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根据金银花植物学性状,分析不同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建立基于植物学性状、RAPD分子标记的遗传性状数据库,为金银花种质收集、鉴定、创新、合理利用和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个不同来源的金银花品种的植物学性状为基础,在形态标记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不同聚类分析的结果。【结果】植物学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金银花材料之间遗传距离较远,以遗传距离7.5cM为界,可将7份不同材料分为3个组,其中金花3号、巨花1号、九丰1号、金塔1号和鲁峰巨丰为一组,湘蕾金银花和华南忍冬各为一组,与各品种种属关系划分一致。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遗传距离14.0cM为界,可将7个不同金银花种质分为3大类:第Ⅰ类为湘蕾金银花与华南忍冬,第Ⅱ类为巨花1号与金塔1号,第Ⅲ类为九丰1号、鲁峰巨丰与金花3号。【结论】在DNA分子水平上对金银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分析结果相似,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适用于金银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ISSR和RAPD标记构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对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1份红麻栽培种、野生种和近缘种进行遗传分析,构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方法】利用ISSR和RAPD标记对不同类型的51份红麻种质资源进行分析,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作聚类图,建立分子身份证。【结果】19个ISSR标记共产生113条条带,其中10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PPB)为89.38%;20个RAPD标记共产生118条条带,其中112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PPB)为94.92%。品种间多态性丰富,结合特征带、特异谱带类型和不同引物组合3种分析方法,可有效建立51份红麻种质资源的特异分子身份证。【结论】材料间遗传多样性较高,有较远的遗传距离和较宽的遗传基础,ISSR和RAPD标记技术可有效用于建立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黄心树(Machilus gamblei)种质资源表型与遗传多样性,为黄心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广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黄心树种群,从广州王子山森林公园、从化石门森林公园、惠州南昆山风景区等5个样地取样,测定黄心树表型性状指标与RAPD分子标记分析DNA片段多态性,探究黄心树种质资源表型与遗传多样性参数在群体间、群体内的分布与特征。【结果】测定的黄心树15个表型性状指标中,有12个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CV)低于其平均值,11个性状指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高于其平均值,表明其表型性状变异程度小,但变异类型丰富。高引物解析强度(Rp)引物OPAA-16、OPBH-10和OPB-17可有效评估黄心树样本间的遗传多样性。基于表型性状对30份黄心树样本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10为阈值,广州王子山森林公园、从化石门森林公园与汕头南澳岛旅游区的样本的表征亲缘关系较接近。基于RAPD分子标记对30份黄心树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5时,可将所有样本分为5个类群,惠州南昆山风景区、从化石门森林公园与广州王子山森林公园的样本遗传距离较近,汕头市南澳岛旅游区与深圳马峦山郊野公园的样本也表现出相似的遗传背景。对比广东地区黄心树表型性状与RAPD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发现二者类群中样本情况一致性较差。【结论】广东地区黄心树种质的表型与遗传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部变异都较为丰富,其中惠州南昆山风景区黄心树种群的表型与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树种遗传改良、资源开发利用等相关工作可于此处开展。  相似文献   

4.
道地产区金银花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三大道地产区的金银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道地产区种质资源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7个金银花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态性、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16个多态性引物,获得344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8.4%;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90之间;聚类分析表明,27个品种被分为2个类群。【结论】ISSR标记可以应用于金银花样品间遗传多样性分析;道地产区的金银花种内不同地域或不同植物来源的材料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5.
