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Zn~(2+)、Pb~(2+),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试验采用柠檬酸对玉米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利用改性玉米秸秆对模拟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Zn~(2+)、Pb~(2+)的吸附性进行对比,研究反应温度、吸附时间、废水的初始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和Pb~(2+)的吸附反应平衡时间分别是150 min和120 min,最适温度为35℃,Zn~(2+)和Pb~(2+)的最佳溶液初始pH值分别为7,6。Zn~(2+)的最大吸附量为1.778 1 mg/g,吸附率为27.36%。Pb~(2+)的最大吸附量为4.549 1 mg/g,吸附率为64.99%。说明改性玉米秸秆对Zn~(2+)、Pb~(2+)都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Pb~(2+)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对Zn~(2+)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60)Co-γ辐射对NaCl胁迫下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以不同剂量(600,900,1 200,1 500 Gy)~(60)Co-γ辐射苜蓿种子为材料,以相同量未辐射的种子作为对照,对其幼苗进行10%NaCl胁迫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片的Na~+、K~+、Ca~(2+)、Mg~(2+)含量。结果表明: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片K~+、Ca~(2+)、Mg~(2+)含量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Na~+含量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辐射剂量为600 Gy时可抑制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片的Na~+含量,促进根、茎和叶片K~+、Mg~(2+)和Ca~(2+)含量的积累,1 500 Gy与600 Gy则相反。说明~(60)Co-γ辐射影响NaCl胁迫下苜蓿幼苗营养器官Na~+、K~+、Ca~(2+)和Mg~(2+)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垂穗披碱草修复铜(Cu)、锌(Zn)和锰(Mn)污染土壤的能力,试验以采自西藏3个不同地区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01号、02号、0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Cu~(2+)、Zn~(2+)及Mn~(2+)胁迫的方法初步探究了Cu~(2+)、Zn~(2+)、Mn~(2+)胁迫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重金属抗性评价。结果表明:Cu~(2+)胁迫对垂穗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株高、根重、芽重具有抑制作用,Zn~(2+)和Mn~(2+)胁迫对垂穗披碱草种子的萌发指数及幼苗生长指数的影响均表现为"低促高抑"的规律;3种垂穗披碱草幼苗中MDA含量随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表现出上升的趋势;重金属抗性评价显示,01号垂穗披碱草对3种金属的耐性较高,可驯化育种,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采集于西藏4个不同区域的野生赖草(Leymus secalinus)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初步探究Cu~(2+)、Zn~(2+)对野生赖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胚芽中MDA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赖草种子资源的评价与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区域的赖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对两种金属离子胁迫的响应不尽相同,Cu~(2+)胁迫下,赖草种子活力指数随着Cu~(2+)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低浓度Zn~(2+)对4个赖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而高浓度Zn~(2+)则表现为抑制作用;Cu~(2+)、Zn~(2+)胁迫下4个不同区域的野生赖草胚芽中MDA含量均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重金属离子对胚芽具有损害作用。Cu~(2+)、Zn~(2+)胁迫下,4个不同区域的野生赖草中采自拉萨的赖草对这两种重金属具有较好的抗性,可以进行驯化选育,以便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恢复治理的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隐形子宫内膜炎对奶牛血清中的离子影响,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试验选取30头健康奶牛为对照组组和30头隐形子宫内膜炎奶牛为试验组,采用原子吸收法光谱法测定两组奶牛血清中Na~+、K~+、Ca~(2+)、Zn~(2+)和Cl浓度,并观察两组试验牛血清离子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中K~+、Ca~(2+)、Zn~(2+)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49.0%、27.5%和68.5%,差异显著(P0.05)。