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食品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旭亮 《作物杂志》2003,19(2):26-27
青岛市是山东省花生的主要种植区,常年种植面积12万hm2 左右,近年来青岛市大力推广花生良种、地膜覆盖等农业新技术,花生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花生生产中存在超标准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和生长调节剂问题,花生质量却有所下降,直接影响我市花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995年我市开始进行花生无公害生产的试验研究工作,1999年青岛市种子公司在青岛平度市建立面积为0.4万hm2 的绿色食品花生生产基地,2000年5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批取得“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002年该生产基地的花生平均单产达到4980kg hm2,总产达到1982万kg……  相似文献   

2.
1主要技术指标 产量目标-600kg/667m^2以上。产量构成:基本苗20万-25万株,667m^2。冬前总茎数60万~70万/667m^2,拔节前最高返青总茎数80万/667m^2。穗数达到45万~50万穗/667m^2,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0~45g。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鼓励和扶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提出到2020年,山东省牡丹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其中油用牡丹370万亩,综合效益1000亿元左右。规划把青岛市列入低山丘陵产业区范围,要求以药用、油用牡丹为主,结合山前平原、水系生态绿化、林下经济发展牡丹产业。青岛市具有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优势。一是种植条件适宜。青岛市地处北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获取青岛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的种植信息,以GF-1/16 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将高程、土地利用和田间调查数据作为辅助数据源,根据冬小麦主要发育期与其他地物在GF-1/16 m卫星影像上的光谱差异,计算得到4月份为青岛市冬小麦遥感面积提取的最佳时相。在最佳时相内,采用决策树分类法,通过分区解译方式,提取出青岛市2017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和分布区域,并利用GF-2融合后 1 m卫星影像、地面调查数据和统计局公布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GF-1/16 m卫星影像在幅宽、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优势,将土地利用和高程等引入决策树分类模型,进行区域尺度的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方法是可行的。经精度验证,2017年青岛市冬小麦遥感解译总精度为94.3%,Kappa系数为0.857。遥感提取面积略小于统计局公布数据,面积总量提取精度为93.6%。本研究为基于高分卫星影像的区域尺度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新华  朱玉国 《种子》2007,26(2):100-102
2005—2006年度喀什地区种植冬小麦16.12万hm^2,其中新冬20面积15.72万hm^2,占97.5%、邯郸5316面积0.4万hm^2占2.5%。按自治区“125”工程规划应建立冬小麦穗行圃16.7hm^2、原种圃333.3hm^2、原种一代种子田0.8万hm。。统计表明,已建立冬小麦穗行圃22.1hm^2、原种圃540.5hm^2、原种一代种子田1.01万hm^2。为达到喀什地区”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的要求,确保冬小麦品种产量与纯度,现对冬小麦新冬20、邯郸5316品种特征特性与高产、保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青岛主要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青岛市胶州农业气象观测站1982—2014年冬小麦、1986—2014年夏玉米的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这2种作物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青岛市冬小麦从播种到返青各生育期均延迟,其中以分蘖期延迟最明显;起身至孕穗各生育期提前;生育期内平均气温的上升是导致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的主要原因。夏玉米播种到七叶各生育期均提前,拔节到成熟各生育期均延迟,成熟期延迟的程度最大;6月降水减少是导致夏玉米成熟期延迟、全生育期延长的主要原因。未来10年,气候变化会导致冬小麦成熟期提前,全生育期缩短;夏玉米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延长。  相似文献   

7.
氮肥施用对豫南稻茬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豫南稻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障碍因子及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在豫南稻茬麦区田间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氮肥施用(0,150,225 kg/hm~2)对扬麦15和兰考1 982个冬小麦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2个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在当前豫南稻茬麦区氮肥仍是影响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并且在相同氮肥供应条件下,兰考198小麦籽粒产量明显高于扬麦15品种。研究还发现,实现该地区小麦产量6 000 kg/hm~2左右,产量构成需达到以下指标:成穗数490万~620万穗/hm~2,穗粒数42粒,千粒质量37 g以上。进一步分析发现,达到上述产量目标,小麦起身期群体茎蘖数为680万~780万穗,起身、拔节和开花期的适宜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89~3.20,4.08~5.60,6.09~7.61,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13 025~16 568 kg/hm~2,20 888~24 090 kg/hm~2,且开花期和成熟期粒数叶比和粒重叶比分别应高于0.38粒/cm~2和9.45 mg/cm~2。根据本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兰考198较扬麦15更适宜当前豫南稻茬麦区种植,实现6 000 kg/hm~2产量水平,全生育期氮肥用量应在225 kg/hm~2左右,并达到主要生育时期适宜的群体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青岛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常年种植面积12万hm^2左右,占全省总播种面积的16%以上。近几年,由于推广应用高产优质新品种,采用地膜覆盖等农业新技术,我市花生产量逐渐提高,单产由1988年的3330kg/hm^2增加到1999年的4950kg/hm^2,总产由38万t增加到59万t,使青岛市的花生生产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
青海湟水灌区包括民和县、乐都县、平安县、西宁地区,有1.5万hm2面积可种冬小麦,海拔1 813~2 200m,年均温5.7~7.9℃,≥10℃持续期积温2 400~3280℃,这些地区光热条件接近于北方冬小麦种植边缘地带,能满足冬小麦生长发育的热量条件,在该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300d,全生育期要求积温1 900~2200℃,产量400~500kg/667m2.为了充分利用光热和土地资源,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我站在该地区中心地点平安县进行了2a试种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应该地区种植冬小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杨萍 《中国种业》2015,(2):33-34
<正>为全面提高我国民族种业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2011年、2012年、2013年国务院连续3年出台了促进种业发展文件,措施之实,力度之大,史无前例。为了加快推进青岛市现代种业发展,启动种业创新体系改革,近日,青岛市组织力量对本市种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1青岛市种业发展现状青岛市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在73.33万hm2左右,粮油菜等作物用种量约2亿kg,市场总价值10亿元。近年来,借助于国家种业发展利好政策,本市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沂水县地处山区,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万hm2。近些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减少到2万hm2左右。虽然面积减少,但随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产量由原来3750 kg/hm2提高到6000 kg/hm2左右,总产基本实现平衡还有所增加。但是近些年,由于栽培、气候等因素影响,导致小麦单产减少300~450 kg/hm2。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补救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自5月1日起青岛市全城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发布"悬赏"令:给予举报者两千元至五万元的奖励,此举顺乎民心,令人振奋。禁"高"还需尚"低"。与这场新闻发布会相呼应的是,早在2014年,青岛市便领全国之先试点了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青岛市财政拨付800万元用于农药补贴,该市分羹200万元,大沽河流域的蔬菜产区有幸尝鲜。2015年青岛市又分得补贴350万元,面积推广至14万  相似文献   

