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前言早在一、二十年前就有人將蓖麻蚕引進我國試养,解放前亦曾一度引進东北、上海、廣东等地。但由於它原產印度,蚕兒習性長年連代發育不停,冬季保种困难,沒有作進一步的研究。1951年5月,中國科学院实驗生物研究所再度進行試养,幾年來,在飼养方法、越冬、保蛹等問題上研究的結果,已獲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有二十幾省上千个县养桑蚕、朴蚕。此外,还有柘蚕、天蚕、山蚕、樗蚕、栗蚕、柳蚕、蓖麻蚕等。桑蚕、柞蚕飼养數量最多,其次是柘蚕。蓖麻蚕的飼养范围也扩大很快。蚕絲用途广,經济价值高,它不仅是紡織工业上的重要原料,也是电器机械上不能缺少的絕緣物。蚕絲和绸緞是我國出口的主要物資之一。出口一吨生絲,就能换回鋼材一百吨或肥田粉二百吨。  相似文献   

3.
蓖麻蚕系多食性绢丝虫,在印度因食蓖麻叶,故名蓖麻蚕(Eri-silkworm),我国华南农民饲以木薯叶,故亦称木薯蚕(Cassava-silkworm),但其学名为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  相似文献   

4.
<正> 家蚕(Bombyx mori)、柞蚕(Antheraeapernyi)、蓖麻蚕(Philosamia cinthia ricini)和天蚕(Antheraea yamamai)均为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泌丝昆虫。对这四种蚕的卵壳蛋白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在理论上为进一步探讨蚕卵壳蛋白分子的遗传特性提供帮助,在实践上可为蚕的遗传育种以及蚕的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cynthia)与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均是鳞翅目大蚕蛾科吐丝营茧的昆虫,二者的血缘关系很近,成虫的外形也极其相似。为了获得用于樗蚕与蓖麻蚕分子鉴定的DNA条形编码,测定了二者的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基因(COI)574 bp的DNA片段序列(GenBank登录号:FJ788507,FJ772004),对序列特征及与同科其它绢丝昆虫同源序列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大蚕蛾科绢丝昆虫中,樗蚕与蓖麻蚕COI序列表现出最强的碱基T偏好性(ATskew=-0.194),二者的COI序列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共鉴定出25个变异位点,表明所测定COI序列可以作为各自的DNA条形编码。樗蚕与蓖麻蚕之间基于Kimura-2-Parameter的遗传距离为0.041,而与同科其它绢丝昆虫之间的遗传距离则在0.076~0.159之间,二者与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 ce-cropia)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
蓖麻霽原产高溫多湿的印度阿薩密地方。我国引进蓖麻蚕,約在抗日战爭时期(但1929年亦有記載)。1946年中山大学和云南大学亦引种試养。但过去引种試养的都先后失敗了。1952年中国科学院实驗生物研究所引进蓖麻蚕种后,由于党的正确領导以及同志們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蓖麻蚕是一种杂食性的昆虫.继一九五六年我区岑溪县利用木茹叶试养蓖麻蚕成功后,一九六五年在推广饲养木茹蚕的群众运动中,岑溪县蚕业工作人员和波塘公社禾屋生产队贫下中农一起,通过反复试验又发现乌桕叶可养蓖麻蚕.忻城县厂上公社李富林同志发现马桑叶也可以养蓖麻蚕.这两种野生饲料的发现,给蓖麻蚕又增添了一项新的  相似文献   

8.
蓖麻蚕(一)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属昆虫纲、鳞翅目、蛾亚目、天蚕蛾科。日本副教授小泉清明编写的“蓖麻蚕的研究”从学术上已阐述了蓖麻蚕的名称、外部形态、发育经过、习性及饲育、茧、丝的性状、饲料蓖麻、经济性(实际的饲育方法详见惠利蚕研究会编的“惠利蚕饲育其它见上述法”论文和单行本).  相似文献   

