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闽江流域森林资源现状动态监测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闽江是福建省第一大江河,河流主干长541km,流域面积609.60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17%,流域年均水量约586亿m^3,与黄河流域水量相近,居全国产7位,闽江流域森林资源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乃至区域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动态变化,直接反映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恶化,本研究应用福建省地方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所提供的“七五”,“八五”,“九五”期间3次闽江流域的森林资源数据,来反映闽江流域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和动态变化,具有连续性,可比性和准确性的特征,提出了闽江流域源头水源涵养林与水土保持林保护工程建设设想,闽江流域森林资源保护与合同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前瞻性,在我国江河流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方面,闽江流域为第一次,可以为该流域各级领导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元阳梯田全福庄流域水源涵养林的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阳梯田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水源涵养林的存在对于梯田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得到元阳梯田水源涵养林的植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对元阳梯田全福庄流域4种主要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林下的植物物种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多样性规律进行了标准样地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155种,隶属66科,其中,山茶科、禾本科、蓼科植物占有绝对优势,不同植被类型森林群落的优势种不同;物种丰富度大小为:次生常绿阔叶林>杂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人工水冬瓜林;物种多样性特征表现为,乔木层:次生常绿阔叶林>次生落叶阔叶林>杂木林>人工水冬瓜林;灌木层:次生常绿阔叶林>杂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人工水冬瓜林无灌木层分布;草本层:次生落叶阔叶林>人工水冬瓜林>次生常绿阔叶林>杂木林。植被分布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对物种多样性存在交叉影响。  相似文献   

3.
山地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述了闽北山地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阐明了山地森林对水的调节和土壤保持作用,指出保护山地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结构、布置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对控制闽北的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闽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构建适用于闽江流域的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情景设置法,分别模拟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过程,以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参数率定的SWAT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评价指标R2>0.9,NSE>0.8,|PBIAS|<10%,符合模型径流模拟要求,在闽江流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相比闽江流域现状土地利用情景,耕地储备、建设开发情景下流域年均径流量分别增加12.41%,22.89%;植被恢复、分区调控情景下流域年均径流量减少4.09%,1.61%,林地和草地类型能有效减缓地表径流,减小径流年际变化量,而耕地、建设用地类型产流作用明显;(3)结合涵养指数值及丰、枯水期月均径流模拟结果分析,研究流域内林地和草地类型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功能显著,耕地和建设用地类型径流调节能力较差,但前者水源涵养能力相对优于后者;(4)以"闽西北区合理开发耕地,保护森林,闽东北区推广坡度工业"为依据设置的分区调控情景,既能有效减缓与调节流域径流,又能保证区域粮食产量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为闽江流域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密云水库水源涵养林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密云水库流域的水质保护规划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密云县北庄镇为试验区对水源涵养林进行调查,对地表水进行监测,分析水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自2000年密云水库流域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森林面积不断增加,减少了由于农田施肥造成的非点源污染,使地表水水质的浑浊度和氨氮指标有所下降。以油松林和板栗林为例,对降雨流经森林生态系统各环节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说明密云水库流域水源涵养林与降雨之间的淋溶、交换、吸附等过程对降雨具有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官厅水库上游妫水河流域20多年水源涵养林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妫水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一直呈上升状态,从1975年的10.96%,已上升到46.61%;经济林面积增长迅速,每年约增长150hm2;树种组成正在向多样性转化,从1975年以4个主要树种为主,到1995年已形成8个树种的格局。因此认为妫水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总体状况正在好转,但还存在经济林面积增加过快,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和森林植被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建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源保护林建设是保护森林环境,实现林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北京市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以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将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划分为生态型水源保护林、生态经济型水源保护林、经济生态型水源保护林3个林种和18种类型。最后提出了各类型水源保护林合理利用和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有决策部分和制定该区水源保护林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前库区流域植被水源涵养功能及植被类型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黄前库区流域现有植被类型的调查和主要类型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分析,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对各种植被类型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黄前库区植被的建设中,从生态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全面考虑,远山、陡坡和山上部可以刺槐林等水源涵养林为主;山坡中部和管理不便的立地条件较好的远山可以柿树、板栗、枣树等干果林为主;近山中下部土壤条件较好,樱桃和杏树等经济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石灰岩山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地面数字高程模型的分析,基于3维地学模型的理论进行水源涵养林耗水量化分析和可视化模拟。根据不同时相的地面林斑、光照、温度、坡向、林分类型变化进行的水源涵养林耗水量的计算。小流域水源涵养林耗水量化分析对于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保护水源、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足于3S技术应用的研究,通过GPS,RS获取空间数据,以GIS为分析平台,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地利用类型、水源涵养林分类型、土壤类型等矢量图层,进行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连接、矢量数据运算等操作,采用综合彭曼公式分析了研究区域的水源涵养林单木耗水量。  相似文献   

