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来水利  杨宁  李刚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76-20478,20680
[目的]合成水溶性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并研究其性能。[方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接枝改性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改性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并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选用脱乙酰度为86%的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先投加AM后加DMC的加料顺序,在聚合温度为50℃、引发剂过硫酸铵质量百分浓度为0.08%、反应时间为3.5 h的条件下,接枝共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阳离子度较高。采用FT-IR和XRD对接枝共聚物壳聚糖-AM-DMC进行了表征。当共聚物投加量为0.3 mg/L时,对造纸废水的絮凝效果明显,可使废水的透光率达到99%,CODCr达到9 mg/L。[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壳聚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天然木薯淀粉和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制备出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铝在0.5 mol/L KOH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KOH溶液中添加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后铝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说明其具有较好的腐蚀抑制作用。缓蚀率随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0℃时1.0 g/L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时最大缓蚀率为55%,50℃时缓蚀率降低至17%。缓蚀性能腐蚀浸泡时间加长而逐渐升高,6 h达到最佳,显示出较佳的后效性。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在铝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标准吸附Gibbs自由能为-22.58 kJ/mol,吸附方式为物理和化学协同发挥作用的复合吸附。极化曲线分析表明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腐蚀电位最大正向偏移仅为16 mV;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均表明铝片浸泡在添加了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KOH溶液中表面腐蚀程度和粗糙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低粘聚阴离子纤维素(LV-PAC)接枝磺酸盐共聚物的耐温性能,以Ce4 为引发剂,研究了LV-PAC水溶液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简称AMPS)接枝共聚反应的最适宜反应条件。以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用DSC测定了共聚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45℃下,当反应时间为3h,引发剂Ce4 (2.8×10-3mol.L-1)的用量为2mL,接枝单体AMPS(1.8mol.L-1)的用量为9mL时,LV-PAC接枝AMPS共聚反应的接枝效率为94.7%,接枝率为30.5%。DSC分析表明接枝后所得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达到了389℃,比LV-PAC提高了48℃,说明通过接枝磺酸盐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LV-PAC的耐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淀粉基复合材料St—g-AA/MMT对水溶液中Pb^2+的去除效果。[方法]以淀粉、丙烯酸和蒙脱土为原料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酸/蒙脱土复合材料(St—g-AA/MMT),研究St—g-AA/MMT对水溶液中Pb^2+的去除效果。[结果]FTIR和XRD研究表明,蒙脱土被完全剥离并均匀分散于淀粉接枝丙烯酸的网络结构中。常温下,水溶液中pb^2+浓度为4mmol/L,pH值为5.74,加入St—g-AA/MMT0.17g/L,振荡20min.Pb^2+的去除率可高达95%,去除效果最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最适合描述Pb2’在St-g-AA/MMT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其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且通过模型计算所得的平衡吸附量与实验结果(720mg/g)非常接近。St—g-AA/MMT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结论]St—g.AA/MMT对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玉米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改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玉米淀粉的结晶,导致结晶度降低,同时也改变了淀粉原有的聚集形态;淀粉接枝共聚物的接枝侧链主要由聚合度为1 350~2 3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36万之间.  相似文献   

6.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玉米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改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玉米淀粉的结晶,导致结晶度降低,同时也改变了淀粉原有的聚集形态;淀粉接枝共聚物的接枝侧链主要由聚合度为1 350~2 3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36万之间.  相似文献   

7.
以短梗霉多糖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制备了接枝共聚物Glc-cAM,并将Glc-cAM用于甲基红和酸性橙2种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讨论了溶液初始pH值、染料初始浓度、聚合物Glc-cAM投加量和接枝率等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lc-cAM对偶氮染料废水具有良好脱色效果.最佳脱色条件为:初始pH值为3,染料浓度为100mg/L,聚合物投放剂量为6.0g/L,接枝率为60%.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液接枝聚合法把苯乙烯接枝到碱处理过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氯甲基化后制备了三甲胺型离子交换膜,研究发现碱处理过的PVDF膜容易与苯乙烯发生接枝聚合反应,且接枝率与碱处理时间呈线性变化关系。FTIR红外光谱图表明,处理后的PVDF膜表面有碳碳双键等基团生成;用SEM对膜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发现碱处理前后膜的结构变化不大,仅是表面变粗糙。  相似文献   

