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低温胁迫下苦瓜幼苗生长和抗冷性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10-2mg/L BR喷施苦瓜幼苗叶片,在低温胁迫下测定处理和对照(清水)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对照与BR处理的SOD和POD活性、MDA、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胁迫第4d达到最高;电导率和Pro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相比,BR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叶片电解质的外渗,减缓叶片MDA含量的降低和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叶片SOD、P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叶片萎蔫面积和死亡率.[结论]低温胁迫条件下,外源BR处理通过调节苦瓜叶片的生理代谢,稳定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强植株抗低温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软枣猕猴桃对低温胁迫生理变化规律,为引种、抗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幼苗为试材,通过4℃低温处理,以25℃(常温)为对照,测定软枣猕猴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变化.[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升后降.[结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加剧,MDA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巴西蕉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A对香蕉幼苗抗冷性的生理影响及冷害机制,为ALA调节香蕉抗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巴西蕉幼苗为材料,设清水常温(CK1)和清水低温(CK2)为对照,喷施1 mg/L ALA后置于人工气候箱中(7℃)低温胁迫12、24、36、48 h,期间取样测定叶片质膜透性、叶绿素、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以及SOD、POD酶活性等.[结果]与低温对照相比,在低温胁迫期内,外源ALA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提高,质膜透性、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则有所降低;当低温胁迫36 h后,外源ALA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OD 、POD酶活性分别提高了90.6%、11.7% 、58.4%,O2-生速率、质膜透性、MDA含量降低了85.3% 、27.6%、37.1%.[结论]低温胁迫下,外源ALA可提高叶片SOD 、POD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减小质膜透性,同时还可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维持叶绿素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巴西蕉幼苗的抗玲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源物质处理对低温胁迫过程中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用0.5 mmol/L外源亚精胺、50 mg/L壳聚糖、2mmol/L水杨酸和10 mmol/L甜菜碱喷施处理辣椒幼苗,并将幼苗置于昼温/夜温为10℃/5℃条件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别在胁迫0、2、4、6和8d,25℃/20℃恢复2d后取样测定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和SOD、POD活性、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探讨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过程中辣椒幼苗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的外源亚精胺、壳聚糖、水杨酸、甜菜碱处理能明显地降低低温胁迫过程中辣椒幼苗叶片中的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强SOD和POD活性.[结论]4种外源物质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辣椒幼苗的抗冷性,作用效果最好的物质依次为亚精胺、壳聚糖、甜菜碱、水杨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软枣猕猴桃对低温胁迫生理变化规律,为引种、抗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幼苗为试材,通过4℃低温处理,以25℃(常温)为对照,测定软枣猕猴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变化。[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升后降。[结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加剧,MDA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油菜素内酯对苦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油菜素内酯(BR)提高苦瓜抗冷性的最佳浓度,为解决苦瓜低温胁迫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CK1和CK2为清水对照(CK1为常温处理,CK2为低温胁迫处理),通过对不同浓度(10-4、10-3、10-2、10-1、10mg/L)BR处理后的苦瓜幼苗进行(8.0±0.5)℃72h低温胁迫,并测定植株生长指标及功能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质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结果】与CK2相比,不同浓度BR处理可以促进苦瓜幼苗在低温下生长,其鲜物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冷害指数降低,POD、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叶片中MDA的积累,同时可以明显降低细胞质相对电导率。【结论】喷施不同浓度BR可有效提高苦瓜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10-2mg/L浓度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7.
油菜素内酯对苦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筛选出油菜素内酯(BR)提高苦瓜抗冷性的最佳浓度, 为解决苦瓜低温胁迫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CK1和CK2为清水对照(CK1为常温处理,CK2为低温胁迫处理),通过对不同浓度(10-4、10-3、10-2、10-1、10 mg/L)BR处理后的苦瓜幼苗进行(8.0±0.5)℃ 72 h低温胁迫,并测定植株生长指标及功能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质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结果】与CK2相比,不同浓度BR处理可以促进苦瓜幼苗在低温下生长,其鲜物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冷害指数降低,POD、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叶片中MDA的积累,同时可以明显降低细胞质相对电导率。【结论】喷施不同浓度BR可有效提高苦瓜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10-2 mg/L浓度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幼苗为材料,研究外源Ca2+对低温胁迫下萝卜幼苗逆境指标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MDA、可溶性糖以及Pro的含量明显上升,SOD和POD活性先下降再上升。用不同浓度的Ca2+处理后,可溶性糖和MDA的含量相对对照组在处理后的第1天有所下降,而Pro的含量增加,POD和SOD的活性变化则与处理的时间有关。用适当浓度的Ca2+处理可以增强萝卜幼苗对低温的抗性,降低低温对萝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香樟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为香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引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一年生盆栽香樟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SA后,再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电导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外源施用SA能够抑制香樟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光合速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植物组织电导率;2mmol/L的SA处理对香樟幼苗施用效果最好;而5 mmol/L的SA对香樟叶片的正常生长发育可能存在抑制作用.[结论]适宜浓度的外源SA能够减弱低温对香樟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低温胁迫下油棕幼苗生理的影响,为提高油棕种苗抗寒能力及进行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油棕幼苗期,于10℃低温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ABA后,测定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分析油棕幼苗的抗寒性能.[结果]在10℃胁迫下喷施ABA,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及脯氨酸、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下同),SOD和POD活性显著下降.喷施50.0~200.0μmol/L ABA处理在降低幼苗质膜透性和SOD活性的同时,抑制了MDA和H2O2含量上升,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并提高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结论]低温胁迫下喷施ABA可提高油棕幼苗抗寒能力,以喷施200.0 μmol/L ABA的抗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和抗冷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处理(昼/夜,15/10℃),研究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重的增长量和根冠比减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SOD、CAT活性降低,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活性升高;在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增长量和根冠比,提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及POD、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可通过促进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大量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来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增强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低温胁迫下苦瓜苗期生理变化与耐冷性评价的关系,筛选适宜苦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取材时期,为提高苦瓜耐冷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已知耐冷性存在差异的苦瓜材料MC108、MC45和MC6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分别测定其叶片在胁迫0、2、4、6、8和10 d时的生理指标,绘图显示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合隶属函数值对各胁迫时期苦瓜耐冷性的评价结果,筛选适宜苦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取材时期.[结果]耐冷性存在差异的苦瓜材料对冷害胁迫反应机制不同,与低温胁迫0 d(对照)相比,低温胁迫第10 d时冷敏材料MC6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大,脯氨酸(Pro)含量增加量更多;与MC45和MC6相比,低温胁迫0、2、4、6、8和10 d时耐冷材料MC108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幅相对较小.除丙二醛(MDA)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外,MC108、MC45和MC6的Pro、 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降低的共同时间点均为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结合隶属函数值对苦瓜耐冷性的评价结果判断,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的叶片生理指标适宜作为其苗期耐冷性评价指标.[结论]苦瓜材料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是进行苗期耐冷性评价的适宜取材时期.  相似文献   

13.
