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在35℃、40℃和45℃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用磷化氢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防治玉米象和米象,研究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碳浓度为5%,磷化氢浓度为0.07mg/l,0.14mg/L和0.21mg/L时,温度的升高可以明显缩短害虫死亡时间,在45℃时,磷化氢在0.14mg/L以上,磷化氢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在12-24小时之内能有效杀死受试玉米象和米象成虫。  相似文献   

2.
用磷化铝片对储藏在房式仓中的80t的散装小麦进行熏蒸。储藏小麦水分为11.5%,储藏平均温度为32℃,熏蒸期间用磷化氢检测管测定PH3浓度。采用1.5kg磷化铝片分成小包进行熏蒸,磷化氢浓度为2.7g/m^3,磷化氢最大为0.5mg/L。熏蒸9天平均CT值为70.7mg.h/L。用敏感和抗性品系的米象和谷蠹进行的生物试验表明,熏蒸后1个月所有成虫均死亡。然而,具有中度抗性的谷蠹幼虫,在熏蒸后仍能发  相似文献   

3.
用磷化铝片对储藏在房式仓(仓容516m3)中的400t散装小麦进行熏蒸。储 不小麦水分为11.5%,储藏平均温度为29.3℃,小麦用PVC(厚度0.125mm)复盖。熏 蒸期间用磷化氢检测管测定PH3浓度。采用1.03kg磷化铝片(可释放0.34kg磷化氢) 分成小包进行熏蒸,磷化氢最高值为 1. 0mg/L。熏蒸 16天的 CT值为 213mg· h/L。用 敏感和抗性品系的米象和谷蠹进行生物试验表明.熏蒸1个月后所有的成虫都死亡;熏 蒸42天所有中度抗性的谷蠹没有发现F1代成虫出现.米象的印和蛹不能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4.
和磷化名片对储藏在房式仓(仓容526m^3)中的400t散装小麦进行熏蒸。储藏小麦水分为11.5%,储藏平均温度为29.3℃,小麦用PVC(厚度0.125mm)复盖。熏是用磷化 检测管测定PH3浓度。采用1.03kg磷化铝片(可释放0.34kg磷化氢)分成小包进行熏炮,磷化氢最高值为1.0mg/L。熏在的CT值为214mg.h/L。用敏感和抗性吕系的米象和谷囊进行生物试验表明,熏上月后所月的成虫都死  相似文献   

5.
爱比菌素对朱砂叶螨的室内毒力及生物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比菌素是一种新的生物杀螨剂,是由除虫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大环内酯化合物。它对久效磷抗性敏感的两组朱砂叶螨种群有很高的毒性,LC50值各为0.0038mg/L和0.0153mg/L,LC95值分别为0.0263mg/L和0.0279mg/L。用0.0288mg/L(近似LC95)的浓度处理带螨的棉叶,幼若螨在72h死亡率达90%,对卵无效;该浓度处理棉苗7天后对成螨和幼若螨无残效。用近似LC50浓度(  相似文献   

6.
磷化氢环流熏蒸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东宁阳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了平房仓散装小麦的磷化氢环流熏蒸试验,结果表明,粮堆内磷化氢浓度在投药开机18小时后趋于均匀。最低浓度与最高浓度比为0.75;25小时后,比值为0.57,均高于国外资料扒荐的浓度均匀性标准,即大于0.25。43小时以后的浓度测定结果也高于该值。可见磷化氢环流熏蒸系统对促进磷化氢气体在粮堆内的分布效果良好。熏蒸14天后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7.
磷化氢仓外投药环流熏蒸新技术成套装备产业化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永安  董才 《粮食储藏》1999,28(2):3-9,26
重点对自行设计开发的磷化氢、二氧化碳混合钢瓶剂型(2:98W/W)仓外投药的车载钢瓶施药装置,用于仓内使熏蒸气体分布均匀的环流熏蒸装置,用于检测仓内磷化氢浓度的气体取样装置以及选用的磷化氢检测仪进行了实仓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熏蒸用药量较少,杀虫彻底,在平房仓和筒仓熏蒸中均取得良好效果,用于高大粮堆和筒仓熏蒸杀虫时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氯化胆碱对多种逆境下作物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200mg/L氯化胆碱短时(6h)与长时(48h)浸种可使盐棉48在19℃低温下的萌发率提高63.6%与111.8%,长时(48h)浸种使冀单23(玉米)在7℃低温下的萌发率提高130.3%,100mg/L氯化胆碱还使低温下黄瓜胚根生长抑制得明显缓解,氯化胆碱的这些效应与其使低温下萌发种子,玉米及小麦幼叶膜透性降柢密切相关,氯经胆碱也降低了水渍与黑暗,干旱胁迫下黄内失水,修复膜结构,保护膜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对3个饲料厂和面粉厂用低剂量磷化氢(65~100ppm),高温(32~37℃)和二氧化碳(4%~6%)进行混合熏蒸,熏蒸共进行24小时。用多种储粮害虫(麦蛾、米象、赤拟谷盗和变斑皮蠹)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生物试验。用铜和电器进行腐蚀性研究。用Zm和3m并装满面粉的管子进行渗透性的研究。所有储粮昆虫进行为期30天的生物试验。经24/J、时或更少时间,昆虫生物试验的死亡率达100%。在面粉厂以及与其相类似的仓房结构中,这种熏蒸方法可以取代澳甲烷的熏蒸。磷化氢、高温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可取代溴甲烷@沈兆鹏…  相似文献   

