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祥锦 《内陆水产》2014,(11):80-80
养虾要好水,水要养护,这个概念大家都明白,而且也是这么做.但是,有时我们自以为好看的水并非就是藻相优良的水质.看藻相不是拿去药店检一下就能确定没问题的,其实很多药店只是粗略地看看大概属于哪门藻类,他们认为就可以了.珠不知,每一种的藻类在一定条件下都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不能说绿藻、硅藻就一定是有益藻,而蓝藻、甲藻、裸藻就一定是有害藻.  相似文献   

2.
养虾首先要养水,无论是虾苗中间培育(又称暂养或标粗),还是成虾养殖,都切忌清水放苗。而在养殖期内,水质之优劣更是养虾成败的关键。虾塘养水成功有以下好处:①藻类的光合作用可增加水中溶氧;②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可被藻类、微生物及有机颗粒等吸附沉淀而降毒;③藻类和微生物可促进排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的养虾理念是"养虾先养水",养水则培藻。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和养殖密度的增加,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实验证明,营造优良养殖池塘环境的关键是"培藻"和"培菌",构建藻菌平衡的生态。一、对虾养殖池塘藻和菌的重要性通过浮游微藻和有益细菌的共同作用,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调节水质,抑制有害细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营造适宜对虾健康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如图1所示)。"培藻"的作用:(1)能保持养殖水体中高含量的溶解氧;(2)消除  相似文献   

4.
正河蟹养殖中的水质与水草、藻相、溶氧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因此,养水、护草、改底、培藻协调管理很重要。要想养好活爽的水质,必先培出优良的藻相和健壮的水草。要想水色藻相稳定,水质的改良和养护不可麻痹大意。一、水深控制做到"春浅、夏满、秋勤、冬深"。具体是春季水深应控制在60~80厘米;夏季将水位灌至最满,  相似文献   

5.
随着颗粒饲料的大量应用、鱼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精养池塘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剧,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细胞破裂释放藻毒素,一方面影响鱼类的健康养殖,另一方面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池塘中藻毒素属水华藻毒素,主要有多肽肝毒素、生物碱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等。对藻毒素处理方法有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6.
正"养虾先养水,水好虾更好",实践证明,肥水养虾成功率更高。放虾苗之前,首先培藻做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养殖过程中维持藻相,控制水质,提高虾的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是养虾能否成功的关键。进入7月份后,气温逐日升高,虾塘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控成为养殖关注重点。一、水质调控虾塘养殖到中后期,水质调控是重中之重,多种原因可引起水质恶化和水色转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异常水色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重新培育优良水色。举例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笑生  李效宇 《水产科学》2004,23(12):42-43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自然界的许多水体日益福营养化,水体的福营养化直接导致了藻类的迅猛生长,严重影响了水的质量[1].淡水藻类中蓝藻的过度繁殖,会造成水味腥臭、透明度下降、消耗水体溶解氧,其中的微囊藻属、颤藻属、鱼腥藻属、念珠藻属等藻类自身及其代谢产物有毒性和致癌作用,危害人体健康[2].研究发现,蓝绿藻水华中的微囊藻毒素与人群中的肝癌有密切的关系[3~5].  相似文献   

8.
养殖鳗鲡常会出现泥土味,土池养殖的鳗鲡和利用培养藻类生态法养殖鳗鲡的精养池较易出现,而采用大换水、清洗池底的精养池较少发生。鳗鲡的泥土味与其它淡水养殖鱼类相似,其成因主要是由于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如颤藻、鱼腥藻等和细菌中的放线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Geosmine和MethyLisoborneol释放溶于水中渗入鳗鲡肌肉导致鳗鲡产生特异的泥土味。在土池养鳗中,利用藻类维持池水的生态环境、消耗水体的有机物及一些对鳗鲡有害的化学物质、减少换水量,这有助于鳗鲡的正常生长,但藻类在适宜的水温条件及丰富的有机物含量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对虾养殖中常遇到杂藻繁生,危害很大,在养虾前期,肥水阶段,池中常生长丝状的绿色的藻类,似絮状棉花,这是绿藻的海藻,群众称为青苔.青苔使虾池水变清、变瘦,水中浮游生物难于繁殖,不利于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一、问:虾池放苗前如何培水?肥塘如何做?瘦塘如何做? 答:放苗前期营造一个藻相和菌相平衡的水环境非常重要。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1.池底较肥的老塘和原是鱼塘改造为养虾的池塘,由于池底的有机物较多,可以施用无机肥(如:“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来培育浮游单细胞藻类,同时施用能将把塘底的有机物分解成单细胞藻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有益细菌芽孢杆菌(如“加强型利生素”、“利生健”、“利生活菌”等),用这种方法培起来的水色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1.
1养虾先养水 虾病很多是由应激反应引起。实践证明:优良稳定的水质是抗应激的最好措施,胜过任何一种抗应激产品。养好一池水,为对虾创造一个适合的生活环境,是养虾成功的保证。养水涉及的因素有肥料、天气、温度、盐度、pH值、藻类、有益菌、溶解氧、微量元素等等,但最关键的是藻类、有益菌、溶解氧。1.1藻类高密度养虾所需要的溶解氧大部分是靠藻类光合作用供给,藻类好是水质好的标志。当前藻类管理思路不清晰、不到位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     
0210巧用从虾池底部沉积物提取的间隙水培养微藻=cultuoof而cro欲gae using intersti-tial、vater extracted fiDm shrimppond bottom sedi-Inents[刊,英]/Yusoff FM,M而as HB,Khalid zA.二// Aquac.一2001,201(3/4)一263~270 从养虾池底部沉积物提取的间隙水,营养物质丰富,总磷含量为25.98m酬L,总氮为65.45m留L。将角刺藻、微绿球藻和颤藻置于这种间隙水(P皿),稀释的间隙水(DIW)和康威培养基(CM)中进行培养。角刺藻在DIW中的生长率明显比在CM和PIW中的藻要快得多。相反,颤藻在DIW中的生长率比在CM中要慢得多。与其它藻类相同,…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陈素文等发明的"一种海萝属藻类工厂化养殖方法、养殖棚及养殖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海萝属藻类的藻体较小,采用把藻体断裂成苗种后夹在绳上的一般海藻筏式吊养法进行海区养殖,生产效率较低;采用  相似文献   

