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养殖技术》1999,(3):24-25
7.怎样识别秸秆微贮饲料的质量? ①看:封窖21~30天后,即可完成发酵过程。可根据微贮饲料的外部特征,用看、嗅和手感的方法鉴定微贮饲料的好坏。 优质微贮青玉米秸秆饲料的色泽呈橄榄绿,稻、麦秸秆呈金黄色。如果成褐色或墨绿色则为质量较差。 ②嗅:优质秸秆微贮饲料具有醇香和果香气味,并具有弱酸味。若有强酸味,表明醋酸较多,这是由于水分过多和高温发酵所造成的;若有腐臭味、发霉味,则不  相似文献   

2.
秸秆微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为了提高秸秆饲料的发酵质量,研制成功了秸秆发酵活干菌。秸秆经秸秆发酵活干菌发酵制成的饲料称为秸秆微贮饲料。1 原 料 黄干玉米秸秆、青玉米秸、麦秸、稻草、土豆秧、山芋秧、青绿水生植物及无毒野草等,无论是干秸秆还是青秸秆,都可用秸秆发酵活干菌制成优质微贮饲料。  相似文献   

3.
秸秆微贮饲料 ,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 ,放入密封的容器 (如水泥青贮窖、土窖 )中贮藏 ,经一定的发酵过程 ,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 ,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秸秆微贮饲料具有消化率高、适口性好、制作季节长、安全可靠、制作简便等优点。奶牛每头每天喂量 10~ 2 5kg微贮料 ,年需 5 0 0 0kg以上 ;马、驴、骡每天喂 5~10kg;羊 1~ 3kg。1 秸秆微贮原理秸秆发酵活干菌是由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和有机酸发酵菌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高效复合活干菌剂。秸秆在微贮过程中 ,在适宜的厌氧环境下 ,木质纤…  相似文献   

4.
常宁芳 《草业科学》1997,14(3):67-67,70
秸秆微贮技术在甘肃省的推广应用常宁芳(甘肃省草原总站,兰州730046)秸秆微贮饲料,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杆菌,放入密封的容器(如水泥青贮窖、土窖)中贮藏,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霉味、草食家畜喜食...  相似文献   

5.
秸秆微贮饲料对杜寒杂交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6,(8):55-58
为研究河南农区小麦、玉米秸秆微贮后对杜寒杂交母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共分为4组(普通青贮玉米秸组、微贮黄玉米秸秆组、微贮青玉米秸秆组、微贮小麦秸秆组),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在同等采食量的情况下,微贮小麦秸秆组日增重达143.8 g为最高,其次为普通青贮玉米秸秆组、微贮青玉米秸秆组、微贮黄玉米秸秆组,分别为141.3、130.7、121.7 g。微贮小麦秸秆饲养杜寒杂交羊日增重提高,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小麦秸秆微贮技术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微贮"是乌鲁木齐海星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推广服务站在中外合作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一种微生物处理秸秆技术,经处理过的秸秆叫秸秆微贮饲料,也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 秸秆发酵活干菌,放入密封容器中贮藏,经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具有酸香味、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  相似文献   

7.
秸秆微贮饲料,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放入密封的容器中贮藏,经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 (一)秸秆微贮的特点 1.适口性强,采食量高。秸秆经微生物发酵,变成质  相似文献   

8.
秸秆微贮技术在赤峰市的应用刘国荣,王润泉,金雄(赤峰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秸秆微贮技术,就是利用秸秆发酵活干菌,通过菌种复活与秸秆充分搅拌,在窖内或塑料袋中贮存一段时间,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草食家畜喜食的...  相似文献   

9.
秸秆微贮技术和利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微贮技术和利用方法于守德单立东李明贵(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局250200)付良玉(山东省济南市饲草饲料站)秸秆微贮饲料,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放入密封容器中贮藏,经发酵使秸秆变成有酸香味、食草家畜喜爱吃的饲料。具...  相似文献   

10.
秸秆的微贮     
秸秆微贮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放入一定的容器(水泥池、土窖、缸、塑料袋等)中或地面进行发酵,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粗饲料.微贮饲料不仅具有青贮饲料的气味芳香、适口性好的特点.它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一是饲料来源广,干、青秸秆都能制成优质的微贮饲料.二是制作季节长,北方春夏秋三季可制作,南方全年都可制作,避免因农忙而耽误制作微贮饲料的最佳时期.现将如何做好秸秆微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秸秆微贮就是农作物收割后,利用家畜可食的秸秆加入秸秆发酵活干菌,放入密封的地下窑中贮藏,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过程,使秸秆变成质地柔软、色泽绿黄,具有浓郁的酒酸香味,适口性良好的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  相似文献   

