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通过各类传感器对温室内各项指标进行实时采集,通过单片机进行分析处理及自动调节控制,可以消除环境中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生物生长的限制,使得生物能在最佳状态下生长,提高质量和产量。此外,本系统还增加了蓝牙装置,便于用户完成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温室人工管理的不方便,本文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室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实时采集温室内的土壤及空气温度、土壤及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以直观的数据和曲线方式显示给监控人员,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提供报警信息,同时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和打印。利用环境数据与作物的信息,生产人员可以进行正确的栽培管理,以求达到作物的最佳生长条件,实现最优化管理,收到最优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8051单片机设计一个温室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对给定的温湿度进行控制并实时显示,其中温湿度信号各有四路,系统采用一定的算法对信号处理以确定采取某种控制手段,在本系统中采用温度优先模式,循环处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因此对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成为温室大棚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方面。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结合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设计和实现了这种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键盘电路、液晶显示和报警系统。本系统用于对温室大棚的环境参数监测,具有对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并显示等功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AT89C51单片机,设计了基于土壤湿度监测的智能浇灌系统。整套系统由控制、传感、执行三部分构成,用于实时监控智慧农业大棚中土壤的湿度。工作时通过对土壤湿度的采集和对比,当实际湿度低于设定下限或高于设定上限值时,单片机启动水泵或风机工作,避免土壤因过旱或过涝给植物造成的影响。总体上能实现实时测量温室土壤的湿度,并根据不同植物生长周期对其进行适时适量灌溉,有效提高了温室设施的农业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一种体温监测系统,包括单片机和连接在单片机输入端的温度传感器,其结构中还包括电源模块,蓝牙模块,用于固定电源模块、单片机、温度传感器和蓝牙模块的固定装置,智能手机,安装在智能手机内的数据处理软件以及通过手机网络与智能手机进行通讯的基站;所述单片机通过蓝牙模块与智能手机进行信号传输。这种体温监测系统一次固定即能够长期、实时监测人体体温并通过蓝牙模块将体温数据无线传输至智能手机,在智能手机上显示实时温度值和一段时间内的温度变化曲线,而且能够在体温异常时通过智能手机扬声器进行报警,另外,还能够将体温异常情况通过手机网络传送至基站,便于疫情监控。  相似文献   

7.
针对船舶的航向变化以及船的摇摆会给平台系统带来扰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8051单片机和陀螺仪的船载实时自动调平载物台控制系统,并提出了整体设计方案,最终对载物台进行了总体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满足性能指标要求。采用STC15F2K60S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部件,通过陀螺仪测量外部信号,将信号传给单片机处理,然后再通过单片机控制舵机来进行实时调平的,以保证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该方法具有实现简单、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有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本作品设计了一种袖珍型的心音监听仪。本作品通过心音传感器采集心音数据,使用PC处理数据,再上传至网站数据库。使用者可以实时监测自身的健康状况。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也可以立刻将检查结果发送给医生,使得医生的工作效率加快,亦减少了病人的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物联网设计开发了家禽养殖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利用传感器智能化监测养殖环境中温度、湿度以及空气中氨气、粉尘浓度等重要指标,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用户利用身边电脑或移动终端等对数据中心进行远程管理,从而实现对家禽养殖环境信息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对养殖环境进行最佳优化调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温室布线有线监控系统所带来的组网复杂以及系统维护难度大等缺点,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Zig Bee技术的温室环境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以TI公司的CC2530为主控制芯片,整个无线传感网络由协调器节点、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构成。终端节点实时监测温室内的各种环境信息(土壤水分、空气温湿度、CO2浓度等),并且以无线的方式发送给协调器节点,最终通过发送给通过VB编写的上位机软件用户终端,采用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实时的存储等操作。现场试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达到了预期的应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