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浙江省毛竹立地分类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浙江省毛竹区划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根据《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立地分类方法,按我省毛竹各适宜区域,划分出10个立地类型小区,25个立地类型组,59个立地类型,并进行立地类型的归类、分级和立地质量评价。同时根据数量化理论Ⅱ,利用148块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的固定样地和标准地材料,编制了我省毛竹胸径数量化得分表。  相似文献   

2.
我国毛竹区划研究历时两年,已于1991年底完成,并通过成果鉴定。毛竹区划是以群体生态理论为依据,提示毛竹—环境—产量间的内在关系,确定毛竹地理区划分布指标,划分我国毛竹生产适宜区域。同时还利用大量样地确定各生产力等级区,划分立地类型,并按类型建立数据模型,预测各类型的毛竹产量。  相似文献   

3.
阳新县竹类区划及其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5属26个竹种组成的阳新县竹林,形成了3个分别以灰竹、毛竹、早园竹为主的代表中国毛竹水平区划3个等级的分布区。区域的界定和分区发展方向的确立,深化了湖北省和中亚热带的毛竹水平区划,为鄂东南地区森林植被类型的区域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证据。  相似文献   

4.
毛竹低改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肖立平 《竹子研究汇刊》2002,21(2):36-40,47
毛竹的稳产、高产象其他所有作物一样 ,受制于它生存的环境。了解和掌握这些生态因子以及它自身的生长规律 ,实现目标经营、科学管理 ,从而提高毛竹林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构筑各区域毛竹发展前景和达到生态稳定 ,高产、高效的战略对策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域分异、科学实用性、主导因素和综合性原则,主要依据综合地域特征,将四川全省毛竹适生区的立地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三个立地类型区。在每个立地类型区内,又以地形条件和土壤属性为依据,划分出三个立地类型组和八个立地类型并对每个类型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崇阳毛竹为研究对象,在毛竹生长较好的林分内进行标准地设置与调查,对笋体出土与毛竹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崇阳县毛竹在正常情况下的出笋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持续35 d左右。在出笋期间,各天出笋率和退笋率均服从正态分布。从笋体出土到地径生长停止为止,地径生长期约为25 d,表现出"S"生长节律。从笋体出土到毛竹竹高生长停止,毛竹高生长期约45 d,比地径生长期长约20 d,毛竹幼竹高生长过程出现昼夜节律,其竹高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可将幼竹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笋体出土期(第1~13 d)、幼竹较快速生长期(第14~25 d)、幼竹快速生长期(第26~35 d)及幼竹形成期(第36~45 d)。毛竹各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如地径与胸径为线性相关,地径与竹高以及胸径与竹高均为幂函数相关。依据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提出了维持毛竹林分可持续经营相应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江苏毛竹林生产力类型区的划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毛竹生产力和环境指标将江苏省毛竹林区划分出高生产力、中生产力、一般生产力和低生产力类型区,并分析了各类型区的主要特点。同时,提出了各类型区的经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丰城市国营坪荫林场毛竹立地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丰城市国营坪荫林场54块毛竹林分样地的实测资料,通过数量化方法,建立林分平均胸径与各立地定性因子的综合数学模型.根据各因子的贡献大小,确定出影响毛竹生长的主导因子,分析它们对毛竹生长影响的规律,并以此为依据,从现有经营水平出发,本着便于应用的原则,对整个林场竹林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探索典型区域范围的森林经营类型划分,为制定区域森林经营措施和编制经营方案提供理论支持。以高峰林场界牌分场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林分起源、优势树种(组)、立地类型和经营目的为划分依据,分别以各划分因子为优先条件逐层对经营类型进行压缩整合,将界牌分场森林经营类型划分为24种;划分结果与实际经营水平相适应,有效降低了主观因素对经营类型划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竹阔混交林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6,(3):145-150
对我国竹阔混交林经营模式的相关研究作了综合概述,阐述了混交林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毛竹对阔叶树的扩张方式和竞争机制。竹阔混交林可更好地权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在毛竹林不同地域环境,搭配适宜的伴生树种,可以改善土壤自肥能力,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加毛竹生产力。混交比以7∶3和8∶2,混交分布以团状和星散均匀分布为好。  相似文献   

