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繁殖力是获得更多畜产品的基础,对于乳用牛必须在产犊以后才能产奶,产犊间隔过长,不仅减少产犊数,而且还会影响终生产奶量,对于肉用牛来说只有多产犊才能多产肉,任何产犊力下降和产犊间隔的延长,都明显的影响牛肉生产和增加成本;相反任何产犊率的提高和产犊间隔的缩短,都有利于牛肉生产和成本的降低,牛的育种和改良与母牛繁殖也有密切关系,繁殖力高的牛群可以不断选优去劣,加快育种的进度。  相似文献   

2.
<正>采用综合措施,努力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实现多产犊、多成活。了解影响母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就可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使母牛处于最佳繁殖状态,采用综合措施,努力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实现多产犊、多成活。一、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饲料的营养水平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的成活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  相似文献   

3.
肉牛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肉牛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肉牛业来说只有多产犊才能多产肉,任何产犊率的提高和产犊间隔的缩短都有利于牛肉增产和成本降低. 1 种母牛的选留 繁殖力受遗传的影响,一般来说繁殖力高的个体的后代其繁殖力也高,如双胎个体的后代产双胎的可能性就大,繁殖力高的牛群应当不断选优去劣,把生产中繁殖力强的母牛作为种母牛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4.
在养牛业中,繁殖群母牛的利用年限更为重要,因为犊牛是唯一的产品。育种群和生产群的差别在于,生产群希望春秋集中产犊,育种群则不追求季节性产犊,要求母牛每10~11个月产犊1次。笔者现将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犊间隔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奶牛的产犊间隔是指奶牛两次分娩之间的间隔天数,又称为胎间距。它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奶牛的繁殖力,与奶牛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是奶牛繁殖力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及经济学综合指标。奶牛的产犊间隔决定其终生的产犊数及终生产奶量。1奶牛适宜的产犊间隔母牛产犊间隔的延长,意味着产后至配种受胎间隔时间的延长也意味着空怀或不孕时间的延长。因此增加了母牛的饲养管理及配种费用,减少了奶牛场的产奶量。而产后母牛过早妊娠,对恢复母牛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影响奶牛该泌乳期的产奶量。从母牛的生理学及经济学考虑奶牛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估计河南省青年牛初次产犊年龄与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收集河南省17个牧场2008—2017年14406头青年牛的初次产犊年龄记录与8912头成年母牛的产犊间隔记录,使用DMU软件DMU_AI模块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的动物模型估计性状遗传参数。动物模型中的固定效应包括出生年季、产犊年季和牧场效应,产犊间隔性状动物模型还包括胎次效应;随机效应包括加性效应和残差效应。结果表明:青年牛初次产犊年龄的遗传力为0.21、成年母牛产犊间隔性状遗传力为0.05,与相似研究结果相近,为制定区域性、精细化的育种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群繁殖率的降低,意味着母牛产犊间隔延长,即产后至配种受胎间隔时间的延长,也意味着空怀或不孕时间的延长,这就会增加母牛的饲养管理及配种费用,也将减少母牛的产犊数,影响母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影响母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配种时间及人为管理因素等,通过应用下列措施,都可提高母牛繁殖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牛肉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于肉牛业来说,只有多产犊才能多产肉,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繁殖力下降和产犊间隔延长,都直接影响养牛业的经济效益.要想提高肉牛繁殖力,就得做好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均衡营养水平,是提高母牛繁殖能力、缩短产犊间隔、加快改良步伐、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本人借助20年的基层黄牛改良经验,并结合有关营养学理论,对提高母牛繁殖力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1.缩短产犊间隔。产犊间隔是一项重要的繁殖指标。产犊间隔越短.奶牛一生所产的牛奶和产的牛犊也就越多.而治疗、育种和繁殖的投入越低。理想的产犊间隔、应为12~13个月。  相似文献   

