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建立化州市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动态预测模型,为稻纵卷叶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Fuzzy贴近度原理,挑选与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相关性好、超前性好的3项前期气象因子建立贴近度预测模型,并结合化州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实际发生情况,设定Fuzzy贴近度预测规则。【结果】建立了化州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定量预测模型y=2.5587+44.1039R(x0,xi),并计算出预测规则,经对历史资料的回测检验,历史拟合率达92.3%,2009和2010年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结论】建立的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定量预测模型具有计算简单、工作量小、应用方便、预报准确率高等优点,适宜于基层测报站及生产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广东省化州市1997 ~2010年的稻纵卷叶螟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对第6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7月下旬至8月中旬降雨系数的相关系数最大,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最大的直接作用,也是其他因子产生间接影响的重要因子;第6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预测模型为y=...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预报模式,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江苏泰州地区1987~2006年气象资料和稻纵卷叶螟发生资料,选取气象因子,利用SPSS软件,分析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报方程。[结果]1月中旬~2月上旬的日照时数与第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有较明显的相关,而2、3月的平均气温与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有较好的相关。[结论]预报显示,对第四(2)代和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预报准确率较高,分别达95%和75%;如果将数据做四舍五入处理,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5%。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的准确率,减少稻纵卷叶螟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贵州省惠水县1993~2006年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及第四代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第三、四代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盛发期预测模型分别为y=30.76-5.185x和y=10.128+0.837x,发生程度模型分别为y=0.02x-0.169和y=0.000 175x1+0.004 393x2+1.494 36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近10年余庆县前期气候条件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种群发生发展规律的影响,为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1-2020年余庆县稻纵卷叶螟虫情资料和10年的平均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和风速等气候资料,探究10年间种群迁入和发生发展规律,并结合提前1候、提前2候和提前3候气候数据分析其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2011-2020年余庆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和灯下诱蛾始见期最早分别出现在2014年4月4日和4月23日,最晚分别出现在2011年5月30日和2018年5月23日,近10年其始见期主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主害代第3代迁入峰期主要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主害代第4代迁入峰期主要在6月底至7月上中旬;第3代主迁入峰期的成虫迁入量决定第3代幼虫的发生程度;最低温度、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发展的关键气候因子,提前10~15 d的日最低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多、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田间种群的增殖扩张,水稻的卷叶率危害越重。【结论】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和前期水汽条件充足都是稻纵卷叶螟大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0%稻丰散微乳剂不同用药量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药后3d、7d、13d调查表明,在2007年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情况下,控制稻纵卷叶螟卷苞率随着用药量增加而略有下降,但均表现为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斌艳  周家立 《广西农学报》2009,24(1):25-26,32
为探讨可操作性强、防效好的第三代稻纵卷叶螟防控措施,本文对贺州市近10年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稻作区的发生为害情况和消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贺州市具有迁入时间早,迁入量大、发生面广等特点。结合多年经验,提出防治对策,以供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8.
