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33株枯草芽孢杆菌群菌株进行β-甘露聚糖酶活性筛选,其中的32株具有β-甘露聚糖酶活性,只有1株无β-甘露聚糖酶活性。通过基因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33株枯草芽孢杆菌群菌株β-甘露聚糖酶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对酶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在β-甘露聚糖酶基因系统发育树中,33株枯草芽孢杆菌群菌株聚为3个分支,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分支、地衣芽孢杆菌分支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分支;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基因种内同源性大于91%,而种间同源性为60%~69%。  相似文献   

2.
以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EM17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克隆了该菌的β-内切葡聚糖酶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 EF533943)。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GEX-6p-1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测序结果经DNAMAN软件分析,该基因与GeneBank中费氏弧菌 ES114基因组预测的β-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同源性达到97.1%,但与GeneBank中其他β-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同源性较低。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9.0。同时研究了6种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酶活性依赖金属离子的存在 Mg2+,Ca2+对酶有激活作用,Mn2+, Pb2+则严重抑制该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酸性β-甘露聚糖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以一株实验室保藏的酸性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W-1作为原始出发菌株,首先经自然分离筛选出一株产酶较稳定的N-9作为诱变出发菌株,再经真空微波和甲基磺酸乙酯(EMS)逐级诱变处理,采用基础发酵培养基固态发酵筛选以及斜面传代培养,获得了一株高产、稳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E-30菌株。其产β-甘露聚糖酶活性达36 675 U/g,是原始出发菌株(17 048 U/g)的2.15倍。E-30菌株三角瓶麸曲种子保藏两个月,产酶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RNA为模板,采用RT-PCR扩增的方法获得不带自身信号肽man1基因的cDNA片段。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9K-man1,重组质粒SacⅠ线性化后用PEG(聚乙二醇)法导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菌株GS115中,通过PCR和表型鉴定表明man1基因已经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上。经大量筛选,获得高效分泌表达甘露聚糖酶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RMAN23。将此菌株在5L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发酵,测定酶活最高达470IU /mL,同时对重组甘露聚糖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大肠杆菌异质型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的β-CT亚基accD基因对油料作物含油量的影响,将目的基因E.coli accD(eaccD)与拟南芥Rubisco小亚基(rbcS)转运肽基因融合,构建以油菜Napin启动子驱动的种子特异表达载体。本试验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表达载体转入油菜,通过PCR检测获得了...  相似文献   

6.
实验通过RT-PCR程序从提取的油菜总RNA中扩增出硫代葡萄糖苷水解酶(又称黑芥子酶,EC3.2.1.147)基因,酶解后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Escherichia coli)pGEX-4T-1,获得克隆菌株。基因测序在 GenBank中的登陆号为EF583560,翻译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黑芥子酶(GenBank中的登陆号为Q00326)中的一段有一个氨基酸不同,同源性达到99%。经过IPTG诱导表达,在91KDa左右处有表达量很高的一条带。  相似文献   

