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南麦302(南30-2)是四川省南充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2002年用矮秆大穗品系16-1为母本,早熟、抗性好的攀早抗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2012年12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选育过程在该品种选育过程中,对F1~F4代植株高度加大选择压力,同时兼顾抗性(条锈病、白粉病)等质量性状的选择,对F5代以后的高代则在大穗、分蘖成穗率、落黄性、丰产性等数量性状上  相似文献   

2.
众麦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品种来源众麦1号是利用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矮秆、大穗、抗寒、抗病、广适、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19。二、选育过程1996年用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97-26)为父本杂,在杂种分离的早期世代F2~F4代(1997~1999年)混合种不选单株,只淘汰明显的劣株,在各种性状基本趋于稳定的代,选择优良单株,种成株系,经1999~2001年连续两年的筛鉴定,于2001年正式育成。该系当年表现整齐一致,耐寒抗病,矮秆抗倒,穗大,粒,小穗排列较密;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子粒饱满度好,长相秀,…  相似文献   

3.
南麦660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大穗弱筋小麦新品种,于2019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180002)。该品种春性中早熟,株型紧凑,株高87cm左右,抗倒伏力强,穗层整齐。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半角质,穗粒数45粒左右,千粒重48克。中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品质达弱筋标准。  相似文献   

4.
一、品种来源绵麦39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用自育的优良小麦新品系绵阳96-78作母本,引进贵州农业大学选育的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材料贵农2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绵麦40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用自育的优良矮秆种质绵阳01821作母本,引进贵州农业大学选育的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材料贵农19-4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5.
1 选育经过玉溪市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以中秆、大穗、抗白粉病的自育品系“81-2”为母本,以矮秆、优质、早熟的“8334”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采用系谱法选择,到1996年种成株系。经系统观察鉴定,其中第107号株系(编号96-107)综合了双亲的优点,表现矮秆、大穗、抗三锈和白粉病,穗层整齐,熟期适中。经室内考种鉴定,其籽粒大而饱满,硬质,白粒,符合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北省小麦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3—2021年河北省审定的212个冬小麦品种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3种病害的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对条锈病整体抗性水平较好,抗性品种占审定品种的53.78%;审定品种对叶锈病和白粉病抗性水平较差,但年际间波动较大,其中2014年审定小麦品种抗叶锈病最好,抗病品种占比100%,2016、2018、2021年抗病品种占比分别为3.44%、6.67%和11.11%,其余年份表现抗病的品种占当年审定品种的比例变幅为22.23%~36.36%;2014、2016、2020年审定小麦品种抗白粉病相对较好,抗性品种占比分别为33.33%、24.14%和29.72%,其余年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占比均小于20%,对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抗病的品种分别有37、35个,抗性品种占审定品种的17.45%和16.50%;兼抗2种以上病害的品种偏少,其中兼抗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品种占比为7.08%,无兼抗叶锈病和白粉病的品种,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品种占比为4.72%,兼抗3种病害的品种占比为4.72%。对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高抗以上品种的亲本来源进行系谱分析发现,河北省小麦...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黔麦1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麦15是以自选对白粉病免病、高抗条锈病的矮秆高代材料兴矮抗1号为母本,引自英国对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免疫的品种C39为父本,于1986年杂交,经多年多代异地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于2000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弱冬性、株型紧凑、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在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平均增产20.84%,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9.9%-11.9%。适宜旱地分带轮作,中上等肥力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抗白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南农9918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本所育成的高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表6VS/6AL易位系与丰产适应性好的扬麦158杂交,再用扬麦158回交,通过连续多代抗白粉病鉴定、外源易位染色体分子、细胞遗传学追踪和农艺性状鉴定,选育出高抗白粉病的高产新品系南农99-18。经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该品系均表现高抗白粉病,具有穗大,粒重的特点,较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1.88%-2.20%。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南农9918。该品种较好地综合了簇毛麦高抗白粉病及扬表158的丰产适应性,适于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抗白粉病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携带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92R149为母本、大穗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系忻96-74为父本,通过杂交进行抗病、丰产基因的重组,调查了亲本及F2,F3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92R149所特有的抗白粉病和忻96-74的大穗特性可直接传递给后代,且杂种后代的变异极为丰富,可选育出抗白粉病且具大穗的优异单株。  相似文献   

10.
郑麦366郑麦366,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以豫麦47为母本,PH82-2-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是国审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和河南省审定,为河南省良种补贴重点推荐品种。特征特性为半冬性粗穗中早熟类型,抗寒性好。矮秆抗倒伏(株高70厘米左右),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形紧凑,株行间透光性较好,成熟早,落黄较好。长芒、白壳、圆粒、角质,黑胚率低,容重高,商品性好。对条锈病及白粉病具有较好的抗性,综合抗病性优。据农业部农产  相似文献   

