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阳  王志 《蜜蜂杂志》2005,25(4):24-25
箱外观察是蜜蜂饲养过程中一种经常使用的管理方法,在箱外观察时,我们经常会看到箱前或蜂场内存在着一些蜜蜂尸体。通过观察蜂尸的躯体状态、挤压或拉出蜜蜂腹部器官观察蜜蜂消化系统是否正常等方法,能够初步判断蜜蜂死亡的原因,如受病敌害的侵袭、中毒、饲养管理方法不当等,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补救,将经济损失缩小到最低点。1 病害方面一般死蜂较多,具有大肚黑尾症状,挤压腹部会挤出黑黄色粪便,有的蜜蜂肠胃变色,是患病致死的现象。1.1 麻痹病被蜂群驱赶出来的工蜂,体表绒毛脱落,呈现出黑色且相对较大的腹部,蜂尸似油炸一般呈油腻状…  相似文献   

2.
爬蜂之我见     
<正>爬蜂病自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蔓延以来,给各地养蜂业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引起养蜂界专家的高度重视。人们对引起爬蜂的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爬蜂是由孢子虫和麻痹病毒引起的,也有人认为爬蜂现象是一种蜜蜂螺原体病,还有人认为是一种蜜蜂真  相似文献   

3.
蜜蜂麻痹病的症状与防治蜜蜂麻痹病又名“瘫痪病”、“黑蜂病”。多流行于春、秋两季,对成年蜂危害较大。其病原主要是蜜蜂慢性麻痹病毒和急性麻痹病毒。当健康蜂染病后,常会出现“大肚型”和“黑蜂型”两种症状。“大肚型”病蜂:腹部膨大,中肠呈浅灰褐色,失去弹性,...  相似文献   

4.
蜜蜂慢性麻痹病是一种成年蜂传染病,据国外报道,确定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并命名为蜜蜂慢性麻痹病(CBPV)(Bailey.1963)。目前,这种病在世界各地广泛的传播。在我国,近年来该病有的地方也发生和蔓延,尤其春、秋两季发病更为严重,养蜂员称为“大肚病”或“黑蜂病”,患病蜂群轻者群势下降,重者全群死亡,对养蜂  相似文献   

5.
蜜蜂发生爬蜂症状的情况在江浙一带十分多见,特别是在每年的3~4月份发病高峰期,秋季病害基本自愈.病害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温度低、湿度大时,病害重.其症状为病蜂爬出箱外,行动迟缓,腹部拉长,有时下痢,翅微上翘.病蜂在巢箱四周蹦跳,无力飞行,在地上爬行,在周边坑、沟中能见到大量死蜂,多为中青年蜂,少量幼蜂.死蜂伸吻、张翅,中肠灰白色,后肠膨大,积满黄绿色粪便.  相似文献   

6.
蜜蜂麻痹病,又称瘫痪病。该病主要危害成年蜜蜂,严重的也要危害蜂王和幼蜂,导致蜂群衰败。早春及夏季蜂群较弱时更须引起注意。患麻痹病的蜜蜂,有的腹部膨大,也有的头尾变黑,也有的两种症状均有。病蜂一般均要颤抖、抽搐、失去飞翔力,只能缓慢爬行,常被健壮成蜂拖赶出箱外而致死。预防麻痹病的方法,主要是要注意蜂群  相似文献   

7.
据观察,近两年来在我地一些地区的部分蜂场,在越冬后期和春繁期间发生的一种成年蜂疾病,其症状为腹部膨大、爬行缓慢、蜂体湿黑、失去飞翔能力,有的肢体麻痹、腹泻,患病严重的蜂群,在气候条件差时,箱底及巢门口死蜂成堆,甚至堵塞巢门,有时在巢脾上及蜂箱门口有大量的粪便,气味难闻。根据以上症状分析,判断为蜜蜂副伤寒病,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下痢病。1病因蜜蜂下痢病,是蜜蜂越冬后期及早春成年蜜蜂所患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病因主要有:(1)在越冬期潮湿严重,气温忽高忽低,长期受震动、鼠害等,越冬饲料质量欠佳。以上这些都是造成越冬后期蜜蜂…  相似文献   