7.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加强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基因的表达和通过RNAi抑制番茄红素β-环化酶(Lcy)基因(该基因是调控番茄红素转化为其他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的基因)的表达是培育高番茄红素品种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GenBank中拟南芥的Psy基因序列(NM-121729),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拟南芥的cDNA中扩增出了长1296的Psy基因。根据GenBank中番茄的Lcy基因序列(X86452)和Pds启动子序列(U46919)分别设计特异引物从番茄中扩增出了Lcy基因的高度保守的长302bp的DNA片段和长1790的Pds启动子片段。根据RNAi的原理,将Lcy基因的长302bp的DNA片段以正反两个方向通过一段内含子序列连接在一起形成RNAi片段插入到抗Kan的pVCT2020的表达载体中,并通过具有果实特异性特点的启动子——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基因(Pds)启动子控制该干扰片段的表达,同时将Psy基因在Pds启动子调控下插入到同一载体中,从而构建成了能同时加强Psy基因的表达和抑制Lcy基因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中用融合标签技术通过单质粒转化和双质粒转化分别促进Aβ1-42淀粉样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构建重组载体pET(yd-b42)、pET(Msb-b42)、pET(Od-b42)、pAY-sls[ydb42]、pAY-sls[tydb42],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SDS-PAGE验证分析。标签yd、Msb、Od、tyd都能很好的促进Aβ1-42淀粉样蛋白可溶性表达,其中yd、tyd的促溶效果最好。Aβ1-42淀粉样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保真PCR技术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基因组中分离了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EF026001)。序列分析显示该片段包括长为1643bpβ-actin基因5'端侧翼区的启动调控区和90bp的部分转录区序列。启动调控区包括一段长为108bpβ-actin基因上游调控序列、β-actin基因不翻译的第1个外显子和第1个内含子。上游调控序列中含有与转录活性密切相关的作用元件:CAAT box,TATA box和CArG box,分别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92、-29和-62处。将尼罗罗非鱼β-actin基因的启动调控区定向克隆到不含启动子的红色荧光表达载体pDsRed2-1中,构建了重组荧光表达载体。重组载体经EcoRⅠ线性化后,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其注射到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的受精卵中,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外源基因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2)在唐鱼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以及普通解剖镜下均可观察到红色荧光,说明本实验分离到的罗非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序列具有有效的驱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人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在原核生物中高效表达,将含有6×His标签和SUMO融合蛋白标签的人乙醛脱氢酶2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至宿主菌BL21(DE3)中。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37℃使用终浓度0.3mmol/L的IPTG诱导3h,重组大肠杆菌的表达量可占全菌蛋白的16%。SUMO融合蛋白标签的加入以及较低的诱导温度(16℃)有利于提高人乙醛脱氢酶2基因在大肠杆菌内的可溶性表达。  相似文献   

11.
根据GenBank上猪TNNC2(Fast skeletal muscle troponin C2)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DQ629177)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617 bp TNNC2 cDNA片段(GenBank accession No. EF673726),包括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与GenBank上公布的猪TNNC2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 AY575058)的ORF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 %,并发现开放阅读框内的5个点突变,319位点T→C,320 位点G→A,321位点C→T,导致氨基酸107位Ala(丙氨酸)→Met(蛋氨酸),322位点A→G为同义突变,433位点A→T,导致氨基酸144位Glu(谷氨酸)→Asp(天冬氨酸)。根据已获得的TNNC2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重新设计引物扩增得到包含BamH I和EcoR I酶切位点的完整阅读框,将其首先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菌液PCR筛选和酶切鉴定后,用BamH I和EcoR I将目的片段切下,再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RSET 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RSET A-TNNC2。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不同诱导条件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重组表达质粒pRSET A-TNNC2表达出24 kD左右的融合蛋白,最佳诱导时间为4 h,最佳的IPTG诱导浓度为0.6 mmol/L,表达产物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利用RT-PCR获得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库尔勒香梨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经序列分析表明,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分离物CP基因由582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19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GenBank accession No.AY669389)。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Eschedchia coli)BL21,筛选得到阳性克隆pET-ACP。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预期的22kD外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大量表达。回收原核表达的目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了ACLSV外壳蛋白的特异性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所制备的抗血清可用于检测样品中的ACLSV。  相似文献   

13.
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特异性地扩增到胡须鸡β-防御素基因Gallinacin-1(简称Gal-1)~Gallinacin-13(简称Gal-13)共13个基因编码区全长片段。通过克隆、测序获得13个基因的cDNA核苷酸序列,并提交到GenBank中获得胡须鸡β-防御素Gal-1、1(a)~Gal-13基因的注册号为:DQ858311~ DQ858323。比较分析胡须鸡13种β-防御素Gal-1、1(a)~Gal-13基因分别与GenBank中注册的防御素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其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6.5~100%之间。利用Clustalx软件对所获得的13种胡须鸡β-防御素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Gal-1与Gal-1(a)、3在同一分支上,Gal-4、5、8在同一分支上,Gal-2、12、13在同一分支上,Gal-6、7在同一分支,Gal-9、10在同一分支,Gal-11独在一分支上。同样用RT-PCR方法分析了胡须鸡β-防御素Gal-1~Gal-1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发现:Gal-1/2/4/5/6/7/10的表达分布非常广泛,Gal-3/8/9/11/12/13的分布少。  相似文献   

