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广西罗非鱼养殖极具地域特色,按地域划分主要有三种模式:南宁精养模式、钦防半精养模式和合浦立体养殖模式。罗非鱼养殖成本主要有饲料、池塘租金、鱼种、药物、水电、人工(拉网、干池成本)等,进行成本分析有利于指导养殖户准备养殖所需资金,做出合理的养殖规划。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数据,对广西南宁地区罗非鱼池塘精养模式及其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业者提高罗非鱼养殖技术水平提供借鉴。一、养殖条件1.池塘的选择选址池塘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养殖池塘共20口,为平均每口5亩左右的标准化池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茂名市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多个单位共同承担的《内陆地区高效安全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中负责罗非鱼高效养殖试验与示范任务,在化州市光辉场养殖有限公司的罗非鱼养殖基地,开展了以溶氧为核心的罗非鱼养殖对比试验,也就是以微孔曝气增氧盘在罗非鱼养殖应用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共6口,其中3口为试验塘,分别编为试验塘1、2、3号,面积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利用清河电厂回水,在水库坝下7口(2.64ha)池塘采用常规法养殖罗非鱼,获平均单产17685kg/ha、利润27328元/ha的成果。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超过清河水库历年池塘养殖罗非鱼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吉富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影响,对跑道式流水槽养殖、池塘高密度养殖、池塘低密度养殖和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等4种吉富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水质情况进行了为期16周的跟踪检测。试验结果:4种养殖模式水体中的溶解氧为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跑道式流水槽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跑道式流水槽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果表明,在池塘高密度养殖吉富罗非鱼时,采用罗非鱼-水浮莲共生模式能显著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实现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养殖罗非鱼经济效益,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我场于2008年进行罗非鱼套养淡水蓝鲨和七星月鱼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过一年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池塘套养淡水蓝鲨和七星刀鱼,不仅提高了池塘商品鱼总产量,而且还能大大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4月,笔者在江苏省里下河地区进行了罗非鱼池塘养殖实验,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池塘准备实验池塘为于处里下河地区的泰州市东石羊名优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内,编号为1、3、5号3口池塘,每口面积50亩左右,均为低洼田四周推坝而成的提水池塘,水源水质良好,水量充沛,远离居民区和工业  相似文献   

7.
大规格罗非鱼安全高效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塘条件和养殖方法基本相同的六口面积共39亩的鱼塘开展大规格罗非鱼养殖试验,获得平均亩产1785千克,亩净产1542千克,亩利润4027.30元的高产、高效效果;比较5个不同放养密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以1100-1300尾/亩的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率和综合效益较好.因此建议在水深1.6-1.8米的池塘养殖大规格罗非鱼的适宜放养密度为1100-1300尾/亩;本试验总结了大规格罗非鱼养殖的养殖模式、微生态水质调控、鱼病预防控制等罗非鱼安全高效养殖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3月28日早上,茂名市杨梅镇一罗非鱼养殖基地的罗非鱼暴发病害。当日,笔者所在单位接到报告后前往现场,经采样诊断,确诊发病原因是感染水霉病所致。水霉病是春季罗非鱼苗种的常见病害,为此,笔者总结了该病防治方法,供业者参考。一、池塘条件发病池塘1口,东西走向,面积5.5亩,水深约1.3米,泥沙底质,无搭建越冬棚。该池塘培育罗非鱼苗种,把小规格罗非鱼苗种培育成大规格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解决罗非鱼池塘养殖过程中出现罗非鱼苗繁殖过剩、造成成品鱼上市时间延长和规格小等问题,提高罗非鱼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探索了罗非鱼和斑点叉尾的混养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罗非鱼养殖的风险,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池塘的养殖密度,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对罗非鱼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提高罗非鱼养殖效益和促进广西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试验地点和设计1.试验地点试验于2014年4-10月在广西水产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具有生长快、杂食、病害少、肉质鲜美等优点。但在一些水质较差,密度放养不当的池塘中,罗非鱼的发病率较高,给养殖生产造成很大损失。2006年4-5月,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铜梁热水鱼养殖基地的一口池塘,在7天内死亡罗非鱼877尾,施药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罗非鱼创新团队支持建设的南宁综合试验站,于2012年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罗非鱼不同密度(池塘)养殖比较试验。为了探索适合南宁地区池塘罗非鱼健康养殖的最佳养殖密度,本试验利用广西省级水产良种场南宁佳盈罗非鱼良种场精养池塘,投放罗非鱼越冬鱼种,设计放养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省罗非鱼养殖产业迅速发展,但随着养殖密度增大、池塘生态环境恶化,养殖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2014年7月,笔者接到某一罗非鱼养殖场电话,称该场两口罗非鱼养殖池塘出现死亡,原因不明。经  相似文献   