8.
<正>川东北秦巴、绥汀地区春秋两季,若蜂群管理不当,多有发生蜜蜂麻痹病,这种病分慢性、急性2种。蜜蜂麻痹病又叫瘫痪病、黑蜂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危害成年蜂的传染病,其中慢性麻痹病危害最大。急性麻痹病经口侵染引起蜂群发病几率不高,侵染主要是由于大蜂螨媒介作用引起。所以防控上以治螨为主,春季做好保温,病害常会自愈。患慢性麻痹病的蜜蜂通常有2种症状:一种为大肚型,即病蜂头部、腹部暗淡,腹部膨大,蜜囊充满液体,身体和翅膀发抖,不能飞翔,在地面缓慢爬行或集中在巢脾框梁上,反  相似文献   

9.
“爬蜂病”是当前危害养蜂生产的主要蜜蜂病害,由孢子虫、螺原体和麻痹病病毒等感染引起,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生,一旦感染,来势迅猛,大量采集蜂和青壮年蜂爬出箱外死亡,群势急剧下降,轻者造成蜂产品减产,重者全群覆没,严重影响养蜂业发展。根据笔者多年实践和调查研究发现,“爬蜂病”的发生和蜜峰营养状况及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爬蜂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1饲养壮群饲养壮群,只是相对而言,关键是处理好蜂脾关系,常年保持蜂多于脾。这样做有利于减轻蜜蜂哺育负担,提高哺育质…  相似文献   

10.
蜜蜂麻痹病是危害养蜂生产的一种成年蜂病毒病。目前在我国发现的有两种:一种是慢性麻痹病;另一种是急性麻痹病。患慢性麻痹病的蜜蜂身体颤抖,有的腹部膨大,有的头尾变黑,绒毛脱落,蜂体瘦小,病蜂失去飞翔能力,寿命缩短,蜂群群势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繁殖和蜂产品的产量;患急性麻痹病的蜜蜂,病状不大明显,但死亡量大,而且来势凶猛,给养蜂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蜜蜂螺原体病是由螺原体菌引起的一种蜜蜂病害 ,国内于1988年初见报道。蜜蜂螺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寄生在成蜂体内 ,对蜜蜂造成危害。蜜蜂螺原体病是一种能使蜜蜂死亡的传染病 ,常与孢子虫病、麻痹病同时发生 ,蜂农一般称之为“爬蜂病” [1]。本文以螺原体病为主症 ,谈一点见解。1症状蜜蜂螺原体病发病突然 ,来势凶猛 ,病蜂大多是青幼年蜂。病蜂在箱外蹦跳咫尺 ,欲飞不能 ,严重时 ,打开箱盖即可见病蜂往框梁上跳 ,提脾时离脾往下掉 ,箱底死蜂堆积 ,但群内秩序井然 ,并不螫人 ;病蜂后足一侧瘫痪 ,死蜂吻…  相似文献   

12.
蜜蜂麻痹病又名“瘫痪病”或“黑蜂病”。是由过滤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成年蜂疾病,根据其发病蔓延速度可分为急性麻痹病和慢性麻痹病两类。1.症状:患病蜂表现症状有两种。一种为“黑蜂型”,另一种为“大肚型”。前者病蜂个体瘦小,绒毛脱落,全身油黑发亮,反映迟缓,翅残损,腹部尤黑且类似透明状,失去飞翔能力,常被工蜂驱赶,不久便死亡。后者患病蜂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行动迟缓,身体不停颤抖,翅和足伸开,常被工蜂驱赶至巢门前、箱底、框梁上,最后爬行于箱周围低洼处。解剖时,病蜂蜜囊膨大,里面充满蜜汁,中肠呈乳白色,失…  相似文献   

