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揭示圈养条件下秦岭羚牛冬夏季昼间活动的时间分配状况,以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方法】分别于2006-07和2007-02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全天观察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行为活动规律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夏、冬季白昼秦岭羚牛的活动时间具有相同的趋势,均以休息为主,采食次之;夏季秦岭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分别为每头每天1.92,0.54和0.92次,冬季分别为每头每天1.23,0.31和0.85次;秦岭羚牛每天的活动状况与气温的变化相关。【结论】圈养秦岭羚牛的活动节律受气温影响较大,与野外生存的群体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给羚牛(Budorcas taxicolor)秦岭亚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调查陕西省秦岭羚牛3个野生种群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357bp片段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结果显示,67个羚牛个体碱基组成为A+T的平均含量(56.3%)高于G+C含量(43.7%),3个群体mtDNA控制区的变异位点为60个(约占总位点数的17.29%)。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7 4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052。67个个体分属4个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P)为0.127。说明秦岭羚牛群体mtDNA控制区序列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的基因交流较少,有可能出现近亲繁殖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羚 牛     
羚牛在分类上隶属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羊亚科(Caprinae),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我国是羚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分布区域最大,亚种最多.羚牛有4个亚种,分别为秦岭亚种、四川亚种、指名亚种、不丹亚种,其中秦岭亚种及四川亚种是我国的特有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野生秦岭羚牛瘤胃产甲烷古菌的组成及其多样性。[方法]提取野生秦岭羚牛瘤胃内容物总DNA,选用产甲烷菌特异性引物Met86F和Met1340R,对总DNA进行16S rRNA特异性扩增,构建秦岭羚牛瘤胃产甲烷古菌16S rRNA克隆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PCR-RFLP(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对HaeⅢ酶切带谱不同的菌液进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酶切带谱分析和测序结果的不同,将随机挑取的105个阳性克隆归为14个不同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些克隆序列均位于广域古菌门(Euryarchaeota),隶属甲烷杆菌科(Methanobacteriaceae,65.71%)、Methanomassiliicoccus(29.52%)和Methanosarcinaceae(4.76%)3个科。其中有57个序列与可培养菌相似度在97%以上,分属于Methanobrevibacter millerae、Methanobrevibacter olleyae和Methanobrevibacter thaueri。其余48个序列与未培养菌相似度较高,占11个OTUs。[结论]野生秦岭羚牛瘤胃产甲烷古菌多样性比较丰富,且可能存在新的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5.
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作为"秦岭四宝"之一,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列为易危级物种。本文从秦岭羚牛的生态学、分类学地位、寄生虫病、瘤胃微生物区系、功能基因挖掘及人工圈养等方面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秦岭羚牛的保护和管理提供  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1996年对陕西省秦岭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的扭角羚牛(Budorcas taxicolor)进行了寄生虫学调查研究,其中发现有一种蜱和一种虱与现有资料的记录不相符.经鉴定认为是新种,现将形态特征记述如下.硬蜱科(Ixodidae)血蜱属(Haemaphysalis)的羚牛血蜱新种(H.budorcas sp.nov)体呈黄褐色,无眼。雄蜱体长2.80~3.03mm(包括假头),宽1.90~2.00mm.假头基矩形,基突粗大,末端尖.须肢第2  相似文献   

