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FS—3型幼林抚育松土机是一种小型手扶式旋耕松土除草机械,它的工作头旋耕刀既是耕作部件,又是作业时的行走机构,由操作手通过手柄上提或下压支承脚尖杆,控制机组前进速度,使之低于刀轴回转线速度,从而实现旋耕松土除草。松土机刀片在除草松土过程中,由于切削、破碎机和抛掷土壤,产生土壤切削阻力。又由于耕深、耕速、土壤比阻、刀片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玉渊潭公园樱花土壤性状及改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地区玉渊潭公园局部地区部分樱花生长因土壤不适出现衰弱,文章通过土壤结构、理化分析,弄清了公园内樱花立地土壤的基本状况,以及与长势的关系,并采取配方土和打孔施肥等措施,有效改良了樱花土壤结构,促进了樱花生长。    相似文献   

3.
造林整地,是指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理化条件的一道重要工序。提前进行造林整地,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合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争取工作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一是通过夏秋造林整地,将致密的土壤表层结构打碎,把内部的土壤翻到表层,经过水、风、光、热的作用,使土壤结构变得疏松,土壤颗粒变小,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试验表明:大穴整地土壤毛管水含量为396%,而小穴整地土壤毛管水含量为321%。同时,大穴整地可增加树木根系密集层和土壤的通透性,其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土壤结构是土壤保水保肥特性的基础,不同的施肥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状况。土壤微形态作为土壤结构研究的一种微观手段,对土壤结构特性和土壤肥力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土壤微形态研究方法,分析了土壤微形态的图形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孔隙和矿物结构特征的影响,以期为土壤结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牧草对粤北南雄红壤地种植的耐受性,以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木豆Cajanus cajan、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菊苣Cichorium intybus、糖蜜草Melinis minutiflora和晚熟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6种牧草为试验材料,在广东南雄红壤地试验种植,测定种植一年后土壤的容重、孔隙度、 pH、有机质、电导率等土壤指标,分析比较不同牧草对土壤结构变化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种植牧草后,土壤的pH值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其中菊苣使土壤pH值提升了0.54,电导率较对照组增加了30.1μs/cm;(2)木豆对土壤容重影响最大,降幅达16.3%,而山毛豆和象草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富集;(3)山毛豆、木豆、菊苣和晚熟狼尾草均有效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并且使得非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比例由种植前的25.96%提升至30.17%~43.39%;(4)6种牧草与容重和总孔隙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结构变化对牧草有影响,同时不同牧草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侵蚀条件下土壤性质对团聚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稳定性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综述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相关的土壤团聚机制、侵蚀过程中的破坏机制以及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土壤化学性质。这些土壤性质主要有:±壤有机质、铁铝氧化物、交换性钠及土壤矿物学性质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人工林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结构和养分的关系,以土壤体积分形维数来比较清水河县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结构和养分的影响,以期了解不同人工林土壤的结构和养分状况,为人工林的林种选取和合理化经营提供参考。以研究区9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无林地地作为对照,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粒径分布并计算分形维数,用单项指标评价养分状况,将土壤分形维数与养分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区人工林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值介于2.1785~2.3192之间,土壤体积分形维数表现为油松×落叶松>落叶松、油松×山杏(P>0.5)>沙棘×柠条、山杏×柠条、沙棘(P>0.5)>油松、柠条、山杏(P>0.5)>裸地。土壤体积分形维数与黏粒、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5),与砂粒呈显著负相关(P<0.5),与粉粒、有机质无明显相关性。不同人工林养分评价结果与分形维数差异不显著。研究区人工林对土壤结构和养分改良效果显著,油松×落叶松、油松×山杏混交林及落叶松纯林对于土壤结构和养分影响较大,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赣中毛竹纯林(MC)、竹阔混交林(ZK)、竹杉混交林(ZS)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团聚体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等土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以阔叶林(KY)和杉木纯林(SC)为对照,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土壤结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容重大小排序为ZK>MC>ZS>KY>SC;土壤孔隙状况总体表现为阔叶林优于杉木林,毛竹林类型较差;>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94.43%~97.25%,土壤各层均为阔叶林最大;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值大小排序为MC>ZK>ZS>SC>KY;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MWD和GMD存在差异,与毛竹纯林比较,竹阔和竹杉混交林0~60 cm土层中土壤MWD和GMD均值分别提高了3.38%、4.10%和5.04%、8.1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壤结构指标关联度大小排序为KY>SC>ZK>ZS>MC,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林地资源合理经营及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草甘膦对毛竹笋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毛竹笋用林中长期使用草甘膦且又不进行施肥等抚育措施,会对土壤的结构产生影响,造成容重增加,总孔隙度降低,不利于竹鞭的正常生长,通过增施有机肥可有效降低草甘膦对土壤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使用草甘膦对土壤有机质有一定影响,但对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均未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毕理智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2):16-17,32
对上庄油松种子园母树林的土壤培育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良种试验林的树干通直度和林木生长速度明显优于普通人工林;阴坡、半阴坡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情况明显优于阳坡、半阳坡。最后提出了早春浅耕、伏季旋耕,加强肥培管理,根据气候条件灵活灌溉等母树林土壤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眉县猕猴桃经过多年种植,出现了园内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缺乏等问题,影响了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为改善土壤状况,采用土地清耕、枝蔓粉碎发酵还田和园内种草3种耕作模式进行园地土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枝蔓粉碎发酵还田和园内种草,与土地清耕相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疏松度和熟化程度,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全碳和有机质含量。枝蔓粉碎发酵还田对土壤的影响效果比园内种草更明显,连续使用枝蔓粉碎发酵还田耕作措施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对沙枣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沙枣人工林合适的造林密度,对沙枣6 667株/hm~2,4 444株/hm~2,3 333株/hm~2,2 500株/hm~24种造林密度林分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增大,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通气度下降,土壤肥力降低;沙枣根部有大量根瘤菌,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在此试验条件下,造林密度为4 444株/hm~2时,在改善土壤含氮量方面效果最好;而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最好。  相似文献   