11.
影响奶牛产犊间隔变化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对苏州市牛奶公司一牧场和无锡市马山牛奶公司约1000头荷斯坦牛1991年到1995年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产奶量、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的关系分析:产犊季节对产犊间隔有极显著的影响;产奶量对产犊间隔有极显著的影响;犊牛的初生重、性别对产犊间隔无显著影响;胎次对产犊间隔无显著影响,但存在极显著差异。牛群产犊间隔作为衡量繁殖力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受人为管理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而人为管理因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养牛业发展的好坏,关键在母牛,母牛养的好坏,关键看产犊,即看母牛繁殖力,繁殖力越高,经济效益越好。但是目前很多牛场,母牛繁殖力低下,经济效益下滑,困扰养牛业的发展。而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有多方面:如营养因素、管理因素、繁殖技术、繁殖障碍疾病等,因此要想提高母牛繁殖力,单从一两个方面去抓,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必须从复杂的因素中提取出既有科学性,更要有在实际生产中具有操作性,适用性的具体措施,以下是几项具  相似文献   

13.
提高母牛繁殖力是获得更多畜产品的基础,对于乳用牛,必须在产犊以后才能产奶,产犊间隔过长,不仅减少产犊数,而且还会影响终生产奶量。椐统计产奶量3000~4000千克的牛场,如果1头奶牛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产犊间隔是衡量奶牛繁殖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牛场的经济效益。奶牛产犊间隔除受产奶量、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因素影响外,还与产犊季节等因素有关。本文分析了我场1997~1998年奶牛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根据我场1997~1998...  相似文献   

15.
策勒县平原农区达玛沟等4个乡镇,实行母牛春夏秋冬四季冻精冷配与常年产犊育犊,是经过2年的试验探索后从1996年开始的.根据抽样调查和测定部分母牛的发情配种,及其受胎与产犊育犊方面的情况表明,对母牛进行四季冻精冷配与常年产犊育犊,不仅可以提高母牛的受配率,受胎率及繁育率,有利于发展养牛生产与加快品种改良,而且也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有益于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现将调查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6.
缩短牦母牛产犊间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母牛产后不发情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主要原因。采用围产期补饲、发情季节生殖激素处理等措施以提高产后牦母牛发情和产犊,结果围产期补饲组、生殖激素处理组和补饲加激素处理组的产后当年发情率分别达到40.54%、25%和45.45%,而对照组为3.03%,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7.51、21.97和42.42个百分点;各试验组的繁殖率分别为21.62%、20%和45.45%,对照组为1.52%,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1、18.48和43.93个百分点。通过对产犊间隔的计算,242头自然生产的牦母牛的产犊间隔为758.7d,各处理试验组分别比自然生产母牛群缩短产犊间隔106.9d,101.7d和194.6d。  相似文献   

17.
<正>牛的增产赖于母牛繁殖率的提高。目前无法缩短怀孕期的情况下,要尽量缩短产犊间隔,如乳牛要求产犊间隔12个月,1年中除产犊后2个月空怀外,要尽量提高母牛受胎率,使空怀母牛及时受胎,缩短产犊间隔。影响母牛受胎的因素很多,如母牛的营养、健康状况、输精时间等。为了提高母牛的受胎率,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新疆北疆地区西门塔尔牛的产犊月份对泌乳量的影响,以新疆呼图壁种牛场牧二场饲养的西门塔尔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产犊月份对305 d的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月份产犊的母牛305 d产奶量最高,且与5月份、9月份、11月份产犊的牛305 d产奶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7月份、8月份、10月份产犊牛的305 d产奶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月份产犊的母牛305 d产奶量次高,与夏季的7月份、8月份的奶产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合适的产犊季节有利于提高牛群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19.
肉用种母牛产犊配种间隔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肉用种母牛产犊配种间隔的研究发现,产犊配种间隔与肉种牛膘情有关,与季节有关,与样本总休比,十二月份差异极显著,十一月份较显著。与品种和胎次无关。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7,(6):28-31
为优化推广水牛性控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胎次、年龄的受体母牛及不输精员对水牛性控冷冻精液人工授精产犊率的影响。收集武鸣县8个村级牛人工授精点3 029头受体母水牛X性控冷冻精液人工授精产犊数据,利用卡方检验方法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3 029头受体母牛经人工授精后产犊率为44.2%(1340/3029),产母犊率为82.3%(1103/1340)。以本地水牛及杂交水牛作为受体母牛,杂交水牛人工授精产犊率极显著高于本地沼泽型水牛(P0.01)。不同年龄受体母牛人工授精产犊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存在组间差异。不同胎次受体牛人工授精产犊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存在组间差异。不同输精员人工授精产犊率差异极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年龄、胎次的受体母牛及输精员皆会影响到水牛性控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效果。进一步加强受体母牛选择、加强输精员培训是今后水牛性控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大范围推广应用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