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12月的一天,天气晴好,笔者到来到湖南省新邵县陈家坊镇下江村刘城军的林下养鸡场,看到树林里一只只色彩斑斓的土鸡自得其乐,它们有的在"闲庭信步",有的在"引吭高歌",有的在低头觅食。说起林下养鸡,刘城军满面笑容,他告诉笔者说:"林下养鸡的好处真多,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不说,主要是树木能给养殖的鸡遮阴挡雨,鸡粪  相似文献   

2.
正安岳有个"红薯妹",依靠红薯致富,还带动附近村民种植红薯致富。她带动安岳县12个乡镇种红薯,别人的鲜销红薯1元/公斤,她种植的红薯鲜销价格可达3.4~3.6元/公斤,效益翻了几番。红薯一年出两批建库储存四季鲜黄晓艳出生于1982年,是四川省安岳县周礼镇救星村人。她17岁到广元做红薯加工生意,2013年返乡创业,自产自销红薯。在黄晓艳位于安岳县周礼镇的红薯种植基地里,记者看到一些平整出来的土地上,早已移栽上红薯苗。  相似文献   

3.
北京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林下经济是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北京山区林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林农就业和增收致富。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山区林下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在阐释北京林下经济发展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北京山区林下经济发展优劣势,并从改革服务机构、完善经营体制、延伸产业链条等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莉 《科学种养》2013,(6):55-56
泾川县是甘肃省7个林改试点县之一,该县立足于"生态受保护、群众得实惠",不断创新林业发展体制机制,全力构建林业综合服务平台,狠抓林地流转管理,切实盘活林地资源,积极引导林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努力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现将他们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一、实行区域推进,林下经济产业不断壮大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区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广玉米杂交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促进粮食产量大幅度地提高,是高寒山区解决粮食自给,发展农村经济,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措施之一。由于高寒山区自然气候复杂,玉米品种类型多样,立体农业特点显著。在  相似文献   

6.
<正>在高寒山区种植中药材,与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常规粮食作物相比,效益明显较高。但中药材一是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严,二是市场价格起伏波动较大,缺时为"宝",多则为"草",因此虽有不少农户很想通过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但却因风险过大不敢种植。如何规避药材种植风险?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一、在区域选择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在高山种药1.气候条件适宜高山春季气温回升慢、夏季温差大、秋季降温快且冬季封冻早,气候冷凉湿润,年有效积温偏低。作物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池市高寒山区单季中稻产量低、效益差、农民增收困难等实际问题.2007年以来广西河池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探索改进农作物间套种方法,研究探讨河池市喀斯特山区春烤烟一秋高粱套种高效栽培技术新模式,改山区传统1年单季中稻种植模式为1年2熟种植方式,为河池市喀斯特山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经过1年多的田间试验研究和示范,在河池市海拔600m以上的高寒山区推广应用春烤烟一秋高粱套种栽培模式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收潜力,其中春烤烟每667m<'2>产量达135~140kg,产值  相似文献   

8.
关于小麦群体结构问题 ,已有广泛的研究 ,提出了小麦群体和个体自动调节与控制理论 ,但在青海高寒山区研究较少。高寒山区习惯认为种多、苗多、穗多、产量高。下种量在2 5kg/ 6 6 7m2 以上。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 ,已不适应生产实际 ,相反 ,群体过大 ,恶化了小麦生长发育的环境 ,招致倒伏减产。为探明新时期高寒贫困山区春小麦的群体变化规律 ,指导小麦生产 ,进行了多年试验与调查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苗、穗及产量间关系从 1996年典型地块调查结果看出 ,高寒山区春小麦2 5 0~ 30 0kg/ 6 6 7m2 ,基本苗在 2 7.4~ 42 .6 7万…  相似文献   

9.
正创新点:业主提供林下土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村民负责管护油茶树、管理短期农作物。效益:业主的油茶树得到有效管护,村民获得短期农作物产出收益。"我引种的全是长了三年的油茶树,去年初买来定植的油茶树今年就开始挂果了。但真正要开始见回报,还得有两年时间。"近日,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里,一株株油茶树长势茂盛,该村村民、返乡创业业主王银正在基地规划油茶林地里套种南瓜、芋头。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养鸡大户赵桂艳和她创业十几年的"鸡蛋经"以及令她得意的"本草蛋",在辽宁省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附近的十里八村可谓是无人不晓。这个帮助众多村民致富的女人简直就是一个传奇人物,影响并带动了众多人走上致富路。57岁的赵桂艳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女人。1995年前,她的事业重心在生产和销售豆油上。那时,她早已有了自己的豆油厂,家境殷实。不料那年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湖北省老河口市黄龙庙村,提起朱金荣,村民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她是致富不忘乡亲的种植致富带头人。朱金荣今年51岁,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2003年开始,在村里带头承包荒地搞种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并且成立了"长久机械合作社"。2015年,她家创产值一百余万元,利润达四十多万元,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襄阳市十大创业女  相似文献   

