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烤烟轮作、连作对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烤烟连作、轮作的4年定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连作烟株的田间长相长势、产量、产值、外观质量均低于轮作;连作的产量仅有轮作的59.12%;产值仅有轮作的29.93%;中上等烟比例仅有轮作的52.07%;均价仅有50.6%.烟叶的致香物质检测结果表明轮作烟叶中致香物质含量大多数高于连作烟叶.连作与轮作土壤养分对比结果表明连作田土壤中的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明显地高于轮作田;轮作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钾、速效硼、速效锌、CEC、交换性镁均高于连作.连作与轮作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差异不明显.与轮作相比,烤烟连作后黑胫病和赤星病的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2.
高碳基土壤修复肥对山地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高碳基土壤修复肥对山地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地烟田施用高碳基土壤修复肥能明显促进烤烟生长,降低烤烟黑胫病、普通花叶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指标,分别较对照增加5.94%、6.97%、0.98%、3.61%,并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提高感官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烤烟K326和小黄姜为材料,设置烤烟单作(CK)和烤烟与生姜1:2间作(B1)、1:3间作(B2)、1:4间作(B3)共4个处理,研究其对烤烟产质量、植烟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烤烟单作,烤烟间作生姜可显著促进烤烟生长,显著改善烟叶冠层形态;减少烟草病害尤其是赤星病害的发生,B1、B2、B3处...  相似文献   

4.
关于烤烟栽培模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烤烟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厢上(双行烟厢)间作大豆和红薯的模式较传统的单行烟厢单作烤烟模式,烟株TMV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与红薯间作较烤烟单作有利于降低上部烟叶烟碱、总氮及氯含量,提高上部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单行烟厢烟株之间间作红薯和烟厢上(双行烟厢)间作红薯两种模式较传统单行烟厢烤烟单作能提高上中等烟比率、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复种指数,降低了烟农的植烟风险。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与甘薯套种、烤烟与黄花草木樨间作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种植措施对烤烟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与烤烟单作相比,对烟叶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烤烟间作草木樨较烤烟套种甘薯和烤烟单作,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8.10%和9.59%,达到显著差异。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较烤烟单作降低下等烟比例分别为12.61%和2.39%,达到显著水平。此外,间套作处理显著提高烤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含量,降低氯含量,使其更接近优质烟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潍坊地区烟叶生产土地匮乏、烟田连作导致病害增加、烟叶产量与质量下滑等问题,对烤烟与丹参轮作种植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与丹参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烟草土传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从而增加烤烟产量和产值,提高上等烟比例,同时烤烟与丹参轮作还可以提高烟叶的内在质量,促进烟草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烤烟间套草木樨、甘薯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与甘薯套种、烤烟与黄花草木樨间作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种植措施对烤烟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与烤烟单作相比,对烟叶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烤烟间作草木樨较烤烟套种甘薯和烤烟单作,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8.10%和9.59%,达到显著差异。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较烤烟单作降低下等烟比例分别为12.61%和2.39%,达到显著水平。此外,间套作处理显著提高烤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含量,降低氯含量,使其更接近优质烟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间作草木樨对烟叶产量和等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烤烟产量略有增加.上等烟比例提高了6.9%~28.0%,中等熠比例提高11.7%~29.3%.下等烟比例降低了27.68%~53.2%,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烟叶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9.
湖北环神农架烟区烤烟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环神农架烟区烤烟样品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与津巴布韦优质烤烟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环神农架烟区烤烟的颜色柠檬黄-橘黄,结构尚疏松-疏松,身份适中,外观质量与津巴布韦烟叶接近;环神农架烟区烤烟的常规化学成分较协调,总糖、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津巴布韦烟叶,而总氮、钾、氯含量显著低于津巴布韦烟叶,且两者均达到0.05显著水平;环神农架烟区香气质好量足,杂气刺激性较轻,余味较舒适,但与津巴布韦烟叶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施甸县种植的烤烟新品种,对美引7个烤烟新品种的打顶后主要农艺性状、病害指数、烤后烟外观质量和主要经济性状与主栽品种云烟87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云烟87相比,NCYATAS19和NCYATAS29的株高、叶片数、茎围、最大叶面积、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单叶重、级指和产指都较高,黑胫病、赤星病、气候性斑点病的病害指数较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但2个品种的节距较小、TMV的病情指数较高;NCYATAS28品种表现中等。  相似文献   

11.
