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吕 《绿色科技》2020,(6):275-276
指出了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和整个三峡库区,事关重庆未来长远发展、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和国家发展全局。重庆长寿区处在重庆“一区两群”重要联结点上,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重庆主城区之外长江沿线的重要卫星城市,筑牢长江重要生态屏障对于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通过分析长寿区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屏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长寿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重庆涪陵地区滨江景观设计项目是位于涪陵地区沿长江地带,是涪陵地区主要的景观带,沿线共1700余米,设计的概念主要基于地方特色、休闲和市民文化、商业氛围的塑造等几个方面展开。水资源对于一个城市是十分宝贵的生态资源,也是城市发展休闲和旅游业的重要空间,重庆涪陵地区滨江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倡导生态、休闲和市民文化,并且希望通过有限的材质与丰富的设计手法,营造一个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的休闲亲水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廊道绿化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生态文明的主要基础载体。建设生态廊道,是从总体上构建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骨架,以城镇、村庄绿化为依托,以公路、铁路、河渠、堤坝等沿线绿化为网络的国土绿化战略的需要。实施生态廊道绿化工程,不仅能够保护公路、铁路、河渠、堤坝,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向纵深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和优化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环  相似文献   

4.
流域植被作为基础的自然"本底",在构建和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稳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生态恢复定义及模式的探析,以流域植物为主要分析对象,浅析其界定与特征。以郪江流域大英段生态恢复项目为载体,展开流域植物景观规划研究,阐述总体策略引导下的植物评价及规划。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游低效林改造成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长燮 《中国林业》2009,(22):42-42
长江上游流域横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9省市,该区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被誉为“中国半壁江山的水塔”及“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是长江流域产业带未来的发展保障,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社会发展伴随的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长江上游地区现存大量低产低效的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及经济林,严重制约着森林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上的发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重庆、贵州等长江上游省份对低效林实施了大面积改造,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巩固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地位。本文通过回顾长江上游地区低效林改造取得的成效,分析低效林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旨在为长江上游低效林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赛江流域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论述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要地位,提出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构想和目标,阐明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的意见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山地城市拥有大量的坡地、堡坎、崖壁,在拓展公共立体绿化空间应用方面具有潜力,形成具有山地景观特点的立体绿化形式。以山城重庆为例,依据主城区坡地、堡坎、崖壁绿化美化的建设实施,归纳出山体生态屏障防护型陡坡绿化、江河生态护岸型陡坡绿化、道路沿线生态廊道型陡坡绿化、桥头立交节点型陡坡绿化、堡坎隧道口型陡坡绿化五类公共立体绿化。通过实地走访和典型案例评析,提炼出五类公共立体绿化的应用场景、设计模式、植物配置建议及其主要附加效益,总结重庆公共立体绿化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流域为单元,在流域尺度上计算其生态足迹,对古蔺河流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选取折算后的具生产能力的耕地、草地、化石能源、建筑用地及水域6项指标,在收集了古蔺河流域生产性土地详细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流域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间的关系,寻找生态足迹较大的指标和导致生态赤字上升的因素,衡量古蔺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黑河流域中游湿地地处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过渡地带,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其发挥的生态功能关系到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通过分析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概况及特点,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湿地监测指标,分类确定了重点监测内容及其必要性。综合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资源特点、水文状况、保护重点等,分析建立定位研究站、水资源监测点、植物及土壤监测点、鸟类监测点布局。论述了建立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体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是流域生态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依据,是协调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参考国内外流域生态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模式,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提出了甘肃省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模式:甘肃省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科学合理地开展流域生态健康评估工作,必须要选择先进的评估技术,合理评估方式,科学划分评估单元、选择正确评估对象、评估指标、开展综合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分级,根据评估结果给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述石羊河流域源头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要地位,提出石羊河流域源头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发展构想和目标,阐述了石羊河流域源头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的意见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京杭大运河沿线湖沼湿地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京杭大运河沿线湖沼湿地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影响湿地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围垦的生态影响,淤积和沼泽化的生态威胁,生物入侵的生态问题和点面源污染的生态危害。提出了目前运河沿线湿地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俊  王睿 《绿色科技》2015,(2):14-16,19
指出了滇池流域湿地是云南省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之一,湿地环境对调洪蓄水、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目前,由于流域内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滇池水体污染、水环境质量恶化,给滇池流域湿地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分析论述了滇池流域湿地退化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滇池流域湿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茈碧湖流域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芳 《绿色科技》2014,(8):183-185
指出了茈碧湖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母亲湖”——洱海的重要补给水源,也是洱海流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是洱源县城饮用水源地及大理国家级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流域对维系洱海流域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围绕洱海上游主要水源湖泊——茈碧湖及流域环境现状、保护暨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茈碧湖流域生态体系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寻求适合溪源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是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采用SWOT分析法对溪源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内外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了溪源江流域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条件是优势与劣势并存,并且机会大于威胁,而推行社会共治模式将助力该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玲芬 《绿色科技》2021,(6):177-179
指出了湿地是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命脉,维系着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在上游地区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基于此,分析了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现状,针对流域内湿地存在保护空缺依然较大、保护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基础研究薄弱、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提出了需加强保护体系、流域生态治理体系、基础研究和监测体系及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为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国家首批确定黑河流域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黑河流域人民的关怀,同时也说明了黑河流域生态功能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是国家环境保护的战略工程,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工程,也是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生态安全的生存工程。因此,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特提出如下建议:一、在上游抢救性开展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环境建设,稳定水资源形成区的乔木林面积,遏制灌木林退化势头首先要积极有效地解决林牧矛盾,将草地资源划拨到户…  相似文献   

18.
海南西环铁路沿线景观绿化建设对于保护和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修复和提升沿线景观水平,展现海南"生态、秀美、文明、和谐"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海南西环铁路沿线地方特色、景观绿化现状、自然地理环境等,进行树种选择及景观规划设计,探讨了海南西环铁路沿线主要景观绿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2000—2018年景观格局数量动态的面积、转移及速度特征.从斑块类型尺度与景观尺度2个层面选取景观指数分析流域近18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并在流域尺度上沿城市—林区梯度线分析沿线景观格局指数的梯度分布,基于数量统计模型对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20.
永安溪流域滩地是仙居竹类资源重点分布区之一,竹林面积1 847.1 hm2,竹子分属6个属32个种(含种下等级)。竹种多样性比较丰富,已成为该流域森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系统地分析了该流域滩地竹子存在的竹林老化、缺乏科学管理、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不同地段竹林培育及生态功能潜力挖掘的技术措施,为建设流域竹文化长廊、提升竹子防洪固土等生态功能、提高经营者收入、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帮助。同时,为滩地竹类资源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