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广西矿区植物重金属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寻找广西矿区潜在的对重金属元素的超富集植物。【方法】根据矿区的地貌和植被分布特征,对广西矿区土壤和植物的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通过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Cu、Zn、Cd、As等重金属含量,并分析其富集特征。【结果】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国家一级标准(GB15618—1995),其中As含量超国家三级标准;植物中的Cu、Zn、Cd和As含量分别为54.2~148.4、91.7—319.9、4.1—13.2和353.0—5123.7mg/kg;蜈蚣草、山菅兰、五节芒、葡萄属、壳斗科和杜茎山等植物中的As含量较高,分别为5123.7、3132.7、1046.6~3012.3、2411.4、1507.9和1056.1~1258.9mg/kg,其相应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5.2、6.6、2.2~14.8、5.1、3.2和5.2~6.2,表现出地上部大于地下部的富集特征。【结论】蜈蚣草、山菅兰、五节芒、葡萄属、壳斗科、杜茎山均达到As超富集植物的标准,是潜在对的As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岷江下游11种杂草不同部位(根、地上部)中5种重金属(As、Cd、Cu、Pb、Zn)的含量特征,选取五通桥段典型集水区,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该区杂草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结果表明,集水区土壤除Cd污染严重外,整体污染较轻.11种草本植物重金属含量为Zn> Pb> Cu> As> Cd,且根系都对As有明显的滞留效应.淡竹叶、巴天酸模、一点红、云南海金沙、铁芒箕、麦冬、绣球藤、酸浆草和蜈蚣草植株都存在地上部均有2种或者2种以上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根部.11种杂草对重金属As富集能力都不强,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铁芒箕和蜈蚣草对重金属Cd、Cu、Pb、Zn,淡竹叶、一点红、云南海金沙和酸浆草对Cd、Pb、Zn,麦冬对Cd和Cu,绣球藤对Cd和Zn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大于1,这些植物均具有超富集植物的一些重要特征,具有成为超富集植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植物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污染土壤上的12种植物的调查和定量分析,发现它们对重金属Cu、Cd、As、Zn、Pb有不同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主要表现为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对Cu、Cd、As都有吸收,特别是对As的吸收达到超富集的水平;野苎麻(Boehmeria frutescens vsr.viridula)、野蔷薇(Rosa multiflora)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对Zn、赤车使者(Elatostema involucratum.)对Zn、Pb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4.
湘西铅锌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灿  邹冬生  朱佳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43-21746
调查了湖南湘西铅锌矿区植物组成,研究了尾矿区土壤及周围植物根部土壤的Pb、Zn和Cd含量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了在这些区域自然定居的11种优势植物体内的3种重金属元素的耐性、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矿区土壤极端贫瘠,土壤中Pb、Cd和Zn含量分别达2 789.001、59.83和2 892.00 mg/kg,重金属污染极为严重。该矿区的主要优势物种为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其中野菊花、狗尾巴草和五节芒3种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较大且对某些重金属向地上部转运能力较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潜力;地枇杷的地上部Cd含量最大,达152 mg/kg,转运系数为1.03,是潜在的Cd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5.
以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的5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并采用植物重金属有效态富集系数来比较5种植物对土壤重金属Cd、Pb、Cu、Zn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5种植物对4种重金属的积累量都较高,对Zn的富集能力都很强.其中,何首乌对4种重金属的吸收量具有超富集植物的一般特征,对重金属Pb、Zn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野芋对Cd、Cu的吸收量具有超富集植物的一般特征,且对Cd、Cu的富集能力也较强;蓖麻对Zn的吸收量具有超富集植物的一般特征,黄独和薏米对Zn有一定的积累能力,3种植物对Zn的富集能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商洛城郊公路两侧的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方法】以商洛城郊公路312国道和203省道两侧的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中Zn、Cu、Cd、Ni、Mn、Fe重金属含量,分析农作物重金属富集、转运特征.【结果】土壤中Cd污染最为严重(远超出陕西省土壤背景值),其次是Cu,再次是Zn,而Ni、Mn、Fe含量均未超标.不同农作物及其不同部位Cu、Cd、Ni含量均超标,表现为多种重金属混合污染.农作物不同器官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显著,含量依次为CdNiCuZnFeMn.公路两侧区域农作物对Cu、Cd、Zn超富集,尤其叶菜类蔬菜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较强.【结论】同一农作物对重金属Cu、Zn、Cd、Ni、Mn、Fe富集能力存在高度显著差异,而转运能力存在不显著差异.不同农作物对同种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不显著差异,而转运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安徽铜陵矿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调查了安徽省铜陵宝山矿区自然植被,记录了11种植物,优势度较高种分别为鸭跖草、酸模、空心泡,并分析了以上3种优势植物和相关土壤中重金属Zn、Mn、Pb、Cd、Cr、Fe、Cu的含量,研究了优势植物体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有较大差异,鸭跖草是Cu的超富集植物,空心泡和酸模属于Cu耐性植物。