应用形态学与RAPD标记对朝天椒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朝天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结合运用形态标记与RAPD标记对7份朝天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形态标记以10.25的遗传距离将7个朝天椒辣椒种质材料分成了5类,RAPD分子标记以15的遗传距离将供试辣椒种质分成4类,扩增片段的多态性比例为24.4%,扩增多态性位点多,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不明显,对于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从分子水平和传统形态学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为芥菜型油菜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有益的数据。【方法】选取以西南地区为主的73份芥菜型油菜资源,分别进行14个随机引物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和15个主要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显示为3大类,共15个亚类:四川盆地资源为第1大类,含川东、川南、川北和重庆来源等6个亚类;盆周及盆周高原和云南部分资源为第2大类,分川东南、川西南和川西北来源等4个亚类;云贵高原及长江两岸为第3大类,以贵州、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贵阳周边、金沙江流域和云南中部来源等5个亚类。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显示为4大类,共14个亚类:第1大类以川东南、重庆和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3个亚类;第2大类以川南、川北、云南和贵州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3大类以贵州、四川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4大类以川西北来源的资源为主,含3个亚类。【结论】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和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类主要遵循地域和生态环境规律,可分清芥菜型油菜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远近;在分子水平上,分类结果可能更深入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紫色甘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差异,为紫色甘薯遗传育种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引进的10份紫色甘薯为材料,利用形态学性状和ISSR 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品种遗传多样性。【结果】基于20项形态学性状的聚类图,在欧式距离为9.97处,可分为两大类群,第一大类为宁紫1号、山东紫薯、渝紫2号、徐紫8号、越南紫薯 ;第二大类为鄂12、宁紫4号、渝紫3号、渝紫11、南紫018 。紫色甘薯种质资源的观测等位基因为(Na)为2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919 0,期望杂合度(He)为0.237 5,香农指数(I)为0.433 3,在遗传距离为0.96时,10份供试紫色甘薯材料可分为两大类。【结论】部分供试材料的ISSR标记聚类结果与形态学标记在遗传背景和类群划分上具有一致性,但是两种鉴定分类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紫色甘薯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将形态学及ISSR标记结合能有效提高品种间特异性的鉴定,更能客观、准确的确定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形态标记与RAPD标记在青蒿种质资源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学标记和RAPD分子标记,对15份青蒿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茎色、夹角、节间距等形态指标适合于青蒿植物学性状观察记载;RAPD分子标记在供试材料中多态位点多,有效等位基因频率高,因此也适用于青蒿种质资源的鉴定.综合运用两种方法对青蒿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区分鉴定切实可行,其准确率与所选用的标记种类和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湖南9个地方观赏辣椒品种形态标记与RAPD标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形态学标记和RAPD分子标记,对9份观赏辣椒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植株高度、株型、叶色、果长、果形指数、果实着生方式等形态指标适合观赏辣椒植物学性状观察记载;供试材料中RAPD分子标记多态位点多,有效等位基因频率高,适合观赏辣椒种质资源的区分与鉴定。两种方法对物种进行区分和鉴定都是切实可行的,准确率与标记选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萝卜裂叶性状的遗传特点,开发与裂叶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以萝卜“武 青一号”作为母本,“新洲花叶”作为父本杂交得到 F1,将 F1 分别套袋自交和回交,产生 F2 和 BC1,探讨裂 叶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F1 植株叶型表现为裂叶,BC1(F1ד武青一号”)和 F2 中叶全裂与叶浅裂的植 株分离比分别符合 1∶1 和 3∶1,说明萝卜叶缘裂刻的表型符合显性基因遗传模式,萝卜叶缘缺裂受单个遗传位 点控制。利用 BSA 与 AFLP 技术相结合筛选与萝卜叶缘裂刻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制备的 SCAR 标记引物 HY-18 与萝卜叶缘裂刻基因紧密连锁,其遗传距离为 3.32 cM。【结论】上述标记的获得为萝卜裂叶性状的分 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裂叶基因的克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有效发掘利用海岛棉优异性状基因,拓宽陆地棉栽培种遗传基础。