13.
空心菜浮床对罗非鱼池塘水质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改善池塘养殖水质,消除富营养化,提高经济效益,现利用鱼菜共生综合养殖原理,开展空心菜与罗非鱼在池塘中的共生养殖技术,并在1个罗非鱼养殖周期中探究空心菜浮床对罗非鱼池塘水质的改善作用。一、试验条件1.池塘选择及准备试验池塘设置在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高峣试验基地,池塘面积为1亩,水深1.2米,配备增氧机。对池塘进行清塘、晒塘、消毒后,注入养殖用水,水源为滇池草海水,水质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探求罗非鱼高效养殖的新路子,推动北方地区罗非鱼养殖的开展,我们于2002年进行了罗非鱼池塘高效养殖试验。现把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砀山县渔场鱼种塘一口,面积2001米2,正方形,池深2米,水源为县环城河水,水质肥、无污染,注排水设施齐全,配有喷水式增氧机一台。2.池塘清整排干池水,4月27日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200千克。5月4日注入环城河水,深度1米,因水肥不需施基肥,待药性消失后投放鱼种。3.鱼种投放罗非鱼生产水温要稳定在18℃以上,我区投放鱼种时间在5月…  相似文献   

15.
黄河滩地陕西关中东部黄河以西段地热水资源较为丰富,为养殖罗非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笔者通过2011-2012年微流水养殖罗非鱼高产试验,取得了亩产4665.7千克、亩效益1.466万元的效果。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选择微流水池2口,面积共计6.8亩,池塘水深1.3~1.8米,黄泥土质,四周水泥衬砌,保水性能好;水源为地热水,水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海南省海口市郊的二阶段养殖试验,对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饲料将红罗非鱼从鱼苗养殖至商品规格的生长表现进行了评价。在试验的第一阶段,红罗非鱼鱼苗分别放养在1口2.0亩(0.13公顷)和2口2.5亩(0.17公顷)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红罗非鱼40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苗1000尾/亩(即红罗非鱼鱼苗60000尾/公顷和鲢鱼苗15000尾/公顷)。经62天饲养,红罗非鱼鱼苗从平均1.0g/尾长至51.3g/尾。平均饲料转化率为0.97:1。当罗非鱼长至50g以后进行重新放养,放养密度调整为红罗非鱼800尾/亩,鲢鱼200尾/亩(红罗非鱼12000尾/公顷和鲢鱼3000尾/公顷)。在110天的养殖期内,罗非鱼从50g长至平均573g,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16:1。从1g的鱼苗至573g的商品规格,整个养殖期为172天。在整个养殖周期里,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豆粕饲料和80:20池塘养殖模式,红罗非鱼表现出了优异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并在单个生产季节的有限时间里就从鱼苗养殖达到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是我国罗非鱼养殖大省,其产量约占全国罗非鱼总产量的50%。而有“中国罗非鱼之乡”之称的高要市则是广东罗非鱼生产、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自2006年以来,高要市连续三年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项目的主推品种就是罗非鱼。池塘养殖罗非鱼是高要市罗非鱼养殖的主要模式,作者对高要市较为典型的罗非鱼池塘养殖模式进行总结,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不同的养殖模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具有抗病强、食性广、养殖周期短等优点.我场从七十年代初开始进行罗非鱼冬片越冬和池塘成鱼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池塘养殖经验和经济效益.2000年,为了探索在湖泊中养殖的方法,我们在艾溪湖进行了一次罗非鱼网箱养殖试验,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2015-2016年,我们在新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结合新疆当地气候和生产实际需要,开展了罗非鱼池塘套养欧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1.池塘介绍试验池塘共3口,位于昌吉市滨湖乡,养殖场占地总面积为1000多亩,以养殖新疆特色鱼类如大头鱼、欧鲇、狗鱼等水产品为  相似文献   

20.
本养殖试验是为了示范在中国南京地区利用豆粕型全植物蛋白饲料从大规格鱼种养殖奥尼罗非鱼商品鱼而进行的.试验鱼放养在3口2.5亩(0.17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罗非鱼900尾/亩,并搭配放养鲢鱼100尾/亩(即罗非鱼135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127天饲养,罗非鱼从大约19克/尾长至平均363克/尾.养殖至可收获规格的平均毛产量为红罗非鱼271千克/亩(4062千克/公顷)和白鲢54千克/亩(815千克/公顷).罗非鱼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58∶1.由于杂交罗非鱼在3口池塘中过度繁殖,其鱼产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正常情况.由于疏忽而被放养入试验鱼池的鳙鱼与罗非鱼产生了争食,也使罗非鱼的养殖产量低于正常.由于过度繁殖问题,杂交罗非鱼没有达到500克的目标商品规格.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养殖场放养的杂交罗非鱼鱼种质量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