高温胁迫对枣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酸枣和灰枣实生苗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机制。【方法】以酸枣和灰枣穴盘苗为材料,研究45℃高温处理不同时间(0、1、3、5 d)对枣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高温处理不同时间下,酸枣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仅在高温处理第5 d显著增加,较对照提高18.1%,叶片MDA含量变化不显著,灰枣实生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升高,细胞膜系统受损严重。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酸枣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脯氨酸、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灰枣实生苗叶片可溶性糖、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脯氨酸和CAT活性显著升高。高温处理下酸枣和灰枣实生苗叶片可溶性蛋白、POD活性变化不大。高温处理显著降低酸枣和灰枣实生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酸枣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幅度较灰枣实生苗小。【结论】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酸枣和灰枣实生苗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SOD和CAT活性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均下降,并且酸枣叶片细胞膜稳定性较灰枣实生苗强,光合色素下降幅度较灰枣实生苗小,耐热性较灰枣实生苗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源EBR(24-表油菜素内酯)对低温胁迫下葡萄幼苗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方法】以欧亚种(Vitis vinifera L.)鲜食葡萄品种‘紫脆无核’营养袋扦插苗为试材,分别在4℃和0℃低温条件下,研究外源EBR对葡萄幼苗4种抗氧化酶活性(CAT、SOD、POD及APX)、超氧阴离子( )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两种低温胁迫条件下,外源EBR处理均使葡萄叶片抗氧化酶CAT、POD、SOD及APX活性升高,且总体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同时也使葡萄叶片抗氧化物质GSH及AsA含量升高,在4℃和0℃条件下,GSH平均含量较对照分别升高5.4%及7.8%,AsA含量分别升高8.8%及13.0%;EBR处理使叶片 及MDA含量降低, 平均较对照分别降低28.5%及17.3%,MDA含量分别降低6.8%及7.5%;EBR处理明显提高了葡萄幼苗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平均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8.4%和59.1%、3.5%和5.2%及18.6%和25.0%。【结论】在低温胁迫下,外源EBR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少了活性氧(ROS)的积累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产生,增强了葡萄幼苗耐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香樟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为香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引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一年生盆栽香樟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SA后,再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电导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外源施用SA能够抑制香樟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光合速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植物组织电导率;2 mmol/L的SA处理对香樟幼苗施用效果最好;而5 mmol/L的SA对香樟叶片的正常生长发育可能存在抑制作用。【结论】适宜浓度的外源SA能够减弱低温对香樟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DPC(缩节胺)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DPC(缩节胺)浓度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在石河子大学生防研究室进行,以新陆早44号为材料,用6个不同浓度DPC(缩节胺)(0、25、50、100、200和400mg/L)处理棉花,测定棉叶中叶绿素含量、MDA 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 活性、SOD 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变化.[结果](1)DPC处理前期叶片中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高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大.而DPC处理后期叶片中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低于对照;(2)叶中MDA含量一直低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MDA含量逐渐减小;(3)并不能使棉花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发生变化;(4)DPC处理前期,SOD活性高于对照,而后期低于对照;DPC处理前期,POD活性和CAT活性低于对照,而后期高于对照.[结论]适当浓度的DPC(缩节胺)处理能增加棉花细胞耐渗透压能力,增强棉花抗胁迫能力,提高棉花叶片的抗旱能力,并提高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新疆石河子阿魏滩多伞阿魏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生长时期土壤条件和多伞阿魏生理特征的变化关系,探讨多伞阿魏的抗逆机理和受迫程度.[方法]运用样品分析法,对多伞阿魏生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养分等因子的变化,以及多伞阿魏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硝酸还原酶(NR)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随着多伞阿魏的生长,土壤含水量、养分逐渐降低,其中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最为明显,同时叶片MDA、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及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POD、NR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却呈下降趋势,且在各生长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响应机制和协调作用;经相关分析得知,土壤含水量与各生理指标相关性最为显著,与叶片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呈负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及POD、NR活性呈一定正相关.[结论]多伞阿魏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水分等因素的胁迫,但在一定范围内能通过调节体内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含量来积极响应生长环境的变化,以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