【方法】采用新疆主栽早中熟陆地棉品种新陆中60号为母本,与优质海岛棉品种新海41号为父本杂交,并以新陆中60号为轮回亲本构建出由151个BC1F1单株组成的回交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和Join Map4.0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BC1F2纤维品质性状的进行QTL定位。【结果】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包含52个多态性标记、14个连锁群,该图谱总长824 cM,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8.5%;最长的连锁群为150.3 cM,包含6个标记,最短的为0.3 cM,包含2个标记。检测到1个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相关的QTL,qFL-Chr14-1,定位在第14号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8.59%。【结论】筛选的与优质QTL位点相关SSR标记可应用于棉花优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棉花棕色纤维的遗传规律,寻找并定位与棕色纤维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在棉花基因组学水平上定位、克隆棕色纤维基因和棕色棉纤维品质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基于陆地棉显性多基因标记系T586(具有深棕色纤维基因Lc1)与海岛棉新海16配制的海岛棉×陆地棉杂交F2群体,结合色彩色差仪对棕色纤维色泽的分类进行分析,并充分利用棉花基因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信息、多态性分子标记筛选和图位克隆的方法,定位与棕色棉纤维基因Lc1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根据T586与新海16杂交后代F2群体(443个有效纤维单株)深棕色纤维、棕色(中间色)和洁白色纤维的分离比例,将Lc1定位于棉花基因组A亚组第7染色体微卫星标记NAU4030和CGR5119之间约8 cM的遗传距离内,其中,Lc1与标记CGR5119的遗传距离约为2.8 cM,与NAU4030之间的遗传交换距离约为5.1 cM,构建了Lc1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结论】棉花深棕色纤维性状由单基因控制并呈现半显性遗传方式,Lc1位点附近的分子标记信息可在棕色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得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分子水平了解中国大蒜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背景。【方法】利用AFLP、SSR和InDel这3种分子标记对国家无性繁殖蔬菜资源圃保存的212份大蒜资源进行检测,通过Mega软件进行最大相似性聚类分析,Structure 2.1软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SSPS软件进行分子标记与大蒜辣素含量和21个数量性状进行一元线性模型检测,考察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3种分子标记在212份种质中扩增出50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492个。群体遗传结构与聚类分析均将所有资源划分为5个群体,划分的类别基本一致。然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划分的5个群体,群内遗传信息多样性指数较小。对212份种质的22个数量性状与分子标记的线型模型分析表明,包括大蒜辣素含量在内的多个数量性状受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较小。【结论】中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背景丰富,群体遗传结构对数量性状的分布影响较小,适合进一步进行性状与分子标记之间关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 50 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黄瓜核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黄瓜育种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资源的重要外观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并利用全基因组设计 66 对 SSR 引物对其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供试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材料的瓜皮颜色、刺瘤、瓜皮斑纹具有多样性。66 对引物中有 32 对引物能够在不同黄瓜种质间扩增出清晰而稳定的多态性标记,这 32 对 SSR 引物共扩增出 280 个等位基因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 216 个、占片段总数的 77.1%,表明本研究筛选出的 32 对 SSR 引物遗传多态性较高,适用于黄瓜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结果与所调查的种质资源性状表现结果较为一致。50 份黄瓜核心种质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 0.62、最高达 1.00。在遗传相似系数 0.754 处,50 份黄瓜种质材料聚为 7 类,即 9 份华南型材料聚为 6 类:I 类、III 类、IV 类、V 类、VI 类、VII 类,其中 IV 类包含 1 份中间材料与 9 号华南型材料;40 份华北型黄瓜材料聚为 1 类:II 类。表明华北型黄瓜材料和华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低、亲缘关系远;华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高、亲缘关系近、遗传背景窄、遗传多样性差;而华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较低、亲缘关系较远、遗传背景宽、遗传多样性丰富。【结论】筛选出 32 对 SSR 引物可有效对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为 0.754 处 50 份黄瓜材料聚为 7 类,其结果与性状调查结果相吻合;华北型黄瓜遗传背景窄、遗传多样性差,华南型黄瓜遗传背景相对较宽,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5.
