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明确丽江烟区烟叶质量特征,合理科学使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对2009~2010年丽江4县1区生产的云烟87、云烟85和云烟97等3个主栽品种的优质烟叶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检的75种致香物质中,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为427.19μg/g,占73.82%;醛酮类共39种,51.68μg/g,占8.93%;醇类9种,49.75μg/g,占8.60%;酯类及内酯类7种,15.58μg/g,占2.69%;酸类4种,21.77μg/g,占3.67%;酚类3种,1.87μg/g,占0.32%;氮杂环类9种,2.00μg/g,占0.35%;芳香烃类3种,8.83μg/g,占1.53%。(2)3个主栽品种中,云烟87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为638.30μg/g,其次是云烟97,为535.09μg/g,最低是云烟85,为51000μg/g。烟叶致香物质含量高原平坝区最高,湿润河谷区最低,分别为659.55μg/g,533.25μg/g,3个生态区变异系数分别为0.20,0.18,0.11。(3)致香物质随海拔的升高没有太明显的变化规律,含量集中在500-650μg/g范围内。(4)丽江烟区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钾含量较适宜,氯含量偏低,各类致香物质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化学成分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基追肥比例对云烟87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为贵州省春旱烟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大田施肥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追肥比例的增加,云烟87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率随之提高,T4(基追比7:3)表现最好,产量较其他处理高269.3~515.3 kg/hm~2,均价较其他处理高0.6~1.3元/kg;化学成分及协调性综合评价下部叶T1(不追肥)表现相对较好,中、上部叶T4表现相对较好;评吸质量随追肥比例的增加总体差异不大,以T2(基追比9:1)、T4表现略好。总体来看,在本试验范围内,基追比为7:3时更有利于春旱烟区云烟87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 h、54℃持续12 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 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 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追肥比例与追肥次数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追肥比例和追肥次数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基追肥比例的减少,烤烟的蛋白质呈减少趋势,还原糖、总糖呈增加趋势;随追肥次数的增加,蛋白质、总氮、烟碱呈增加趋势,钾、氯、糖碱比、氮碱比呈减少趋势;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随基追肥比例减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追肥次数对其影响不明显;棕色化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总量1次追肥处理大于2次追肥处理,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2次追肥大于1次追肥,随基追肥比例减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随基追肥比例减小与追肥次数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从烟叶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方面分析,以基追肥比例80∶20和1次追肥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冬小麦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时期、基追比例及施用量,增加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追肥时期(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基追比(6∶4和5∶5)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下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追肥时期、基追比例和施氮量均影响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并且存在互作效应;追肥时期、基追比例和施氮量对各器官氮素积累量的影响基本表现为: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基追比6∶4基追比5∶5以及施氮量为225 kg/hm~2时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冬小麦适宜的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基追比为6∶4、施氮量225 kg/hm~2,该氮肥运筹方式下,其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为250.30 kg/hm~2。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合理施氮和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施用腐熟秸秆对烤烟品质的影响,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同腐熟秸杆用量0 kg/hm2 (CK)、3 750 kg/hm2(T1)、7 500 kg/hm2(T2)、11 250 kg/hm2(T3)共4个处理,研究腐熟秸秆施用对烤烟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含量、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2、T3的还原糖与总糖比值比CK分别提高5.06%和4.94%,糖碱比处理T3比CK提高了23.39%,钾含量处理T2和T3相对于CK分别提高22.26%和16.12%;处理T2香气物质总量为675.20 μg/g,相对于对照提高了32.36%,各处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杂气和燃烧性得分均以处理T2最高,处理T2的感官质量总得分也最高,为62.71,其次为处理T3,总得分为62.43。综合来看,施用腐熟秸杆可以提高烤烟品质,施用量为7 500 kg/hm2最佳,结果为河南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建立云南曲靖烤烟增产增效和环境友好的养分管理模式。【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在常规施肥量(全部基施)的基础上扣减氮磷钾肥用量(10%、20%、30%、100%)及氮肥基追比(基肥∶追肥为70%∶30%和30%∶70%)对烤烟产质量及氮磷钾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减施氮磷钾肥10%~20%+氮肥基追比70%∶30%能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提高烟叶等级结构、产量、产值及氮磷钾养分利用率,使中部和上部烟叶总糖、还原糖、氧化钾含量升高,降低烟叶总氮、烟碱含量,对烟叶水溶性氯含量无影响,使中、上部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在氮磷钾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高追氮比例降低了烤烟的产量及养分利用。【结论】在氮磷钾常规施肥的情况下,减施氮磷钾肥10%且低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烟叶产值、烟叶品质及肥料利用率。最佳养分管理模式罗平点为施纯N 63 kg/hm~2、P_2O_5 126 kg/hm~2、K_2O 189 kg/hm~2;沾益点为施纯N 94.5 kg/hm~2、P_2O_5 189 kg/hm~2、K_2O 283.5 kg/hm~2,氮肥基追比均为70%∶30%。  相似文献   

8.