9.
一、鹿邑縣的蓖麻蚕生产是从1955年开始的。为了解除干部和羣众的思想顧慮,創造經驗,头一年我們以掌握“多点試养,少养养好”的原則,进行了蓖麻蚕的推廣。在这一年里,全縣有五个農業社、11个互助組共試养了蓖麻蚕种50盒,(每盒卵量20克)除有一个农業社、二个互助組,由于保卵不当,孵化率低而减产外,其余的社、組,每盒平均产繭18斤,总产繭900多斤。从此,大多数羣众对蓖麻蚕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野生蚕类是我国重要的泌丝昆虫资源,研究其亲缘关系对于发掘和利用野生蚕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大蚕蛾科的柞蚕、栗蚕、野生柞蚕、天蚕、蓖麻蚕、透目天蚕间的亲缘关系,利用从54个引物中筛选出的30个重复性较好的随机引物对6种野生蚕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632个RAPD标记,其中可变条带数为632条,单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15~27,平均为21.1。6种野生蚕类相互间的遗传距离(D)较大,说明相互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其中:蓖麻蚕和栗蚕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761 2;天蚕和透目天蚕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671 1。采用UPGMA法构建的聚类图显示6种野生蚕类聚为4类,柞蚕与野生柞蚕聚为一类,天蚕与透目天蚕聚为一类,栗蚕、蓖麻蚕各自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珍稀绢丝昆虫柳蚕的DNA条形编码与系统进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DNA测序技术获得柳蚕(Actias selene)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Ⅰ基因(COI)5′端574 bp的片段,作为用于柳蚕种质资源分子鉴定的DNA条形编码(GenBank:FJ358505)。测定的柳蚕COI基因序列与其它大蚕蛾科绢丝昆虫的COI序列一样,均表现出偏好于碱基T的倾向(AT skew=-0.179)。在所分析的蚕类昆虫中,柳蚕与合目大蚕蛾的遗传距离最小(0.120),而与蓖麻蚕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38)。构建的NJ和UPGMA分子树中,大蚕蛾科的柳蚕属、柞蚕属、蓖麻蚕属、大乌桕蚕属、栗蚕属均各自形成一个支系,并且明显形成两个分支:大蚕蛾族(saturni-ini),包括柳蚕、柞蚕和栗蚕;眉纹大蚕蛾族(attacini),包括蓖麻蚕和大乌桕蚕。这一结果与传统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12.
分布在辽宁省的11种野蚕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几年在辽宁省各地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辽宁省分布的野蚕资源除柞蚕以外,还有天蚕、栗蚕、樗蚕、透目大蚕、柳蚕、樟蚕、蓖麻蚕、合目大蚕、胡桃大蚕、曲线透目大蚕、丁目大蚕等11种野蚕,这11种野蚕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的泌丝昆虫。概述11种野蚕在辽宁省的分布、取食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现状,为野蚕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一、生产实迹我县群众素有养桑蚕习惯,蚕业生产基础较好,但蓖麻蚕(木薯蚕)生产则只是今年初才开始的,而且获得一些成织。其中以车头坡生产队饲养蓖麻蚕获得较高的成织。车头坡生产队是以粮食及蚕桑为主的综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五六年我区岑溪县用木茹叶试养蓖麻蚕成功,给饲养蓖麻蚕增添了一个新的饲料来源,到一九六三年已有十多个县推广养蓖麻蚕(又叫木茹蚕).新品种南宁一号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由南宁地区蚕种场一九六四年从上海引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蓖麻(木薯)蚕绢丝市场看好,我区蓖麻蚕生产处于恢复发展时期,为了便于广大蚕农掌握蓖麻蚕(木薯蚕)的饲育技术,我们约请从事蓖麻蚕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根据1988年辅的《木薯蚕(蓖麻蚕)生产技术》,重新编写了“广西蓖麻蚕(木薯蚕)饲育技术要点”,供从事蓖麻蚕生产的蚕业辅导员和广大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验根据的探索 蓖麻蚕(Attacus ricini)是鳞翅目天蚕蛾科樗蚕属的昆虫,到现在为止,我们发现樗蚕(Attacus cynthia)以外类似的种有三种,一是蓖麻蚕,一是乌桕蚕,一是小柏天蚕。小柏天蚕是我们在重庆地区发现的三种野生绢丝昆虫之一,  相似文献   

17.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3):56-56
一、蓖麻蚕病的种类与识别蓖麻蚕(木薯蚕)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两大类。生产上常见的传染性病有微粒子病、核多角体脓病和软化病。非传染性病有中毒症(农药中毒和工厂废气中毒)。蚕病发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化学因素(农药、废气)、物理因素(创伤)、饲料因素(不良叶)和环境因素(高温、多湿、闷热)等。蚕病的发生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微粒子病:蓖麻蚕微粒子病是蓖麻蚕微粒子原虫寄生蚕体内的一种原生动物病。微粒子孢子是微粒子原虫的滞育体,大小为3~5×1.4~2.4μm。在光学显微镜下,成熟的微粒子孢子通常…  相似文献   

18.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4,41(Z1):56-64
一、蓖麻蚕的饲养方法起止时间:1964年。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广东省湛江专区农业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所、广东省新会县蓖麻蚕种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指导所。获奖情况:1965年获国家发明奖。成果简介:蓖麻蚕原产于印度,1951年引入我国,1955年起在安徽、广东等地试养。本项目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利用冬季生长的野草、青菜等作为蓖麻叶替代饲料,安全保种过冬;(2)经研究确定了孵卵和保蛹的适宜环境条件:卵在孵化时期需要高湿(80%~90%),保蛹以80%为宜,至于温度,蛹或卵都以中温(23~27℃)…  相似文献   

19.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原产于印度阿萨姆地区,是完全变态的无滞育期的多化性绢丝昆虫。我国引种饲养后,在华东、华中、华北等地区,越冬继代问题在生产上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限制了蓖麻蚕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属于无休眠的昆虫.我们以连代驯化法,已将这种纯多化性昆虫培育成了人工休眠蛹;并系统地研究了环境因子作用于蚕的各发育阶段与休眠的关系相继又进行了蛹期越冬生态的探讨.关于蓖麻蚕蛹的冷藏温度和过冬条件.张果(1959)、承申荣(1959)、蒋天骥(1963)、费襄(1963),曾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实验.但都是以纯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