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琼中绿橙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经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单孢分离,对分离纯化后所得孢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单孢分离后共获得5个菌株,挑取其中的CA,用于测试。镜检孢子大小为25~35μm×4~11μm;以一定浓度病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4d后,接种叶上可产生褐色病斑;病原菌菌丝在10~35℃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pH为7时,菌丝体生长速率最快,偏碱性时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是麦芽糖和L-鼠李糖,最适的氮源是乙酸铵和L-丙氨酸,而半乳糖、L-亮氨酸对病菌菌丝有抑制作用;病菌孢子致死温度为46~50℃。【结论】危害琼中绿橙果树的炭疽病病原菌为菌物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琼中绿橙炭疽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叶斑病是制约广东省台山市剑兰产业的重要因素,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敏感性研究,旨在为病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病菌致病性、形态特征和 rDNA-ITS 序列分析确定病菌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镜检孢子量测定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和杀菌剂对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分离纯化获得性状一致的 4 株菌株,致病性测定表明人工接种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表现一致。病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多单生,具隔膜,顶端屈膝状,大小为 51.0~80.0 m×4.0~7.6 m。分生孢子褐色、弓形、中间宽两端窄,向一侧弯曲,4 个细胞,大小为 23.5~32.0 m×11.5~16.0 m。基于病菌 rDNA-ITS 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病菌与唐菖蒲弯孢霉(Curvularia gladioli)聚类到一起,形成明显分支。给合病菌形态特征和 rDNAITS 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唐菖蒲弯孢霉(Curvularia gladioli Boerema & Hamers)。适宜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 26~30 ℃,pH 范围为 5.0~7.0;光照促进菌丝生长,黑暗利于产孢;碳源木糖、葡萄糖和有机氮源牛肉膏适宜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咪鲜胺和代森锰锌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EC50 分别为 1.23、2.81 g/mL。【结论】广东省台山市剑兰叶斑病病原菌为菌唐菖蒲弯孢霉,适宜生长温度为 26~30 ℃,pH 为 5.0~7.0,对咪鲜胺和代森锰锌敏感。  相似文献   

3.
山药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四川雅安山药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腐皮镰孢菌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30℃;适宜pH范围为4~1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且在连续光照条件下生长较佳。不同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产生作用不同,Mg2+有利于病菌产孢,Zn2+抑制菌落生长和产孢。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连续光照,分生孢子和菌丝的最低致死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10min。【结论】该病原菌对酸碱度不敏感,不同微量元素对病原菌生长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防治山药根腐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春羽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海南省文昌市椰子大观园露地种植的春羽(Philodendron bipinnatifidum Schott ex Endl.)上发现一种叶斑病,明确了该病害的病原物和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经传统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致病菌,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该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丝初期为白色,后转为青灰色,产生红色孢子堆。分生孢子椭圆形,大小为6.14~14.69 μm× 2.96~6.49 μm。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8~9;产孢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为9。此菌能利用多种碳源,但利用能力有差异,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硝酸铵和硫酸铵作为氮源培养基明显不利于菌丝生长。【结论】首次对春羽炭疽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 ℃,pH为9,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硝酸钠。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云南屏边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分类学地位、致病谱、生物学特性,为野生墨兰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刺伤接种、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确定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分类学地位、致病谱,采用生长速率法、血球计数板法测试碳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对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的影响。【结果】本试验分离鉴定了云南屏边的2株墨兰炭疽病分离物,经形态学特征、回接发病特征及基于ITS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胶孢炭疽菌。该菌还能侵染兜兰、建兰、红柱兰,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甘露醇、甘氨酸,最适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8,最适光照为暗培养;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蛋白胨,最适温度35℃,致死温度60℃,最适pH值为7,光照对产孢影响不显著。【结论】云南屏边野生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对兜兰、建兰、红柱兰致病,病原菌的环境适应性强,屏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应禁止栽培兜兰、建兰、红柱兰。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蜜柚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安全杀菌剂,以期指导蜜柚种植生产。【方法】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法分别测定温度、pH和光照对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以及菌丝的致死温度;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蜜柚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蜜柚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均为7、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有限,但光照有利于产孢,菌丝生长致死温度为51℃,10 min。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蜜柚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咪鲜胺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17 1 mg·L-1,其次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EC50分别为0.023 7和0.034 5 mg·L-1,而多菌灵相比之下效果偏差,为0.258 6 mg·L-1。【结论】温度和pH能影响蜜柚炭疽病菌生长及产孢,但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有限。咪鲜胺对蜜柚炭疽病病...  相似文献   

7.