10.
将2-3片真叶的花培无根苗转入MS+MET3.0mg/L+NAA0.5mg/L+KT0.5mg/L+蔗糖8%的壮苗培养基,4个月后和不加MET的相比植株变矮,分蘖和根系增多,每管苗平均栽1.55丛。秋季,法大气温度(日均温)回升到2-3℃时,揭去塑料膜,自然加倍的植株单株成穗9.1个,结实249.7粒,穗粒数27.4粒,分别是温室自然加倍的3.37,6.05和1.86倍。田间自然加倍和人工加倍相结  相似文献   

11.
甘薯和Ipomoea lacunos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再生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庆昌  米凯霞 《作物学报》1998,24(5):529-535
用PEG融合法融合甘薯品种高系14号和近缘野生种Ipomoea lacunosa的原生质体,将融合原生质体培养在含有0.05mg/L2,4-D和0.5mg/L KT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迅速增殖。将其中的70个愈伤组织培养在添加3.0mg/L BAP的MS培养基上,并进一步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获得9株再生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RAPD分析表明,其中2株再生植株(KL1和KL3)  相似文献   

12.
以百合鳞茎为材料。鳞片经消毒后接种在MS+BA2mg/1+NAA0.2mg/1的固体培养基上,在20~25℃,光照20001x、14h的条件下诱导芽再生。当芽长成1.5~2cm高时,转入含有不同浓度甘露醇的MS保存培养基上生长15~30d。随后把苗转入16~18℃。光照10001x、8h的低温种质库中保存。结果表明:附加有甘露醇的MS培养基,具有增加百合离体种质存活率的作用,其中MS+2%甘露醇的处理,效果最好,保存1年后的存活率高达92.9%。  相似文献   

13.
磷化氢环流熏蒸杀虫最低密闭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磷化氢环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然要掌握有效的浓度,又要维持足够的密闭时间。在一定的磷化氢浓度下,一次性全部杀死粮内害虫的最低密闭时间应等于施药后磷化氢浓度上升到杀虫有效浓度的时间+杀死该粮堆内害虫成虫和幼虫的时间+杀死成虫死亡前产出的卵在此环境中的孵化时间或存在的蛹的发育时间+杀死卵孵化出的幼虫和成虫的时间。试验证实,在粮温10~24℃、磷化铝3g/m^3剂量下,采取环流熏蒸措施,杀死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最低需要21天。杀死谷蠹需要26~28天。  相似文献   

14.
药用作物掌叶半夏组织培养及药物成份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朱宝成  梁玉玲 《作物学报》1995,21(4):475-478
药用作物掌叶半夏(PinelliapedatisectaSchott)的种子在附加2,4-D0.5-6.0mg/L+BA0.5mg/L的MS或B5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大量愈伤组织,但2,4-D的浓度变化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无明显影响,且无分化现象。愈伤组织生长快,分散性好,适于悬浮培养。种子在附加NAA0.1-4.0mg/L+BA0.5mg/L的MS培养基上均能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根和芽,随NAA  相似文献   

15.
刘庆昌  王晶珊 《作物学报》1995,21(1):25-28,T002
对甘薯品种高系14号及其近缘野生种I.trilobaL.和I.lacunosaL.进行原生质体植株再生研究。从离体培养植株的叶柄分离出原生质体,将其培养在含有0.005mg/L2,4-D和0.5mg/L激动素(KT)的MS培养基中,从原生质体获得了高频率的愈伤组织。培养8-12周后,将直径达2-3mm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mg/L2,4-D的MS培养基上,转移3-6周后,将愈伤组织进一步转  相似文献   

16.
仓底混合和仓顶缓释熏蒸筒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磷化氢、二氧化碳仓外筒仓底部施药,并结合仓顶缓释投药熏蒸储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未用环流、通风设备等设施的情况下,采用此方法熏蒸高度20m以下的筒仓,可有效地防治储存小麦中的谷蠹RizoperthadominicaFabricius、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usky等储粮害虫,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防治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掌叶半夏细胞悬浮培养及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宝成  吴爱民 《作物学报》1996,22(2):197-201
掌叶半夏成熟胚在含2,4-D2.0mg/L,BA0.5mg/L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形成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用附加2,4-D 2.0mg/L,BA0.1 mg/L,CH300mg/L的MS液体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进行悬浮振荡培养,经3 ̄4次继代培养即可得到悬浮的单细胞,其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经测定,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培养20天时细胞数量和鲜重达到最大值;随着  相似文献   

18.
棉花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农杆菌(GUS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为标记基因,NPTⅡ为选择基因)用共培法对棉花下胚轴切段直接转化,在0.1mg/L2,4-D和0.1mg/LKT的MS的培养基上共培48h,转移到加头孢霉素500mg/L和50~100mg/L卡那霉素的上述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70~80天计算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并有组织化学定位法检测GUS基因的表达,统计转化频率,结果表明:平均出愈率为40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20-140mg/L的苄基腺嘌呤(BA)喷施小麦幼苗2天后,体内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比对照提高10.78-64.71%,其正相关系数是r=0.9839,其直线回归方程是Y=0.1007+0.00048X。用20-140mg/L的BA喷施小麦2天后,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提高13.62-24.27%,正相关r=0.9015,20-100mg/L的BA处理2天后,蛋白质含量升高14.6  相似文献   

20.
切花月季萨曼沙组织培养微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切花月季萨曼沙为外植体,成功地建立了该品种无性繁殖系和高效的培养体系,在MS+BA2mg/L和MS+BA2mg/L+IBA0.1mg/L培养基上芽的诱导率均在80%以上;在1/2MS+IAA1mg/L、1/2MS+IBA0.5mg/L及1/2MS+NAA0.5mg/L的培养基上,根的诱导率在80%以上;生根试管苗经高湿度荫棚过渡锻炼后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