Pb在鸭跖草中含量较高,而酸模的地上/根比高达17.2,说明两者对Pb有富集能力。而空心泡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另鸭跖草对Zn、Cr,空心泡对Mn及3种优势植物对Cd都有富集趋势,但不是Fe的累集植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水培条件下,蜈蚣草受到 As、Sb、Cd 单一胁迫及交互胁迫后,对其富集特征及体 内的赋存形态变化。【方法】选用重金属耐受植物蜈蚣草为载体,利用改良霍格兰营养液水培 7 d,通过不同梯度 As、Sb、Cd 胁迫探究富集特征,并探究浓度为 50 mg/L 时不同处理条件下 As、Sb、Cd 在蜈蚣草中的赋存形态特征。 【结果】重金属单一胁迫下,蜈蚣草地下部 As、Sb、Cd 富集浓度最大值分别为 337.56、7 020.90、2 742.58 mg/kg, 地上部最大富集浓度分别为 886.60、3 058.60、4 045.80 mg/kg,蜈蚣草仅对 As 的转移系数稳定> 1;在浓度 50 mg/L 下,单一胁迫或交互胁迫时,蜈蚣草体内 As 乙醇态与盐酸态浓度占比为 69.49%~94.25%,Sb 残渣态浓度占比为 47.48%~78.36%,Cd 盐酸态浓度占比为 93.67%~98.46%;加入 Sb 后,蜈蚣草地下部、地上部对 As 的吸附浓度分别 提高 60.83、144.40 mg/kg,As、Cd 的加入能大幅降低蜈蚣草根、茎、叶中 Sb 乙醇态浓度,降幅为 72.9%~97.0%, As、Sb 的加入会促进蜈蚣草根部 Cd 盐酸态浓度,升幅达 38.2%~206.5%。【结论】蜈蚣草对 Sb、Cd 的富集能力较 强,但仅为高富集作用。在胁迫浓度 50 mg/L 下,蜈蚣草体内 As 以乙醇提取态与盐酸提取态为主,Sb 以残渣态为主, Cd 以盐酸提取态为主,Sb 可以提高蜈蚣草对 As 的富集能力,As、Cd 对 Sb 毒性具有拮抗作用,As、Sb 对蜈蚣草 根部 Cd 盐酸态有促进作用,蜈蚣草对 As、Sb 复合污染的土壤具有更好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9.
香根草种植年限对煤矸石山土壤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香根草治理与修复煤矸石山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种植年限为3、4、7、9和14 a的香根草为试验样本,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4种重金属含量,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重金属铜(Cu)、锌(Zn)、镉(Cd)和砷(As)的吸收与富集能力差异。【结果】香根草种植年限越长对重金属Cu、Zn和As的吸收量呈逐渐升高趋势,种植14 a的香根草吸收量最高,对重金属Cd的吸收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种植7 a的香根草吸收量最高;香根草对不同重金属的总吸收量及富集系数分别为ZnCuAsCd和AsCdZnCu,对4种重金属的吸收量及富集系数均为地下部地上部;香根草地下部重金属含量,Cu与Zn呈极显著正相关,Cd与As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种植14 a的香根草对重金属Cu、Zn和As的年积累量最高,7a的香根草对重金属Cd年积累量最高,香根草地下部对Cu和Zn吸收具有极显著的协同作用;对Cd和As吸收具有极显著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欧洲菊苣重金属积累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关系。【方法】在云南3种不同土壤条件下种植的饲用欧洲菊苣,分别检测幼叶、老叶、根中Cr、Cu、Zn、Ni、As、Pb、Cd的含量,用富集系数和相关系数来探讨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欧洲菊苣中重金属含量为根老叶幼叶,重金属被欧洲菊苣吸收后不易向上移动。除Cd外,欧洲菊苣各部位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不相关,重金属富集系数都小于1,不富集土壤重金属。3种土壤条件下,欧洲菊苣根和老叶对Cd有一定富集,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幼叶基本不富集Cd。欧洲菊苣吸收富集土壤重金属与土壤pH关系最密切。酸性土壤有助于欧洲菊苣吸收Cd、Cr、Cu、Ni等重金属,尤其容易富集As和Cd。碱性土壤,Pb、Zn易于被欧洲菊苣吸收并向上移动。欧洲菊苣吸收富集土壤重金属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有机质的关系复杂,有待深入研究。【结论】选择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种植饲用欧洲菊苣,刈割上部叶作饲料是基本安全的。欧洲菊苣生物量大,其下部老叶和根可利用作为Cd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物。与外源污染不同,土壤重金属内源污染,不一定传递到作物。提高土壤pH能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是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可用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种类,采集矿区主要分布的7种草本(芦苇、芒萁、笔管草、乌蕨、乌毛蕨、藿香蓟和毛蕨)及植物采样点的表层土壤(0~30 cm),测定采集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及采样点土壤重金属含量(Cd、Pb、Zn和Cu),分析7种草本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采样点土壤Cd、Pb、Zn和Cu平均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福建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分别超标21.77和604.60倍,污染最为严重;芦苇地上部分Pb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达到Pb超富集植物的标准,对Cd和Cu也有强的富集能力,其转运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藿香蓟对Cd和Cu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且对这两种重金属的转运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是Cd和Cu的潜在富集植物;笔管草和乌蕨对Cd、Pb、Zn和Cu具有一定吸收能力,且转运系数均大于1,对被此4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富集系数均小于1;乌毛蕨和毛蕨的重金属吸收、富集能力相对较弱;随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芒萁体内重金属含量、转运和富集系数未显示明显规律,芒萁对Cd、Pb和Cu均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且对这3种重金属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是潜在的多金属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12.
