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4个品种猪血清中sLAIR-1表达量的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证实利用广西巴马小型猪建立异种器官移植供体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广西巴马小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及杜洛克猪血清中可溶型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sLAIR-1)含量,筛选出血清中sLAIR-1表达量最低的猪品种,为异种移植提供一定参考指标。【结果】所检测的4个不同品种猪血清中sLAIR-1的表达量分别为:广西巴马小型猪(2.39+0.20μmol/L)〈大约克猪(3.51±0.28μmol/L)〈长白猪(3.59±0.28μmol/L】〈杜洛克猪(3.62_±0.31μmol/L),且广西巴马小型猪血清中sLAIR-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3个品种(P〈0.01)。【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在异种移植中具有良好的先天优势,可能会成为异种移植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广西巴马小型猪与长白猪的BMP2和FGFR3基因序列及表达差异,为进一步阐明大型猪与小型猪的体型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日龄的广西巴马小型猪和长白猪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四肢骨生长板软骨组织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后用于扩增BMP2和FGFR3基因的编码区(CDS)序列,采用PCR-RFLP检测FGFR3基因SNP位点多态性,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BMP2和FGFR3基因在1日龄广西巴马小型猪和1日龄长白猪生长板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1日龄广西巴马小型猪与1日龄长白猪的体型差异明显,其体重、体长和体高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股骨长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广西巴马小型猪和长白猪的BMP2基因CDS序列全长1188 bp,且2个品种猪的CDS序列完全一致;广西巴马小型猪和长白猪的FGFR3基因CDS序列全长808 bp,与NCBI已公布的FGFR3基因序列(XM_005666479.1)比对发现存在8个碱基突变位点及1个碱基缺失位点。广西巴马小型猪和长白猪共有5个错义突变位点,分别为A124G、C190G、A204C、C205A和C245T,另外3个突变位点是广西巴马小型猪A438G和C549T的同义突变及长白猪A752C的错义突变;碱基缺失位点为长白猪第328~330个碱基(GCA)缺失。FGFR3基因A2374G和C2620T位点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广西巴马小型猪与长白猪间的分布差异极显著,对应的等位基因分布均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且2个基因座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1日龄广西巴马小型猪生长板软骨组织中的BMP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1日龄长白猪,而FGFR3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1日龄长白猪。【结论】BMP2和FGFR3基因在猪的软骨和骨骼形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中,BMP2基因对猪骨发育起促进作用,而FGFR3基因对猪骨发育起抑制作用。广西巴马小型猪体型矮小与FGFR3基因高表达及BMP2基因低表达存在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SNP位点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为后期猪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RFLP对长白猪、环江香猪、广西巴马小型猪及长×巴F1代、F2代杂交猪的IGF-I基因SNP位点(rs322131043)进行分型,统计不同猪种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长×巴F2代杂交猪的基因型频率与其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结果】IGF-I基因SNP位点在广西巴马小型猪中以AA型为优势基因型,长白猪中以GG为优势基因型,其中A基因频率在广西巴马小型猪、环江香猪、长白猪3个品种中依次降低。不同基因型的长×巴F2代杂交猪中,基因杂合(AG)型猪的体重、体长、胸围、体高平均值在各日龄基本上都比基因纯合(AA/GG)型的低。【结论】猪IGF-I基因SNP位点与其生长性能密切相关,但该位点是否可应用于品种选育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广西巴马小型猪载脂蛋白E基因(ApoE)真核表达载体,为生产转ApoE基因的广西巴马小型猪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从广西巴马小型猪肝组织中扩增出ApoE基因编码序列,将该基因连接至pEGFP-C1载体上,利用双酶切和测序对重组质粒pEGFP-C1-ApoE进行鉴定,并将重组质粒pEGFP-C1-ApoE转染PK15细胞。【结果】广西巴马小型猪ApoE基因编码区序列长954bp,编码317个氨基酸,与GenBank已公布的猪ApoE基因cDNA序列(NM_214308)对应区段同源性为100%。构建的重组质粒pEGFP-C1-ApoE转染PK15细胞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转染细胞发出荧光,细胞形态清晰,可见细胞核。【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ApoE基因能与pEGFP-C1载体重组构建pEGFP-C1-ApoE真核表达载体,有效表达出ApoE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广西巴马小型猪载脂蛋白E基因(ApoE)真核表达载体,为生产转ApoE基因的广西巴马小型猪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从广西巴马小型猪肝组织中扩增出ApoE基因编码序列,将该基因连接至pEGFP-C1载体上,利用双酶切和测序对重组质粒pEGFP-C1-ApoE进行鉴定,并将重组质粒pEGFP-C1-ApoE转染PK15细胞。