番茄煤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煤霉病病原菌———番茄煤污尾孢霉(Cercospora fuligenaeRoldan)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抑菌效果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以燕麦片培养基、PSA培养基为最适,其次为PDA和果煎汁培养基;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35℃,最适为25℃;病菌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5℃、10m in。病菌pH值在3~12范围均可生长,以pH值3~4为最适;光照对病菌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病菌在黑暗条件下较易产孢。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40℃,最适为25℃,高温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生孢子在1%的木糖、果糖、葡萄糖中萌发较好,但在水滴中萌发率较低;pH值2~12范围均可萌发,pH值6为最适;病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4℃、10m in。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玉米顶腐病生物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指导。【方法】研究了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5~30和25℃。该病原菌在pH 4~13能够正常生长、产生孢子并萌发,菌丝生长的最适pH 5~12,孢子萌发的最适pH7~9,产生孢子的最适pH 6~8。该病原菌在以淀粉、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与供试的其他8种碳源间差异极显著,10种碳源对产孢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甘油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在供试的8种氮源上,该病原菌菌丝均能生长、产孢,孢子均能萌发;在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与其他7种氮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在以甘氨酸为氮源的培养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与其他7种氮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光照处理对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极显著增大;连续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率100%,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仅有10.8%,二者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5~30和25℃;最适pH值分别为5~12,7~9和6~8;在以淀粉、甘露醇为碳源和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贵州省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的防治及病原菌的碳氮源代谢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Biolog表型芯片技术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病菌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病原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最佳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6~7;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短时间的紫外光照射对病原菌生长有促进作用。火龙果溃疡病菌对PMl、PM2微孔板中190种碳源物质利用率为18.42%,对PM3微孔板中95种氮源物质的利用率为52.63%。【结论】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病菌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病原菌较耐高温,生长环境偏酸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组织分离法对长春市百花园种植的羽扇豆(Lupinus micranthus)炭疽病病样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了对20种药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表明: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多区段DNA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害由Colletotrichum lupini引起.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光照下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7~8.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在以蛋白胨为氮源、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以硝酸钾为氮源、山梨醇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最好;菌丝致死温度为51℃,孢子致死温度为52℃.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病原菌对2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该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均对质量分数60%唑醚代森联、250 g·L-1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较高,EC50<1 mg·L-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火龙果溃疡病是火龙果上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对贵州省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防治贵州省火龙果溃疡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Biolog表型芯片技术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病菌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病原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最佳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6~7;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短时间的紫外光照射对病原菌生长有促进作用。火龙果溃疡病菌对PMl、PM2微孔板中190种碳源物质利用率为18.42%,对PM3微孔板中95种氮源物质的利用率为52.63%。【结论】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病菌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病原菌较耐高温,生长环境偏酸性。研究结果对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的防治及病原菌的碳氮源代谢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栀子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不同温度、光照、pH、营养等条件对贵州栀子叶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或产孢)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栀子叶枯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栀子叶枯病菌菌丝在10~35℃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孢子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连续光照或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在pH 5~6之间,是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pH;该病原菌适宜于PDA、PSA 等培养基袁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研究了野蚕豆根的一种根部病害,明确了引起该病病原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方法】运用形态学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大小和孢子萌发率测定了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平皿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野蚕豆根的根腐病病原菌为茄病镰孢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 var.coeruleum(Sacc.)Booth];适合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SA;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25℃;湿度对孢子萌发率具有较大影响,湿度越高,萌发率越高;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为7~8;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菌落扩展的最适氮源是硝酸钾,产孢最适氮源为硫酸铵;连续光照有利菌丝生长和产孢;病原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 min;10种杀菌剂对野蚕豆根根腐病原的毒力从大到小为尚果应得扑海因灰灭甲基托布津灵动黑白立消保丽丹保亮翠贝,其中尚果(三唑类)、应得(三唑类)和扑海因(二甲酰亚胺类)3种杀菌剂的抑菌活性较强。