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振初  钟光亮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2):1473-1475
[目的]探讨施氮水平和抛栽密度对优质杂交稻百优83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的保优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10年晚造在广西北流开展百优838不同抛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施肥水平为主区,密度因子为副区.[结果]在每公顷施105~225 kg纯氮、抛秧密度24万~36万穴范围内,单位面积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和抛秧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密度对有效穗数增加的贡献更大;施氮量显著影响百优838的产量;抛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出与施氮水平的高度互作,低氮水平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高氮水平下,高密度加速了群体的恶化和产量的下降.[结论]百优838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水平为105~165 kg/ha,适宜抛栽密度为30万穴/ha,低氮水平下其密度可增加至36万穴/ha.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适宜的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为广西桂北生态条件下超级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高产早稻Y两优302为材料,探讨2个施氮水平150 kg/ha(N1)、225 kg/ha(N2)和4个栽培密度24.4万蔸/ha(D1)、30.6万蔸/ha(D2)、36.8万蔸/ha(D3)、42.6万蔸/ha(D4)在生育期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Y两优302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穗长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施氮量为225 kg/ha,栽培密度为24.4万~30.6万蔸/ha时,有利于Y两优302增产。【结论】较高的施氮量和较低的栽培密度有利于Y两优302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宜的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为广西桂北生态条件下超级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高产早稻Y两优302为材料,探讨2个施氮水平150kg/ha(N1)、225kg/ha(N2)和4个栽培密度24.4万蔸/ha(D1)、30.6万蔸/ha(D2)、36.8万蔸/ha(D3)、42.6万蔸/ha(D4)在生育期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Y两优302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穗长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施氮量为225kg/ha,栽培密度为24.4万~30.6万蔸/ha时,有利于Y两优302增产。【结论】较高的施氮量和较低的栽培密度有利于Y两优302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肥条件对超级稻珞优8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密肥生态条件下超级稻珞优8号的生长及高产群体的结构特征,为超级稻的栽培调控和群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早季,以超级稻珞优8号为材料,进行4个抛栽密度48万株/ha(A1)、60万株/ha(A2)、72万株/ha(屯)、84万株/ha(A4)和2个施氮水平150kg/ha(B1)、225kg/ha(B2)试验,生长期内调查超级稻茎蘖动态,并进行干物质测定及成熟期穗粒结构调查等。【结果】超级稻珞优8号在不同施肥量及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产量差异,以抛栽密度48万株/ha(A1)、施氮水平150kg/ha(B2)组合的综合效益最佳。【结论】生产中,通过适宜抛栽密度、合理施用氮肥和采用“好气灌溉”调节水分是超级稻获得高产的重要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密肥生态条件下超级稻珞优8号的生长及高产群体的结构特征,为超级稻的栽培调控和群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早季,以超级稻珞优8号为材料,进行4个抛栽密度48万株/ha(A1)、60万株/ha(A2)、72万株/ha(A3)、84万株/ha(A4)和2个施氮水平150 kg/ha(B1)、225 kg/ha(B2)试验,生长期内调查超级稻茎蘖动态,并进行干物质测定及成熟期穗粒结构调查等。【结果】超级稻珞优8号在不同施肥量及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产量差异,以抛栽密度48万株/ha(A1)、施氮水平150 kg/ha(B1)组合的综合效益最佳。【结论】生产中,通过适宜抛栽密度、合理施用氮肥和采用“好气灌溉”调节水分是超级稻获得高产的重要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6.
抛秧密度对香稻产量形成特征及调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抛秧密度对香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并提出香稻高产形成的适宜调控措施,本研究以香稻品种巴斯马蒂和农香18为材料,抛栽密度分别为1.8×105、2.4×105、3.0×105、3.6×105、4.2×105穴/hm2,研究大田条件下抛栽密度对香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抛秧密度为1.8×105~3.0×105穴/hm2时,随着抛栽密度的增加,巴斯马蒂和农香18成熟期的稻草重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水稻的收获指数却显著降低。当抛栽密度为3.0×105~3.6×105穴/hm2时,巴斯马蒂和农香18的收获产量较高。而且,水稻的收获产量与总穗数和千粒重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总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占产量贡献总值的73.96%,其次为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及千粒重。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抛栽密度与施氮水平对杂交水稻特优269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制定该组合抛栽密度、施氮量的最优方案,使良种良法配套,发挥该组合的高产潜力。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3个施氮水平处理和3个不同抛栽密度处理。结果表明,抛栽密度和施氮量对特优269产量的影响显著,要获得高产适宜的抛栽密度为每公顷25.5万~30.0万蔸,适宜的施氮水平为纯N 255~300 kg/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索种植密度及施氮水平等关键栽培技术要点,为"群优2号"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水稻"群优2号"为材料,设施氮水平及种植密度两个因素单独试验,各5个处理3次重复,对产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对"群优2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而穗粒数及结实率、千粒重均减少,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以施氮量240kg/hm~2产量最高,为7944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而穗粒数及结实率、千粒重均降低,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以种植密度30万蔸/hm~2最高,为8178kg/hm~2。【结论】"群优2号"品种高产稳产性较好,以施氮量240kg/hm~2和种植密度30万蔸/hm~2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超级杂交早稻03优66不同抛栽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和增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抛栽密度和施氮量处理产量间呈极显著差异.