基追肥比例和施肥方法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追肥比例和施肥方法对烟叶产质量有明显影响.基追肥比例为7∶3时,烟碱含量明显低于6∶4,其中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降低最为明显,其次为中部烟叶,对下部烟叶的影响较小;在评吸结果上,基追肥比例也以7∶3好于6∶4,其差异明显.基肥条施没有对烤烟产质量带来理想的效果.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对烤烟的影响表现的最稳定,不仅对烟叶产值和均价有所提高,并且改善了烟叶的吃味,减少了杂气和降低了刺激性.根外追肥虽然不能改变烤烟的农艺性状和产质量性状指标以及烟叶的化学成分(常规),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烟叶的香气量,改善烟叶的香气质,但与此同时烟叶的刺激性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中性致香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吉林敦化烤烟烟叶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技术对2006~2007年5种施氮水平处理下烟叶中中性致香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单料烟进行了感官评吸。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叶中中性致香物质成分的总含量是增加的,到达中等施氮(纯氮90kg/hm2)水平时,烟叶香气物质成分总量积累达到高峰,之后,烟叶中总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明显下降趋势;不同施氮水平相比较,以中氮处理(处理③)烟叶中的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最高,其次是中低氮处理(处理②)和中高氮处理(处理④),施氮不足(处理①)或过量(处理⑤),烟叶香气质量均最差。进一步的评吸结果也表明,烟叶感官质量的变化与香气物质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明确硃砂烟最适宜的氮肥施用策略,试验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设置了3∶7、4∶6、5∶5、6∶4、7∶3的氮肥基追比,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对烤烟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光合特性、经济性状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基施比例的增加,烟株叶面积呈增大趋势,光合特性指标呈先增后降趋势,氮肥基追比为6∶4和7∶3时烤烟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基追比为5∶5和6∶4时烟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田间观察发现,各处理的病害发生程度均较轻;氮肥基追比为6∶4和7∶3时,烤烟各项经济性状指标表现较好;氮肥基追比为6∶4和7∶3时,烟叶的还原糖、总氮、氯含量及糖碱比均处在优质范围内,钾含量只有氮肥基追比7∶3的处理符合优质标准,整体看来氮肥基追比7∶3的处理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最为协调。综上所述,在该试验条件下,硃砂烟最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为7∶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索新的烤烟常见致香物质分类方法。[方法]以烤烟中常见的64种致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描述,并以中国云南省13个产烟地区的71份C3F和64份B2F烟叶为材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致香物质含量在其中的分布。[结果]以分子量为指标,64种致香物质可以通过聚类分析被分为3类,第一类是高分子量、高沸点,包括12种致香物质,平均分子量为(281.308±21.536)℃,平均沸点为(371.311±29.904)℃;第二类是低分子量、低沸点,包括27种物质,平均分子量为(103.722±13.115)℃,平均沸点为(176.132±42.342)℃;第三类是中等分子量、中等沸点,包括25种物质,平均分子量为175.393±24.906,平均沸点为(250.562±45.431)℃。