黄色诱虫板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黄色诱虫板在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中的作用和效果,为测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绿色防控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黄色诱虫板诱集法与常规赶蛾法调查结果比较,确定其测报的可靠性;防治效果采用测产法,将黄色诱虫板处理的水稻产量同杀虫剂处理田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3个水稻品种受害情况均表现为7月份较轻,8、9月份相对较重;8月份黄色诱虫板诱集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最多,2周内诱集的成虫数量最高达53头/板,平均每天诱集数量为(2.86±0.43)头/板;黄色诱虫板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稻纵卷叶螟成虫诱集的效果。黄色诱虫板下部距离水稻冠层越近,诱集效果越好;同赶蛾数据相比,黄色诱虫板预测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黄色诱虫板对于稻纵卷叶螟成虫具有一定的诱杀作用,防治效果等于或好于使用杀虫剂田块的防治效果。【结论】 通过对黄色诱虫板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进行评价,认为黄色诱虫板在测报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明田间六(4)代稻纵卷叶螟对扬州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防治指标。[方法]通过田间人工控制虫量,设立4个不同虫量梯度,测定不同虫量稻纵卷叶螟为害对武运粳23号(顶部倒1~3叶)卷叶率、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在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0~20头/穴范围内,随着虫量的增加,叶片卷叶率增大、水稻产量下降、水稻产量损失率增高;根据经济允许损失率为3%的计算标准,得出稻纵卷叶螟在武运粳23号上的防治指标为2龄幼虫虫量173头/百穴。[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扬州地区六(4)代稻纵卷叶螟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扬州市邗江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扬州市邗江区2002—2014年13年稻纵卷叶螟的病虫情报、田间调查数据整理、归类、分析,大发生年份稻纵卷叶螟的峰期、蛾量、峰次、虫卵量等情况,研究邗江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明确该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扬州市邗江区六(4)代稻纵卷叶螟重发程度高。分析了六(4)代稻纵卷叶螟加重危害的原因,并根据该地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现状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沉默稻纵卷叶螟膜结合型海藻糖酶基因(CmTre2)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基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针对稻纵卷叶螟膜结合型海藻糖酶基因(CmTre2)设计靶位点,体外合成双链RNA(dsCmTre2),将其注射入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体内,观察试虫表型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mTre2的表达水平,测定酶活力。【结果】注射dsCmTre2的幼虫取食量明显下降,生长发育阻滞,体型变小,出现畸形和死亡现象。注射dsCmTre2后5 d,幼虫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活幼虫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CmTre2和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CmCHSB)的表达量较对照分别下降53.70%和34.41%;膜结合型海藻糖酶活力较对照组下降35.61%。【结论】CmTre2基因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该基因的沉默影响几丁质合成,引起发育障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RNAi技术在田间防治稻纵卷叶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对稻纵卷叶螟的活性,计算毒力回归线、致死中浓度(LC50)及95%置信限、相关系数;田间试验设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3.5、18.0、22.5和27.0g/ha,对照药剂48%毒死蜱乳油720.0g/ha,空白对照共6个处理,药后15d调查卷叶数,计算卷叶率、防治效果。【结果】96.2%乙基多杀菌素原药对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其LC50为0.04327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3.5、18.0、22.5和27.0g/ha时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5d调查,2009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14%、75.18%、83.88%和85.79%,2010年分别为72.08%、77.43%、83.33%和86.64%。【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毒力,田间对稻纵卷叶螟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和天敌安全,是目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3.
5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乙基多杀霉素SC、苏云金杆菌SC、阿维菌素WDG、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W、球孢白僵菌WDG 5种生物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可替代化学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农药。【方法】供试药剂设高、中、低3个剂量,与常用化学农药推荐剂量及空白处理进行比较。【结果】药后12 d,6%乙基多杀霉素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7.45%~98.89%,8000 IU/μL苏云金杆菌的防治效果为81.31%~91.68%,10%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为77.27%~90.6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治效果为79.62%~89.21%,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的防治效果为75.62%~86.54%。【结论】乙基多杀霉素等5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相当,甚至更高,可替代化学农药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乙基多杀霉素SC、苏云金杆菌SC、阿维菌素WDG、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W、球孢白僵菌WDG5种生物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可替代化学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农药。【方法】供试药剂设高、中、低3个剂量,与常用化学农药推荐剂量及空白处理进行比较。【结果】药后12d,6%乙基多杀霉素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7.45%~98.89%,8000IU/μL苏云金杆菌的防治效果为81.31%~91.68%,10%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为77.27%~90.6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治效果为79.62%~89.21%,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的防治效果为75.62%~86.54%。