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栽插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和施氮量偏低时,每穗粒数减少,产量下降,产量最高的是处理3.03优66以每公顷抛60万基本苗,总施纯氮量180 kg,氮肥运筹基肥75 kg、分蘖肥60 kg、穗肥45 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晚造进行超级稻中浙优l号不同抛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适宜的抛秧密度为每667 m2抛2.1万~2.4万蔸,构成产量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量对百优838生理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优质稻百优838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特点的影响,为百优838以及同类优质稻品种的栽培调控和群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不同氮肥施用量(0、90、150、210、270、330 kg/ha N)处理,调查百优838生长期间茎蘖穗的生长动态变化及产量.[结果]百优838在低氮施肥水平下即可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净物质含量和产量,90kg/ha N处理下百优838的产量最高,为8390.4 kg/ha,其对茎蘖数动态控制及最终的净物质含量最有利;330kg/ha N处理产量最低.[结论]百优838对氮肥施用量较为敏感,最佳施氮量为90kg/ha N.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探索适合广西桂中地区超级稻最佳施氮水平。【方法】2009年,以超级稻新两优6号为材料,进行不施氮(N0)、189 kg/ha(N1,比当地施氮水平降低30%)、270 kg/ha(N2,当地施氮水平)、351 kg/ha(N3,比当地施氮水平提高30%)4个不同施氮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2较N1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的有效穗、理论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比对照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结论】施氮量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新两优6号适宜的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270 kg。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优质稻百优838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特点的影响,为百优838以及同类优质稻品种的栽培调控和群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不同氮肥施用量(0、90、150、210、270、330 kg/ha N)处理,调查百优838生长期间茎蘖穗的生长动态变化及产量.[结果]百优838在低氮施肥水平下即可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净物质含量和产量,90kg/ha N处理下百优838的产量最高,为8390.4 kg/ha,其对茎蘖数动态控制及最终的净物质含量最有利;330kg/ha N处理产量最低.[结论]百优838对氮肥施用量较为敏感,最佳施氮量为90kg/ha N.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探索适合广西桂中地区超级稻最佳施氮水平。【方法】2009年,以超级稻新两优6号为材料,进行不施氮(N0)、189kg/ha(N1,比当地施氮水平降低30%)、270kg/ha(N2,当地施氮水平)、351kg/ha(N3,比当地施氮水平提高30%)4个不同施氮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2较N1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的有效穗、理论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比对照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结论】施氮量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新两优6号适宜的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270kg。  相似文献   

15.
密肥条件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优质杂交中籼两优632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对两优6326的产量有显著影响;225.0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最高,262.5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次之,以上两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比其他施氮处理极显著增产;密度以22.2万穴/hm2的产量最高,其次为33.3万穴/hm2,最低为16.7万穴/hm2。施氮量和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总粒数次之,结实率相对较小,千粒重最为稳定。试验表明,两优6326适宜的施氮量为225.0kg/hm2,密度为22.2万穴/hm2。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表明,水稻免耕除草剂以内吸型除草剂除草效果较好,触杀型除草剂次之;早稻每公顷抛栽30.0万~34.5万蔸、晚稻每公顷抛栽33.0万~36.0万蔸范围内,有效穗和产量随着抛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每公顷施纯氮189.15~226.95kg范围内,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晚稻氮肥施用后移的比例适当加重,成穗率、穗粒数和产量随之增加;常耕耕田用水约是免耕泡田用水的2.63倍,本田用水相差不大,免耕抛秧的灌溉水生产效率为常耕抛秧的1.36~1.79倍。水稻免耕抛秧不但省工、省力,而且增产、节水、生态环保,节本增收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以父本R364、母本鄱1A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早稻"鄱优364"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鄱优364"的制种产量有显著影响,制种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有利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多;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施氮量为210 kg/hm2、栽插密度为34.5万穴/hm2、每穴栽插5根苗的组合条件有利于"鄱优364"高产制种。  相似文献   

18.
以父本R364、母本鄱1A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早稻"鄱优364"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鄱优364"的制种产量有显著影响,制种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有利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多;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施氮量为210 kg/hm2、栽插密度为34.5万穴/hm2、每穴栽插5根苗的组合条件有利于"鄱优364"高产制种。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晚稻不同抛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抛栽密度为(30.0~39.O)27穴/hm2时,穗数与抛栽密度成正相关;产量在抛栽密度为(21.0~43.5)万穴/hm2时,随着抛栽密度的加大而增加,超过43.5万穴/hm2时产量下降。晚稻适宜抛栽密度为(30.0—39.0)万穴/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控释氮肥用量对早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桂中双季稻区水稻氮肥施用效应,为当地水稻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进行了不同控释氮肥用量对该地区早稻生长性状、产量以及氮肥农学效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施氮对桂中稻区早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能明显地改善水稻的产量结构,与不施氮(N0)相比,两年早稻施氮处理的株高与有效穗数分别平均提高16.07%与28.76%,与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分别平均提高12.54%与1.34%,产量平均提高41.26%,当氮肥施用量>330 kg/ha时,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桂中稻区早稻施氮165~330 kg/ha,既能确保水稻高产,又能保证肥料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是桂中地区早稻比较合理的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