【结果】广西巴马小型猪ApoE基因编码区序列长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与GenBank已公布的猪ApoE基因cDNA序列(NM_214308)对应区段同源性为100%。构建的重组质粒pEGFP-C1-ApoE转染PK15细胞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转染细胞发出荧光,细胞形态清晰,可见细胞核。【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ApoE基因能与pEGFP-C1载体重组构建pEGFP-C1-ApoE真核表达载体,有效表达出ApoE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果油茶的ISSR-PCR适宜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大果油茶嫩叶片为供试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其基因组DNA,并对其ISSR反应体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和完整性较好,OD260/OD280 值在1.8~2.0之间,DNA无降解现象,完全可以满足ISSR-PCR扩增要求。在25.0 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适宜浓度配比为:40 ng/μL模板DNA 1.0 μL、2.5 mmol/L dNTPs 2.0 μL、5 U/μL TaqDNA聚合酶0.2 μL、10 μmol/L引物1.0 μL、10×PCR Buffer 2.5 μL(含有Mg 2+),加ddH2O至25.0 μL。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0 s,52℃和53℃退火40 s,72℃延伸90 s,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7 min。由此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结论】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可用于研究大果油茶遗传变异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JAK2)基因外显子14并进行SNP位点分析,为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JAK2基因多态性与有关临床疾病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参照GenBank已发表的猪JAK2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出猪JAK2基因外显子14,经测序鉴定后,利用PCR-SSCP技术对其进行SNP位点分析。【结果】PCR扩增获得的巴马小型猪JAK2基因外显子14序列为205 bp,与猪的同源性为100.0%,与人类的同源性为94.2%;猪和人类在JAK2基因外显子14序列中有6个位点不同;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JAK2基因外显子14不存在多态性。【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JAK2基因外显子14不存在多态性,其基因纯合度高,是进行育种研究和医学试验的理想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RFLP分析了广西巴马小型猪的氟烷基因类型.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广西巴马小型猪氟烷基因片段长452 bp,其碱基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普通猪同源性为99.6%;采用Hha Ⅰ酶切检测广西巴马小型猪、巴长二元杂猪和长白猪氟烷基因的PCR产物,均产生2条电泳条带,未表现多态性;测序表明广西巴马小型猪氟烷基因第1 843位碱基均为C.猪氟烷基因PCR-RFLP分析技术为优质猪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猪线粒体DNA D-loop PCR-R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太湖猪(二花脸)、大约克猪、北京黑猪、五指山猪、香猪、长白猪、杜洛克猪以及太湖猪与7个品种猪的正反交杂交家系线粒体DNAD-loopPCR-RFLP分析,发现猪的线粒体DNAD-loop约为1500bp,长白猪及部分大约克猪与其他猪品种在AccⅠ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太湖猪、大约克猪的正反交后代的线粒体DNAD-loop在AccⅠ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其遗传方式遵循母系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为烟草黑胫病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对从广西主要烟区采集分离到的196株烟草黑胫病菌株进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甲霜灵对196株菌株的EC50在0.0691~1.0243 μg/mL,平均EC50为0.3618±0.0297 μg/mL;来自田林县的菌株TL05为最敏感菌株,EC50为0.0691 μg/mL;来自靖西县画洞镇的菌株ZXHD12为最耐药菌株,EC50为1.0243 μg/mL;各烟区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其中南丹、田林县的菌株较敏感,而隆林、靖西、德保、富川县的部分菌株较耐药;196株菌株中,敏感型、一般耐药型和耐药型菌株分别占1.53%、66.84% 和31.63%。【结论】广西烟草黑胫病菌已对甲霜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甲霜灵作为生产上防治烟草黑胫病的主要药剂具有较大的风险,建议生产上甲霜灵与其他杀菌剂进行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3种猪屠宰后在不同储藏条件下肌肉的若干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宰后第3、5、10 h的肌肉p H值均以大约克猪最高,杜洛克猪次之,长白猪最低;在第0.75、2、4、6、7、8 h的肌肉糖原含量均以杜洛克最高;第0.75 h的肌肉乳酸含量以大约克最高,第3、7、8、10 h均以长白猪最高;第1、10 h的肌肉TBA值均以大约克最高。