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P333(Paclobutrazol),商品名Cultar,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果树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形成和提高产量。从80年代初以来,国内外较大量地报道了PP333对落叶果树(主要是仁果类、核  相似文献   

2.
果树大小年的问题,从现象上看是大年结果多,不能形成花芽;小年结果少又过多的形成了花芽。这仅仅是个现象,形成大小年的实质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生长素的问题,就是说在种子里面有一种抑制花芽分化的生长素,结果愈多,这种生长素也就愈多,对花芽分化的抑制作用也愈大,因此花芽形成就愈少。另一方面的意见,也是占绝大多数人的意见,认  相似文献   

3.
单氰胺是一种植物休眠终止剂,可有效抑制植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加速植物体内氧化磷酸戊糖(PPP)循环,从而加速植物体内基础性物质的生成,刺激作物生长,终止休眠.  相似文献   

4.
生长调节剂是一类改变植物生长发育模式而应用于植物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植物体后,通过阻碍天然激素的合成,或干扰激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转而发生作用.在果树栽培中常用来促进种子萌发和插条及苗木生根;诱导花芽形成或疏花疏果;改变花期避免霜冻;促进单性结实;调节果实的成熟期;促进或抑制营养生长等.应用中要想获得理想效果,必须遵照某种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区别树种树势,结合管理条件,选择适宜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须知生长调节剂只是一种调节物质而不是肥料,在应用的同时仍要加强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5.
王镛  李巧峡  孙坤  陈纹 《园艺学报》2017,44(2):323-329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为典型的两型花自花受精植物,具有开放花和闭锁花混合繁育系统。通过对开放花和闭锁花花芽形态发育的比较发现:开放花与闭锁花在花芽发育早期形态相似,4轮花器官原基均正常发生。出现明显差异的时期为4轮花器官原基形成以后,小孢子发育时期为产孢细胞阶段,开放花的5个花瓣与5枚雄蕊继续发育,每个雄蕊有4个花药室;而闭锁花只有2枚雄蕊继续发育,每个雄蕊有2个花药室,其余雄蕊与所有的花瓣依然为器官原基状态,不再发育。通过对花芽与叶片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检测发现,花器官原基形成之后,开放花与闭锁花形态出现明显差异阶段开始,随着花芽的发育,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开放花花芽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应发育阶段闭锁花花芽;而开放花植株的叶片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低于闭锁花植株叶片,说明开放花所需要的能量高于闭锁花,推测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差异与两型花发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SA)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可以在韧皮部中运输,起着独特的生理作用.它是植物体产热的热素[1,2],并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3,4].  相似文献   

7.
<正> 编辑同志: 秋后梨和苹果为什么还会第二次开花,并能座果? 湖北宜城县讴东公社姚崇师崇师同志: 你来信谈到的现象是存在的。据报导:热带爪哇岛栽培苹果,每年在5月和11月两次摘除全部叶片,4月和10月可采收两次苹果。这种现象的本质虽然还不十分清楚,但目前趋向认为:植物任何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受促进激素(赤霉素和细胞激动素等)和抑制激素(脱落酸等)平衡变化的控制。在正常情况下,梨和苹果形成花芽以后一般保持休眠状况,直到第二年春季才开花、结果,因为有花芽的枝上,  相似文献   

8.
梅树花芽形成期氨基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氨基酸与果树花芽形成的关系,已有许多报道。曾骧等(1985)报道金冠苹果成花前叶片的氨基酸含量上升,成花以后下降;花原基大量分化时,花芽内氨基酸含量比叶芽高。刘孝仲等(1984)发现伏令夏橙花芽形成期间,许多氨基酸有累积和消耗过程。但是,氨基酸变化与花芽形成的关系仍不清楚。对木质部液氨基酸变化与成花的关系和花芽生理分化期体内氨基酸变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文摘集萃     
英培育出抗癌花椰菜英国约翰·英尼斯植物研究中心的植物学家利用传统的植物杂交方法培育出一种花椰菜,其植株中含有大量天然抗癌物质,有助于提高人体抗癌机能。科学家们把普通花椰菜与一种生长在西西里地区的野生花椰菜杂交,结果培育出了这种抗癌花椰菜。这种花椰菜的外观和口味与普通花椰菜相同,但其中一种抗癌物质的含量比普通花椰菜高出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够促使体内产生一种保护酶,这种酶可以清除体内致癌物质。在培育过程中,科学家没有使用转基因手段。他们借助的是一种“DNA指纹技术”,这种技术可促使培育过…  相似文献   

10.
D.L.Abbott(1970)提出了苹果的花芽孕育需要在产生一定的节数后开始,这种节数被称为“临界节数”。本文笔者在1977—79年曾就苹果花芽分化的临界节数作了观察,初步认为这种临界节数是存在的。既然花芽的孕育需要在产生一定的节数后开始,而 L.C.Luckwill(1974)指出花芽孕育又与通过激素平衡的变化而导致解除对成花基因的阻遏有关,因而这种临界节  相似文献   

11.
陈开琴 《蔬菜》2012,(6):51-53
以甜樱桃为试材,研究4种外源激素对自然休眠期甜樱桃花芽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花芽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效果不同,ABA、IAA在自然休眠前期促进了花芽酚类物质的积累,中期使花芽酚类物质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后期减缓酚类物质含量的降低,而6-BA、GA3的效果则相反;ABA、IAA使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而6-BA、GA3的效果则相反。ABA、IAA处理抑制了花芽休眠的解除,6-BA、GA3处理则有利于花芽休眠的解除。  相似文献   