9.
利用马尾松硫酸盐法制浆废液中的碱木素,与甲醛进行羟甲基化反应,产物用丙烯酸进行接枝,制备出纸张增强剂,研究碱木素羟甲基化和接枝反应条件对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木素增强剂用量为绝干纸浆重量的4%时,在碱木素与甲醛的质量比为1∶0.30、丙烯酸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05的条件下,干纸强度提高25%,湿纸强度提高23%.  相似文献   

10.
广西蔗渣炭和玉米秸秆炭对水体中铵氮的吸附性能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进一步利用广西大量的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实现资源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采用恒温振荡吸附方法,研究蔗渣炭和玉米秸秆炭对NH4Cl溶液中铵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过程,分析吸附时间、初始液浓度、添加量对生物质炭吸附铵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蔗渣炭和玉米秸秆炭对铵氮的吸附平衡时间均为3 h,平衡吸附率分别为39.0%和41.3%。生物质炭对铵氮的吸附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位吸附量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对铵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蔗渣炭和玉米秸秆炭对铵氮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0mg/g和2.88 mg/g。总体上,玉米秸秆炭对溶液中铵氮的吸附性能优于蔗渣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木材加工剩余物木粉和改性木粉作为废水中染料污染物的吸附剂,并探究其性能,为木粉高值化利用提供一种策略.[方法]以植酸(PA)为绿色改性剂接枝木粉制备了木粉基吸附剂(PA-WF),利用SEM-EDS、ATR-FTIR、XRD、BET对PA-WF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官能团、孔隙度、比表面积、结晶度和结晶结构进行...  相似文献   