【结论】乙基多杀霉素等5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相当,甚至更高,可替代化学农药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害虫。近几年由于溧水区耕作模式改变、品种更新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第4代稻纵卷叶虫本地发生量大,峰期持续时间长,峰次多,为害水稻叶片,严重影响水稻后期光合物质的积累。该试验通过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筛选了最佳防治药剂,以期为今后绿色防控和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在全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一次雷达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为其早期预警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对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空中飞行参数进行研究,并运用HYSPLIT平台对监测到的迁出种群进行迁飞轨迹分析。【结果】在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在日落后起飞,20:00左右达到起飞高峰,起飞可持续1 h左右;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度主要在1 000 m以下,具有聚集成层现象,可形成2-3层,100-300、400-500 m成层密度较大。成层现象与局部风速极值有关,与风向关系不大,但最大密度并不总是出现在最大风速处。轨迹分析显示,此次从兴安迁出的稻纵卷叶螟蛾经过3次再迁飞,可到达广西河池地区继续繁殖危害,而到达贵州遵义、黔南地区的虫群由于缺乏食物来源无法生存。【结论】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与华东地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彩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是创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可能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彩色稻对水稻主要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及其卵寄生蜂的影响,为创意农业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稻纵卷叶螟在紫色稻、黄色稻和常规稻(对照)上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幼虫及蛹的历期、幼虫及蛹的存活率、蛹重和性比等;比较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彩色稻和常规稻之间的产卵选择性;比较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对彩色稻和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并在大田条件下调查彩色稻稻田和用紫色稻写字的创意稻田中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趋向于在彩色稻上产卵,在彩色稻上的产卵百分比达6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同时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用紫色稻和黄色稻叶片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和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育历期、蛹重和性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赤眼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有差异,螟黄赤眼蜂偏向寄生紫色稻上的卵,对黄色稻的选择性最低,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而稻螟赤眼蜂偏向寄生绿色常规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卵,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3种水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对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是紫色稻上的4.3倍,是黄色稻上的2.1倍。在大田情况下,紫色稻和黄色稻稻田中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紫色稻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最高,为15.3%,是常规稻的10.9倍,黄色稻的3倍;紫色稻和黄色稻的稻纵卷叶螟残虫率分别为4.5%和3.3%,也显著高于常规稻(1.1%)。以紫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时,紫色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均在6%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田(4%以下)。【结论】彩色稻相对于常规水稻更易于吸引稻纵卷叶螟危害,且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而稻螟赤眼蜂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不利于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控。在利用彩色稻进行创意农业稻田彩绘时应充分考虑其负面的生态影响,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绿色防控稻纵卷叶螟,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放蜂一区、放蜂二区,田间人工释放6000头/667m2、9600头/667m2两种不同螟黄赤眼蜂蜂量,并设对照区,各区试验期间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调查放蜂前后稻纵卷叶螟螟卵发生情况,计算防治效果。【结果】释放螟黄赤眼蜂6000头/667m2、9600头/667m2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螟卵寄生率分别为10.34%、38.60%、卷叶率控制在7.33%、4.92%,防治效果达77.26%、84.5%。对照区螟卵粒寄生率变化不大。【结论】放蜂后放蜂区稻纵卷叶螟卵粒寄生率明显提高,释放螟黄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防治效果,释放蜂量越大,效果越好;把握螟蛾始盛期的最佳放蜂时期,使蜂卵相遇,达到最好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贵池区1年通常发生4代稻纵卷叶螟,常以2、3代最为严重,个别年份4代在双晚上发生情况也较重。现主要阐述稻纵卷叶螟2015年在贵池区发生情况,根据贵池区2012—2015年稻纵卷叶螟的调查资料,分析2015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原因是大量迁入的虫源、优质而丰富的食料、化学农药施用不当、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方面,且提出了稻纵卷叶螟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在阳江县海陵岛研究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动态问题。试验自1976年开始,至1981年积累了6年第二世代稻纵卷叶螟生命表的数据。通过生命表的组份分析,说明了海陵岛于1976—1981年间贯彻执行的综合防治措施是合理的,是6年来第三世代以后不致达到为害水平的重要原因;说明了天敌对第二世代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通过分析,找出了对稻纵卷叶螟第二世代种群数量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和对种群数量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该项研究为进一步建立海陵岛第二世代稻纵卷叶螟为害期的数量预测和第三世代卵期的数量预测模型提供基础。关于数量预测模型将在下文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