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四)农田林网规划农田林网应根据当地的主要自然灾害和林网所承担的任务合理安排,因地制宜设置。1、林带的走向:根据林带防护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主林带和付林带。主林带起主要防护作用,付林带起次要防护作用。农田林网防护作用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主林带的防护效能。一般要求主林带走向要与当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望江县农田林网的合理网格模式和林带结构,总结出望江县农田林网网格面积适宜在300-800亩弹性范围内;林带结构以疏透度0.3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辽宁沿海防护林营造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辽宁沿海防护林营造关键技术,包括海岸基干林带营造、消浪林带营造、农田林网营造、村镇绿化以及湿地恢复与保护等,旨在为指导造林实践和提升工程质量提供帮助,推动沿海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以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淮北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心圣  张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57-3357,3359
从加快建设濉溪县农田林网,推动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详细地论述农田林网建设的三大作用。重点介绍了当前濉溪县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五大问题,即: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网格不达标,造林保存率、成活率较低。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以科学进行农田林网建设规划:构筑农田林网体系建设骨架;大力推进林权改革,增强林业发展动力;注重科技,强化质量,加强管护,保护绿化成果等加快发展措施。笔者从农田林网的效益、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3个方面,分析了加快农田林网建设,推动当前造林绿化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殷赟 《北京农业》2014,(33):120
从加快建设高台县农田林网,推动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详细地论述农田林网建设的三大作用,重点介绍了当前高台县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五大问题,结构不合理,网络不达标,造林保存率、成活率较低,分析了农田林网的效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为推动当前造林绿化跨越式发展的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结古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和农田基本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农田林网化,已是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农田林网普通存在的“林带胁地问题,提出了减轻林带胁地的方法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鲁北地区是典型的盐碱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建设农田林网能起到积极作用,不仅能改善局部生态小环境,减少灾害性气候危害,而且能能对农作物生产起到积极作用。本问阐述了农田林网的作用,并从建设类型、树种选择、林带走向、网格设置、胁地减轻、树体管理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农田林网的建设模式。农田林网建设是以自然走向的沟、路、渠、河流绿化为基础,以农田为主构建防护林骨架,编织大地绿色经纬线,健全农业生态网络体系,从而改善农林生产条件和促进农业增产的农林综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农田林网和林带胁地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赣榆县农田林网建设在建后管护不到位、品种单一、林带结构不合理等方面问题,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四个方面的办法,为赣榆县搞好农田林网建设提供了好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川区县市造林步伐的不断加快,农田林网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出现了许多矛盾。本文主要从利通区农田林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吉林省农安地区成熟防护林的农田林网的防风效应、水热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4条林带构成的林网,平均降低风速30.4%,最低风速出现在观测区背风面的3 H~10 H处,降低60%。林网内背风面1 H~10 H处和迎风面3~5 H处为增温区,日平均增温0.4~1.0℃。而林网内背风面15 H~35 H处和迎风面6 H处为低温区,日平均增温在0.3~0.5℃。2行林带在有效防风距离以内,相对湿度的提高最低,平均提高6.3个百分点。12行林带次之,平均提高10.1个百分点。6行林带最好,平均提高20.4个百分点。林网内玉米平均产量9 211.9 kg/hm2,比对照区增加14.1%。3~10 H增产幅度为17%~25%,属于增产率最高区。可见,农田防护林具有非常明显的防风效应、水热效应和经济效益,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西当地石漠化的概括介绍,分析了石漠化治理过程对生态产生的作用,主要是加快农村生态新能源建设、退耕还林(草)有序开展、林地保护得以加强、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对河南省洛宁县罗岭乡路沟村退耕还林林分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林分对林内小气候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林分内外温度、湿度、风速等指标差值大小上。另外,不同林种的影响程度不同,生态林比经济林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结合峨眉山市的基本林情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分析峨眉山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陕西吴旗县林业生态工程实施方法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对吴旗县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的障碍因素、实施的具体方法、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抓住兑现机遇,把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人均基本农田达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后的粮食安全.并建议从当地实际出发,对生态林草和经济林草的种植比例、规格和验收标准作适当调整,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结合起来,使退耕还林、还草更能符合当地实际.同时尽快制定并颁布有关林草保护的地方性法规,配置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使林、草管护工作尽快步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实施工程监理的必要性、必然性,对退耕更还林工程监理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准格尔旗退耕还林工程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从提出到试点、全面实施再到成果巩固阶段,已经10余年时间,本文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进行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并就退耕还林工程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区退耕还林工程开始于1999年,是全国最早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县之一,退耕还林工程是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区已实施了20个年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林分质量不高、后续产业滞后等问题。本文提出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营林造林技术为研究对象,以其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和推广为研究目标。首先,对营林造林技术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重点从七个方面分析和探究了营林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具体应用;最后,针对营林造林技术的推广提出了三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退耕还林工作以及生态林业建设的有效开展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总结了国内外大量有关农田防护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农田防护林体系是提高气候—土地资源利用率的一项重要措施的观点,文中就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