11.
为制定小麦新品种选育目标和策略,采集2008-2012年国家黄淮南片冬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同异分析原理与方法,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间的综合同一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穗粒数(0.904 0)、千粒质量(0.890 5)、冬季冻害(0.887 2)、赤霉病(0.877 2)、全生育期(0.876 1)、体积质量(0.873 4)、公顷穗数(0.869 0)、叶枯病(0.868 3)、株高(0.832 5)、白粉病(0.801 2)、抗倒性(0.785 0)、熟相(0.410 1)、条锈病(0.383 6)。其中,穗粒数、千粒质量、冬季抗寒性和赤霉病等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在今后的育种或高产栽培研究工作中,应当重视对它们的选择和调控。对现有小麦品种群体与育种目标间的差异分析表明,株高性状整体上已达到育种目标要求,而熟相、条锈病抗性、白粉病抗性、抗倒性、公顷穗数等性状则与育种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宝鸡市生态条件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策略应当是在保持现有品种性状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兼具耐寒、抗病(包括条锈病、白粉病,特别是抗赤霉病)等特性的穗重型品种(穗粒数多,千粒质量高)的选育。  相似文献   

12.
金陵1号小麦是我所于1973年以南大8号为母本与St20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选育过程中,自F_2代开始,以早熟、矮秆、单株性状好、产量高、适应性强、抗性较好等为主要目标性状进行选择,至F_5代性状基本稳定,其中以7304-5株系表现较好,综合性状达到了育种目标的要求。该品系1979年进入鉴定圃后,表现最好,产量亦最高,比对照品种扬麦3号增产显著。1980、1981年参加南京市  相似文献   

13.
绵麦43是以自育的中间材料07146-12-1为母本,贵农19-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6005)。该品种在四川省区域试验中表现产量高,品质优良,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高产抗病优质互补的品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选用大穗大粒、矮秆、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HMW-GS亚基组成为Null、7+9、5+10的贵农001,与小穗、高秆、中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亚基组成为Null、7+8、5+10的Blosky杂交,杂交F4代出现大量的性状互补和超亲类型,如主穗平均穗粒数60~80粒、千粒重48~50 g、株高65~70 cm、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的类型,超亲亚基组成类型有1、7+8、5+10;1、7+9、5+10;1、7+8+9、2+12;Null、7+9、5+10、2+12;1、7+9、5+2+12。  相似文献   

15.
1 选育经过玉溪市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以中秆、大穗、抗白粉病的自育品系“81— 2”为母本 ,以矮秆、优质、早熟的“8334”为父本 ,进行人工杂交 ,采用系谱法选择 ,到 1 996年种成株系。经系统观察鉴定 ,其中第 1 0 7号株系 (编号 96— 1 0 7)综合了双亲的优点 ,表现矮秆、大穗、  相似文献   

16.
一、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68为母本,SW89-3243为父本杂交,杂种F1再与川6415回交[(Syn-CD768/SW89-3243)F1//川6415]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抗条锈病和优质小麦新品种川麦43(川99-1522)。该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3)。  相似文献   

17.
3个小麦新种质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山西省小麦抗病性差的现状,以携带有抗病基因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92R137和92R149为亲本,与感病小麦品种忻96-74、矮多1号、黑粒小麦76杂交,进行抗病、丰产、优质和矮秆基因的重组,选育出3个抗病新种质G10,S06和S25,并综合应用农艺性状、细胞学、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10为半矮秆、特大穗,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S06为矮秆,对白粉病免疫;S25具有5+10优质亚基、紫粒,对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G10,S06和S25是小麦抗病、优质育种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绵麦367为对照,对8份诱变育种彩色小麦稳定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鉴定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推荐品系参加四川省高原小麦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系19γ-z-24分蘖强、成穗率高,全生育期、株高适中,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穗部经济性状表现好,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小区产量8.35㎏、折合产量417.50kg/667m2,较相邻平均对照增产1.2%,产量位次第2位,结合四川省彩色小麦新品种审定标准,提供19γ-z-24参加四川省高原小麦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9.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方法、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报道的72个条锈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82个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上,控制2种病害的基因簇(≥5个QTL)有8个,其中位于7DS的Yr18/Lr34/Pm38和1BS的Yr29/Lr46/Pm39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成株抗性,位于4DL的Yr46/Lr67位点可能也对白粉病表现成株抗性,Yr18/Lr34/Pm38和Yr36已被克隆,Yr29/Lr46/Pm39的克隆已取得良好进展,为培育兼抗和成株抗性相结合的品种提供了可用基因。总结了成株抗性在中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用实例证实了培育成株抗性品种的可行性,建议对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咸农4号和小偃6号等进行遗传分析,育种工作者和品种审定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将成株抗性利用作为国内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育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小麦新品种祥麦1188 是2014 年由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用浚麦118 作母本、泛麦8 号作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2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选育方法与过程祥麦1188 的育种双亲既有高产基因,又有早熟基因, 还有多抗基因和强筋基因,基因类型丰富,互补性强。品种选育过程中采用逆境选择法,即在2 代适度加大种植密度,增加群体效应;3 代采用接种诱发病害鉴定品种对条锈病抗性;4 代采用不同肥力地块种植选择,鉴定品种肥力适应型;5 代采取赤霉病高发地异地鉴定品种对赤霉病抗性;6 代进行生态区域多点产量及抗性适应性比较试验,综合评价品种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