Na~+和Cl浓度分别上升了5.2%、13.7%,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本次试验,表明K~+、Ca~(2+)、Zn~(2+)浓度变化与子宫内膜炎关系密切,可作为奶牛隐形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鹿复合麻醉剂麻醉与脑区突触体ATP酶相关性,试验选取纯种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和催醒组,利用比色法测定样本中ATP酶活性。结果表明:药物作用后大鼠麻醉全程大脑皮质突触体Na~+-K~+-ATP和Mg~(2+)-ATP酶活性诱导组显著降低(P0.05),麻醉组和催醒组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大脑皮质突触体Na~+-K~+-ATP和Mg~(2+)-ATP酶活性的抑制与鹿复合麻醉剂引起麻醉作用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根系分泌物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采用室内水分发芽床试验,研究了香根草根系分泌物水浸液对单一的不同浓度重金属(锌、铜、镉)胁迫下两种草坪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香根草根系分泌物水浸液显著(P 0.05)提高了200 mg·L~(–1)的Cu~(2+)胁迫下两种草坪草种子的发芽率以及200 mg·L~(–1)的Cd~(2+)胁迫下高羊茅的发芽率。与蒸馏水相比,香根草根系分泌物显著(P 0.05)增加了多年生黑麦草在200、400、600 mg·L~(–1)Zn~(2+),100、200 mg·L~(–1) Cu~(2+)以及200 mg·L~(–1) Cd~(2+)胁迫下的苗长;50 mg·L~(–1) Cu~(2+)以及50、100、200 mg·L~(–1) Cd~(2+)胁迫下的根长。香根草根系分泌物显著(P 0.05)增加了高羊茅在50、200 mg·L~(–1) Cu~(2+)和50、100、200 mg·L~(–1) Cd~(2+)胁迫下的苗长,以及50、100 mg·L~(–1) Cu~(2+)和200 mg·L~(–1) Cd~(2+)胁迫下的根长、最长根和根数。本研究为香根草根系分泌物提高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在Cu和Cd胁迫下的萌发特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香根草更广泛的利用方式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隐形子宫内膜炎对奶牛血清中离子的影响,选取30头健康奶牛为对照组,30头隐形子宫内膜炎奶牛为试验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两组奶牛血清中Na~+、K+、Ca~(2+)、Zn~(2+)和Cl~-浓度。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清中K~+、Ca~(2+)、Zn~(2+)平均浓度分别比对照组低49.0%、27.5%和68.5%,差异均显著(P0.05)。Na~+和Cl~-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高5.2%和13.7%,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K~+、Ca~(2+)、Zn~(2+)浓度变化与子宫内膜炎关系密切,可作为奶牛隐形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DNS法对某种微生物产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7℃和6.5。该酶是一种耐热酶,在有底物保护条件下,酶的热稳定性可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酶的pH稳定性范围为3.5~6.0。金属离子Cu~(2+)、K~+对酶有激活作用,Ca~(2+)、Ba~(2+)、Fe~(3+)、Zn~(2+)、Mg~(2+)、Fe~(2+)对酶起抑制作用。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有较强的分解作用,但对滤纸的分解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CaCl_2对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离子含量的变化,试验采用水培方法测定了CaCl_2缓解聚乙二醇(PEG)胁迫下草原1号苜蓿幼苗不同营养器官中Na~+、K~+、Ca~(2+)、Mg~(2+)含量。结果表明:在20%PEG胁迫下,苜蓿幼苗根、茎、叶中Na~+含量增加,K~+、Ca~(2+)、Mg~(2+)含量减少。随着CaCl_2浓度的升高,Na+含量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K~+、Ca~(2+)(除根外)和Mg~(2+)含量均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根、茎、叶中Na+含量在CaCl_2浓度为10 mmol/L时最低,K~+、Ca~(2+)(除根外)和Mg~(2+)含量均在CaCl_2浓度为10 mmol/L最高。说明Ca~(2+)可改善苜蓿幼苗体内的离子平衡,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CaCl_2浓度为10 mmol/L时表现出对PEG渗透胁迫的较好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不同阶段和体况荷斯坦奶牛血清离子浓度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不同阶段、不同体况荷斯坦奶牛血清离子浓度的测定及分析,笔者选择淮南益益乳品公司第三奶牛场荷斯坦奶牛进行试验。