14.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为表达宿主,重组表达亚油酸异构酶(gLI)。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gLI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从L.reuteriPYR8基因组中,PCR扩增出去除5’端42bp信号肽的gLI基因片断,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序列测定后将gLI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中(pET30a-gLI),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在1mmol/L IPTG 30℃条件下诱导表达,大肠杆菌裂解物经SDS-PAGE分析,出现了一新分子量约67kD的蛋白带,与预期目的蛋白分子量相符。生物学活性鉴定表明:经稀释、透析复性,获得的重组gLI在反应缓冲液可以将亚油酸(LA)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30℃ pH7.3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酶活最高为1377U。为进一步体外研究gLI的生物学活性、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茶树β-葡萄糖苷酶cDNA克隆和原核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摘要:对与萜烯类香气前体及与抗病虫害有密切关系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 ) β-葡萄糖苷酶cDNA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结果表明,该酶cDNA全长序列为1 475 bp(GenBank登录号为AF537127),与其它植物同源性为40%~60%。α-螺旋构象14.33%、β-折叠构象25.43%,存在多个氨基酸功能结构域。利用pET-32a表达载体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菌株BL21zztrxB(DE3)中,诱导产生63 kD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能催化葡萄糖苷键的水解反应;诱导表达结果显示,主要在细胞质中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16.
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首次克隆了该菌的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glyA)。将该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pGEX-6p-1中,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获得含有重组质粒pGEX-glyA的重组菌株。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GenBank登录号:FJ797607)全长1254bp,编码417个氨基酸。重组菌株IPTG诱导表达后,经过GST-tag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约45kD的目的蛋白。对纯化的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为pH8.0,最适反应温度为20℃,Cu^2+和M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Zn2+和SDS对该酶有抑制作用。由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20℃,使得它在工业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有助于对低温酶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丹参EST序列进行Blast分析,得到一条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基因,将其命名为SmTPS,GenBank注册号为JF937196。该基因cDNA全长2836 bp,包含一个长为2574 bp的ORF,编码85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分子量为97.04 kD,等电点为5.76,含α-螺旋、β转角、延伸连和无规则卷曲。该蛋白同时具有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和海藻糖-6-磷酸磷酸酯酶(TPP)的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丹参TPS功能域和拟南芥AtTPS6属于一类,而TPP功能域与低等生物酵母ScTPS2属于一类。实时定量PCR结果分析表明,SmTPS基因在丹参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表达,其茎中表达量最高。在干旱和低温处理下,其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可上调约2倍,表明SmTPS基因在丹参抵抗干旱和低温胁迫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bar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bar基因来源于P3301质粒载体,通过构建PB813测序载体对bar基因进行了测序,与GenBank中bar基因全编码区比较发现:在DNA上有两个碱基不同,但在蛋白质水平上完全相同。用PCR方法从P3301载体上克隆了552碱基的bar基因全长序列插入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载体pET30a( )中,构建了pET30a-bar融合表达载体并转人大肠杆菌宿主菌BL21(DE3)。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pET30a-bar融合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高效表达了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PAT),并通过金属鏊和层析一步纯化了目的蛋白。用肠激酶切除了融合蛋白的融合部分之后再一次通过金属鏊和层析,经过透析后获得了PAT纯品。  相似文献   

19.
巴斯德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INU是利用来源于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的菊粉酶基因信号肽DNA序列(ISP)构建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带有分泌表达载体pPICINU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重组菌,具有与带有表达载体pPIC9K(带有α因子信号肽)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重组菌相同的分泌效率。  相似文献   

20.
MabinlinⅡ是我国所特有且唯一的植物甜蛋白,在体外至今没有得到具有甜味的基因表达产物。本文根据己知马槟榔甜蛋白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MabinlinⅡ基因,对基因进行剪切重组。将重组基因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了3个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得到三株表达重组马槟榔甜蛋白的大肠杆菌工程菌。经IPTG诱导,3个重组MabinlinⅡ基因可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