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利用立体生态净化床处理含锶、铯废水。[方法]分别采用种植吉祥草、吊兰、水花生、吊竹梅、凤眼莲的立体生态净化床系统,对含锶、铯废水的净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不同植物系统对含锶、铯废水净化效果各不相同,吉祥草、吊兰、水花生、吊竹梅、凤眼莲系统对水体中Sr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48.7%、46.1%、38.8%、45.8%和31.7%;对Cs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60.0%、56.7%、45.0%、42.1%、20.3%。其中,以种植吊兰的生态净化床处理效果最好,地上部对Sr、Cs的富集量分别为223.54和18.63 mg/kg,可作为后期研究对象。[结论]该研究为含锶、铯废水的处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净化修复效果,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至劣Ⅴ类水配制5种不同浓度梯度的废水进行水培试验,考察凤眼莲对不同初始浓度废水中COD_(cr)、TN和TP的净化效果。当废水COD_(cr)、TN、TP初始浓度分别为25.720~136.040、1.263~32.011、0.942~4.111 mg/L时,凤眼莲对COD_(cr)、TN和TP的净化处理效果良好,去除率随初始浓度升高而呈增加趋势,最高可分别达到80%、97%和98%,表明凤眼莲对不同浓度的富营养化水体都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尤其适于净化修复劣Ⅴ类水质水体。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培的方法对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在不同Cu2+质量浓度和不同pH条件下进行培养,研究了凤眼莲对水体Cu2+的吸收特性以及Cu2+质量浓度、pH对凤眼莲吸收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眼莲在短期内对含铜废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Cu2+质量浓度为2.00、4.00和8.00mg/L时凤眼莲对Cu2+的总去除率分别达91.38%、91.64%和77.64%;在铜离子浓度为4.00mg/L,pH为4.0、5.5和7.0时,凤眼莲对Cu2+的总去除率分别为88.02%、93.15%和81.32%。凤眼莲对含铜废水的净化主要依靠根的吸收富集,但当Cu2+质量浓度高于20mg/L时,凤眼莲植株受害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漂浮植物在净化藻华养殖废水过程中对潜在病原菌和致病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漂浮植物凤眼莲能够显著降低藻华养殖废水中潜在病原菌的总体水平,但是其中的弓形菌属、螺杆菌属、肠杆菌属细菌水平在凤眼莲处理的12~18 d内出现短暂增长,而密螺旋体属和假单胞菌属细菌水平在凤眼莲处理的30 d时分别攀升至同期藻华养殖废水对照的(6.2±3.5)倍和(44.6±20.9)倍。漂浮植物凤眼莲处理后,藻华养殖废水中与人类代谢、传染和免疫疾病相关的基因水平逐渐低于对照,但是与人类神经疾病相关的基因水平与同期对照相比却提升了36.77%±6.91%。可见,仅靠漂浮植物净化处理不能完全消除养殖废水排放病原菌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屠宰废水特点了解、微生物处理屠宰废水优势菌选育,挑选出处理屠宰废水的优势菌种。研究表明,大肠杆菌为最优菌、白色葡萄球菌次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处理大型养猪场废水的有效方法。该系统通过建立起一连串生物链 ,主要用驯化后的凤眼莲根系吸收有机物及其它物质 ,形成生物动态平衡 ,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凤眼莲又为畜牧场提供辅助饲料 ,该系统具有耗能少 ,处理效果好 ,且能美化环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污水净化过程中凤眼莲根区微生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凤眼莲净化污水时,根区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制约着凤眼莲及其根区微生物的净化效能,随温度升高,净化速度加快.凤眼莲根区细菌总数始终高于真菌总数,在污水净化中表现为主导作用.污水净化初期凤眼莲根表微生物增长迅速,随污水的不断净化,微生物逐渐减少,净化后期部分水体微生物呈现2次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8.
