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景斌  姜方新 《种子科技》2012,30(12):29-30
油菜是我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高峰年份一度达到30多万亩。长期以来,其种植和收获环节主要靠人工育苗(穴播)、打宕移栽、收割后晾晒、人工敲打、手搓、过筛清选等方法,移栽和收获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普及,油菜比较效益下降,面积逐年减少,近两年  相似文献   

2.
棉花塑盘育苗(又称微钵育苗)技术具有简便、高效、省工、节本等优点,且育苗苗床面积大大减少,同时育苗过程有所缩短,移栽的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其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乡市是我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18万hm2.为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2006年我院对我市种植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小区种植试验,鉴定与评价其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旨在为我市玉米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米不同育苗期及不同叶龄移栽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玉米育亩移栽作为调节作物茬口,提早播种,抗旱播种,保证节令,趋利避害,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等,均是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已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为了探讨不同育亩期和不同叶龄移栽对玉米单产的作用,决选玉米育亩移栽适宜的育亩期及适栽叶龄,以用于我区大面积玉米生产,于1990~1991年度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玉米生产30年回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及增产措施进行30年回顾。系统论述了玉米种植应实现专业化和区域化,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科学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以及扩大覆膜面积,推广育苗移栽等主要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6.
周本义 《种子科技》2008,26(3):67-68
由山西省长治市鑫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鑫引1号玉米杂交种,已分别通过了重庆(渝引玉2007003)、陕西(陕引玉2006006)、湖北(鄂审玉2005008)、湖南(湘引种200646)以及西南多个省、市审(认)定,目前已作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品种在大范围、大面积地推广应用之中。我市于2005年引进试种,2007年推广面积达5万亩以上。为进一步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笔者根据鑫引1号在我市的种植表现,提出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夏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玉 《中国种业》2014,(10):77-77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仅河南省每年夏玉米种植面积就达400万hm2。长期以来,玉米的收获多采用人工或者机械分步式摘穗、剥苞叶、晾晒果穗、脱粒、晾晒子粒等步骤,劳动强度大,费工又费时,成为玉米收获的一大难题。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种植大户的增多,玉米收获的问题愈显突出,加快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客观地鉴定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选出适宜各地的优良品种,并确定推广区域。我市是个农业大市,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8.5万hm^2左右,需种子约190万kg。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已表现出抗性减退,产量增幅不明显,个别地方因品种抗病性下降出现严重减产。而我市近年来推广的玉米品种有数百个,表现良莠不齐。为此,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贵州的主要旱粮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于旱地作物之首,是我省山区农民生活主要口粮和经济收人的基本来源。据省统计局1993~1995年的统计,全省种植玉米面积年平均为63.216万hm2,年平均单产251.6kg/667m2,其中,杂交玉米种植面积38.7万hm2,单产274.8kg/667m2。为了进一步加快贵州杂交玉米推广,提高单产水平,省农业厅决定在全省旱地比例大,玉米种植面积大,推广杂交玉米潜力大的17个县,由省农技总站主持实施13.3万hm2杂交玉米增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经两年各地的努力,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  相似文献   