大分子量致香物质含量以中部烟叶(547.344±224.391)μg/g显著高于上部烟叶(477.549±182.066)μg/g,小分子量致香物质含量以中部烟叶(17.46g±3.459)μg/g显著高于上部叶(15.936±3.456)μg/g,中等分子量致香物质含量以中部烟叶(44.931±8.953)μg/g极显著高于上部叶(37.997±6.042)μg/g。[结论]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致香物质的分类方法,为特色烟叶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烤烟物理性状和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香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低于60 kg/hm2时烟叶物理性状较差,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组成不够协调;施氮量67.5 kg/hm2时烟叶致香物质总量高于施氮量60 kg/hm2处理,而施氮量60 kg/hm2时烟叶物理性状较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和棕色化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组成较为协调,感官评吸香气质纯净,香气量较足.表明施氮量60 kg/hm2能较好地满足烟草生长发育,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装烟方式对烤烟烘烤烟叶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装烟方式和烤烟中烟叶品质形成的机理,进一步提高烤烟烘烤烟叶质量和安全性。【方法】研究普通挂竿(T1)、密集挂竿(T2)和散叶插扦(T3)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类胡萝卜素和叶表提取物组分含量的变化,分析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中性香味物质、烟气有害成分含量及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烘烤中T3处理烟叶失水较慢,48—72 h与T2处理差异显著(P<0.05)。T3处理烘烤中烟叶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含量降幅分别为62.91%和69.45%,大于T1(57.59%、65.19%)和T2处理(57.59%、60.31%),烤后烟叶含量最低。T1和T3处理烤后烟叶腺毛分泌物含量较高,损失率分别为8.82%和10.52%,T2处理含量最低,损失率为54.05%;T3处理烤后烟叶表面烷烃类含量最高,损失率为13.80%,T2处理最低,损失率为58.91%。T3处理烤后烟叶糖碱比值(10.67)较适宜,感官评吸分值(60.75分)和中性香味物质含量最高(1 186.65 μg•g-1)。不同处理烤后烟叶烟气羰基化合物含量大小表现为:T3(1 034.08 μg•cig-1)<T1(1 144.76 μg•cig-1)<T2(1 251.19 μg•cig-1),其中T1和T2差异显著(P<0.05);烟气酚类物质含量大小表现为:T3(149.93 μg•cig-1)<T2(157.71 μg•cig-1)<T1(175.60 μg•cig-1)。T3处理巴豆醛、CO和苯并[a]芘含量最低;T2和T3处理HCN含量较低,且显著低于T1处理(P<0.05)。【结论】与T1和T2相比,T3处理烘烤中烟叶失水较慢,类胡萝卜素降解较充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香味物质含量和感官评价分值较高,烟气有害成分含量较低,烤后烟叶质量综合评价最佳。  相似文献   

14.
《农技服务》2016,(3):112-113
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对烤烟生物学性状影响较小,但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对团棵期农艺性状影响较大,对现蕾期和平顶期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对平顶期有效叶数影响较大。本试验中高施氮量的T2、中施氮量的T3和低施氮量的T7表现较好。在施氮量为6kg/667m2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有随着追肥比例增加(50%-100%)而降低的趋势。在低施氮量3kg/667m2的条件下,追肥比例较高的T7和T8表现较好,施氮肥应该以追肥为主,基肥为辅。推荐当地的施肥应该降低氮肥用量,控制在4-6kg/667m2,同时氮肥后移,适当加大追肥比例。  相似文献   

15.