【结论】首次确定了引起野蚕豆根根腐病的病原为茄病镰孢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 var.coeruleum,获得了影响该菌生长的营养物质种类和环境因素,并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分别为400 g/L氟硅唑、24%腈苯唑和50%异菌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广西杉木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及生物学特性,为杉木抗病育种及杉木炭疽病的防治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西河池、百色、桂林、柳州、贺州和南宁市杉木种子园及林地炭疽病样品,采用常规组织和单孢分离法获得杉木炭疽病病原菌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结合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几丁质合成酶(CHS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微管蛋白(TUB2)和肌动蛋白(ACT)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对获得的炭疽病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从杉木炭疽病样品中共分离获得60株炭疽菌属真菌,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差异。通过形态学结合病原菌多位点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广西杉木炭疽病病原菌种类为核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山茶炭疽菌(C. camelliae)。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C. fructicola和C. camelliae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25℃;光照对C. fructicola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但有利于C. camealliae菌丝生长,黑暗有利于2种病原菌产孢;pH 4时最适宜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pH 4最适宜C. fructicola产孢,pH 5最适宜C. camealliae产孢;2种病原菌对D-麦芽糖利用最好,乳糖和D-山梨醇最有利于C. fructicola产孢,可溶性淀粉和阿拉伯糖最有利于C. camelliae产孢;蛋白胨和酵母粉均有利于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酵母粉有利于C. fructicolaz产孢,酵母粉和牛肉膏有利于C. camelliae产孢。【结论】广西杉木炭疽病病原为核果炭疽菌(C. fructicola)和山茶炭疽菌(C. camelliae)。温度、pH和碳氮源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影响明显,光照对2种病原的影响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罗志文  范鸿雁  何凡  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92-19395
[目的]分离鉴定菠萝炭疽病病原菌,并完成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海南各地采集的菠萝炭疽病病叶上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后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形态学特征将炭疽病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30℃;最适pH值均为6.0~8.0;完全黑暗最利于菌丝生长,而光暗交替最利于孢子萌发;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的最理想碳源,而除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外其余碳源均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酵母浸粉、蛋白胨和牛肉浸膏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天冬氨酸则仅对孢子萌发有利;相对湿度达90%以上孢子才可萌发,水滴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结论]为菠萝炭疽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隆回县食用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菌最适菌丝生长温度为28℃,最适产孢温度为34℃;最适菌丝生长pH值为5,最适产孢pH值为6;孢子交替光照处理下最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在52℃下处理10 min能全部致死;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为果糖;而最适菌丝生长和最利于孢子产生的氮源不同,分别为天冬氨酸和硝酸钾。室内抑菌试验结果显示,12.5%烯唑醇WP、10%苯醚甲环唑WG、腈菌.福美双WP、5%己唑醇ME、3%中生菌素WP抑制病菌菌丝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为兜兰炭疽病的大田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兜兰炭疽病标本,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分离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室内温度、光照控制和培养基中不同pH、碳源、氮源的差异试验确定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条件等生物学特性;选用12种杀菌剂进行兜兰炭疽病病原菌室内药效试验,并对筛选出效果理想的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获得的兜兰炭疽病病原菌的无性态为半知菌类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9~36℃,最适温度27℃;产孢温度12~36℃,最适温度30℃.胶孢炭疽菌菌丝在55℃下处理20 min死亡,孢子在50℃下处理30 min或55℃下处理20 min死亡.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为2~13,最适为pH 8;分生孢子萌发的pH为2~12,最适为pH 7.连续光照有利于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培养基中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显著影响(P<0.05).500 mg/L的恶霉灵、硫磺·甲硫灵、福·福锌和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00%,其中咪鲜胺锰盐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09 mg/L.[结论]引起兜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咪鲜胺锰盐、硫磺·甲硫灵、恶霉灵和福·福锌4种杀菌剂可在室内有效防治兜兰炭疽病,其中以500 mg/L咪鲜胺锰盐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疆棉铃红粉病致病菌,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以及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设置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该菌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进行测定。【结果】 引起新疆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10~35℃均可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5℃以下及40℃以上时不能生长;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0~25℃,小于5℃或大于40℃均不能萌发;孢子在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完全黑暗最适萌发;80%以上的相对湿度萌发率最高。【结论】 棉铃红粉菌的致病菌是T. roseum。温度在25℃左右、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0~25℃、完全黑暗、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9.
黄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辽宁省保护地发生的黄瓜褐斑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明确该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C.)Wei]。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该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35℃ ,最适pH值为5~8,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病菌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35℃ ,最适 pH值为6~8 ,在PSA、PDA等常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光照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病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5~8,光照有助于孢子形成,在PSA、PDA等常规培养基上能大量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室外难以安全越冬,在保护地内能够安全越夏。该菌寄主范围广,能寄生黄瓜和番茄等20余种作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文章对铁皮石斛叶片黑斑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铁皮石斛黑斑病的病原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2种真菌;菌丝在25~27℃生长速度最快,最适p H为6,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CA,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为8;光照的有无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结论】研究可为铁皮石斛黑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