12.
早结果、早丰产是新建梨园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促进饱满和充足花芽的形成是实现此目标的关键。笔者介绍了促进花芽形成的传统措施,简述了各措施的实施方法和存在的弊端,提出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实现梨树早结果、早丰产的高效措施,并指出促进形成花芽措施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关于苹果花芽生理分化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在过去研究苹果花芽形态分化开始时期的基础上,用去叶疏果和喷GA的办法进行了生理分化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形成花芽而进行的生理变化从枝条停长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形态分化开始之前。这一时期与“花芽孕育的临界时期”(Critical period of flower bud induction)完全符合。这一时期的长短是某一品种完成其花芽形成所必需的。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花芽就不能形成。花器官一旦开始形成就不可逆转。花芽(花器官)的发育与花芽形成是两个完全不同质的发育阶段。花芽一旦形成,在它进一步的发育过程中,以前为形成花芽所“必需”的那个“条件”,就不再是必要的了。花芽形成的时期与树冠外围新梢停长或缓慢生长没有内在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4.
兼答李永红等20多位读者问:PP_(333)是一种什么物质?答:PP_(333)又称“多效唑”。是一种具有强烈抑制植物营养生长,兼有杀菌作用的化学物质。它既是一种三唑类农药,又是一种新的高效低毒生长延缓剂。常见的是15%可湿性粉剂。问:PP_(333)的作用机理是什么?答:PP_(333)可通过根、茎、叶进入植物体内,抑制植物体内源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同时对其它一些激素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起到抑制营养生长,使同化产物转向生殖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谷胱甘肽(GSH)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细胞代谢中产生的多余活性氧自由基,从而减少膜脂过氧化对细胞造成的伤害。谷胱甘肽二硫化物(GSSG)是GSH的氧化形式。近年来研究发现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对(GSH/GSSG)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GSH,尤其是GSH/GSSG的作用,为后续通过调控GSH/GSSG调节植物抗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砧木对柑桔嫁接幼树早果影响的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朱丽华  章文才 《园艺学报》1991,18(4):296-302
本文研究了枳和红桔两种砧木对柑桔嫁接幼树结果早晚影响的生理生化差异。1.枳砧树较红桔树至少提早二年开花,枳砧树的单叶面积、株高、新梢生长量和干径均小于红桔砧树;2.花芽生理分化期枳砧树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及还原糖的含量均高于红桔砧树,叶片总氮含量变化不大,但在花芽形态分化期,砧木对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叶片C/N比值与花芽形成存在一定相关关系。10月上中旬各因子二种砧木树的相对含量有一明显逆转过程,3.花芽生理分化期枳砧树叶片内源玉米素和脱落酸含量高于红桔砧树,赤霉素(GA_3)低于红桔砧树,整个试验期间,Z/GA_3和ABA/GA_3比值均为枳砧树高于红桔砧树。  相似文献   

17.
话说驱蝇树     
“驱蝇树”是用野生植物,经人工驯化而成。在植物体内有强烈的“杀菌素”。它在生长过程中其每个生长期,都分泌出不同量的挥发性物质即杀菌素。这种杀菌素比其它植物体内存在的成分能多  相似文献   

18.
以‘寒富’苹果的花芽为试材,设置梯度低温(-25、-30、-35和-40℃)处理,研究顶花芽和腋花芽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对低温的响应特点及对花芽低温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顶花芽和腋花芽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顶花芽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一直高于腋花芽。腋花芽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是在-35℃达到高峰后显著下降;顶花芽的则是在-35℃达到最低点后显著升高。腋花芽的脯氨酸含量在-35℃达到高峰后保持在较高水平,顶花芽的则是在-35℃达到最低点后显著升高。腋花芽的MDA含量在-35℃之前保持在较低水平,此后迅速上升;顶花芽的MDA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腋花芽。由此认为,腋花芽的渗透调节物质对低温的响应能力强于顶花芽,应是腋花芽低温适应性强于顶花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咨询服务     
植物生长剂为什么能增产答山西读者段元先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需要水、无机盐、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维生素外,还需要一些微量的具有生理活性、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有两种:一种叫天然激素,一种叫人工合成激素。天然激素是植物本身所产生的一种代谢物质,含量甚微。这些天然激素由于由植物体内产生,所以又叫做内源激素。人工合成的激素又叫做植物生长调节剂,它是人们发现天然激素后,模拟这些天然激素的结构,由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天然激素的物质。为使农业获得更好的收成,人们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制成的这种人工激素,根施或喷洒到植物体上,使其在植物体内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强光长日照(对照,光强11.5μmol·m~(-2)·s~(-1),16 h)、弱光长日照(3.6μmol·m~(-2)·s~(-1),16 h)、强光短日照(11.5μmol·m~(-2)·s~(-1),8 h)处理下‘幻想’矮牵牛花芽的形态发育及代谢情况。对花芽的观测统计表明,弱光和短日照分别导致了正常花芽和总花芽数量极显著减少和败育花芽显著增加。结合谱库检索技术与质谱图解析及保留指数对物质成分进行了鉴定,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相对定量计算。结果共找到111个峰,鉴定出42种物质;弱光和短日照处理与对照的花芽代谢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多种氨基酸含量增多,糖类代谢物减少;其中弱光照比短日照对花芽代谢的影响更大。初步推测弱光或短日照处理下败育花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光胁迫导致了花芽内各种蛋白质和糖类消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