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酸杆菌对罗非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罗非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为乳酸杆菌在水产养殖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乳酸杆菌分别按0.1%、0.2%、0.3%的比例添加于饲料中投喂罗非鱼,在饲养20d后分别计算增重率、存活率及饲料系数,并以链球菌悬液进行攻毒试验,统计攻毒后7d内的累积死亡率及攻毒后第2d罗非鱼的肠道菌群。【结果】以添加乳酸杆菌的饲料投喂罗非鱼,其增重率显著高于未添加乳酸杆菌的对照组,饲料系数则显著降低,且随添加比例的增加,罗非鱼增重率呈上升趋势、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链球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添加乳酸杆菌饲料的罗非鱼的抗病力高于对照组,且添加比例越高,抗病力越强。测定罗非鱼的肠道菌群发现乳酸杆菌可有效抑制罗非鱼肠道病菌的增殖。【结论】乳酸杆菌有利于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和提高抗病力,可在水产养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复方蜈蚣藻对罗非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作用,将复方蜈蚣藻分别按1%、2%、3%的比例添加至饲料中,以其投喂罗非鱼,并在饲养20d后以链球菌悬液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以添加复方蜈蚣藻的饲料投喂罗非鱼,其增重率显著高于未添加复方蜈蚣藻的对照组,饲料系数则显著降低;且随添加比例的增加,罗非鱼增重率呈上升趋势,而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链球菌攻毒试验结果也表明,投喂添加复方蜈蚣藻饲料的罗非鱼的抗病力亦高于对照组,且添加比例越高,其抗病力越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证实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商品罗非鱼养殖生长性能、成活率、饲料系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吉富罗非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添加10%、15%、20%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的饵料,以基础饵料为对照,进行商品罗非鱼饲养试验和经济效益分析,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投喂添加10%、15%、20%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商品罗非鱼日增重分别提高1.75%、22.14%和21.36%;成活率明显提高,分别为(96.10±0.60)%、(98.07±0.81)%和(97.67±0.63)%;饲料系数明显下降,分别降低了5.51%、15.14%和15.60%;其饲养经济效益均有提高,且以添加15%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所产生的单位利润最高。【结论】添加适量微生物发酵饲料养殖商品罗非鱼可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和提高经济效益,且以添加15%为宜,可在广西罗非鱼养殖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商品罗非鱼养殖生长性能、成活率、饲料系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吉富罗非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添加10%、15%、20%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的饵料,以基础饵料为对照,进行商品罗非鱼饲养试验和经济效益分析,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投喂添加10%、15%、20%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商品罗非鱼日增重分别提高1.75%、22.14%和21.36%;成活率明显提高,分别为(96.10±0.60)%、(98.07±0.81)%和(97.67±0.63)%;饲料系数明显下降,分别降低了5.51%、15.14%和15.60%;其饲养经济效益均有提高,且以添加15%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所产生的单位利润最高。【结论】添加适量微生物发酵饲料养殖商品罗非鱼可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和提高经济效益,且以添加15%为宜,可在广西罗非鱼养殖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以鲫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添加黄芪、乳酸杆菌和未添加佐剂的一般饲料后,检测各组鲫鱼肠道内乳酸杆菌数量、饲料系数、增重率和成活率等。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黄芪和乳酸杆菌后,鲫鱼肠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增多,而病原菌明显减少;也有利于鲫鱼的生长和成活。  相似文献   

6.
以初始体重(99.98±2.79) g的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对其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2%,0.4%,0.6%,0.8%,1.0%的壳聚糖,连续投喂经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尼罗罗非鱼30d后,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60d后测量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酸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用添加量为0.6%壳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罗非鱼,不仅可以提高生长速度,还能提高受免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7.