11.
多元分析方法在毛竹林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通过在浙江安吉县的土壤调查,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竹林土壤和竹子生长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土壤可划分为高生产力与低生产力两种类型,两者以毛竹眉围30厘米为界限。有机质、土壤质地、通气性、盐基代换量及土层厚度是影响竹子生长的主要因子,其中,影响毛竹生长的最主要因子是氮。因此,在竹子生长期增施有机肥和氮素化肥是改造低产竹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毛竹气候生态定位站及竹林小气候和生理指标的观测和气候分析,综合研究光、热、水、气对毛竹物候期、出笋量、成竹率,笋高生长等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毛竹气候生态指标及安徽毛竹气候资源分布。并通过统计分析,拟合出笋量、退笋率的预测方程,为安徽毛竹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毛竹林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对毛竹林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认为:1.植冠截留量,毛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2.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毛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3.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毛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通过本研究,将为毛竹林群落类型的科学管理及其生态经济功能发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取对照、劈山清杂、全垦、施复合肥料、施饼肥5种技术措施,对毛竹疏残林进行人工改造。经过对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连续4 a的观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改造措施总体上促进了毛竹林的生长;随着人工改造措施实施时间(次数)的延长,各年度间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均有极显著、显著性差异;各人工改造技术处理间出笋数差异极显著、胸径差异显著,而成竹数差异不显著。q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改造措施对毛竹林生长的正效作用排列依次为施复合肥料>施饼肥>全垦>劈山清杂>对照。  相似文献   

15.
山竹缘蝽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竹缘蝽在浙江黄岩一年一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和石缝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危害毛竹,雷竹等,成虫有补充营养的习性,每雌虫产卵20-70粒,卵期10-18d,5月下旬出现若虫,以若虫,成虫吸取竹笋和嫩竹的汁液,使竹子生长衰弱,严重时,可使竹子死亡。  相似文献   

16.
用复合肥、钾肥、磷肥及饼肥作基肥 ,进行毛竹实生苗造林 2年生时对其 6项生长指标进行调查统计 ,分析结果表明 :4种不同基肥处理对毛竹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各项生长指标均大于不施肥。不同种类的基肥对毛竹生长的影响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周年供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通过竹种搭配,改主产毛竹笋为多品种竹笋的周年供应;其次是采取科学施肥、合理挖笋等技术,使毛竹春季产笋为四季产笋;第三采用反季节栽培等技术,使竹笋供应时间从春季到四季,竹笋品种多样化,竹笋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特别是毛竹鞭笋亩产达650kg,毛竹冬笋亩产超过千斤,雷笋亩产达3000kg。  相似文献   

18.
毛竹种源新竹生长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全国毛竹分布区北带、中带、南带8省16个种源的母竹,在福建建瓯市和华安县进行种源试验.经过5 a连续观测不同种源的发笋成竹数量及新竹胸径、高度等生长指标,应用趋势面分析毛竹种源胸径等性状在经纬2维方向的地理变异,结果表明,毛竹种源的新竹胸径、平均发笋数和新竹数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19.
顺昌县次生竹木混交林采用各地培育高产笋用毛竹林的经验,实行伐木留竹、深翻改土、适时施肥、留笋养竹、合理择伐、改善林分结构等技术措施提高笋、竹产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6种珍贵阔叶树种在松阳的早期生长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东京野茉莉(Styrax tonkinensis)、翅荚木(Zenia insignis)、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毛红椿(Toona ciliate var.pubescens)、香椿(T.sinensis)6个珍贵阔叶树种在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