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一、播前准备(一)耕地深耕是小麦丰产的基础。旋耕是农民群众所普遍认可的耕作方式,其优点是耕层得到松动,地面平整,便于劳作灌溉。注意,每间隔3~5年,要深犁翻耕1次,有利于加深耕层,对小麦丰产和小麦根系的发育非常有利。(二)足墒下种足墒下种是小麦一次性播种保全苗,增加冬前有效分蘖,增加小麦抗寒性,形成冬前壮苗的基础保证。生产中,宁愿晚播种几天,也要尽量避免小麦播种后再浇蒙头水(播种后再浇水),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年前分蘖。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山东省的小麦生产,由于秋种期间,各地大力推广了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狠抓深耕深松、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全省小麦适期播种面积扩大,播种质量提高,出苗整齐一致,冬前苗情总体较好,群体比较合理,个体健壮。一二类苗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7.6%。  相似文献   

3.
正为切实抓好冬前麦田管理,科学应对不利因素影响,促进小麦正常生长,培育冬前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奠定夏粮丰产基础,小麦冬前管理非常关键。小麦播种应足墒下种,土壤墒情不足时播前应造墒,或播后及时浇齐苗水。采用小麦精播机播种,严格掌握播种行进速度和播种深度,播深3厘米至5厘米,做到播量精确,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稻  相似文献   

4.
<正>在去年的秋种当中,鲁西南地区大力推广小麦宽幅精播和规范化播种技术,狠抓深耕深松、足墒播种、降低播量、播后镇压等关键措施的落实,小麦单位面积播量有所下降,播种质量总体较好。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主要是:⑴前期温度偏高,后期连续低温又使小麦积温不足,造成部分地块冬前苗情较弱。⑵部分播种偏早、播量偏大地块麦苗旺长现象比较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冬季冻害。⑶个别秸秆还田旋耕地块,土壤松塇,镇压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开展小麦播种期镇压试验示范,播种期分别进行播前镇压、播后镇压、播前播后镇压处理,通过试验发现出苗率呈播前播后镇压区播后镇压区播前镇压区对照区趋势,冬前和春季苗情调查中不同处理间小麦群体、单株分蘖和单株次生根存在差异,其中播前播后镇压处理苗情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1冬前播期管理 旱地麦实现丰产应从播种开始抓起.首先是选择合理的品种,旱作区应选用耐旱耐瘠薄能力强的中高产品种.其次是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近年来,在旱区推广小麦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平均可增产20%以上,平播麦田播种时可采用分层播种或深播浅盖的方式,将种子播在有墒层上,使播种行成垄沟,利于浇水蓄墒或降雨纳墒.同时做好种子处理,采用"科瀚98"高效抗旱保水剂、FA旱地龙或专用拌种剂进行浸、拌种,能显著提高种子出苗率10%~25%.第三是施足有机肥,提高土壤地力及综合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紧紧抓住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通过大力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狠抓深耕深松、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技术措施落实,全省小麦适期播种面积扩大,播种质量提高,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出苗整齐一致,苗情总体较好。但从当前全省考察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小麦的病虫害,谈谈如何进行小麦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北部和西北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黄淮北部冬小麦播种进入扫尾阶段,黄淮南部正处于播种高峰期,长江中下游、西南冬小麦播种正全面展开。适期播种的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为冬前时期,一般经历50~60天,是小麦营养器官分化建成为主的时期。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冬前管理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1浇水补灌,促进苗足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对于播前没有浇水造墒、表墒很差、难以保证出苗的麦田应尽早浇蒙头水,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确保基本苗量。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通过近几年生产试验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栽培措施。现与大家探讨,以提高玉米的种植水平。一、足墒早播,力争全苗早播是玉米优质高产的必要条件。早播能给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增加光合作用,促进有机物质的积累而增加产量。应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进行抢时早播,一般要求在6月5日前后播种完毕,最晚不迟于6月10日,要做到足墒下种,一般播深在4~5厘米,如果播前墒情不足,可播种后浇"蒙头水",在播种前要选择好包衣种  相似文献   

10.
<正>1精细播种"七分种,三分管"是小麦高产的关键,严格播种管理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同时可以减少缺苗断垄,降低产量损失。1.1足墒播种。足墒播种是苗全、齐、匀、壮的基础,也是小麦节水的关键措施。为防止玉米收获后浇水推迟播种期,可以巧灌底墒水,也就是玉米带茬洇地(收获前10 d灌水),达到一水两用的目的,不仅可应用于玉米的后期需水,而且可保证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河北省滨海地区夏玉米地土壤耕层变浅、病虫草害严重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免耕作对照,设置深翻30 cm后旋耕(T1)、深松40 cm后旋耕(T2)、旋耕(T3)3种耕作方式,分析各处理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T1或T2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耕层含水量,其中以深松40 cm后旋耕保墒效果最佳;T1或T2处理均增大了玉米叶面积指数、穗长、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空秆率,其中以播前深松40 cm后旋耕效果最佳。选用的3种耕作措施中,播前先深松40 cm再翻耕的耕作方式最适宜该地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北省滨海地区夏玉米地土壤耕层变浅、病虫草害严重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免耕为对照,设置深翻30cm后旋耕(T1)、深松40 cm后旋耕(T2)、旋耕(T3)3种耕作方式,分析各处理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1或T2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耕层含水量,其中以深松40 cm后旋耕保墒效果最佳;T1或T2处理均增大了玉米叶面积指数、穗长、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空秆率,其中以播前深松40 cm后旋耕效果最佳。本研究选用的3种耕作措施中,播前先深松40cm再翻耕的耕作方式最适宜该地区。  相似文献   