复方马齿苋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复方马齿苋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抗病力的作用,将复方马齿苋分别按1%(A组)、2%(B组)、3%(C组)的比例添加于饲料中投喂南美白对虾,与不添加组(D组)作对比试验。饲养20d后的测定结果表明,A、B、C组的南美白对虾增重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饵饲料系数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用溶藻弧菌和白斑病毒做攻毒试验,结果表明A、B、C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酵母多糖-中草药复合制剂对罗非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结构的影响,为罗非鱼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个不同水平的酵母多糖-中草药复合制剂(0.05%、0.10%和0.20%)分别饲养罗非鱼,56 d后测量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血清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和一氧化氮)、血清免疫指标(补体C3、C4,淀粉酶和溶菌酶)、肠道结构(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结果】0.2%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白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浓度、谷草转氨酶浓度、总抗氧化能力浓度、过氧化氢酶浓度、补体C3浓度、补体C4浓度、溶菌酶活性和绒毛高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37%、3.50%、17.42%、31.47%、32.47%、21.29%、121.43%、6.26%、13.06%、19.50%和25.2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酵母多糖-中草药复合制剂,能有效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紫萍(Lemna polyrhiza)替代饲料对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鱼种生长的影响,在传统罗非鱼饲料中分别添加0、10%、15%、20%、25%、30%的紫萍DW2602干粉,按照鱼体质量2.5%、3%和4%的投喂量饲喂罗非鱼鱼种40 d,对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脏体比等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添加紫萍DW2602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3%,粗脂肪含量下降了0.9%,赖氨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总量增加了0.1%。当浮萍替代率为20%、投喂量3%时,促进生长作用最显著,与投喂普通饲料相比,增重率提高了57.5%,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提高30.3%,肥满度和脏体比分别比对照组下降6.4%和5.5%。说明传统饲料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紫萍干粉,能促进罗非鱼生长。  相似文献   

10.
β-葡聚糖和乳酸杆菌对鲫协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别喷有β-葡聚糖、益生菌制剂、β-葡聚糖与益生菌制剂联合以及不添加佐剂的一般饲料分别投喂鲫Carassius auratus,检测各试验组鲫肠道菌群、增重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联合投喂,鲫肠道中好氧菌总数极显著减少(P<0.01),厌氧菌总数、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数量显著增加(P<0.05),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数量显著减少(P<0.05);联合制剂中对鲫肠道菌群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益生菌,β-葡聚糖能协同益生菌减少鲫肠道的好氧菌,促进益生菌对鲫肠道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都能提高鲫对饲料的利用率,促进鲫生长和成活;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联合对鲫的生长和成活的促进作用,比单独使用效果要显著得多。将β-葡聚糖和益生菌制剂配成复合型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流水条件下,研究微生态制剂EM菌饲料对贵州山区杂交鲟鱼生长性能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鲟鱼养殖产量和养殖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初始体重为13.30~15.28g的杂交鲟鱼为研究对象,使用EM菌液与蒸馏水混合配制浓度为3%(T1)、6%(T2)和9%(T3)的混合溶液,按1︰5比例(V/M)将混合溶液与鲟鱼配合饲料混合充分搅拌,阴凉处风干后投喂鲟鱼;对照以蒸馏水与饲料混合风干后投喂,投喂时间55d。【结果】投喂EM菌饲料后,杂交鲟鱼的相对增重率(568.04%~585.54%)、特定生长率(3.45%~3.50%)、平均日增重(1.49~1.51g)、成活率(97%~99%)等生长指标均高于饲喂无EM菌饲料的杂交鲟鱼,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明显提高,以T2效果最好,3种酶活性提升均达30%以上。【结论】投喂含有微生态制剂EM菌饲料能有效提高贵州山区杂交鲟鱼生长机能以及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研究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 性能、肠道结构和肝脏 GH 和 IGF-1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的适宜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 【方法】采用 3 因素 2 水平交互设计 8 个处理(Ⅰ ~ Ⅷ),养殖 8 周后,评估大口黑鲈特定生长率、摄食率、 饲料系数、存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肠道组织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以及肝脏生长因子 GH 和 IGF-1 基因表达量。