12.
<正>刘凤兰,新疆建设兵团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从1997年就一直担任连队工会主席职务。近两年,她带领职工就地转产、自主创业、多元增收,从一位地道的种田人成功转型为乡村农家乐老板。如今,在她的带动下,开办的"农家乐"已成为该连职工创业增收的一大亮点。2010年6月刘凤兰在188团各项优惠政策的鼓舞下,开了一家农家乐,成为连队职工中第一个带头创业的人。若在  相似文献   

13.
巴东县是一个老、少、边、穷的高寒山区,南北相距八百里,全县26乡(镇),47万多人口,60多万亩耕地,海拔由66.8米到3005米,立体气候农业非常明显,交通运输极不方便,这些自然因素一直是巴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开始创业,从零起步,至今已销售农资7年多,作为一名地级市代理商,年营业额实现突破2个亿,创造了一个业界的奇迹,这位农资大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里汇总一些他的经典语录,或许咱们可以从中窥一斑而知全豹。时间分配"我是档口里多余的人。""我看有些店老板那么忙,做了十几年还在自己下单,我们过去找他都没有时间陪我们聊天,这样的老板即使产品卖得好,也太辛苦不值得。"这位大咖几乎把所有的工作都授权给员工做,自己乐得做个"闲人",抓大放小,只做公司发展规划、人才招纳、机会发现与把握等事关大局的事。  相似文献   

15.
珙桐又名鸽子树,原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高寒山区,喜荫湿、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春季开花,形似鸽子,故名"鸽子树"。湖北省襄樊市林科所1980年引进培植,现保有200多株。最大的一株高13米,胸径14厘米。今年4月10日,这株27岁的珙桐已是满树花朵,约800多朵,好似群鸽起舞。此树生长在海拔150多米处,在这样  相似文献   

16.
<正>在重庆市铜梁区西北边远山区的维新镇,农家女周小凤不仅把养羊场办得风生水起,而且还带动了一百多个农户共同致富。今年7月的一天,笔者走进了她的种羊场。投资百万办羊场周小凤现年35岁,是一名学过医的中专生。她毕业后协助丈夫经营村卫生室,小日子过得平静和美。一个农家女何以干上了养羊的营生?周小凤笑着说:创业当老板,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2012春节后,性格开朗、活泼的周小凤到一个朋  相似文献   

17.
正表妹是个沉默内向的女孩,一说话就脸红,而且天生说话声音小,小时候我们总叫她"小蚊子",因为姥姥说她说话跟蚊子叫一样小声。大学毕业后,表妹开始准备创业。她本来学的是财会专业,做财会工作也适合她细致沉稳的性格。但看周围很多人都在跑保险业务,表妹有些沉不住气了,开始跃跃欲试。她满怀信心地对我说:"我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我知道自己不善言辞,卖保险要跟更多的人打交道,需要口才。我这样做,就是为了锻炼自己。我不信做不好,书上说古希腊有个演讲家,小时候口吃,后来他嘴里含着  相似文献   

18.
<正>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玉泉洼精准农业示范馆占地8.46亩的新式玻璃温室大棚里,整齐地摆放着60多个箱体"种植床",每个"种植床"上一拃多高的叶菜整齐划一、长势旺盛。指着眼前的"种植床",洼里村党支部书记、潍坊市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经理刘向东说:"这是我们利用三年时间研发成功的‘智能种植床’,一年可以种植蔬菜16茬,这样算下来1亩地产值可达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正现年36岁的李明刚,毕业于湖北省警官学院。出生在柑橘之乡湖北宜昌的他却"不务正业",将柑橘的"亲戚"——柠檬引入当地,创办了湖北省惟一一家从事柠檬种植及深加工的企业。通过加工带动,3000多个农民跟着他种柠檬致富,收益是从前种植柑橘的几倍。2017年11月10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的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柠檬哥"李明刚作为湖北省的优秀代表,在全国创业创新成  相似文献   

20.
<正>梁云,人称"辣椒妹",不过大家都说她最厉害的不是她火辣的性格,而是她爱吃辣椒和会做辣椒的天赋。"她比辣椒还辣,做事情如同快刀斩乱麻。"这是朋友们对她的评价。凭着自己的一张嘴,只要她吃过的辣椒产品,她都能做出来。靠着这个本事,2005年梁云白手起家,从一瓶辣椒酱开始,自己研发出100多个产品,用8年时间打造了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到2012年,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 000万元。梁云的故事,还要从她小时候一个独特的经历说起。梁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人,13岁时和妈妈吵了一架,从此离家出走到了南宁。16岁开始打工,20岁认识了开公交车的男朋友,恋爱不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