不同有机肥对烤烟红花大金元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出适合红花大金元生长的最优有机肥种类,于2011年在攀枝花市米易县研究了3种有机肥对红花大金元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施用蚯蚓粪处理对烟叶农艺性状的增效作用最好,施用后烟叶抗病虫害能力增强,叶斑类病害、病毒病及黑胫病发生情况较轻;烟叶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都有明显提高,烟叶外观质量与对照相比也有较大的提升,烟叶化学成分之间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毕节地区特色烟叶的开发及烤烟新品种韭菜坪2号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K326为对照,分析烤烟新品种韭菜坪2号的烟叶外观质量、初烤烟叶的化学成分、经济性状,量化烟叶的感官质量,综合评价韭菜坪2号的烟叶质量。[结果]韭菜坪2号的杂色烟较少,成熟度较好,香气值较高,相同等级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淀粉含量高于对照,烟碱和总氮含量低于对照,钾/氯比更协调,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当,产量、均价、产值等经济性状高于对照。[结论]与K326相比,韭菜坪2号的外观质量和内在感官质量总体水平略好,初烤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经济产量高,初步工业验证评价较好,但栽培和调制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湘东烟区生态条件并达到优质、适产、抗性好的烤烟新品种,2006年在湖南浏阳对7个烤烟品种(系)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97-6-4和97-7-11株高高于CK,节间距以97-6-4最大,各品种的有效叶片数均少于CK,单叶重除HY-9-7和HT06外均大于CK,各品种的大田生育期相差不大,介于116 ̄121天之间。(2)各品种对普通花叶病的抗性均比CK好,以CY9506抗性最强;HT06对黑胫病的抗性最好;对青枯病的抗性,97-6-4最强;对气候斑的抗性,各品种均比CK好。(3)烟叶产量和产值以CY9506最高,上中等烟比例以HT06最高。(4)烟叶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均以CY9506和97-7-11为最佳。从各品种(系)烟叶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来看,CY9506和97-7-11表现最好,可以在浏阳烟区进一步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14.
余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41-3344,3389
[目的]研究烟草赤星病对烟叶产量、产值损失的影响。[方法]在烟叶采收期分上、中、下部叶3个部位进行赤星病不同危害程度对烟叶产量产值损失率估计研究,并进行回归相关性分析。[结果]赤星病病级与烟叶单叶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赤星病病级与单叶重损失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中、上部叶单叶重损失率上升速度明显高于下部叶,上、中、下部叶单叶重损失率分别为3.18%~28.95%、3.43%~28.88%、10.07%~26.90%。赤星病病级越高,烟叶产量、产值越低,损失率越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赤星病病级与烟叶产量和产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产量、产值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赤星病对烟叶产值的负影响远大于对产量的影响,烟叶产量损失率最高为28.56%,产值损失率最高可达89.67%。[结论]该研究为准确把握赤星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减少其对烟叶的危害、提高烟叶产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次性采收分片烘烤、一次性带秆采收和分次分片采收对云烟87上部烟叶烤后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对3种不同采收方式的烘烤成本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性采收分片烘烤和一次性带秆采收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均优于常规的分片采收;一次性采收分片烘烤的经济性状和上等烟比例最优,烘烤成本最低,一次性带秆采收的烘烤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烤烟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水平的提高,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有增加趋势;气候斑、普通花叶病和马铃薯Y病毒发病率也有升高趋势;烤后烟单叶重增加,产量增加,烟叶质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综合各因素,以处理D(比正常施氮量少施20%纯氮)表现最好,有利增产和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烟叶贮存外观质量及其内在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鸣红岭、柳州龙腾烟叶仓库选取产自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西等地的复烤片烟进行贮存外观质量调查,并对不同外观质量烟叶的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产地、等级及仓储条件均可影响烟叶的贮存外观质量,其中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烟叶变色(褐变)及油印较严重;烟叶等级越高,发生褐变及油印的程度越高;贮存在柳州龙腾仓库的烟叶褐变及油印均重于武鸣红岭仓库;严重油印及褐变的烟叶化学成分比例失调,烟叶内在质量明显下降,香气质变差,香气量减少,吃味变差,杂气、刺激性增加。建议加强产地烟叶贮存保管工作,严格控制烟叶水分,强化仓库温湿度管理,以减少烟叶变色(褐变)及油印,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土著菌田间扩繁技术对烟叶质量的影响,探讨进一步降低化肥施用量的可行性。[方法]于2016年在费县试验田以NC102为研究材料,设置T1、T2、CK(对照)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施用土著菌处理的烟株长势良好,在农艺性状方面,有效叶数较多,抗病性能较高,叶面积较大,组织结构好,田间整齐度较高;在经济性状方面,T2处理最优,产量、均价、产值等各项经济指标均最高,其次是T1处理,CK组各项指标均最低;原烟外观质量方面,2个土著菌处理烟株烤后烟呈橘黄色,烟叶油分有,组织结构疏松,优于CK组;在感官质量方面,2个土著菌处理香气质稍提升、杂气减轻、刺激性降低,余味有所改善,整体感官质量提升,优于CK组。[结论]土著菌田间扩繁技术对于提高烟叶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适宜韶关生态烟区的烤烟品种,采用大田比较试验,研究了8个外引烤烟品种在农艺性状、病害发生、经济性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K326’相比,‘FJ312’、‘闽烟7号’和‘云烟87’综合表现突出,其株高在78.0~108.5 cm间,最大叶面积在1167.41~1454.26 cm2;产量在1727.05~2178.67 kg/hm2间,较对照‘K326’显著提高20.83%~52.43%,产值在43368.90~58946.13元/hm2间,较对照‘K326’显著提高29.68%~76.26%;三者的抗病性、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均优于对照‘K326’,其中‘FJ312’和‘闽烟7号’的抗病性最强,其烟草花叶病、烟草青枯病、烟草赤星病发生率为0。总的来说,‘FJ312’、‘闽烟7号’和‘云烟87’在韶关烟区适应性较好,可作为当地的后备烤烟品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