14.
正单胞藻,即单细胞藻类,又称微藻,俗称藻类水,是贝类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的饵料,为贝类幼体和稚贝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丰富营养。常用作贝类饵料的有金藻门(Chrysophyta)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3011(Isocrydid galbana)、3012(Pavlova riridis galbana)、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绿藻门(Chlorophyta)的扁藻(Platymonas sp.)、  相似文献   

15.
1986~1987年,进行了青岛东风盐场和天津汉沽盐场几个典型的代表性盐池中的藻类资源调查研究。共鉴定出12种藻类,其中10种是徽型藻类,2种是大型藻类。球蓝藻、聚球藻和社氏藻是优势种,周年出现,其最高密度(个细胞/L)分别为10~7~10~8、10~6和10~4~10~5的数量级。而颠藻、四鞭藻、菱形藻、舟形藻、斜纹藻、刚毛藻和根枝藻等数量较少,也不是全年连续分布的。一般说来,这些藻类的多样性与温度呈正相关,而与盐度呈负相关,还讨论了这些藻类在盐池中的生态作用和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无锡市河埒口高产鱼池水质的研究——Ⅱ.浮游生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志辉  李永函 《水产学报》1983,7(4):287-299
无锡河埒口高产鱼池的浮游植物量多在20-100毫克/升之间,以隐藻门为代表的鞭毛藻类占很大优势,绿球藻类和硅藻类次之,蓝藻极少。浮游动物量平均大约为浮游植物量的114-1/3,以轮虫为主。当地养鱼池的水色,主要由膝口藻、隐藻、裸甲藻和绿球藻的水华颜色决定的。膝口藻水华是渔民最欢迎的“肥水”,隐藻水华和绿球藻类水华为一般“肥水”,裸甲藻水华被称为“转水”。文中对“肥、活、嫩、爽”的生物学内容同浮游生物量及鲢、鳙鱼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3、保持水体藻相稳定。水体中藻类大量悬浮、絮凝在一起,是水变的征兆。4~5h以后,藻类死亡、尸体腐烂变质,此时有害菌和丝状菌类大量繁殖,若对虾吃到较多的絮状物很容易患肠道疾病。建议养殖前期,每隔7d交替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如调水圣手或丰产素600~800m L/亩·m,维持水体藻相稳定。若水体透明度很快提高,可适当补充单胞藻类所需营养,如氨基酸藻康素500~800m L/亩·m或培藻伴侣500~600g/亩·m。若水质较  相似文献   

18.
张文革 《齐鲁渔业》2005,22(4):17-17
1.1病因 无侵袭性病原体,主要由具有藻毒素的藻类引起的中毒。藻毒素中,有含神经碱的蓝藻和隐藻毒素及含肝毒素的微囊藻毒素等。形成蓝藻水华和隐藻水华的一些种类,具有这些毒素,这些藻类在水中大量繁殖,死亡后尸体被一些细菌分解,从而使藻毒素大量释放到水体中,影响水体中各动物的生长,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另外,河蚌独具的晶杆体,能释放出晶杆酶消化这些藻类的外壳,结果自身被藻毒素毒害。  相似文献   

19.
4种杀虫药物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4种杀虫药物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用纤源净和虫敌单独处理藻类培养液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斜生栅藻有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杀虫药对藻细胞有较大的破坏作用;用纤源净、虫敌、马拉硫磷和虫水安联合处理藻类培养液时,纤源净对藻类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马拉硫磷,再次为虫水安,虫敌抑制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20.
池塘藻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害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池塘中生存的鱼虾等水产品产生危害的各种藻类的总称。通常来说,养殖水体中存在着多种藻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藻类的组成及其数量的多寡保持着一定的消长关系,即藻相。当养殖的水生生物适应在某种藻相中生存时,则生长正常。这类藻相中含有鱼类等易消化利用的藻类:如硅藻、金藻、隐藻等。否则,某一种或几种有害藻类占优势,则对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详见表1。这类藻包括微囊藻、多甲藻、三毛金藻、水网藻、青泥苔等。表1几种有害藻类及其防治方法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名称生长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