白银市沿黄灌区胡麻氮肥基施与追施比例及追肥时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白银市黄河灌区适宜量的氮肥在胡麻生产中最佳基肥比追肥例及追肥时期。结果表明:氮肥用作基肥的比重越大,胡麻产量水平越低,基追比为3∶7,胡麻枞形期、现蕾期和盛花期分3次按5∶3∶2的比例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金优163和新两优6号为材料,在不同土质土壤肥力中等的水稻田中进行基追肥不同比例试验,研究了肥料基追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均表现以大比例基肥较好,处理3(基追比7∶3)和处理4(基追比6∶4)的产量及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当地农民按基追肥比例7∶3或6∶4施肥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直播条件下,苗期防涝排水会增大稻田氮素流失风险,适当调整氮肥基施和追施的比例,可降低这种风险。在N、P2O5、K2O用量分别为180、75、105 kg·hm-2的条件下,以江汉平原稻田氮肥习惯施用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6∶4∶0)为对照(CK),另设7个氮肥基追比的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T1,4∶6∶0;T2,4∶4∶2;T3,4∶2∶4;T4,2∶6∶2;T5,2∶4∶4;T6,0∶8∶2;T7,0∶6∶4),开展田间试验,实测不同处理下氨挥发损失、氮径流损失和水稻成熟期的产量。结果表明:T7处理总氮径流流失最小(8.79 kg·hm-2),T3处理的氨挥发损失最小(11.90 kg·hm-2),T7处理总的氮素损失最小(22.89 kg·hm-2),T4处理的产量最高(9 270.0 kg·hm-2)、T5处理的产量次之(9 150.0 kg·hm-2)。综合考虑氮素损失和水稻产量,推荐基肥、分蘖肥、穗肥中氮素的施用比例为2∶6∶2或2∶4∶4。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香型和不同部位烤烟的香气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建立起中上部烟叶香型风格定量判断的数学模型。[方法]以中国11个主要产烟省的13个地区的63个C3F和65个B2F烟叶作为校正样品,并以67种致香物质为指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香型烤烟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函数,并分别利用21个C3F烟叶和19份B2F烟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中上部烟叶的大部分致香物质含量占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变异系数小于相对应的致香物质绝对含量,且在中上部烟叶中比例超过1%的物质只有苯甲醇、茄酮、β-大马酮、新植二烯、金合欢基丙酮A、十六酸、寸拜醇、亚麻酸甲酯、西柏三烯二醇,且在不同部位烟叶中,主导某种香型的致香物质种类不同;在分别以中部叶和上部叶致香物质含量和比例为判断指标构建判别函数时,各引入了11种、18种、7种、11种致香物质指标,并以构建的模型对新样本进行预测,其整体准确率分别为:91.7%、100%、91.7%、91.7%。可见,影响中部烟叶香气风格特征的致香物质指标明显多于上部叶,但在中部叶中采用致香物质比例作为判别指标能明显提高其判别准确率。[结论]该研究为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与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豫南地区小麦生理特性、品质和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以偏弱筋品种信麦129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纯氮量N0(0 kg/hm2)、N1(97.5 kg/hm2)、N2(195 kg/hm2)、N3(292.5 kg/hm2)、N4(390 kg/hm2)和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7∶3∶0、6∶2∶2、5∶3∶2、4∶3∶3)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小麦冬前、返青和拔节末期的生长发育,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在越冬期、拔节期的分蘖数、次生根数显著增加(P<0.05)。而在相同施氮量下,基追比为7∶3∶0能有效促进小麦分蘖、次生根发育和株高增长。而在相同施氮量下,基追比为6∶2∶2能最大程度提高籽粒面粉蛋白含量。研究也表明,小麦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同时也会增加肥料成本。综合分析,当施氮量为N2(195 kg/hm2)且基追比为7∶3∶0(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时,粗蛋白含量、降落数值和湿面筋含量符合国家...  相似文献   

20.
以洛阳烟区49个土壤样品及其相对应地区烤后烟样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和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洛阳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08±2.96)g/kg,变异系数为22.65%,总体可满足优质烤烟生产需求。(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香气物质含量有着密切联系,当土壤有机质含量>15 g/kg时,该组样品的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总致香物质含量均高于有机质含量<10 g/kg、1015 g/kg的组别,其类西柏烷类含量则低于另外2组;苯丙氨酸类、新植二烯和总香气物质在组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类胡萝卜素类、类西柏烷类、棕色化产物类则在组间的差异不显著。(3)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香气物质总量相关性显著,与类西柏烷类和棕色化产物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