将青年牛、临产牛、产后30d左右奶牛、产后90d左右奶牛、产后120d左右奶牛分为Ⅰ~Ⅴ组,每组15头;胎衣不下奶牛、胎衣正常脱落奶牛、肢蹄病奶牛为A~C组.每组15头:测定血清K~+、Cl~-、P~(5+)、Fe~(2+)、Na~+、Ca~(2+)、Mg~(2+)等离子浓度。结果表明,Ⅰ~Ⅴ组血清Cl~-、P~(5+)、Fe~(2+)、Ca~(2+)、Mg~(2+)浓度,各组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血清K~+、Na~+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C组,血清Cl~-、Na~+浓度各组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血清K~+、P~(5+)、Fe~(2+)、Ca~(2+)、Mg~(2+)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出,桑蚕滞育性卵在盐酸浸渍过程中,卵壳上的铁、钙、镁、锌、铜等无机成份被溶解,并能随盐酸中的 K~+、Na~+、Mg~(2+)等无机离子一同渗入卵内。向桑蚕滞育性卵内注入微量无机离子的氯盐,结果 KCl、NaCl 以及 MgCl_2都能促进滞育性胚活化,而 CaCl_2、FeCl_3等则无此作用。说明浸酸过程中渗入卵内的 K~+、Na~+及 Mg~(2+)等起着促进滞育性胚活化的作用,这可能是滞育性卵盐酸刺激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索采精频率对成年杜洛克种公猪精液品质和精浆离子成分所造成的影响,初步确定最佳的采精频率,为实际生产中进行合理的采精频率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用8头遗传因素相近的成年杜洛克种公猪(24月龄),按照不同的采精间隔将采精频率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每间隔120 h采精一次,重复采精3次;休息1周后,每间隔96 h采精一次,重复采精3次;休息1周后,每间隔72 h采精一次,重复采精3次。以此类推,直到采精间隔为24 h一次为止。结果表明:随着采精频率的提高,精子的密度、活力、总精子数3个指标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这3个指标均在采精频率为1次/72 h时达到最大;Mg~(2+)、Ca~(2+)、Zn~(2+)、Cu~(2+)等4种离子的浓度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K+的浓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且Mg~(2+)、Zn~(2+)、Cu~(2+)等3种离子的浓度均在采精频率为1次/72 h时达到最大,Ca~(2+)的浓度在采精频率为1次/96 h时达到最大。结果显示,成年杜洛克种公猪的最佳采精频率为1次/72 h,Mg~(2+)、Ca~(2+)、Zn~(2+)、Cu~(2+)、K+等离子元素与精液质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Zn~(2+)、Mn~(2+)、Fe~(3+)、Pb~(2+)胁迫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高羊茅(Festuca elata)种子发芽及生长特征的影响,试验采用组织培养法进行了Zn~(2+)、Mn~(2+)、Fe~(3+)、Pb~(2+) 4种重金属胁迫下,2种牧草的发芽试验,测定了2种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析了2种牧草种子对重金属的耐受性,以期为西藏中部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牧草的混播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Zn~(2+)不同浓度胁迫下,2种牧草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Mn~(2+)胁迫时,紫花苜蓿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均高于高羊茅,且差异显著(P0.05);当Fe~(3+)胁迫浓度为1 000 mg/L时,高羊茅的相对发芽率仍高于紫花苜蓿2倍,抗性比紫花苜蓿强;Pb~(2+)胁迫时,紫花苜蓿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明显高于高羊茅,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Pb~(2+)浓度高于500 mg/L时,高羊茅已达致死剂量,高羊茅抗性比紫花苜蓿弱。从4种重金属对2种牧草相对根长和相对芽长的影响来看,2种牧草种子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抗性不同。从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来看,紫花苜蓿对Zn~(2+)、Mn~(2+)和Pb~(2+)的抗性更强;高羊茅对Fe~(3+)抗性更强。说明紫花苜蓿和高羊茅2种牧草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性,其人工混播在矿区土壤修复中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Pb~(2+)、Cd~(2+)、Hg~(2+) 3种金属离子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Pb~(2+)、Cd~(2+)、Hg~(2+)对褶皱臂尾轮虫具有急性毒性作用,24 h半致死浓度分别是2.83 mg/L、2.07 mg/L、4.51μg/L。说明褶皱臂尾轮虫对Pb~(2+)的耐受性最强,对Hg~(2+)的耐受性最弱。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硫酸铵分段盐析法分离和提取得到了具有纤溶活性的蚁狮粗蛋白,使用纤维平板法检测目标蛋白纤溶活性,结果显示三个不同浓度梯度的粗蛋白均具有明显的纤溶活性;测得其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约为6.0;金属离子Ba~(2+)、Cu~(2+)、Mg~(2+)、Mn~(2+)对蚁狮纤溶活性蛋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Na~+对其抑制作用较小;抑制剂EGTA对粗蛋白抑制率较高,βME对其影响较小;使用BCA试剂盒测定蚁狮纤溶活性粗蛋白浓度为4mg/mL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90-495
