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德系西门塔尔牛在中原农区改良本地西门塔尔杂交牛的杂交效果,为养牛业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500头商丘本地西杂牛为母本,以德系西门塔尔牛(Fleckvieh)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杂交改良。测定杂交一代(F1)和二代(F2)各阶段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产奶性能、乳成分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初生时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与西杂牛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杂交后代的体尺、体重在一定程度上超过西杂牛;F1和F2代公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均不同程度高于LSC牛,牛肉的品级提高;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乳品质较高。说明以德系西门塔尔牛为父本改良本地西杂牛不仅可以提高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还可以显著改善其泌乳性能,使杂交后代由单一的肉用型转变为乳肉兼用型,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 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引入我国,但有计划引进西门塔尔牛是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和地方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西门塔尔牛(蒙贝利亚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两万余头,各类杂交改良牛250多万头。西门塔尔牛属于乳肉、肉乳兼用种,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谷,有着良好的宜牧能力和产奶产肉性能。我国自1981年成立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以来,逐步建立和建全了纯繁体系及其杂交改良体系,在纯种繁育上,出现了9600公斤的高产个体,产奶量超过4500公斤的高产群体,平均乳脂率达到4.0%,最高可达7.2%。在杂交改良上,用西门塔尔改良我国黄牛,使其由过去单一的役用逐步转向乳、肉、役  相似文献   

3.
前言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入我国,而后在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从前苏联、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蒙贝利亚牛,引入的西门塔尔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我国西门塔尔牛育种群规模3万头,各代杂交牛  相似文献   

4.
英国短角红牛与秦川牛杂交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从1988年引进英国短角红牛与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推广乳、肉、役兼用型品种,使养牛业从单役用向多用型发展,提高了养牛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英秦杂一代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 杂交情况我们选用英国短角红牛为父本,秦川牛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通过冻精配种,培训技术队伍,改善饲养管理,犊牛早期补饲等技术措施和宣传发动群众,实行优惠配种,采取适当奖励等行政措施,保证了杂交改良工作的顺利进行。英秦杂一代效果明显,深受群众欢迎,获我县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杂交有关数据见表1和表2。2 对改良效…  相似文献   

5.
不同杂交代数肉牛的生产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夏洛来牛是大型肉牛品种,具有体型 大、生长快、瘦肉多等特点,与黄牛进行杂 交改良,杂一代的生产性能比较好。随着杂交改良工作的进展,杂交代数也随着增加。在我国广大牧区和农村的饲养条件下,究竟杂交改良几代较为合适,还需要进行探讨。1980~1981年我们在围场县后沟牧场对夏洛  相似文献   

6.
陇县黄牛乳用杂交改良工作开始于1983年。7年来,奶杂牛存栏数、体型变化、乳用、肉用、役用性能和适应性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对各类奶杂牛泌乳期、各胎次泌乳量进行了对比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奶杂母牛泌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1985-1989年的泌乳记录资料。所用资料要求①父系品种、改良代数、出生日期、胎次、产犊日期、泌乳日期,清楚无误;②以各泌乳期150天的泌乳量做对比数据(泌乳资料中150天乳量数据充足,而其他时间的数据太少,故采用150天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德系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与本地改良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优势,提高康乐县核心群母牛的生产性能,降低母牛饲养成本,增加养殖综合效益。[方法]德系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冻精和政府采购的普通西门塔尔冻精与康乐西杂母牛杂交繁育,比较F1犊牛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德系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受胎率、生长性能,都优于普通西门塔尔牛,显示出较好的杂交优势。[结论]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其后代适应性、抗病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表现较好,在康乐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肉乳兼用型和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与河北省本地西杂牛杂交的改良效果,为河北省培育优质肉牛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MD)冻精与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DM)冻精与河北省本地西杂母牛进行杂交,测定其后代的生长发育指标,对两种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D杂交后代的初生、3月龄、6月龄及12月龄体重均大于DM杂交后代,但结果差异不显著;日增重随着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中除4~6月龄时DM杂交后代母牛日增重大于MD杂交后代母牛外,其余时期MD杂交后代的日增重均大于DM杂交后代;MD杂交后代胸围和腹围大于DM杂交后代,体高、十字部高及体斜长小于DM杂交后代。[结论]本研究中肉乳兼用型杂交后代较乳肉兼用型杂交后代具有更好的生长发育性能,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西×本杂种牛乳的主要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省盆周山区自1978年开始,引用西门塔尔种牛来改良本地黄牛,以提高本地黄牛的生产性能。随着我省黄牛改良工作的进展和对杂种母牛乳用性能的开发,饲养杂种乳肉役兼用牛,已成为部分地区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社会市场乳品供应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黄牛杂交,后代乳汁的主要成份含量如何则尚无报导。为对西本杂种牛的选育、饲养管理和乳品质评定及鲜奶的收集加工提供依据,我们于1985年至1988年对宣汉县云蒙山牧场的西杂1代母牛(以下简称SF_1)、2代母牛(以下简称SF_2)和黑白花奶牛与西杂代母牛的杂交后代母牛(以下简称HSF_2)乳的主要成份进行了较系统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供测牛只及其饲养管理从宣汉县云蒙山牧场的杂种牛群中,随机选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2008年启动“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区域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以来,以德系西门塔尔牛为父本,以本地杂种黄牛或西杂牛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数据表明,杂种优势明显,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产肉性能、产奶性能都得到很大提高.项目证明,乳肉兼用品种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尼里·拉菲水牛与德宏水牛杂交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机具的推广运用,作为役用型的德宏水牛存栏数逐年下降.为提高该品种牛的乳肉役兼用性能,1997年借助中欧德宏水牛开发项目,我们开始引进印度的摩拉水牛与本地水牛(德宏水牛)进行杂交试验,因其后代产奶量达不到理想要求,2000年又开始引进尼里·拉菲水牛与本地水牛杂交,并及时测定尼×德杂交一代水牛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有关数据.通过十多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改良效果,现将尼×德杂交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计划地引进西门塔尔牛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贸易和地方小额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又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以改良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3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2万多头,各代杂交改良牛210多万头。  相似文献   

