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韩立德  黄正来 《种子》2006,25(1):51-53,55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对于菜用大豆品质方面(包括外观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与卫生品质)的研究现况,简述了对其品质性状产生影响的采收期、贮藏方法二因素,为我国的菜用大豆品质育种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田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晋谷21为材料,设置不施肥、有机肥和尿素单施、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15个不同处理,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与不同有机肥以不同比例配施对谷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改善谷子品质,180kg/hm2尿素与黄粉虫粪配施处理,谷子粗脂肪含量平均提升了5.36%,胶稠度延长了21.38%,类胡萝卜素含量提升了5.56%,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22.06%和14.69%,淀粉支直比增加了35.33%。尿素与有机肥配施提高了小米亮度、黄绿值以及米色综合指标,改善了小米外观品质。尿素与黄粉虫粪配施提高了谷子氨基酸差值,提升了小米鲜味。小米品质主要受粗脂肪、粗蛋白、支链、直链淀粉含量以及米色的影响。因此优化施肥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谷子品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基本苗)、氮肥、磷肥及钾肥对小麦品种绵阳33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极显著地影响着品质,钾肥、密度与磷肥对品质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4因素对品质的影响最大为氮肥,其次为钾肥、密度(基本苗)、磷肥。  相似文献   

4.
影响小麦品质波动的气象因素及缓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小麦品质波动剧烈的两个低值、高值年小麦生长不同阶段气象差异与品质波动的关系。表现趋势是:年际间暖秋、暖冬及持续暖春年份,小麦单株分蘖多,田间群体大,这样的年份小麦品质下降。成熟阶段气温高于34℃的天气≥3d,随高温天数增加,温度越高,小麦的品质下降越显著。成熟阶段降雨≥30mm,雨后高温,加剧品质下降频率。这似乎成为年际间品质出现较大波动的规律。本研究也注意到小麦根系发育、基部茎质、根茎负荷量、熟期早晚和成熟质量均与品质波动有关。并针对影响品质的因素,提出有关缓解品质波动的研究途径和农业措施,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低温仓和常温仓小麦进行储藏品质指标和食品工艺品质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了低温与储粮品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储藏条件下储粮品质变化小,而常规储藏条件下储粮品质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环境条件对油菜品质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油菜的品质除受基因型控制外,环境因素对其影响也很大。综合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论述了主要环境条件对油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油菜品质调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主要包括:(1)生态因素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2)土壤因素与矿质营养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3)主要农艺措施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4)环境因素与油菜籽粒色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质性状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种子》1994,(3):37-40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国内外贸易市场的需求,提高小麦的品质已显得十分迫切。国外小麦品质改良工作开展得较早,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把品质放在小麦育种的首位,建立专门机构研究小麦品质,分区建立小麦专用粉生产基地,从品种培育、推广到产品收购、贮运、销售各环节,都有一套严格的品质控制程序。过去的几十年.我国小麦育种工作由于只重视提高产量,而忽视了改良品质,使育成品种的品质比地方品种有所下降。与国外优质品种相比,我国小麦品质差距很大,尤其在加工品质方面,以致于国…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索我国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育种手段,为其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长江流域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6个早籼稻不育系和5个早籼稻恢复系及NCⅡ设计配制了30个杂交早稻组合,对各组合的12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垩白和整精米率是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主要限制因子。12个主要品质性状组合间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各品质性状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早稻的品质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各品质性状狭义遗传力为长/宽>粒长>垩白度>粒宽>整精米率>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出糙率>胶稠度>精米率。出糙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与糊化温度, 粒长与长/宽, 粒宽与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 垩白粒率与精米宽、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垩白面积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长/宽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对杂交早稻品质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遗传以及品质改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初步研究了高大平房仓储粮品质变化的一般规律,并与相近似仓房的储粮品质变化进行了对比。重点讨论影响储粮品质变化的因素。并提出了延缓品质陈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郭咏梅  穆平  刘家富  卢义宣  李自超 《作物学报》2005,31(11):1443-1448
以旱稻品种IRAT109的116个株系与水稻品种越富杂交构建的DH群体及其亲本,在水、旱2种栽培条件下种植,研究了稻米加工、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1个稻米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等4个性状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差异较大,说明这些性状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也有一定的差异,一定程度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旱栽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37.9%,平均增加3.02个含量百分点,而垩白率下降,稻米米粒变小,总体上旱栽稻米品质有变优趋势。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在2种栽培条件下没有差异,基本上不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此外,对同一品质性状在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较大,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比较稳定。因此,通过水稻和旱稻相互杂交,可将旱稻的抗旱基因导入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优良的目标水稻亲本中,选育出抗旱、优质的水稻或旱稻品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45个陆地棉品种(系)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潜力较大,而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潜力较小;相关与偏相关均反映了产量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建立单株皮棉产量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从通径和决策系数分析结果可看出,单株皮棉产量的影响因子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铃、单铃重、衣分;而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不显著。45个陆地棉品种(系)可以分为5类,其中第2类产量、品质性状综合表现优良,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麦多品质性状相关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多品质性状相关性的初步分析于光华,王乐凯,赵迺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6)关于小麦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国内外学者均有报道。但这些研究和报道,均为一个品质性状与另一个品质性状或一个品质性状与多个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而多个品质性...  相似文献   