大宝山污染弃耕农田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重金属污染弃耕农田自然恢复植被中筛选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2011年2月采用野外采集与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大宝山矿坝心区污染弃耕农田土壤上的斑茅、小白菜、铺地黍、类芦、芦苇和乌毛蕨6种植物进行Cu、Zn、Pb、Cd的富集调查。结果表明:Cu、Zn、Pb、Cd 4种重金属中,Cd最容易被植物吸附转移,之后依次是Pb、Zn、Cu;6种植物中,斑茅和小白菜对Cd、Zn和Cu具有富集优势,斑茅不仅是Cu的超富集植物,而且对Zn、Cd、P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也均大于1;小白菜对Zn和Cd具有富集优势,其中对Cd的富集系数高达15.55。因此,斑茅和小白菜可以作为修复Cu、Cd、Zn和Pb多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植物种植,但因小白菜体内4种重金属含量均超出国家食品(叶菜类)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所以,小白菜可以作为富集植物种植,但不适宜作为蔬菜食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淮南矿区重金属污染整体情况,为矿区土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淮南煤矿区近10年土壤重金属文献,分析了新庄孜矿、顾桥矿、潘一矿和大通矿Hg、Cd、Pb、Cr、As、Zn、Cu、Ni的空间分布,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其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淮南土壤中Cd和As的含量均超过土壤背景值,分别为0.124~2.060和18.57~71.69 mg/kg;开采时间对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潘一矿和新庄孜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顾桥矿(除了Hg);同一矿区内农田中Zn、Pb、Cu、Cd含量低于生态修复区;土壤Cd、As的地累积指数表明:Cd属于中度污染至极强污染,As属于轻度污染至强度污染。[结论]重金属As和Cd对淮南矿区土壤修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富集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控制潮间带区域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定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效态含量及7种红树植物各部位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和7种红树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和迁移能力,并对红树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As、Cd、Zn全量均值明显高于海南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只有Pb全量略低于背景值;重金属Cr、Cu、As、Cd、超背景值采样点率高达100%;红树植物所吸收的Cr、Ni、As和Pb主要分布在根部和茎部,其原因是由于重金属元素Cr、Ni、As和Pb在沉积物中无生物活性;7种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均未出现富集现象(除桐花树对As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研究区红树植物对As元素的迁移能力均较弱,与王鹏等研究的结果类似,其余植物对重金属的迁移系数均小于1,主要原因是红树植物本身具有对重金属的耐性,通过自身耐性机理对重金属离子吸收的阻止和控制,另外也与生存环境相关;红树植物中重金属Ni、Zn和Cd的富集主要来源于沉积物,而Cr、Cu、As和Pb来源于沉积物的可能性很小。【结论】研究表明强烈的人类活动已使得研究区沉积物Cr、Cu、As、Cd、Zn出现了明显的累积。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同一红树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同一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红树植物体中的含量也存在差异。表明在相同环境的不同植物类型,由于其自身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土壤-植物体系中重金属的关系,探明植物根、茎、叶对一些重金属的富集迁移能力。[方法]以平顶山一矿煤矸石山和白龟山水库附近的土壤和多年生野艾蒿为试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平顶山矿区与非矿区土壤中Cu、Zn、Mn、Pb和Cr的含量以及这些金属在植物艾蒿根、茎、叶中的含量。[结果]除Cu、Cr外,矿区土壤和非矿区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艾蒿根、茎、叶对这几种金属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的分析表明,它们在该植物体的富集系数为:Cr〉Cu〉Pb〉Zn〉Mn,在根、茎、叶富集情况为:茎〉叶〉根。对重金属转运能力为茎大于叶,其中对Mn的转运能力最强。[结论]艾蒿可用于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用猪粪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规模化养猪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安全风险。【方法】以贵阳地区某养猪场周边长期施用猪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随机采集土壤样品45个,测定土壤Cd、Cr、Pb、Hg、As、Cu和Zn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及潜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中Cd、Cr、Pb、Hg、As、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0.30、34.22、68.43、25.47、0.29、40.23和184.93 mg/kg。重金属Cd、As、Hg、Cu、Zn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b、As、Hg、Cu、Zn超过贵州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为CdHgZnCuAsPbCr,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01。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AsHgCdPbCuZnCr,潜在生态风险值为109.88。