13.
以播种日期和播种深度为主要因子,研究其种子育苗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早春(4月5日)播种,土壤保墒好,梭梭种子在田间出苗率在50%以上,占种子有胚率(68%)的74%,苗齐而壮;播种覆土0cm、1cm和2cm三处理差异小,出苗较多,平均出苗率为13.85%;4cm、6cm和8cm三处理差异大,出苗少,平均出苗率仅为1.14%,两者相差12.15倍。覆土4cm以上已失去了播种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马玲薯克新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马铃薯大垄(90 cm)和小垄(70 cm)2种栽培模式对不同耕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在大垄栽培模式下,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水分均高于小垄栽培模式,具有保墒的优势,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黄土丘陵区降水少而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以集雨技术及工程设施为基础,通过有限补充灌溉方式,研究了玉米不同座水量、不同补灌定额、不同生育期补灌对玉米出苗及其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①当土壤0~10cm的相对含水量低于24%时,不座水播种将不出苗;大于24%时,可出苗,但出苗率极低,仅为20%~21%.在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条件下,座水100mL、200mL、300mL时,出苗率均可达到90%以上,且随着座水量的增加,其长势旺盛;②在当年的降水条件下,最为合理的补水量为5m3/667m2;③在水量有限情况下,玉米拔节期补水比灌浆期补水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盛果期的柠檬树为试材,研究在柠檬果实生长的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对柠檬果实生长、果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增加,柠檬果实纵径和横径均递增,土壤水分减少对柠檬果实纵径生长限制大于横径,在果实生长的最后阶段(135~165 d ), T 2、 T 3处理纵径与果形指数显著正相关;不同水分处理对柠檬平均单果质量和产量影响较大,平均产量最高的为 T3处理,达48708.20 kg · hm ^-2,最低的是T1处理(32815.20 kg · hm ^-2)。产值最高的也是 T3处理,为195000元· hm ^-2,是产值最低T1处理的2.13倍。土壤含水量过高(T 3处理)出汁率、V c含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反而降低。为获得最佳的种植效益和较好的果实品质,应在柠檬果实生长的前期、中期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80%~85%(T 3处理),而在果实成熟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0%~75%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春玉米的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设置Aa全膜双垄沟播冬前覆膜、Ab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Ac全膜双垄沟播播期覆膜、Ba半膜冬前覆膜、Bb半膜顶凌覆膜5个处理,通过测定0~200 cm土壤水分,探明不同覆膜方式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5个处理播种期耕层土壤含水量最高,15.99%~21.26%,平均18.81%,Aa、Ab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21.26%、20.33%,较Ac 15.99%增加33%和27.2%,Ba、Bb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41%和18.04%,低于同时期全膜覆盖,比Ac分别增加15.1%和12.8%。影响土壤水分的因素依次为,覆膜时期>覆膜方式。冬前、顶凌覆膜是旱作玉米蓄水保墒的有效措施且效果显著。苗期各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土壤含水量处于10.42%~13.95%之间。5个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下,播期土壤含水量>苗期土壤含水量>孕穗扬花期土壤含水量>乳熟蜡熟期土壤含水量,5个处理中20~40 cm土层含水量最低,土壤水分递减率表现为:半膜顶凌覆膜>半膜冬前覆膜>播种全覆膜>顶凌全覆膜>冬前全覆膜。Aa 667m产量969.02 kg,667m产值1 807.2元, 667 m纯收益1 129元,较Bb增产22.43%,667 m增收307.3元,产投比2.17。综上,通过分析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揭示了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地膜覆盖的水分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采取3种地膜覆盖方式,研究了冬小麦地膜覆盖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覆膜可显著提高土壤表层(0~20 cm)墒情,越冬前至返青期覆膜处理的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露地处理(CK)高2.8%~6.4%,但拔节后覆膜处理的土层表墒与露地处理相近,而20 cm以下深层墒情则表现为覆膜处理逐渐低于露地处理;拔节至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菊科入侵植物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埋藏深度的适应机制,通过砂培法研究菊科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比较分析不同埋藏深度下(0、0.5、1.0、2.0、3.0 cm)3种入侵植物种子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和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的出苗率、出苗速率和出土时间等参数的差异,探究菊科入侵植物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埋藏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3种入侵植物种子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出土时间则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埋藏深度0~1.0 cm、0~0.5 cm和0分别为白花鬼针草、假臭草和胜红蓟种子较适出苗环境;在幼苗生长实验中,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白花鬼针草和假臭草幼苗的根长、鲜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长呈下降趋势,较适宜白花鬼针草和假臭草幼苗生长的埋藏深度为0~1.0 cm;胜红蓟幼苗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其幼苗的根长、茎长、鲜重均呈下降趋势,较适宜胜红蓟幼苗生长的埋藏深度为0~0.5 cm。3种入侵植物对埋藏深度的耐受能力依次为:白花鬼针草假臭草胜红蓟。结果表明,农耕深度分别为:白花鬼针草2.0 cm,假臭草1.0 cm,胜红蓟0.5 cm。  相似文献   

20.
在播种期严重干旱的1989、1991、1993和1994年,对三种播种方式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0—20cm土壤含水量在11%—15.4%的范围内,抢墒播种,小麦出苗早,出苗率可达90%以上,苗情发育较好,产量最高,亩产可达127.3—310kg;0—20cm土壤含水量在8%以下时,干旱寄种,比雨后播种出苗早,出苗率可达70%以上,苗情稍优,亩产可达36.2—295.2kg,位居第二位;雨后播种.出苗最晚,产量最低,亩产只有34.5—264.2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