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江苏省农垦临海农场渔场河蟹养殖户于利忠在多年的养殖中,总结出一套河蟹雌雄立体分养经验技术,2009年他养殖的河蟹平均亩产达82千克,回捕率达98%,其中雌蟹重量100~180克/只、雄蟹155~255克/只,比未分池养殖的河蟹重量、产量均有较大的提高。于利忠河蟹雌雄分养的技术是:养殖的蟹塘水深要保持在1.5米左右,塘口坡比1∶3,水源要充足,塘中  相似文献   

2.
向河沟投放规格为150~300只/公斤的河蟹,在亩放养量为0.5公斤的情况下,可以不影响原水域鱼产量,水草资源也未发现明显失衡。放蟹结果当年出水商品蟹5~10公斤/亩,规格大部分超过150克/只,回捕率50%左右。  相似文献   

3.
水库栏网养殖河蟹对调整渔业养殖品种结构,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林七水库投放规格为4~6克/只的长江系扣蟹进行栏网养殖,收获成蟹规格多为110~220克/只,最大个体达356克/只,回捕率36%,养殖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安县南莫镇在实施高效渔业工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在河蟹养殖上大力推广养成大规格蟹,走高效生态养蟹的路子,养蟹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1年9月26日,对该镇杨成仁、钱玉贵等养殖户的河蟹进行抽样,雄蟹已达175~200克/只,雌蟹125~150克/只,蜕壳期间根据蟹蜕壳的大小得出今年又是大丰收。他们的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苏蟹一号”F3代选育群体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连续3代的群体选育,"苏蟹一号"F3代选育群体呈现长江水系河蟹特征,表现出优质、高产、抗逆等优良经济性状。F3代选育群体雌蟹呈现二元分化,平均体重为150g、120g,雄蟹平均体重150g。11月上旬的养殖河蟹雌性群体可食部分分别占体重的35.05%、36.78%,雄性群体为29.56%。雌蟹肥满度、成熟系数、性/肝指数分别为0.54、9.69%、155.47%,0.55、10.51%、166.58%;雄蟹分别为0.59、2.31%、41.48%。雌蟹可食部分蛋白质含量21.62%、20.85%,脂肪含量10.37%、8.43%、氨基酸含量19.07%,、19.83%;雄蟹分别为15.20%、7.05%、13.78%。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市沿江江滩养殖户利用江水养殖优势,从外地购进大规格河蟹进行暂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每千克净利润少则20元,多则60-80元。但是,由于大规格(150-250克)蟹较少,因此收集时间长、储存时间长,容易引起河蟹脱水或病变,暂养蟹的死亡率较高。据调查,我市河蟹暂养户从安徽安庆、和县等地购进7000多千克河蟹,平均规格225克/只,雄蟹达到200--250克/只、雌蟹150-200克/只,运输死亡1%,暂养平均死亡率20%。  相似文献   

7.
正稻田成蟹养殖试验平均亩产河蟹27.4kg,平均规格114g/只,体重100g以上的成蟹占68.3%,回捕率60%。稻田培育扣蟹试验平均亩产扣蟹55.2kg,平均规格27.6g/只,回捕率20%。稻田养蟹模式比单一种植水稻增效明显,按照市场产品价格计算,稻田养殖成蟹平均亩新增效益1600元,稻田培育扣蟹平均亩新增效益1666元。  相似文献   

8.
雌梭子蟹与虾贝生态混养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梭子蟹养殖得到迅速发展,梭子蟹雌蟹(膏蟹)塘边起捕价格高达100元/千克以上,而雄蟹起捕价格仅为50元/千克左右,因此,如何提高梭子蟹雌蟹(膏蟹)的产量成为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增长点。从2004年开始,象山县就开始进行梭子蟹  相似文献   

9.
2010年本镇河蟹养殖户朱仁球在笔者的指导下进行河蟹养殖,主养品种河蟹回捕率超过72%,亩产商品蟹达65千克,总产河蟹3250千克,平均规格150克/只。实现销售总收入39.82万元,除去成本支出,获得纯收入24.25万元,亩纯利4850元。他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兴化河蟹生产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全市养殖面积80万亩,预计产量6.2万吨,统计现价产值34.8亿元,同比去年上涨3.33%;全市河蟹养殖户总体上盈利占比70%以上、亏损占比20%左右,亩均产量80千克、同比2016年上涨14.3%;河蟹上市规格大于2016年同期,200克雄蟹、150克雌蟹整体占比超过30%;河蟹塘口上市平均价格69.8元/千克,养殖成本3000~5000元/  相似文献   