【结论】从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看,长期施用猪粪土壤为轻度污染,污染较突出的重金属是Cd、Hg和Zn;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看,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喀斯特地区小尺度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生态风险,为利用土地功能和保护耕地土壤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在黔西南中部某农用地土壤上共布设27个点位,采集表层土壤(0~20 cm)样品,分析测定pH与Cd、Hg、As、Pb、Cr、Cu、Zn和Ni等8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为评价标准,分析其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和来源。【结果】研究区土壤pH为5.46~8.07,重金属Zn、Cr、Pb、Ni、As、Cu、Cd与Hg平均含量分别为154.24、153.71、64.25、61.76、50.38、49.86、0.41和64.25 mg/kg。研究区农用地土壤受As和Cd污染指数分别为1.68和1.38。8种重金属的危害指数(I_R)为69.00,小于生态危害下限(I_R=150)。Cd与Pb, Hg与As、Cu、Zn、Ni, As与Cu、Zn、Ni、Cr, Cr与Cu、Zn、Ni, Cu与Zn、Ni, Zn与Ni间分别具有同源性,存在复合污染。As、Hg、Cr、Cu、Zn、Ni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载荷,其方差贡献率为57.565%,含量较高原因主要为长期含重金属化肥施用造成;Cd和Pb在第二主成分中有较高载荷,其方差贡献率为80.277%,含量较高原因主要为成土母质中含量较高。【结论】研究区农用地土壤pH为5.46~8.07,已受不同程度As和Cd污染;Cr和Ni污染处于尚清洁范围;Hg、Pb、Cu和Zn处于清洁范围。污染程度为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白茅对重金属Cu、Mn、Zn、Ni和Cd的吸收富集作用,探索受重金属污染的尾矿库区的生态修复方法。【方法】以陕西略阳米箭沟铁尾矿库区内的白茅为研究对象,野外采集白茅植株和相关土样,室内对样品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白茅植株不同部位对重金属Cu、Mn、Zn、Ni和Cd的吸收与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重金属Cu和Mn在白茅根部含量最高,分别达到70.27和125.19mg/kg,叶部含量最低,分别为1.15和4.54mg/kg;Zn和Ni在白茅茎部含量最高,分别为92.28和105.44mg/kg,而在根部含量最低,分别为12.76和22.16mg/kg;Cd在茎部含量最高,为86.32μg/kg,叶部含量最低,仅为29.18μg/kg。白茅对不同重金属总富集系数的大小顺序为ZnCuNiMnCd,对各重金属转移能力的大小顺序ZnNiCdMnCu。【结论】白茅对Cu、Mn、Zn、Ni和Cd 5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强,但可在贫瘠的铁尾矿砂中生长而不受这些重金属的影响,并能改变尾砂的土壤理化性质,因此白茅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尾矿库区的生态修复,尤其是Mn、Ni和Cd含量较高的矿区。  相似文献   

19.
广西某农灌蔗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广西某农灌甘蔗产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为甘蔗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合理种植及确保甘蔗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西某农灌甘蔗产区蔗田26个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Cd、As、Pb、Cr、Cu、Zn和Ni的含量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域蔗田重金属的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蔗田土壤Cd、As、Pb、Cr、Cu、Zn、Ni 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6、10.3、23.7、55.9、17.8、33.7、18.9 mg/kg,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经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析得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As〉Ni〉Cu〉Pb〉Cr〉Zn。【结论】该农灌蔗区蔗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云南八角主产区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为八角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潜在 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州 7 个县的八角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重金属 As、 Cd、Cu、Cr、Pb、Hg、Zn 和 Ni 的含量,应用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对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检测区土壤重金属变异系数在 7.11%~18.75% 之间,Hg、As、Pb、Cr 的平均含量超过云南省土壤重金 属背景值,As、Pb、Cu 超过风险筛选值。污染评价表明,As 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最高为 1.99,为警戒级别,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为轻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处于低风险等级,其中 Cd 生态风 险因子最高;地质累积指数 Hg 和 As 在 1~2 之间,为中度污染等级。聚类分析表明,林地土壤重金属 As、Pb、 Cd、Cu、Zn、Hg 主要受土壤母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Cr 和 Ni 来源相似,主要为自然来源。【结论】云南 八角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受人类活动和成土母质的共同影响,部分区域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超 标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