13.
1产量与品质过去.在数量型农业思想指导下,农业生产的目的在于追求经济产量的提高。因此,在有种工作中,一律把产量放在首位。小麦中间试验.是以产量高低取决品种(系)命运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两高一优农业,产量不再是农业生产关键的所在,品质是前提,效益才是目的。产量与品质并重是农业生产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西方农业生产发展,即高产——高产优质——优质的三个阶段,也可说明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了。有人说,高产与优质有矛盾.更有人用当前生产上出现的高产质差的推广品种做为佐证。其实,产量与品质不是一对矛盾。从遗传学来看,产量在一定的条件下与其蛋白质呈负相关,但是与其加工品质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从国内外无数生动实例也可以证明小麦单产不断提高,其品质不是节节下降,而是逐步得到改善。2品质现状中国农科院品质分析室和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分别对全国和黑龙江省不同时期推广品种进行蛋白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自建国以来,各地蛋白质含量每隔10年几乎下降1个百分点,80年代以来有所回升。我国小麦品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蛋白质、于湿面筋含量上相差无几,但在面筋质上差异显著,而在面团的流变学理化特性上差距甚远。我国过去只生产富强粉、特二粉和普通...  相似文献   

14.
天津红小豆是天津市著名的农业产品。近30年来研究、教学和推广部门的科技人员,为了提高天津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选育出的新品种和研究的高产栽培技术,使天津红小豆产量和品质均得到提高。使用提纯复壮的天津红小豆与引进品种进行比较,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常规储藏过程中小麦烘焙品质变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室温常规储藏过程中小麦烘焙品质的变化和蛋白质各部分质和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储藏小麦的烘焙品质有所改善,且在达到工艺后熟时最佳,随后有所下降。在储藏过程中,小麦蛋白质各部分的质和量均发生了变化,并与烘焙品质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可以推测,小麦烘焙品质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小麦蛋白质的质和量布的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储藏温度下玉米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5个玉米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后的发芽率、脂肪酸值、降落值和粘度进行了测定,并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储藏各品质指标与储藏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储藏(0℃)下玉米的品质变化小,而高温储藏(40℃)对其品质影响较大。在高温储藏条件下,玉米的发芽率和粘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而脂肪酸值和降落值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米饭质地与直链淀粉含量及食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10个安徽生产的稻谷和10个韩国生产的稻谷的米饭质地、直链淀粉含量及食味品质等的测定和分析,得出粳稻的硬度、咀嚼性、弹力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粘度与之呈极显著的的负相关:对籼稻来讲,直链淀粉含量与粳稻有着相同的趋势,但食味品质与米饭质地的关系似乎不大。通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粳稻还是籼稻,其咀嚼性和弹力性对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均有着较为一致的规律。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偏回归系数不显著。因此,对直链淀粉含量及食味品质与米饭质地的部分性状建立了简单回归方程。试验还得出,同一品种在韩国种植,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强筋小麦新麦18号系谱和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新麦18号的品质性状、农艺性状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新麦18号品质性状属双亲互补且超亲遗传,年际间品质性状稳定。在产量与品质两个负相关性状选育上有重大突破。新麦18号遗传基础丰富.农艺性状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5+10优质亚基和含有偏凸山羊草的抗病基因来源于母本(C5/3577)F3d。  相似文献   

19.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评价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对小麦品质贡献关系,对219份小麦品系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本研究主要通过多种粉质仪和近红外谷物分析仪依并依据国家粮食检验标准对小麦多个品质性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变幅较大的是容重和最大拉伸阻力,变幅较小的是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为41.85%。容重与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与吸水率和延展性相关性最高;除了容重,沉降值与其它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吸水率与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稳定时间与拉伸面积、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拉伸面积与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皆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可将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综合为沉降因子、面团因子和容重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93.54%,基本反映小麦品质性状的全面信息。研究结果将为小麦品质性状的有效改良及优良品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将为小麦加工品质的预测及小麦优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国家863课题、浙江省攻关项目”优质早籼高效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与开发”项目利用稻米品质温度钝感特异材料改良我国稻米品质的技术路线,筛选出D50等4个品质环境钝感材料;研创了简易、微量、快速、实用的直链淀粉和糊化温度协同测定新方法;定位出稳定表达控制垩白率的主效QTL,获得了控制稻米品质的第6、8染色体关键区域,为利用大群体进行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综合选育、改良稻米品质提供选择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