12.
pH对生物质炭吸附诺氟沙星和磺胺甲恶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水体中抗生素去除及芦苇秸秆资源化利用等问题,以芦苇秸秆制备的生物质炭为吸附材料,考察不同pH条件下诺氟沙星(NOR)和磺胺甲恶唑(SMX)在芦苇秸秆生物质炭上的等温吸附过程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吸附与NOR和SMX在不同溶液pH下的存在形态有关。随pH的增加,生物质炭对NOR的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小,最高吸附量为7.80 mg·g-1;生物质炭对SMX的吸附量在溶液pH 1~3时逐渐减小,在pH 3~5时逐渐增加,pH>5时吸附量逐渐降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拟合NOR和SMX在生物质炭上的吸附,生物质炭吸附NOR和SMX受到表面吸附、颗粒内扩散等作用的共同影响。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溶液不同的pH会影响芦苇秸秆生物质炭对NOR和SMX的吸附效果,这为生物质炭吸附水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经济有效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首先通过等温吸附试验明确了废烟末、甘蔗滤泥和油菜籽油枯对Cd~(2+)的吸附特性,其次通过土培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有机物料添加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小白菜Cd含量和小白菜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物料对Cd~(2+)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甘蔗滤泥油菜籽油枯废烟末,甘蔗滤泥的最大吸附量(Qmax)可达2 106.20mg·kg-1;废烟末、甘蔗滤泥、油菜籽油枯的施用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分别为39.79%、48.81%、47.77%。施用甘蔗滤泥和油菜籽油枯可显著降低小白菜对Cd的吸收量,降幅分别为35.93%和34.43%。施用甘蔗滤泥和油菜籽油枯也可显著增加小白菜的鲜重和干重,鲜重分别增加了81.42%、96.88%,干重分别增加了131.75%、128.91%。因此,以甘蔗滤泥降低农田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一种兼温度响应与高选择识别性能于一体的分子印迹水凝胶(T-MIHs)。  方法  以磷酸三(2-氯丙基)酯[Tris (2-chloropropyl) phosphate, TCPP]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敏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温度敏感的T-MIHs。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表征原料的结构,考察水凝胶对模板分子的特异识别性能。  结果  成功制备T-MIHs,其最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9 ℃;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理论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该分子印迹水凝胶对TCPP显示了良好的选择识别性,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容量为119.32 mg·g?1,印迹因子α=3.75,选择因子β=2.75,对TCPP的识别具有温度响应性。  结论  T-MIHs对水溶液中TCPP具有优异的吸附效果,同时对构筑有机磷阻燃剂高选择识别性的温敏印迹水凝胶具有重要参考。图9表4参30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野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湿地土壤吸附正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特性、吸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对水中正磷酸盐的吸附在5 h后基本达到平衡;Langmuir交叉型吸附等温式可较好地描述土壤对正磷酸盐的等温吸附过程;水体pH值对土壤吸附正磷酸盐具有显著影响,pH值在8左右时,吸附量最大;土壤对正磷酸盐的吸附量随水中有机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有机质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吸附量最大,3#、5#和7#土壤样品的吸附量分别比有机质浓度为0时增加了37.81%、35.52%和64.98%。此外,对吸附正磷酸盐前后的土壤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高岭石是影响土壤吸附正磷酸盐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施用生物质炭后土壤对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PAEs)复合污染物的吸附效果,选取猪炭和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炭,采用批量吸附试验,并初步探究其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猪炭(PB)和法国梧桐炭(POB)均可促进土壤对重金属-PAEs复合污染溶液中锌离子(Zn2+)的吸附,且随生物质炭施加量的增加更加明显,其中相较不加生物质炭的处理,施加质量分数为2% PB可使饱和吸附量提高31.61%,是施加质量分数为2% POB的5.90倍。动力学吸附行为可采用准二级动力模型较好描述,主要吸附过程包括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热力学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并以氢键作用力为主。此外,DEP为典型的PAEs,其添加可促进土壤对溶液中Zn2+的吸附。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间歇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污泥对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吸附初始浓度、温度和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起始浓度为1~2 mg/L、pH为6、温度为25℃、污泥量为0.1 g时,盐酸四环素(TC)、盐酸土霉素(OTC)和盐酸金霉素(CTC)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120、90和90 min。假二级动力学较假一级动力学能更好地模拟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附动力学,模型中TC、OTC和CTC的吸附容量qeq(mg/g)值分别为1.638、1.548和1.325,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2[×103g/(mg.min)]值分别为65.52,66.70和67.28。等温线模拟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较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模拟等温吸附过程,TC,OTC和CTC吸附方程分别为qeq=8.485c1/0.915,qeq=8.170c1/1.063和qeq=7.573c1/1.076。活性污泥吸附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最优pH和温度分别为6.0和25℃,吸附容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延长且平衡浓度上升。研究亮点:抗生素类污染物作为一种对人类和环境有潜在危险的微污染物直到最近才被引起重视,而常规的污水处理厂也不能很好地去除这类污染物。通过活性污泥对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吸附研究,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迁移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亚麻屑纤维素制备高吸水保水树脂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碱蒸煮的方法,从亚麻屑中分离出纤维素.以水溶液聚合法,将亚麻屑纤维素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保水树脂.通过FTIR、SEM分析和表征了所合成树脂的结构和形貌,并测试了吸水速率、保水速率、重复使用性能和分别吸收0.1%的N、P、K肥水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树脂是亚麻屑纤维素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物,具有多孔结构,吸水速率较快.在30℃和60℃下干燥15h,合成的高吸水、保水树脂的保水率分别为66.53%和30.46%;在二次蒸馏水中重复第3次的吸水倍率能够达到1472.81g/g;在0.1%的KCl、尿素和过磷酸钙溶液中的吸水倍率分别为603.56、1844.63、10.91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