等无明显改变,仅食欲不振,游动无力,有时焦燥不安,甚至窜出水面,生长缓慢,死亡率不高;病情严重时,鱼体色发黑,色泽晦暗,鱼体有浮肿感,鳞片松动易脱落,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或静止于水中,食欲下降,反应呆滞,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翻转,不久便死亡。解剖发现肝脏颜色发生变化,呈花斑状、土黄色、…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对鱼类营养作用及需要推存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产养殖中鱼类需要多种维生素。适当地使用维生素可以增进鱼体健康,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和促进鱼体生长,反之缺乏维生素则会引起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贫血、脂肪肝、皮肤出血和死亡率增高等不良结果。  相似文献   

10.
鱼类消化道菌群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水化合物氧化分解是鱼类能量的重要来源。由于碳水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低廉,饲料中添加适量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可以节约蛋白原料,减少氨氮排放。然而以往研究表明,鱼类摄入超量碳水化合物时会出现抗病力受损、生长迟缓、脂肪肝、死亡率升高等问题。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参与宿主的糖、脂类和蛋白质等代谢过程,对动物营养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提高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对鱼类增产、渔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述了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鱼类消化道微生物为出发点,阐述了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方式与可能机制,旨在为鱼类高效利用碳水化合物以及节约饲料中蛋白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