10.
库区主要经济林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刺槐林和灌丛草地为对照,研究了黄前库区流域主要经济林类型柿树林和板栗林对降水的截留和分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总体比较为刺槐林>柿树林>板栗林>灌丛草地,即经济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介于森林和灌丛草地之间。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密云县水源涵养林区立地类型分类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北京市密云水库密云县境内集水区的土壤、地形、植被类型等因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的立地条件的异质性。根据立地分类主导因子原则和科学实用原则,确定了海拔、坡向、土层厚度等为主导因子;将密云水源涵养林立地类型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小区,9个立地类型组,15个立地类型。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密云立地分类进行了研究,对最大蓄积量进行了估算,并编制了密云水源涵养林区立地类型图,为密云水源涵养林的林种配置和经营方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年降水量仅为300~500mm地区的抗旱造林中,集成现有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为半干旱退化山区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薪炭林、饲料林、用材林、水源涵养林等的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选取吉林省辽河流域6种样地类型(阔叶林、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草地、农田),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在0~60 cm深度的结构特征、持水能力和渗透能力,并综合评价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为营建水源涵养林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除农田外其他样地类型土壤的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变大,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持水能力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草地>农田,土壤渗透能力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阔叶林>草地>农田;(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草地>农田,吉林省辽河流域内阔叶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优,农田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差,退耕还林工程可以提高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吉县蔡家川流域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朱继鹏  王芳  高甲荣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111-113,125
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是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在水土保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蔡家川流域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分析与测定,研究比较了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最大有效拦蓄量的大小为:虎榛子林(2.85 mm)>沙棘林(2.38 mm)>刺槐林(1.88 mm)>油松×刺槐林(1.31 mm)>油松林(0.77 mm)。不同植被类型0~60 cm土层的林地土壤最大拦蓄量为:虎榛子林(248.2 mm)>油松×刺槐林(241.0 mm)>刺槐林(210.2 mm)>草地(209.8 mm)>油松林(198.1 mm)。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为该区水土保持林的合理经营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云南省蒙自市菲白城市水源地5种主要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的持水效应特征,为菲白水源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样方调查法、烘干法、浸泡法对其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最大持水能力和拦蓄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各林分总蓄积量相差较大,依次为:杉木林华山松+杉木人工柏树林青冈栎+云南松人工桉树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7.85~13.91t/hm2,最大持水率为165.85%~242.45%,最大拦蓄量为7.48~12.62t/hm2,有效拦蓄量为6.53~11.03t/hm2;5种森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时间呈较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各层与浸水时间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结论]综合比较5种森林类型的持水性能,杉树的持水能力较好,能够很好地涵养水源。  相似文献   

16.
修河上游流域4种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定量评价修河上游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对流域内4种主要森林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毛竹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结构、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森林类型枯落物现存量的变化范围为3.50~5.99 t/hm2,其中杉木林枯落物的现存量最大,毛竹林最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表现为阔叶林 > 马尾松林 > 杉木林 > 毛竹林,说明阔叶林的枯落物层比针叶林和毛竹林有更大的水源涵养能力;(2)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容重表现为马尾松林 > 杉木林 > 毛竹林 > 阔叶林,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阔叶林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表现为毛竹林(376.50 t/hm2) > 阔叶林(373.17 t/hm2) > 马尾松林(213.50 t/hm2) > 杉木林(186.42 t/hm2);(3)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综合水源涵养能力表现为毛竹林 > 阔叶林 > 马尾松林 > 杉木林。结果说明修河上游流域阔叶林、毛竹林的水源涵养功能优于针叶林,建议加强保护阔叶林和毛竹林,适当改造针叶林,以提高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龙山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东南部,是典型残留植被保存较好的次生林区,也是黄河中游的水源林区。它除能提供一定数量的木材外,并对周围地区的农业起着保障作用。故从生态上了解黄龙山植被保持水土的机理与作用,能为经营次生林和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河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保护目标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和环境状况,对黄河流域进行了生态分区,并阐述了各生态区的特征。在黄河河道湿地研究和黄河水体内顶级物种(鱼类)的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黄河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目标:从流域角度而言,黄河上游的主要生态保护目标是植被和水源涵养林;中游应以水土保持为主,主要是恢复和保护植被;下游以保护湿地类型和维持湿地面积为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重要鸟类资源。黄河水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保护物种应是珍贵经济鱼类北方铜鱼、河口洄游鱼类刀鱼、鲤鱼等,主要保护的生态区包括库区湿地、河口湿地、河道湿地以及景观娱乐水域等。  相似文献   

19.
张建辉 《山地研究》1993,11(4):257-260
川江流域防护林区森林地面积仅占全区林地面积的44%,而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等尚需抚育或营造的林地占56%,其中宜林地尚有20%。在分析区内林地利用现状的同时,指出了各类林地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问题及造林或抚育的难易。着重从森林营造和管理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林地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深圳市水源保护林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松子坑水库、铁岗水库等水源保护林的建设实践,结合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水源保护林功能的特殊性,提出了深圳市水源保护林的建设目标和一系列针对现有不同植被类型的建设和改造技术措施,并分别筛选了适宜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