12.
作物秸秆微贮饲料 (简称微贮饲料 )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的发酵分解功能 ,采用生物发酵技术 ,在各类农作物秸秆中加入纤维分解菌、酵母菌、有机酸发酵菌等高效复合微生物后 ,在厌氧环境中 ,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作用使大量纤维素、木质素转化为糖类 ,糖类又经酵母菌、有机酸发酵菌转化为乳酸和脂肪酸的一种优质饲料。经过微贮的这种秸秆饲料 ,带有酸香味 ,草食家畜喜食 ,适口性好 ,易消化吸收 ,且含有较高的菌体蛋白和生物消化酶类 ,是一种具有很好推广前景的饲料源。现就作物秸秆微贮饲料制作技术介绍如下。1 微贮饲料的优点1 1 原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13.
秸秆的微贮     
秸秆微贮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放入一定的容器(水泥池、土窖、缸、塑料袋等)中或地面进行发酵,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粗饲料。  相似文献   

14.
1微贮饲料饲喂机理微贮饲料就是在农作物秸秆或家畜能利用的野草、树叶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经过密封厌氧发酵处理制成具有酸香味、家畜喜食的饲料.秸秆发酵活干菌处理秸秆制取微贮饲料的原理与癌胃微生物发酵原理基本相似.秸秆经活于萌发酵后,转变为适口性强、消化率高的优质饲料.秸秆在微贮厌氧发酵过程中,半纤维素——木聚糖链和木质素聚合物的酯链酶解,增加了秸秆的柔软性和膨胀度,使癌胃微生物能直接与纤维素接触,从而提高了粗纤维的消化率.同时,通过菌醉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进一步激活反…  相似文献   

15.
试验目的主要是模拟反刍动物发酵作物秸秆多元菌,提高作物秸秆的利用率。通过对稻草秸秆的微贮发酵,提高秸秆的适口性和消化率,而且经过微贮的秸秆饲料成本低、污染少、效率高、经济、安全且利于工业化生产。与单纯饲喂秸秆饲料或饲喂氨化饲料相比,微贮饲料可分别使肉牛增质量提高22.59和8.64kg,增质量速度提高28.33%和8.44%,育肥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可操作性强。微贮秸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大量秸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这一难题,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的肉食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为建立节粮型畜牧业结构,更好地发展可持续生态畜牧业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秸秆微贮饲料的制作原理是在切短的秸秆中加入“秸秆发酵活干菌”,然后放入到密封的容器内,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过程而制成。秸秆微贮饲料质地柔软、气味香醇,对草食家畜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为了便于畜牧科技人员和广大养畜户掌握这项技术,笔者根据秸秆微贮实践经验,总结了微贮饲料制作与利用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秸秆微贮饲料是由乌鲁木齐海星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推广服务站在中外合作基础上研究开发的一种微生物处理秸秆技术。该技术已于1995年通过农业部专家鉴定。1995年6月,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国家科委成果管理办公室联合下发《农牧司发(1995)76号》文件,要求在全国推广秸秆微贮技术。辽宁省凤城市自1995年推广秸秆微贮技术,受到饲养户的欢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秸秆微贮饲料及制作方法介绍如下。l微贮饲料及其优点秸秆微贮饲料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由木质纤维分解菌和有机酸发酵菌通过生物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8.
秸秆微贮饲料,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放入密封的容器(如水泥青贮窖、土窖)中贮藏,经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秸秆微贮饲料具有消化率高、适口性好、制作季节长、安全可靠、制作简便等优点。奶牛每头每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秸秆经微生物活干菌发酵贮存的技术过程即为秸秆微贮。秸秆微贮处理后放人鱼池,既可作鱼池基肥,又可作追肥;还可作鱼饵料,是发展节粮型渔业的一个有效新途径。 一、秸秆微贮养鱼的优点 微贮秸秆饲喂鱼类,大大提高秸秆营养价值及其利用率,节省精料,鱼类生长速度明显提高。并且秸秆微贮不受农时季节限制,不与农业争农时、争劳力,可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二、秸秆微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秸秆的微贮     
秸秆微贮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后,将秸秆放入容器(水泥池、土窖、缸、塑料袋等)中或地面进行发酵,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粗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