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利必妥(氟嗪酸,ofloxacin)是治疗沙眼衣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的首选药物,但对其疗效各家仍报道不一,这可能与剂量、有效标准、实验室检查方法等有关,为此作者对确诊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60例作了较细致的疗效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60例沙眼衣原体尿道炎(宫颈炎)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18~45岁之间,18~19岁5例、20~29岁16例、30~39岁29例、40岁以上10例;婚姻属已婚37例,未婚23例;职业属工人9例,农民SQ,个体ZI例,服务员12例,干部10例;患者承认有婚触交史39例,由配偶传染7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提高微波对不同类型宫颈糜烂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3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波(A组)及宫颈炎康栓加微波(B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对颗粒型与乳突型宫颈糜烂者的疗效优于A组(P〈0.05或0.01),两组单纯型患者的疗效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道排液时间≤7d者以B组多于A组(56.8%vs25.0%).阴道排液时间为8或15d或〉15d者则以B组为少(P〈0.05或0.01);阴道出血量≥经血量者以A组为多(8.9%vs1.7%);A组的局部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4.5%vs0,P〈0.05)。结论:对颗粒型、乳突型宫颈糜烂选用宫颈炎康栓加微波治疗,可以提高其治愈率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脑康(PENTAL)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丹参注射液10mL静脉点滴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心脑康200mg,每天3次。疗程为20~30d。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缺损积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Ⅷ因子相关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抗原及血小板聚集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则明显升高,且患者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峰值、舒张末流速及平均流速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只是在神经缺损积分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其它指标则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心脑康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与美满霉素对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确诊的79例NGU患者,随机分为克拉霉素组40例(简称A组)和美满霉素组39例(简称B组)。沙眼衣原体(CT)用PCR检测,解脲支原体(UU)与淋球菌(NG)用培养检测。结果:A组与B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和毒副作用率分别是95.0%、100%、10.0%与61.5%、89.7%、56.4%,两组治愈率及毒副作用率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对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高级别胶质瘤19例,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行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灌注图像,测量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V)和脑血容量(CBF),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肿瘤实质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BV、CBF值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瘤周水肿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BV、CBF值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TPI对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分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51例)和奥氮平组(51例)。两组均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末评定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齐拉西酮组的疗效优奥氮平组(Hc=4.749,P<0.05);在第8周末,齐拉西酮组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低于奥氮平组(均P<0.01);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齐拉西酮组TESS评分也低于奥氮平组(P<0.01)。结论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的效果,但齐拉西酮的疗效优于奥氮平且副作用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CT和脑电图(EEG)对癫痫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63例癫痫患者的脑CT和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3例中,CT异常检出率为38.1%,EEG异常检出率为65.5%,CT结合EEG检查对癫痫的检出阳性率为79.2%。以部分性发作患者的CT异常检出率73.8%为高,但全身性发作者的EEG异常检出率则明显高于部分性发作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T结合EEG对癫痫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辽东短时特大暴雨过程中2个MCC云团的特征和环境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连强  李慧琳  王浩  李倩  徐璐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80-13683
选取我国FY-2C卫星加密图像产品、T213数值模式分析产品以及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运用卫星形态学和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2005年8月12~13日辽宁短时特大暴雨过程中2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云团的特征、差异及其在云图形态、天气系统和物理量3种环境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个MCC云团是直接影响系统;因传播方式明显不同,2个MCC在云图特征、天气现象和造成灾害3方面明显不同;MCC云团所处的云场中,各成员通过热力和动力相互作用,促使MCC影响辽宁;MCC的产生和发展与各纬带内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密切相关;MCC云团的物理量场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42例。帕利哌酮组采用帕利哌酮系统治疗;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系统治疗,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的疗效,同时观察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患者的BPRS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两组治疗前BPR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帕利哌酮组的BPRS得分较同一时间点的利培酮组明显降低(均P〈0.05)。经过8周的治疗,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的临床疗效相当(Hc=0.003,P=0.955)。帕利哌酮组治疗期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明显低于利培酮组(19.0%vs 45.2%,χ=6.604,P〈0.05)。结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均好,起效快,比利培酮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生素电子仿生信息仪直流电导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143例患者随机分为:(1)实验组:76例用抗生素电子仿生信息仪的直流电导入加按摩疗法治疗;(2)对照组:67例用抗生素口服或注射加按摩疗法治疗;治疗1~3个疗程结束试验统计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5.8%、44.8%;总有效率分别为93.4%、65.7%(P分别<0.05,0.01)。结论:抗生素电子仿生信息仪直流电导入加按摩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好,无任何副作用和不适,操作简便,经济和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司巴沙星对女性非淋病性宫颈炎(NG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司巴沙星片200mg1次顿服,连服10d为1疗程;对照组用阿奇霉素胶囊1.0g1次顿服,连服3d为1疗程。