7.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列为易危物种,但其被盗猎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在打击盗猎时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鉴定证据,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筛选特异的荧光定量PCR引物,以期准确区分羚牛与鸡、牛、羊、猪等家禽家畜的组织样品。结果表明,引物tk-p3和tk-p5在羚牛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鸡、牛、羊、猪,表明其可以在mRNA水平有效区分羚牛与家禽家畜的肌肉组织。但鉴于组织中mRNA容易降解的特性,进一步在基因组DNA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引物tk-p3和tk-p5同样在羚牛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鸡、牛、羊、猪。因此,筛选到的两对特异性荧光定量PCR引物tk-p3和tk-p5可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定羚牛组织,为打击羚牛盗猎行为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增强朱鹮种群的人工繁殖能力和有效的保护这种濒危物种,2007年2月中下旬,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笼养的61只朱鹮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论为:(1)在朱鹮繁殖前期的日活动中,静栖约占55%,运动占15%,其次为取食12%、理羽10%和其他8%.(2) 朱鹮静栖的高峰时间在13:00~14:00;取食有2个较为明显的高峰,分别出现在9:00~10:00和14:00~15:00;运动的高峰在10:00~11:00;理羽的高峰在9:00~11:00;其他行为主要分布在10:00~12:00.(3)朱鹮的活动节律呈现上午强下午弱的趋势.(4)朱鹮繁殖前期交尾的高峰期在上午和下午,中午的交尾次数最少.  相似文献   

9.
利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国内外8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8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61~5.1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81~3.76,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861 1~0.925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03 9~0.697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22 9~0.637 3.表明这8个养殖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2)在对8个群体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进行估算基础上所作聚类分析表明, 8个群体分为两大支,3个"吉富"群体明显聚为一支,其他5个群体聚为一支, 反映了这8个群体的亲缘关系.(3)微卫星引物UNH187可以初步作为区分"新吉富"尼罗罗非鱼和其他尼罗罗非鱼群体的特异性标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同域分布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和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的生境需求,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对小河沟保护区内大熊猫、羚牛和川金丝猴的生境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熊猫、羚牛和川金丝猴在生境利用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与羚牛、川金丝猴相比较,大熊猫对环境有着更多的特殊生境需求。与环境样方(对照)相比较,大熊猫生境中的郁闭度和乔木密度都比较小,竹子盖度和竹子密度都比较大,距离灌木比较近;羚牛生境中的乔木密度比较小;川金丝猴生境中的灌木盖度比较大,距离灌木比较近。  相似文献   

11.
虹鳟是当前全球性养殖品种,采用PCR\|SSCP的方法,分析了甘肃金鳟、道氏虹鳟和美国金鳟三个虹鳟养殖群体各30个个体MHC\|DAB基因第2内含子序列(308 bp)的遗传变异。108个阳性克隆经SSCP筛选及测序,共获得11种不同的核苷酸序列(Ⅰ~Ⅺ),单个个体最多存在4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Ⅱ、Ⅲ、Ⅵ是三个群体共有的;Ⅳ仅存在于道氏虹鳟中;Ⅶ仅存在于甘肃金鳟中;Ⅸ、Ⅹ、Ⅺ仅存在于美国金鳟中。甘肃金鳟、道氏虹鳟、美国金鳟群体内核苷酸多态位点分别为17个、19个、22个,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005、0.008、0.013,平均核苷酸位点差异数(K)分别为1.200、2.000、3.333。甘肃金鳟群体与道氏虹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231),与美国金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539),三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均达到了种群的分化标准(D>0.05)。群体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97,表明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  相似文献   