【结果】主效应仅养殖密度对摄食率的影响和投喂频率对肥满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交互 效应仅对肥满度有显著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Ⅴ生长性能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中特定生长率 显著高于处理Ⅱ、Ⅳ、Ⅵ、Ⅷ,分别提高 10.16%、10.61%、9.27% 和 8.4%;摄食率显著高于处理Ⅰ、Ⅱ、Ⅳ、 Ⅵ,分别提高 10.94%、27.02%、26.45% 和 17.38%;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处理Ⅳ、Ⅶ、Ⅷ,分别降低 7.87%、8.89% 和 8.89%。而处理Ⅰ生长性能与处理Ⅴ相比,仅摄食率显著降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并无显著差异。主效 应和交互效应对肠道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以及肝脏 GH 和 IGF-1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处理Ⅴ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处理Ⅳ、Ⅵ、Ⅶ,处理Ⅰ、Ⅴ绒毛宽度均显著高于处理Ⅲ,处理Ⅰ、Ⅲ肌层厚度 均厚于处理Ⅶ,其他各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处理Ⅰ和Ⅴ的肝脏 GH 和 IGF-1 基因表达量高于其他处 理。【结论】 大口黑鲈最适宜的投喂频率为 2~3 次 /d,水温为 25 ℃,150 L 水体养殖 25 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肌醇水平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reochromis aureus)生长、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罗非鱼脂肪肝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奥尼罗非鱼的养殖效益。【方法】分别以肌醇添加量为0.00%、0.01%、0.02%、0.03%和0.04%的饲料进行奥尼罗非鱼养殖试验,70 d后心脏采血,用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生化分析,同时解剖取鱼体背部肌肉和肝脏,烘干后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结果】当肌醇添加量为0.03%时,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达到峰值[(5196.30±716.68)%],饲料系数(1.47±0.04)、肝体比[(3.31±0.03)%]、肝脏脂肪量[(39.20±6.03)%]相对较低,血清胆固醇浓度较高(3.96±0.37 mmol/L),但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相对较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汁酸等的活性也相对较低。【结论】饲料中肌醇的添加量要严格控制,同时要注意选好肌醇的添加时机,根据奥尼罗非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及环境条件下的实际需要量进行添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冰鲜杂鱼和配合饲料对钝吻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ae)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同一批培育的钝吻黄盖鲽幼鱼(体长为10.16 cm±0.06 cm)为研究对象,经42 d的投喂试验,采用体尺性状测量、肠道组织石蜡切片制作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了冰鲜杂鱼(FF组)、配合饲料(CF组)及二者混合投喂(MF组)对钝吻黄盖鲽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冰鲜杂鱼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幼鱼肠道及其菌群结构分析显示,投喂冰鲜杂鱼能显著提高幼鱼肠道绒毛长度和基层厚度(P<0.05),提高幼鱼肠道菌群多样性,并促进红杆菌科等有益菌在肠道中的分布;混合投喂组各项指标介于冰鲜杂鱼组与配合饲料组之间。研究表明,在钝吻黄盖鲽的养殖过程中,可在配合饲料中适量添加红杆菌科的有益菌以促进钝吻黄盖鲽的生长和营养吸收,而钝吻黄盖鲽人工配合饲料的配方还应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15.
埃及水产科研人员在豆饼中添加赖氨酸代替鱼粉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配制的5种饲料均含蛋白质33%,含总能量20.16MJ/kg。饲料1含鱼粉20%、豆饼30%;饲料2、3、4、5分别含豆饼(%)55、54、53、52,分别添加L-赖氨酸(%)0.5、1.0、1.5、2.0,试验10周。测出投喂含豆饼55%并添加L-赖氨酸0.5%的饲料2组鱼的体重、体长、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换率、蛋白质效率及摄食量最高,鱼体蛋白质含量与投喂鱼粉饲料的鱼近似,且对饲料中的蛋白质、脂类和能量的消化率最高。试验结果证明,55%的豆饼添加0.5%的L-赖氨酸可完全代替鱼粉养殖尼罗罗非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基础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益生菌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为益生菌在罗非鱼饵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20尾奥尼罗非鱼种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种,采用网箱养殖,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0.3%、0.4%、0.5%、0.6%和0.7%复合益生菌,饲养102 d后测定各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指标和肠道蛋白酶活性,并建立曲线回归模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组罗非鱼平均增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提高的最大幅度分别为11.98%、19.43%和6.99%,饵料系数最大降幅为9.77%,肠道蛋白酶活性提高的幅度为29.54%~49.81%.回归分析复合益生菌添加水平与罗非鱼平均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肠道蛋白酶活性、饵料系数的相关性,得知复合益生菌在罗非鱼基础饵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40%~0.66%.