鄂西地区青蒿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1份鄂西野生青蒿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条RAPD和8条ISSR引物分别产生86条和102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53条和62条,分别占总数的61.63%和60.78%.用POPGENE对两种标记方法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计算.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355 2和1.370 7,基因多样性为0.2110和0.214 3,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8 8和0.321 6.以Nei氏遗传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聚类分析RAPD和I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5 5~0.411 3和0.142 3~0.401 1,平均值各为0.228 8和0.233 8,表明青蒿种质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同时也说明,尽管Mantel相关性检测两种标记方法相关性较低(r=0.543 9,P0..05).但都可以有效地揭示青蒿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对福建甘薯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为福建省甘薯育种亲本选配和遗传背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育成及引进的24个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利用筛选出的28条ISSR引物和27对SRAP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SPSS 26.0的组间联接法和平均欧式距离法进行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利用NTSYS-pc 2.1进行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基于ISSR和SRAP扩增结果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为8时,24个甘薯品种被分为三大类:第Ⅰ类为泉薯76、泉薯12号和龙薯14号;第Ⅱ类包含徐紫薯2号、泉薯10号、莆薯20、福薯24号、莆紫薯18和福宁紫3号;其余15个品种归在第Ⅲ类。28条ISSR引物和27对SRAP引物分别扩增条带362和364条,多态性比率分别为78.73%和83.79%,部分引物多态率高达100.00%,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7676和1.830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4071和1.463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435和0....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忍冬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RAMP标记技术对8个忍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UPGMA方法对其进行聚类。[结果]8个忍冬品种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多态性比率为83.67%,遗传相似系数为0.5901~0.971 3,平均值为0.784 1。Nei's遗传距离和UPGMA分析结果显示,8个忍冬品种被聚为2大类,其中淡红忍冬与金银花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590 1),亲缘关系最远;贯月忍冬与格雷姆忍冬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971 3),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应用RAMP标记可有效分析忍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忍冬种质资源的鉴别、分类和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辣椒种质材料的疫病抗性水平及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便为建立辣椒核心种质库和辣椒抗疫病育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后的辣椒疫病灌根接种法鉴定了96份辣椒种质材料的疫病抗性水平,并利用全基因组筛选出的20个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供试96份辣椒种质材料中,免疫材料仅1份,高抗材料有6份,抗病材料有24份,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有53份和12份,与田间表现基本一致。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0个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出79个等位基因位点,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95个;Shannon信息指数在0.2992~1.9893之间,平均值为0.9513,表明所选用的20个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态性较高;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14~0.8440之间,平均值为0.5259,表明材料间遗传多样性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0.37处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大类群,分别包含3、14、79份材料,另外还有8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接近为0。【结论】改良后的辣椒疫病灌根接种法适用于辣椒疫病鉴定,其结果与田间表现基本一致,且更简便。筛选出的2...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一个代表性核心种质的遴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遴选核心种质。【方法】将来自欧洲、亚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几个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500余份,按照其品质特点、地理位置、生长习性分组并按比例取样,建立由87个品种组成的预选核心种质。采用EST-STS标记和SSR标记对其进行分析,剔除遗传冗余,选出代表该500余份资源的核心种质并进行分子标记多样性评价和表型特征分析。【结果】在相同的选择背景下,EST-STS和SSR 标记的多态性检出率相仿(39%~40%),每对EST引物与SSR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条带相近。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把87个品种分成中国和国外油菜两个类群,进一步在约0.70处类群Ⅰ和类群Ⅱ又分别产生中国“双低”、中国“双高”以及欧洲冬油菜和欧洲春油菜各两个亚组。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剔除遗传相似系数大于或等于0.85的遗传冗余,获得78个品种的核心种质。【结论】EST-STS是一种经济、有效具有功能信息的分子标记,功效与普通SSR标记相仿;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为甘蓝型油菜4个组的划分提供了依据;78个品种组成的核心种质保留了预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可作为本研究中500余份品种资源的核心种质加以利用和保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新疆20份野生紫花苜蓿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用梯度PCR仪对RAPD引物和ISSR引物进行扩增筛选,筛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20份种质材料的研究。【结果】通过筛选分别得到6对RAPD和ISSR引物对20份新疆紫花苜蓿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6对RAPD引物共扩增出93个条带,多态性带91个,多态带百分率97.85%;平均每引物扩增出15.50条带,每引物平均扩增出的多态条带15.17。6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157个条带,多态性带152个,多态带百分率96.82%;平均每引物扩增出26.17条带,每引物平均扩增出多态条带25.33。RAPD标记的Nei’s基因多样性变异范围为0.176 3~0.274 0,平均0.207 1;ISSR标记的Nei’s基因多样性范围为0.085 0~0.154 1,平均0.113 3。【结论】2种标记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种质聚类与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