10.
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65cm、97.5cm和130cm的垄宽结合覆膜、育苗移栽以及覆膜+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设计,通过各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对比研究,寻求寒地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覆膜和育苗移栽均可延长玉米生长期,发挥晚熟品种增产潜力;育苗移栽130cm大垄通透种植比对照增产51.5%,且利于机械化种植,是寒地玉米高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一)旱地分带轮作制,在我县正走向高级阶段旱地多熟,最近几年在我县玉米生产上,经过试验研究、示范推广提前盖膜“营养坨”育苗移栽技术,面积由小到大。到1984年,推广面积已达27.7万亩,加露地育苗,全县育苗移栽面积为30.3万亩。几乎整个乡全面推广这项先进栽培技术,这对分带轮作起了主导作用,进一步协调和调整了旱三熟种间竞争的矛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吉林省玉米种植大省的实际情况,为减轻农民收获玉米的劳动强度,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率先实施了玉米籽粒机收实用技术示范项目。本文对玉米籽粒机收实用技术的内涵、凸显出的优势效果,示范依据和工作要点进行了阐述;对玉米籽粒机收实用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示范推广玉米籽粒机收实用技术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产大穗型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推广种植的玉米高产优质新品种, 2003年以来,我们在莱芜市方下镇进行了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稳定性等特征特性试验,确定了本地区种植模式的最佳推广品种,为我市及周边地区推广新的优质玉米良种,服务于农业和广大农民提供了试验生产推广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青贮玉米利用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畜牧业是北京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短缺限制了畜牧业进一步发展。青贮玉米具有相对高生物产量和饲用价值,青贮玉米的利用对于缓解饲料短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青贮玉米的应用与推广,提高饲料供应,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京郊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玉米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品种以普通玉米为主,专用青贮玉米发展较慢,普通型玉米品种作为了青贮玉米来用,存在生物产量低、饲用价值相对较差等问题。针对饲料短缺限制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和青贮玉米利用与发展滞后问题,提出实现种植规模化与服务专业化、解决青贮玉米的制种难题、青贮玉米品种应多样化、青贮玉米利用模式高效化、完善青贮玉米推广、政策扶持与政府引导等多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遵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市年年种植面积14.67万hm2,总产玉米81.58万t,占粮食总产25%,平均单产368.0kg/667m2.其中,紧凑型玉米种植面积5.00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4.1%,平均单产401.6kg/667m2,较全市玉米平均单产高9.1%.紧凑型玉米在我市玉米种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紧凑型玉米自1991年引进遵义市示范推广以来,其栽培技术经多年各县市各级农技站不断完善,已摸索出适宜遵义市生产条件的一整套配套技术,现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为筛选适宜阜新地区种植的玉米、花生和杂粮新品种,重点解决品种多、乱、杂,播期、施肥及密度影响产量等问题,市种子管理站坚持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研究工作。累计推广玉米新品种108个,种植面积137.5万 hm2;推广花生新品种26个,种植面积54.3万 hm2;推广谷子、绿豆、红小豆、芝麻、荞麦、糜子、豇豆等杂粮作物新品种95个,种植面积75万 hm2。笔者结合种子管理业务实际,总结了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的五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对移栽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多效唑拌土育苗的移栽玉米增产幅度不明显,但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受到影响;多效唑处理使移栽玉米的全生育期天数变化不大,而生殖生长阶段时间却相对缩短,且植株长热前期生长受到抑制,后期表现出“反弹效应”,植株的生长赶上、甚至超过了对照。育苗时经过多效唑与A类保水剂混合处理的移栽玉米苗期长热较好,而移栽后的生长呈现出落后的态势,且产量受到明显影响。在干旱地区种植玉米,可以考虑使用多效唑来降低干旱对玉米的可能的不良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大豆进口依存度在 85% 以上,为有效增加国内大豆供给,2022 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德州市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 2.27 万 hm2,其中禹城种植面积为0.90 万 hm2。2022 年本研究采用 4∶2 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郑单 958,大豆包括齐黄 34、嘉豆 6号、冀豆 23 等黄淮地区 32 个优良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综合考量 32 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等因素,筛选出菏豆 41、齐黄 34、郓豆 1 号、华豆 19、临豆 10 号、菏育 10 号、沧豆 16、冀豆 23、嘉豆 16、丰豆 6 号共 10 个品种,为禹城带状复合种植推广提供品种支撑,是提升区域性大豆产能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改变水稻传统种植方式 发展简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机播与机收,玉米机播、秸秆还田等技术逐渐被人们接受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然而新乡市水稻种植目前还是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提前40d育秧,人工插秧,人工收割,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加之稻米价格偏低,影响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导致近年来河南省水稻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因  相似文献   

20.
唐景茂等 《中国种业》2009,(Z1):111-112
正大999是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1999年配组而成的玉米单交种,667m~2产550~600kg。具有果穗大、品质好、适应性强等优点,特别受农民朋友的欢迎,是江华县重点推广的玉米品种。江华县从2006年开始引进和示范种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在每年种植面积达533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