13.
蜜蜂爬蜂病是近几年对蜂群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制约因素也很多,常常与其它蜂病并发,发病症状都呈现出“爬蜂”的特点,如病蜂大肚,四肢麻痹,无力飞行,只能在地上爬行,最后死亡等,故而得名。1.病因:爬蜂病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孢子虫病、麻痹病以及马氏管变形虫、螺原体、蜂螨危害等。2.症状:由于病因复杂,发病症状也呈多样性,如蜂体颤抖,四肢麻痹,腹部膨大、变黑,病蜂欲飞无力或不能飞翔,在箱前、场地上乱飞乱爬,蜂群拖子、弃养。雨后晴天病峰突然增多,蜂中肠膨大,呈白或黑色,后肠…  相似文献   

14.
我国饲养的西方蜜蜂群中常发生一种俗称“蜜蜂大肚病”的成年蜜蜂慢性传染病。罹病蜜蜂全身颤抖,行动呆滞,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严重者完全丧失飞翔能力以至在麻木中死亡。病蜂腹部胀大或瘦小,体毛较为完整或被同群健康蜂撕咬净尽而呈漆黑油亮状,故群众又称之为“黑蜂”。该病全年都有发生,但春、秋两季为多,尤以春季严重。患病蜂群由于蜜蜂患病和死亡,其群势发展往往停滞不前;有的病群虽然还有相当数量的蜜蜂,但采集力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  相似文献   

15.
5月上旬至6月中旬,是陕西凤县狼牙刺流蜜期,每年都有大批的群蜂在这里采集。但是,在这个花期容易发生黑蜂病。一、病状:发病初期,蜜蜂变成黑色,不能飞翔,腹部膨胀,排黄色稀薄粪便,秩序紊乱,多爬在复布和巢框上梁,最后死在箱底和巢门前。死的多见成年蜂,幼年蜂也会戚染,严重时全群死亡。我场近几年来,在这里放蜂均有黑蜂病发生,但今年较往年严重。我场第一小组80群10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蜂转地放牧的日益增多,各种蜂病蔓延流行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强对蜂群的管理、卫生、消毒、检疫等防治措施,以保证我国养蜂业的不断发展。蜜蜂病害的种类很多,总的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害两大类。传染性病害中,又可分为传染性  相似文献   

17.
杜道伟 《蜜蜂杂志》2010,30(8):13-13
<正>蜜蜂麻痹病又叫黑蜂病,其病原为慢性麻痹病毒,症状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大肚型",病蜂腹部膨大,蜜囊内充满液体,身体反应迟钝,常发生于  相似文献   

18.
正一、麻痹病的识别蜜蜂麻痹病有两种,一种叫急性麻痹病,另一种叫慢性麻痹病,它们不是同一种病毒引发。患急性麻痹病的蜜蜂外表没有特殊变化,但开箱后大多数蜜蜂振翅欲飞。病蜂因其足麻痹抓不住脾,提脾时像雨点状落脾。病蜂在箱内、箱外仰着不停挣扎,直至死去。一般发病1周左右全部死光,蜂王也染病死亡。在发病之初病蜂堆积在距巢门1.5m内,之后死在箱内、箱底,死蜂通常达10cm厚。该病传染速度快,若  相似文献   

19.
蜂痢良药-仙人掌蜜蜂下痢病虽属非传染性病害,但蜂群一旦发生此病,其病蜂腹部膨大,飞翔困难,多在蜂箱外乱爬,常在蜂箱附近排出大量黄褐色且有臭味的粪便。冷天,病蜂为了排泄粪便,往往爬出巢门而冻死,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引起春衰。对于蜜蜂下痢病的治疗,过去常用...  相似文献   

20.
一种以治疗白垩病为主的,对蜜蜂各种幼虫病具有通用疗效且价格低廉的蜂药最近由杭州市余杭中医院药剂师孙宇康研制成功,经鉴定已投入批量生产.白垩病是近年流传于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蜂病,曾给这些国家的养蜂业造成较大损失.该蜂病于去年上半年传入我国,来势凶猛,蔓延迅速,严重威胁我国的养蜂业生产。而国内一直未有一种疗效显著的蜂药.孙宇康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在十余个蜂场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