14.
在武威枸杞产地进行了4种微生物肥料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明显,放线菌数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处理A2、A3、A4的全氮变化不明显,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显著;土壤容重相对减小;提高碳氮比。施用微生物肥料,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而且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生态建设中,典型区营林10–20年的人工混交林有纯林化、衰败退化的演化趋势。本文以长江上游地区川中丘陵的人工林典型土壤为例,并以长江上游未受人为不良干扰的贡嘎山天然林土壤为对照,研究了人工林退化的土壤结构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结果表明:人工林土壤结构质量远不如天然林土壤。指出长江上游人工林土壤结构质量的退化,是人工林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工林土壤结构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缺乏保护和科学管理。主要防治对策是:封禁生态修复和采取恢复枯枝落叶层、施有机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呈贡县蛇山使用HD-1保水剂进行的保水性能、提高墨西哥柏树苗造林成活率试验,以及对苗水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HD-1保水剂与土壤混合使用,能使土壤结构变松,有较强的吸水保水功能。用于干旱地区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5~20%,在阳坡干旱地段使用,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32-43%。HD-1保水剂不但能提高成活率,而且还有促进树苗生长的作用。应用HD-1抗旱保苗、提高造林成活率,是一项造林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湘西女儿寨流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结构特征研究和健康评价的结果表明:荒草灌丛容重最高,人工林土壤容重高于天然林及混交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作用表现为林分类型优于荒草灌丛类型,天然林优于人工林,0~20 cm土层优于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以油桐人工林、杜仲人工林最高,马尾松天然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其次,而润楠次生林、荒草灌丛、杉木人工林较低;各层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值大小排序为:毛竹杉木混交林>马尾松天然林>荒草灌丛、润楠次生林>杜仲人工林>油桐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土壤结构健康综合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结构以荒草灌丛最差,油桐人工林最好,其余类型介于两者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女儿寨流域及我国类似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进行了杉木复层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在郁闭度为0.50~0.59的杉木林下套种其生长最好。杉木-南方红豆杉复层林土壤的孔隙度、通气度、持水量均高于杉木纯林的土壤,而杉木纯林的土壤容重大于杉木-南方红豆杉复层林土壤。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持水能力。  相似文献   

19.
2MCX-1100型精细筑床机采用土壤颗粒大小分区成形装置实现土壤精细作业,解决了我国现有机型存在的消耗功率大、床体土壤分布不合理、旋耕部件缠草以及悬挂架下拉杆档土等问题,可为育苗播种和苗木移植作业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通过性能和生产试验表明:该机作业质量显著提高,生产率提高了60%以上,作业成本则降低了30%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杉木马褂木不同混交比例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形理论、弹性分析及边际分析法,建立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结构体破坏率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不同杉木、马褂木造林模式的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对林地土壤结构性质变化影响的效应。结果表明:土壤>0.25 mm的团聚体及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大,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结构越好,在不同杉木、马褂木造林模式中,以杉木和马褂木混交比例(3∶1)的土壤结构性最好;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之间存在显著回归关系。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对土体性质的变化产生较大的效应,为林地土壤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