于2017年6月1日至7月21日,以凤眼莲作为供试材料,进行凤眼莲净化农村污水的实验,分析凤眼莲对农村污水中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对凤眼莲净化污水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对农村污水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去除率因温度不同有一定差异,在适宜温度下凤眼莲具有较强的净化污水效果,对TN、TP、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53%、84.55%、64.88%和58.87%。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不同生长阶段凤眼莲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研究植株吸收氮、磷能力对去除水体营养盐的贡献,以及对底泥营养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富营养化水体初始氮浓度增加,不同生长阶段凤眼莲吸收氮量占水体可溶性总氮(TDN)去除量的比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不同生长阶段凤眼莲吸收作用在净化不同浓度氮的效率和贡献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低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三个生长阶段凤眼莲对水体TDN、TDP去除效果和效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净化中、高浓度水体氮时(TDN浓度约为7、13 mg·L-1),生长初期凤眼莲对水体TDN在实验前期的净化效率明显高于生长后期,而生长中期净化效率最慢,但在实验中、后期各生长阶段凤眼莲净化速率趋于一致。在中等氮浓度水体中(TDN浓度约为7 mg·L-1),凤眼莲吸收氮量占水体氮损失量百分比为生长后期生长中期生长初期。种植凤眼莲水体中底泥总氮、总磷含量均显著降低;凤眼莲对磷吸收量高出水体可溶性总磷(TDP)损失量,不同生长阶段凤眼莲吸收作用对消减水体磷的贡献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说明生长初期凤眼莲通过主动吸收净化高浓度水体氮的速率最快、贡献最高,而通过凤眼莲根系调节的生物脱氮途径理论上较弱,凤眼莲不仅能够快速去除上覆水体中的磷,而且能够吸收底泥中的磷。  相似文献   

10.
水生植物对不同氮磷水平养殖尾水的综合净化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用于不同氮磷浓度畜禽养殖尾水的生态浮岛优势物种,选取水芹、凤眼莲、鸢尾、再力花、黄菖蒲5种挺水植物和狐尾藻、伊乐藻、金鱼藻3种沉水植物,通过模拟实验考察了这8种植物在不同氮磷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及其对水中氨氮(NH4+-N)、总磷(TP)、COD的去除效率,并对其进行曲线回归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水生植物对畜禽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净化功能。结果表明:凤眼莲、再力花在较低氮磷水平(NH4+-N 80~120 mg·L-1,TP 8~16 mg·L-1)下的去除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水生植物;水芹和黄菖蒲在较高氮磷水平(NH4+-N 180~220 mg·L-1,TP 30~35 mg·L-1)下的去除效果较好,并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沉水植物中狐尾藻净化效果较好,生物量增长显著(P<0.05);凤眼莲在实验过程中虽净化能力良好,但易引发次生环境问题,应谨慎选择,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1.
凤眼莲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凤眼莲对氮、磷、钾、钙等多种无机元素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其中对大量元素钾的富集作用尤为突出。在现有凤眼莲资源化利用方式中,较为简易而普遍的是用其堆制有机肥及生产沼气,也可直接利用其干粉或将燃烧后的灰分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使用。由于凤眼莲含有较高的粗蛋白、粗纤维及粗脂肪,可用作饲料。利用其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收获后的凤眼莲可以加工成重金属或染料的吸附剂,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或染料废水的治理。在凤眼莲单一利用方式的经济效益有限、彻底有效的利用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加快开发可行的综合利用方式迫在眉睫。开发以钾产品为龙头的无机化工产品和商品化的重金属吸附剂或离子交换树脂可能是凤眼莲综合利用的2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域水葫芦的分布·影响·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体中的水葫芦属"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因其生长繁殖迅速,在诸多水域泛滥成灾,已对我国水体生态平衡构成重大威胁。在充分分析水葫芦在我国分布状况、繁衍趋势及入侵风险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水葫芦泛滥对水体动力状态、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概述了水葫芦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3种漂浮植物凤眼莲、水花生、槐叶萍在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污水中氮、磷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凤眼莲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较好,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对氮、磷的吸收能力最强;水花生和槐叶萍次之。  相似文献   

14.