13.
(一)肉牛杂交改良的历史 追溯我国黄牛改良史,早在30年代就引入黑白花牛,短角牛等进行改良,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引进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先后从国外引进乳用黑白花、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肉用的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安哥斯等品种,改良我国的黄牛,使黄牛从单一役用向着肉、乳、役兼用方面发展。经多次试验研究,确定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利木赞牛为改良当地黄牛的当家品种,吸收了外来品种的优点,改进了体型结构,提高了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4.
1975年以来,徐州市引进乳用、肉用等六个品种良种公牛,运用冻精配种改良徐州黄牛,取得显著效果。历年来,全市已获得杂交牛35000多头,用黑白花和西门答尔改良后的杂一代牛,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可分别达到1800和1200公斤以上;用夏洛来、抗旱王改良后的杂一代牛,产肉性能较好,在一般饲养水平下,其屠宰率和净肉率达54%和42%以上。徐州黄牛,今后以乳改为主,有重点地抓好内改。为加速改良进度,应加强配种繁育体系建设、杂交牛的培育工作和抓好流通等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张掖肉牛杂交改良效果。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对以西门塔尔、夏洛来和利木赞牛为父本,本地牛为母本的不同三元杂交牛同本地黄牛的生产性能进行分析比较,本地黄牛在引进优良品种的杂交改良下,生产性能及各项指标明显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增加。对初生、12月龄和18月龄体尺比较得出,西杂、夏西杂和利西杂各阶段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明显增加,增加值在100%到340%之间。  相似文献   

16.
日本和牛冻精杂交本地“平凉红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凉红牛繁育中心作为农业部部级标准化肉牛养殖企业,为了提高养殖企业积极效益,改良“平凉红牛”(本地杂交牛)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2009年1月引进日本和牛冷冻精液,采取回交的育种方法,用人工授精与“平凉红牛”杂交,使“平凉红牛”生产出和杂F_1代;再用日本和牛牛冷冻精液对和杂F_1代的母牛人工输精,得到和杂交F_2代。并对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和胴体质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及适应性能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和杂F_1代和和杂F_2代和杂牛初生重、6、12、18月体重、日增重和体尺均高于本地杂杂交改良牛“平凉红牛”(P0.05);和杂F_1代和和杂F_2代杂交牛各项屠宰指标都优于“平凉红牛”(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繁育适于牦牛杂交改良的乳肉兼用父本.[方法]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半农半牧区,用娟姗牛与西杂牛杂交,观察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和配种情况.[结果]娟姗牛与西杂牛的杂交后代在甘南州高海拔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能与甘南牦牛自然交配.  相似文献   

18.
西杂牛是西门塔尔公牛和当地黄牛杂交改良后代的总称。我国从上世纪初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七十年代农业部组织批量引进,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AI)改良我国黄牛。经过三十多年持续努力,黄牛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西杂牛在生长发育肉用性能等方面明显优于本地黄牛,是我国肉牛产业牛源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国饲养西杂牛1200万头,随着牛改进程加快,数量将不断扩增。为了充分发挥西杂牛乳肉兼用特征,全面体现其经济价值,开发利用乳用性能意义凸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县引用英国兼用短角牛改良本地黄牛(包括秦川牛),使之向肉乳役多用途方向发展。在农业生产责任制推行的现阶段,每户耕地面积较小,不适于机耕,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牛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和肥料来源之一。为了探索短杂牛的生理潜能,准确掌握本地黄牛改良后役用性能的变化情况,为选择合适的杂交代数、制定合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不同杂交牛在云南省南华县农村常规饲养状态下的生长性能,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杂交牛的性能状况,以期为本地区肉牛改良方向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团队在南华县肉牛改良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了不同杂交牛初生体重及体尺的测定,结果发现西本杂、短本杂和BMY 本杂都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西本杂组合的杂种优势尤为明显.与滇中黄牛相比,西本杂初生体重提高50.9%,短本杂提高39.6%,BMY 本杂提高27.0%.从总体情况看3 个不同品种杂交牛的生长都比本地牛有很大的提高,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