旨在研究钼镉联合诱导对麻鸭肾功能及肾脏中Bcl-2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360羽健康的11日龄"江南2号"麻鸭并随机分成6组,每组60只(公母各30羽)。(NH_4)_6Mo_7O_(24)·4H_2O和3CdSO_4·8H_2O分别作为本试验的钼源和镉源,在每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Mo、Cd,各组的处理情况分别为:对照组(Mo 0 mg,Cd 0mg)、低钼组(Mo 15 mg,Cd 0 mg)、高钼组(Mo 100 mg,Cd 0 mg)、镉组(Mo 0 mg,Cd 4 mg)、低钼镉组(Mo 15mg,Cd 4mg)、高钼镉组(Mo 100mg,Cd 4mg)。试验期120d。在试验期第30、60、90、120天时采集血样分离血清用于检测血清中Cr、UA、BUN、Na~+、K~+、Cl-、Mg~(2+)的含量;于60、120d采集鸭肾组织检测Bcl-2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20d高钼镉组Cr和BU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0d试验组血清中UA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120d试验组血清Na~+、C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K~+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90、120d高钼组和高钼镉组的血清Mg~(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60、120d,除低钼组外,其余试验组鸭肾中Bcl-2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钼镉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钼镉联合组变化比单独组更显著。此结果表明钼、镉及其联合诱导可导致麻鸭肾功能损伤、肾脏中Bcl-2 mRNA表达量下调,且钼镉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体外试验分别从麦饭石的添加量、溶液pH、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方面研究麦饭石对重金属镉的吸附作用,确定其最佳吸附条件,并进一步研究麦饭石对其他矿物元素的吸附性。结果表明,麦饭石对重金属镉的吸附率随麦饭石添加量、溶液pH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溶液中镉的初始浓度的增加麦饭石的吸附率下降,麦饭石对镉的单位吸附量在镉的初始浓度为50 mg/L时达到最大,而吸附率随着溶液中镉的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麦饭石对重金属镉的吸附在6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在锌、铁、铜、锰、硒、镉和钴离子的混合溶液中,麦饭石对各种矿物元素的吸附大小为 Cd>Fe>Se>Co>Cu>Zn>Mn。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镉对肉鸡肝脏、肾脏的病理学损伤及锌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分别对镉中毒肉鸡肝、肾病理学损伤的拮抗作用,对AA肉鸡肌肉注射Cd(2+)(1 mg/kg BW和5 mg/kg BW)建立梯度镉中毒模型,同时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向镉中毒肉鸡补充Zn~(2+)(5 mg/kg BW)或NAC(50 mg/kg BW)。结果表明,镉中毒10 d和20 d后,肉鸡肝脏、肾脏呈现严重的病理学损伤,补充Zn~(2+)或NAC后镉中毒肉鸡肝脏充血现象减轻,肝细胞坏死数减少,肝细胞空泡结构、颗粒性变性现象减轻,肝脏内炎性细胞浸润量显著减少。肾脏出血减轻,肾小管管腔形态好转,肾细胞空泡结构、颗粒变性减轻,肾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间隙减小,肾细胞核消失和肾脏炎性细胞量显著减少。说明镉中毒可以造成肉鸡肝脏和肾脏严重的病理学损伤,Zn~(2+)或NAC补充能有效抑制镉中毒引起的肉鸡肝、肾病理学损伤。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螺旋藻粉对鸡蛋部分营养成分及矿物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只150日龄的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4组,即Ⅰ、Ⅱ、Ⅲ和Ⅳ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5、10及15 g/kg螺旋藻粉的饲粮。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含量螺旋藻粉后,鸡蛋中粗蛋白、钙、磷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明显增加,粗脂肪有增加的趋势,钠、镁、铁和锌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螺旋藻粉可明显降低鸡蛋中钾、硒和胆固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