11.
河蟹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大规格河蟹受到市场的热捧,尤其是2012年河蟹上市之初,大规格河蟹出现了脱销,价格也一路飚升.常熟市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户沈金龙,充分利用科技入户这一平台,认真吸取知识,勇于实践,根据池塘生态学原理和河蟹生物学特性,采取种草投螺营造环境、选择优质蟹种进行科学投喂、泼洒生物制剂改优水质底质、利用生物食物链作用获得生态综合防病,经2012年的养殖试验,53×667 m2(成蟹养殖39×667 m2,扣蟹养殖14×667 m2),养成商品蟹的回捕率达80%,规格为200 g/只以上占25%、175~200g/只的占30%、150~175g/只的占20%、125~150g/只的占20%、125g/只以下占5%,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效益,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底层充气增氧技术,在池塘进行了河蟹雌雄分塘养殖试验。经过1年养殖,雌、雄蟹平均规格分别为132g/只、250g/只,单产分别为64 kg/亩、80.25 kg/亩,亩毛利分别达4823元、15061元。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不同规格亲蟹池塘生态育苗效果的生产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不同规格亲蟹池塘生态育苗的效果,于2013、2014年采用5种不同规格的亲蟹进行池塘生态育苗试验,并对育苗效果进行比较和生产性评估。5种规格分别是A:雌100~125 g,雄125~150 g;B:雌125~140 g,雄150~175 g;C:雌140~150 g,雄175~200 g;D:雌150~175 g,雄200~225 g;E:雌175~200 g,雄225~250 g。结果显示,2013和2014年5种规格亲蟹的亩均出苗量分别为A:28.37kg、34.91 kg;B:25.05 kg、38.22 kg;C:22.37 kg、39.08 kg;D:46.05 kg、21.20 kg;E:39.00 kg、42.50 kg。两个年度抱卵蟹的个体平均出苗量分别为A:0.62 kg、0.74 kg;B:0.59 kg、0.79 kg;C:0.61 kg、0.80 kg;D:0.92 kg、0.51 kg;E:1.56 kg、1.06 kg。说明大规格亲本的出苗量高,育苗效果好,建议在生产上使用大规格亲蟹(雌≥150 g,雄≥200 g)进行池塘生态育苗。  相似文献   

14.
1998年至1999年,在4017亩湖泊中放流规格为80-100只/公斤的蟹种40万只,两年共捕出平均规格为0.126千克/只商品蟹17225公斤,回捕率达3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湖泊放养长江,瓯江水系蟹种的技术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长江、瓯江两水系天然蟹种引入长江中游附属湖泊进行单养和混养,长江水系蟹种成蟹的回捕率分别为30.16%、40.83%和30.19%,群体增重倍数分别为7.18、8.57和7.7,瓯江水系蟹种成蟹的回蟹的回捕率分别为0.14%、0.32%和0.46%,群体增重倍数分别为1.22、2.84和3.1。在捕捞方面瓯江蟹种的成蟹有开捕季节迟、没有生产高峰、日产量低及蟹汛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6-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感染簇生蟹奴(Polyascus gregaria)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影响及其时空特征。结果显示,被感染的雄蟹发生寄生性去势,5月和8月被感染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与正常成蟹无显著差异,而11月被感染个体的头胸甲长显著小于正常成蟹;雌蟹和雄蟹的总体寄生率分别为17.31%和6.80%,雌性显著大于雄蟹,其中8月和11月雌蟹的寄生率分别为54.54%、46.40%,显著高于其它月份,而5月和11月雄蟹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11.72%和13.40%;携带簇生蟹奴外体的中华绒螯蟹主要分布在九段沙东南部,偏好盐度15~20、温度10~15℃的水域。研究表明,簇生蟹奴对中华绒螯蟹的幼蟹和繁殖群体均具有感染力,本研究可为研究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蟹生态养殖不同放养模式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池塘生态养殖的方法,研究了河蟹不同放养模式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每667m^2放养扣蟹350只~750只,规格200~300只/kg,均可达到上市规格150g/只,回捕率60%以上,其中放养350只/667m^2,平均上市规格最大,而单产、效果最低;放养750只/667m^2,回捕率下降,单产优势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河蟹生态养殖适宜放养模式是:河蟹500~750只/667m^2,规格200~300只/kg,套放青虾5~6kg/667m^2,规格1200~2000尾/kg;花白鲢15~20尾/667m^2,规格5~6尾/kg;鳜鱼8~12尾/667m^2,规格7~8cm。  相似文献   

18.
关于河蟹种系退化的研究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及养殖技术的不断革新,商品蟹产量也随之大幅度攀升,但河蟹养殖的效益却在整体下降,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究其原因,除了价格杠杆的作用以及近年来出口受阻等诸多因素外,商品蟹的个体偏小也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据2003年秋、冬季国内几大水产品批发市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雌蟹平均只重150g以上、雄蟹平均只重200g以上价格高达150元/kg以上,而雌蟹平均只重100g~125g、雄蟹平均只重150g~175g价格则只有60~80元/kg左右,更不用说那些大量平均只重小于100g的了。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自然会造成养殖经济效益的天壤…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和2021年,江苏省河蟹养殖出现一种情况,即同一池塘、同批苗种,250克/只以上雄蟹、200克/只以上雌蟹在9月和10月发病、死亡较严重,而小规格河蟹发病死亡个体很少.90%发病河蟹鳃部出现病变,呈烂鳃、黑鳃症状,发病河蟹中20%个体存在肝胰腺病变.由于"黑鳃"是此病的重大特征,故本团队简称此病为河蟹"黑鳃病...  相似文献   

20.
奥尼鱼为奥利亚罗非鱼雄与尼罗罗非鱼雌杂交产生的子代,这种杂交鱼雄性率可达90%以上,其生长速度、群体重量、回捕率均优于双亲,体态丰满,体型较短而高。1986年经南京水产良种场进行的奥尼鱼双亲与奥尼鱼夏花对照试验的结果,奥尼鱼养成的平均规格为200克。较奥利亚罗非鱼高35克,较尼罗罗非鱼高55克。回捕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