在4℃下冷藏6 d期间,大约克在第24 h的肌肉p H值比长白高6.56%(P<0.05);肌肉糖原含量在第24、72、96、120 h均以长白最高,在第48、144 h均以杜洛克最高;肌肉乳酸含量在第48 h以杜洛克最高,在第120 h以大约克最高;肌肉的滴水损失在第24、144 h均以长白猪最高;肌肉的TBA值在第144 h以杜洛克最高,长白猪次之,大约克最低。在-20℃下冷冻5 d期间,大约克在第24 h的肌肉p H值比长白高5.43%(P<0.05);肌肉糖原含量在第24、48、72、96 h均以长白猪最高;肌肉乳酸含量在第48 h以杜洛克最高;肌肉解冻失水率在第24、72 h均以长白最高,大约克次之,杜洛克最低;肌肉的TBA值在第48 h以杜洛克猪最高。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3种猪屠宰后在不同储藏条件下肌肉的若干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宰后第3、5、10 h的肌肉p H值均以大约克猪最高,杜洛克猪次之,长白猪最低;在第0.75、2、4、6、7、8 h的肌肉糖原含量均以杜洛克最高;第0.75 h的肌肉乳酸含量以大约克最高,第3、7、8、10 h均以长白猪最高;第1、10 h的肌肉TBA值均以大约克最高。在4℃下冷藏6 d期间,大约克在第24 h的肌肉p H值比长白高6.56%(P0.05);肌肉糖原含量在第24、72、96、120 h均以长白最高,在第48、144 h均以杜洛克最高;肌肉乳酸含量在第48 h以杜洛克最高,在第120 h以大约克最高;肌肉的滴水损失在第24、144 h均以长白猪最高;肌肉的TBA值在第144 h以杜洛克最高,长白猪次之,大约克最低。在-20℃下冷冻5 d期间,大约克在第24 h的肌肉p H值比长白高5.43%(P0.05);肌肉糖原含量在第24、48、72、96 h均以长白猪最高;肌肉乳酸含量在第48 h以杜洛克最高;肌肉解冻失水率在第24、72 h均以长白最高,大约克次之,杜洛克最低;肌肉的TBA值在第48 h以杜洛克猪最高。  相似文献   

13.
4个猪种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RFLP技术(限制性内切酶采用HaeⅢ,HinfⅠ,MspⅠ)检测了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湖北白猪等4个猪品种共计161头猪H-FABP基因位点的遗传变异。结果在4个猪品种H-FABP基因5’-上游区验证了HinfⅠ-RFLP,在该位点上,杜洛克猪和长白猪的基因型分布相似,二者与湖北白猪、大白猪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湖北白猪与大白猪的基因型分布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4个猪品种H-FABP基因第二内含子验证了HaeⅢ-RFLP和MspⅠ-RFLP,在HaeⅢ-RFLP位点上,杜洛克猪、长白猪、湖北白猪3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大白猪与上述3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在MspⅠ-RFLP位点上,长白猪、湖北白猪、大白猪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三者与杜洛克猪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用微卫星探针的DNA指纹技术分析9个家猪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微卫星探针(GT)10得到了9个家猪品种的DNA指纹图。1-9品种依次为:13/17罗伯逊易位纯合子猪群体、13/17罗伯逊易位杂合子猪群体、13/17罗伯逊易位杂合子猪互交所得到的正常核型猪群体(杂交0号)、丹系长白猪群体、加系双肌臀杜洛克猪群体、加系双肌臀大约克猪群体、加系双肌臀长白猪群体、丹系长白猪与13/17易位杂合子猪产生的杂交后备猪群体(杂交1号)、杜洛克猪与13/17易位杂合子猪产生的杂交后备猪群体(杂交2号)。根据指纹带型计算了每个群体的相似系数(F)、平均等位基因频率(Q)、最低平均杂合率(H)和遗传距离指数(D)。9个品种的相似系数介于0.582-0.911,根据各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作出矩阵图,并据此绘制出品种间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前期克隆了绿盲蝽水溶性海藻糖酶(ALTre-1)基因的基础上,以获得具有酶活性的重组蛋白,明确酶促反应的最佳pH值及最适温度,为绿盲蝽海藻糖酶分子调控机制及其抑制剂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含有绿盲蝽ALTre-1基因的T载体经Nde I和Not I双酶切,构建ALTre-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LTre-1),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获得ALTre-1功能区纯化蛋白。在蛋白浓度为0.3 mg•mL-1的条件下,以海藻糖为底物,对纯化得到的重组Tre-1蛋白进行活性检测,确定其酶促反应的最佳pH值和最佳温度。【结果】ALTre-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BL21中能够高效表达,纯化获得的重组蛋白在试验条件下有较高的海藻糖酶水解活性((184.83±13.39)nmol•μg-1•min-1)。重组ALTre-1蛋白活性最适pH值为7.0(酶活性为(202.04±13.76)nmol•μg-1•min-1),表明重组ALTre-1蛋白是1个在中性环境中具有最佳活性的海藻糖酶,同时重组ALTre-1蛋白酶活性最适温度为55℃(酶活性为(228.59±4.62)nmol•μg-1•min-1)。【结论】本研究克隆得到了ALTre-1全长基因,获得了具有海藻糖酶活的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在pH 7.0、温度55℃条件下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猪Nramp 1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ramp1基因第6内含子多态在大白猪和松辽黑猪(是由杜洛克、长白猪和民猪合成)中的分布及其与猪免疫抗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法对165头大白猪和109头松辽黑猪Nramp 1基因第6内含子多态性与免疫功能(中性粒细胞还原力和单核细胞细胞毒百分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两个品种在该位点均存在多态性,品种间、合并基因型间免疫功能差异不大,但同一品种内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大白猪BB基因型个体的单核细胞细胞毒百分率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的中性粒细胞NBT还原力值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而在松辽黑猪中则是AB基因型个体的中性粒细胞NBT还原力值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从断奶到出栏的死亡率分析显示大白猪BB基因型个体死亡率明显低于AB基因型个体,松辽黑猪则是AB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明显低于BB基因型个体。