[结论]在基础饵料中添加适量(0.40%~0.66%)的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和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饵料系数,进而节约饵料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高位池养殖凡纳滨对虾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肠道上皮细胞及菌群结构的影响,为对虾健康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加菌组和对照组,饲料投喂频次为每天3餐,试验周期设为60 d。加菌组每天早上添加1%的丁酸梭菌拌料投喂,饲喂3 d后停3 d菌剂拌料投喂,以此为1个周期;对照组不添加丁酸梭菌。分别于0和60 d取样测定对虾体重和体长,并取对虾肠道进行组织切片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加菌组对虾的终体质量和终体长分别达9.54±0.38 g和9.12±0.12 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0.36 g和8.25±0.10 cm (P<0.05,下同)。加菌组对虾的食物肠道饱满,肠道上色素呈稳定规则的星状结构,而对照组出现空肠现象,肠道上色素呈淡红色,且分散无固定的形态。加菌组对虾的肠道上皮细胞高度可达40 μm,显著高于对照组(10 μm)。在对虾肠道细菌群落结构方面,60 d时,加菌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0.44%和18.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5%和3.05%,而加菌组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0.03%和15.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25%和38.23%。在属水平上,60 d时,加菌组梭菌属(Clostridium)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分别可达22.49%和26.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2%和0.03%,而弧菌属(Vibrio)和Candidatus Bacilloplasm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16%和9.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9%和55.81%。【结论】通过在饲料中添加1%丁酸梭菌可显著提升对虾生长性能,增加肠道上皮细胞高度,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相似文献   

1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投喂添加不同浓度甲基睾丸酮(MET)饲料的罗非鱼鱼苗、随机采取的罗非鱼成鱼及其跟踪饲料进行检测。刚孵化的罗非鱼鱼苗投喂添加不同浓度MET饲料30 d后,HPLC检测其体内残留量。继续投喂未添加药物的饲料,30 d后再次检测MET残留量。分别从不同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罗非鱼主要养殖产地,随机抽取罗非鱼成鱼样品,并从养殖产地随机抽取追踪饲料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MET残留。结果表明,投喂30 d后的罗非鱼苗种,对照组无MET残留,其余5个添加MET试验组的MET残留量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继续投喂未添加MET的正常饲料30 d后,所有试验组均无MET残留;从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及各个养殖基地随机抽检的罗非鱼样品及其跟踪饲料中MET阳性率为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乳酸杆菌对肉鸡肠道、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将体重相近的1日龄湘黄鸡4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乳酸杆菌,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和0.01%乳酸杆菌制剂,空白组不进行T-2毒素攻毒,其他组分别在试验16 d开始灌服T-2毒素(Sigma),连续15 d。试验结果表明:在攻毒后试验组湘黄鸡增重显著高于未添加乳酸杆菌的对照组,其他一些指标的测定数据也优于或显著优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对T-2毒素诱导的鸡肠道屏障功能损伤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并改善了湘黄鸡的增重与肉品质。  相似文献   

20.
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对水质及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絮团的原理,探讨了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对水质及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的影响。试验分A、B、C 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在室外水泥池中饲养体质量为(10.5±0.2)g的新吉富罗非鱼,各组投喂同种商品饲料,其中对照组投喂正常量(日投饲量为鱼体总质量的8%~10%),A组投喂正常量,B组投喂正常量的80%,C组投喂正常量的75%,且A、B、C组水体中同时泼洒饲料投喂量30%的小麦淀粉(用池水混匀泼洒),而对照组不泼洒小麦淀粉。试验共进行36 d,分6次检测养殖池水质,并分析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C组水体中总氨氮(NH4+-N)、亚硝酸盐(NO2--N)含量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B、C组水体中硝酸盐(NO3--N)、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絮体体积、悬浮物和异养细菌总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C组鱼的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12.96%和17.04%,而蛋白质效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4.91%和21.04%(P<0.05)。本研究表明,养殖水体中添加小麦淀粉作为碳源,可降低三态氮含量,改善水质,并生成鱼类可食用的絮团,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