13.
永寿县地处陕西中西部渭北旱塬南缘,为典型的高原沟壑区。2010年秋播冬小麦21.6万亩,杂草发生面积21.1万亩,每亩平均杂草量4.86万株,多的达到8.5万~10万株,造成小麦产量损失20~30千克/亩,严重田块达到100千克/亩以上。杂草不仅与小麦争夺阳光、空间和二氧化碳,而且争夺土壤水分及养分等,因此是制约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青岛是北京申奥的惟一伙伴城市。为了使2008年奥运会顺利举办,青岛市提出,2008年之前,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山东省副省长、青岛市市长杜成提出:围绕“绿色奥运”这个主题,在绿字上做文章,在建字上下功夫,全面启动绿化建设工程,把青岛市建成绿色城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喀什地区种植业结构向多熟制方向调整,需要配套早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冬小麦邯5 31 6于2 0 0 0年由喀什地区种子公司引进麦盖提县8乡进行试验种植,通过观察发现它具有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我校于2 0 0 2~2 0 0 3年在校试验基地进行了种植观察,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 特征特性冬小麦邯5 31 6籽粒白色,硬质,饱满光亮,千粒重38~43g。穗纺锤形,667m2 (旧制1亩,下同)穗数38万~42万,穗层整齐,穗长粒大,穗粒数32粒左右,长芒白壳。半冬性品种,幼苗呈淡绿色,半匍匐状,根系发达,活…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探讨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粒叶比、光合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控制条件下对2个不同类型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0~80%范围内,水分胁迫可导致植株总绿色面积显著降低,其中叶器官降低幅度最大,穗器官降低幅度最小,当土壤水分达到70%以上无显著差异;水分胁迫可大幅度提高小麦的粒叶比,但并非越高越好,应稳定在27 mg?cm-2左右,绿源比稳定在11.5 mg?cm-2左右产量最高;胁迫使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适当水分胁迫虽然可提高经济系数和千粒重,但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仍然以80%的最高,胁迫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粒重,对粒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肥料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约化农业生产在创造了粮食的高产,同时也造成了养分等资源的低效利用和环境的污染。通过对典型农区肥料利用现状的调查和了解,为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制定技术规程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曲周县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生产肥料利用现状的调查,发现在习惯管理模式下:(1)冬小麦平均产量为5.9 t/hm2,夏玉米平均产量为7.6 t/hm2,是典型的中产区;(2)氮磷过量或超量施用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氮肥在生育期之间的配比不合理,表现为前氮较重;(3)轻视钾肥使用,特别是玉米季施钾较少,极少施用有机肥和微肥;(4)习惯管理模式下,适宜施氮量是在239~242 kg/hm2,产量为456.3~456.9 kg/667 m2,氮素的偏生产力25.0 kg/kg,氮素利用效率较低。小麦产量达到545 kg/667 m2时磷肥的偏生产力最高,需要很高的施磷量才能达到。基于高产和高效考虑,当地管理模式下夏玉米季适宜施磷量是65 kg/hm2。推广氮素分期调控技术等科学的施肥管理措施,才能在当地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8.
唐山市丰南区常年冬小麦播种面积1.2万hm2,随着国家小麦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小麦良种的利用率达到了100%,每年需小麦种子200万kg。轮选987作为丰南区的主栽品种,其种子约占需种总量的90%。为保证当地生产用种,防止混杂退化、保证种子纯度、延长推广使用寿命,做好良种繁育是重要的保证措施。由于种子需求量大,为满足生产需要,必须根据该品种的特点与自然条件按科学方法进行繁种。  相似文献   

19.
英国麦类生产简介赵广才(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北京100081)1小麦同1889年相比1989年小麦面积达到3000万亩,增长1倍,亩产达449公斤,提高了2.25倍,总产达到1400万吨,提高了5.8倍。英国的冬小麦面积占90%以上,春小麦所占比例很小……  相似文献   

20.
在旱地条件下,选择3个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进行播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小麦产量随密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来表达,品种对获得最佳经济产量的播种密度要求不同,每hm2多穗型315万、中间型369万、大穗型433万;播种密度对穗数与穗粒数的变化影响较大,对千粒重影响相对较小;品种与种植密度的不同,对整个小麦生育期田间耗水量无明显影响,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