【结论】品种内不同Nramp1基因型与免疫功能间存在着显著相关,Nramp1基因可作为抗病力性状的一个主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广西巴马小型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以其耳组织为试验材料,经PCR扩增获得广西巴马小型猪SLA-DQB外显子2片段,片段大小为273 bp,含有1个RsaI酶切位点和5个HaeIII酶切位点,基因型分别为27bp/246 bp和84 bp/83 bp/7 bp/16 bp/29 bp/54 bp。采用PCR-RFLP对30头广西巴马小型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广西巴马小型猪封闭群内S,LA-DQB基因外显子2无多态性位点;而克隆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广西巴马小型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序列与普通猪(Sus Scrofa)、人类(Homo sapiens)的同源性分别为94.1%、79.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简洁、高效的种猪分子育种方法,检测和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IGF-1、IGF-2)和肌生成抑制素基因(MSTN)在大约克公猪、杜洛克公猪和长白公猪耳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目的基因在种猪耳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表达量数据分析及其与种猪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大约克公猪中IGF-1基因与MSTN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GF-2基因表达量(P0.05),杜洛克公猪中IGF-1基因与IGF-2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长白公猪中目的基因表达量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IGF-1基因和MSTN基因在长白猪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5);IGF-1基因在长白公猪耳组织表达量与生长性状(饲料利用率、总耗料、日耗料和生长指数)存在显著相关(P0.05),MSTN基因在耳组织表达量与大约克公猪(体长、胸围、胸深、日增重、总耗料、日耗料和生长指数)、杜洛克公猪(体长、半腿臀围)、长白公猪(生长指数)生长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联合分析显示目的基因在不同猪种耳组织中表达量与其生长性状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IGF-1、IGF-2和MSTN基因可能在猪生长性状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调控作用,为种猪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成熟肽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生长效应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广西巴马小型猪GHRH成熟肽的促生长作用及GHRH基因疫苗的高效制备与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广西巴马小型猪GHRH成熟肽序列与p EGFP-N1质粒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然后按0.5μg/g的剂量肌肉注射经25%蔗糖溶液预处理的小鼠,观察记录小鼠体重变化情况,并分别提取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的心脏、肝脏、肾脏及注射部位肌肉DNA,再以PCR检测是否存在基因质粒残留。【结果】以构建的p EGFP-GHRH重组质粒注射小鼠后,其外源GHRH成熟肽DNA可在肌肉中获得表达,但并未整合入小鼠基因组中。虽然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的末重与空质粒注射组小鼠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注射后的10-25 d,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体重均显著高于空质粒注射组(P〈0.05)。在相对日增重率方面,注射后的前15 d内,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的相对日增重率均高于空质粒注射组。【结论】构建的广西巴马小型猪p EGFP-GHRH重组质粒能在一定时间内促进小鼠生长,即GHRH种属差异性小,在动物中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20.
选择肉质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烟台黑猪与引进瘦肉型猪杂交培育品种鲁烟白猪以及国外瘦肉型品种杜洛克、大约克和长白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规范(NY/T821-2004)”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研究不同品种对肌肉鲜味和香味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莱芜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和肌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