结果:司巴沙星治疗由解脲支原体(UU)引起的NGC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6.9%;而阿奇霉素分别为64.7%和82.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司巴沙星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6例LN分为西医组(n=24)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试验组,n=32),西医组用激素标准疗程、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观察两组的临床有效搴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显效、有效、无效、死亡的例数分别为16、12、2、2例,西医组则为6、10、4、4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Hc=4.808,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6.4%,明显低于西医组的75.0%(P〈0.01);试验组并发感染率为28.1%,西医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N可提高疗效,使狼疮活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及降低激素和环磷酰胺的副作用,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将71例中、重度新生儿HIE随机分为2组.FDP与胞二磷胆碱(CDPC)联合应用41例作为观察组,单独应用CDPC30例为对照组,通过对临床异常神经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作为疗效及预后评价指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及生后d7、d14的20项NBNA评分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早期加用FDP治疗HIE较传统单一用药临床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替膦酸钠对伴骨质疏松症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6)和对照组(n=61).两组分别给予依替膦酸钠和阿法D3治疗,并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及经颅多普勒测量患者的骨密度和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12.295.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骨密度、颈椎矢状径、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除C4推体密度无明显变化外,余指标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0.01).但以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或0.01)。结论:依替膦酸钠对伴骨质疏松症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的疗效.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和经颅多普勒对该病的疗效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72例CGN患者随机分两组:(1)西医组(n=84),以口服潘生丁、苯那普利、雷公藤多苔治疗为主。(2)中西组(n=88)在西医组治疗的方法上加服中药。治疗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与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1例,显效43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8.6%;西医组:完全缓解12例,显效28例.有效2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9.8%。两组治疗后,Set、BUN、24h VPQ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本组CGN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西医治疗(P〈0.01)。结论:对CGN的治疗,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是可以提高疗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湿肺症的CT征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经临床诊断新生儿湿肺症15例的CT资料,测量其肺平均密度值。结果:新生儿湿肺症的CT影像特点主要有:双肺血管影增粗、模糊,伴小片状稍高密度灶,肺平均密度值-500~-400Hu(轻度,8例));肺野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肺平均密度值-399~-300Hu(中度,5例;)全肺完全变白而呈“白肺”;肺平均密度值大于-300Hu(重度,2例)。结论:新生儿湿肺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同时评估疗效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观察163例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胃镜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药物的副作用及耐受性,并局麻比较。结果:静脉全身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副作用少,患者清醒快,耐受性好。结论:选择性的行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胃镜检查.是一项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可提高患者对胃镜检查的耐受性和接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特征,以提高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0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对其CT征象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0俐周围型肺癌共有102个病灶,其中右肺叶病灶69个,右上肺叶病灶36个。病灶的主要特征性CT征象:(1)分叶征:89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87.3%;(2)毛刺征:71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69.6%;(3)胸膜凹陷或(和)胸膜牵拉征.63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61.8%。次要特征性CT征象:血管支气管集束征、空洞征、棘突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支征)以及空泡征等。增强扫描瘤体均有强化。结论:CT影像检查发现肺内结节或肿块,并有包括2个以上主要征象在内多个CT征象应考虑诊断周围型肺癌、若合并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且无钙化).要考虑肺癌向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术进行对比。方法:120例孕13-2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A、B、C三组,每组40例,A、B两组(实验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给药途径不同)引产,C组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比较两种引产方法在引产成功率、米索前列醇用量、用药至宫缩时间、用药至胎儿排出时间、产时产后出血时间、宫腔清出物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的成功率较传统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术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至宫缩时间、用药至胎儿排出时间均短于利凡诺组(P〈0.01),胎盘、胎膜完整娩出者高于利凡诺组(P〈0.05);两组产时产后出血量及阴道流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利凡诺,引产时间短,胎盘、胎膜完整娩出率高,清宫率低,引产过程更平和,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欧兰宁(国产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分裂症患者以欧兰宁治疗,并与同期以利培酮治疗的25例患者对照。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及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不良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8W后欧兰宁组总有效率80.8%,利培酮组总有效率80.0%,两组在起效时间上具有相似性,且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均有效;欧兰宁组与利培酮组之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5),但欧兰宁在体重增加和锥体外系副反应(EPS)上显著高于利培酮。结论:欧兰宁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似,副反应较少,但两药的个别副反应发生率各有不同。不良反应欧兰宁发生率为38.1%,利培酮组发生率为48.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