葛绪广  王国祥  李振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87-5288,5291
[目的]研究凤眼莲残体对城市河道有机物的影响。[方法]监测调查污染河道内凤眼莲死亡前后水体有机污染主要指标的变化,探讨凤眼莲残体对污染河流有机污染的影响。[结果]在调查河段,凤眼莲的腐烂分解主要发生在生长后第2年2~4月,对河流水体的有机污染也主要集中在此期间;凤眼莲残体导致水体高锰酸钾指数(CODMn)、5d生化需氧量(BOD5)略有增加,在4月份各监测点的CODMn、BOD5均达年度最大值;凤眼莲死亡分解对下游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凤眼莲死亡引起的二次污染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放射性锶的富集动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水生植物卡州萍、水葫芦和金鱼藻对水体中 89Sr的富集动态。结果表明 :水体中 89Sr的比活度由于水生植物和底泥的吸收或吸附作用随时间而减少 ;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 89Sr均具有一定的的富集能力 ,CF值多在 1 0~ 2 0之间 ,最大不超过 3 0 ,经综合比较 ,其中水葫芦的富集能力优于卡州萍和金鱼藻 ,因此可选用水葫芦作为净化水体中放射性锶的生物材料。此外 ,底泥对水体中的 89Sr也具有较强的吸附与固着能力。  相似文献   

16.
滇池水葫芦控制性种养适宜区域选择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水葫芦生长适宜区域,在滇池草海与外海共选择了6个试验点,采用围栏控制性种养水葫芦,开展不同水域条件下水葫芦生长特性与氮、磷吸收能力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各试验点中,草海水面平稳,水体接近中性,氮磷浓度最高,是最适宜水葫芦生长的区域,该点水葫芦生物累积量最高,氮磷吸收能力最强;龙门村水域需规模化控养水葫芦形成优势种群,方能与大量富集的蓝藻构成生物竞争;富善村水域风浪拍打造成水葫芦植株损伤严重,不适宜水葫芦生长;白山湾地处湖湾,成片的水葫芦对风浪有消减作用,该点水葫芦生物累积量较大,氮磷吸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试验,比较了凤眼莲和水浮莲2种漂浮性水生植物对滇池草海水体的去氮效果。结果表明,凤眼莲 (Eichhornia crassipes) 和水浮莲 (Pistia stratiotes) 均有较强的水体去氮能力。在水体总氮 (TN) 、溶解性总氮 (DTN) 、硝态氮 (NO3--N) 、铵态氮 (NH4+-N) 初始平均浓度分别为8.40、7.20、4.12、2.59 mg·L-1,凤眼莲和水浮莲种苗投放均为1 kg 的条件下,凤眼莲和水浮莲对水体总氮 (TN) 、溶解性总氮 (DTN) 、硝态氮 (NO3--N) 、铵态氮 (NH4+-N) 30 d 去除率平均分别为74.24%、76.81%、87.62%、80.30%和70.10%、78.89%、94.77%、87.64%。凤眼莲和水浮莲吸收作用带走的氮占水体中总氮损失量的89.39%和82.33%,凤眼莲试验组、水浮莲试验组和对照组沉积物中氮含量占水体中氮损失量比率平均分别为6.94%、11.64%和83.51%,说明凤眼莲和水浮莲能有效吸附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进而减少了水体沉积物的形成,凤眼莲、水浮莲均能显著降低水体DO 及pH 值。虽然凤眼莲和水浮莲均能显著降低水体的总氮浓度,但由于水浮莲植株较脆,综合考虑,故认为大规模控制性种养凤眼莲是一种治理富营养化湖泊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水浸提新鲜水葫芦得到水葫芦粗提液,对粗提液的还原力以及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水葫芦粗提液的蛋白与Vc浓度相同时,水葫芦粗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等于或高于Vc,其清除羟自由基和还原力远高于Vc,且抗氧化活性随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葫芦水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研究水葫芦生物学特性的多态性,以期为研究生态学特性和合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来自鱼塘、污水沟、池塘和清水饲养的水葫芦植株,分别观察根、茎、叶的形态、大小,记录数据并拍照。【结果】水葫芦在有根系和不带有根系的情况下都能萌发新根。水葫芦叶片形态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的表现程度应与养殖的水质相关。水葫芦的叶片生长具有多态性,有独立成叶的或是带有包叶等,并且其中部分叶片在生长过程能形成新的根状茎,长出上长下短的新根,从而发育成新株。【结论】水葫芦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其生物学特性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