12.
Lighter variations of pigmentation in humans are associated with diminished number, size, and density of melanosomes, the pigmented organelles of melanocytes. Here we show that zebrafish golden mutants share these melanosomal changes and that golden encodes a putative cation exchanger slc24a5 (nckx5) that localizes to an intracellular membrane, likely the melanosome or its precursor. The human ortholog is highly similar in sequence and functional in zebrafish. The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ancestral allele of a human coding polymorphism predominates in African and East Asian populations. In contrast, the variant allele is nearly fixed in European popul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regional heterozygosity, and correlates with lighter skin pigmentation in admixed populations, suggesting a key role for the SLC24A5 gene in human pigmentation.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稻田福寿螺的有效防控办法,研究了不同养鸭密度、不同放养时间和放养不同品种鸭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稻田养鸭时间为40 d时,对福寿螺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3.94%;当稻田养鸭密度在6~14只/(667m2)时,鸭子对稻田福寿螺的平均防效与养鸭密度和放养时间呈正相关,且平均水稻产量随着...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黄金分割现象,大凡符合或满足黄金分割比例关系组成的任何事物都表现出其内部关系的和谐与均衡。笔者分析了新疆棉花产量组分与黄金分割律的关系,为新疆棉花群体优化调控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研究结果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95个绿豆地方品种的形态特征、主要经济性状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光温反应等,并提出了福建绿豆地方品种分类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6.
对3个野生三角帆蚌种群的贝壳形态及珍珠层颜色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DT)种群贝壳为短圆型,太湖(TH)种群为长扁型,而鄱阳湖(PY)种群介于两者之间;洞庭湖种群的体重指数、壳重指数、壳宽指数及壳厚指数等育珠相关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种群。对壳重的通径分析表明:3个群体中,壳厚对壳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长次之,壳高、壳宽主要通过壳厚和壳长间接影响壳重。在珍珠层边缘区域,后端出现紫色的比例均高于前端(P=0.055)。3个种群珍珠层颜色存在显著的种群特征:鄱阳湖种群中70%个体珍珠层为紫色或淡紫色,而洞庭湖和太湖种群在边缘区前端以白色为主,后端以紫色和淡紫色为主,中央区以紫色和淡紫色为主;在太湖种群中出现特征性的淡蓝色(20%);鄱阳湖种群珍珠层中出现不规则形态的金黄色斑频率最高(100%),洞庭湖种群中出现频率为45%,而太湖种群最低(15%)。综合分析认为:洞庭湖种群育珠相关性状显著优于鄱阳湖和太湖种群,其体型有利于作育珠蚌受体选育,培养大颗粒优质珍珠;太湖种群体型为长扁型,作为小片蚌可以增加小片的数量,且培育淡蓝色珍珠具有一定潜力;鄱阳湖种群珍珠层紫色特征明显,有利于紫色小片蚌品系的人工选育。研究亮点:珍珠颜色是评价珍珠品质及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三角帆蚌3个地理种群的贝壳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并首次研究了贝壳珍珠层颜色的分布特征。不同种群三角帆蚌贝壳形态、珍珠层颜色分布存在明显种群特征,鄱阳湖种群珍珠层颜色以紫色为主,太湖种群出现特征性淡蓝色。本研究结果对开展三角帆蚌珍珠单色品系,如紫色珍珠、白色珍珠或淡蓝色珍珠品系的人工选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金针菇固体培养物经生化水解加工的金菇露营养液,含有18种游离氨基酸,氨基酸总量比栽培的及野生的子实体高1.2-1.85倍,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也比鲜菇高,但在氨基酸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它与鲜菇类似含有多种维生素如 VA 原、VB、VB_2、VC 等,还含有维生素 E,对小白鼠肉瘤 S_(180)、S_(37)及宫颈癌 U_(1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都在40%左右,最高达48.2%。还观察了一些疾病患者服用金菇露后的初步疗效.  相似文献   

18.
福寿螺入侵浙西南地区原因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省丽水地区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与区域分布以及入侵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是福寿螺入侵扩散的根本原因,因而有必要将福寿螺控制在瓯江中下游,使其数量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值,不至于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16种植物对福寿螺的趋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实验室内通过自制的八边形分室趋避试验装置观察研究了16种植物对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的趋避效果。结果表明:福寿螺具有沿壁爬行的偏好性,沿壁爬行的福寿螺数量平均为非沿壁爬行福寿螺数的3.77倍。同时发现,在所选的16种植物中,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a L.)、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L.)2种植物对福寿螺有较大的吸引作用;金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 cv.Dwarf Yellow)、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红龙草(Alternanthera dentata cv.Ruliginosa)、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剑麻(Agave Sisalana Perrine)5种植物对福寿螺有一定的驱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金分割在韭菜盆栽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黄金分割比例为分割线研制的盆钵,与传统盆钵进行了韭菜栽培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黄金分割线盆钵能有效抑制韭菜主根生长、加速2次根的发育与生长,有利于植物对基质中肥料的吸收与利用,促进韭菜的生长发育和经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