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筛选适合福建省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抗病甜玉米新品种,为调整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推广甜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福建省玉米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福建省新近审定的‘榕甜2号’、‘黄甜168’、‘粤甜16’等11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田间测定结果及采后考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榕甜2号’、‘黄甜168’、‘榕甜1号’、‘金黄甜1号’等4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24.3%、18.8%、15.7%、12.3%,籽粒品质和口感均较好,锈病和大小斑病等病害皆较轻,可以在福建省扩大推广与应用;‘世珍’、‘金桂3号’、‘粤甜22’、‘闽甜4号’等6个品种因产量偏低或易感病,不宜在福建省内推广。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甜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粤甜16号"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粤甜16号"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在3200株/667m~2时玉米植株群体和个体能够得到协调发育,综合性状较合理,产量、产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华金甜1号是2009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良甜玉米单交种(粤审玉2009011).产量和品质均超过华宝甜1号和金凤5号.2年省区试中,产量均比对照品种增产,且达极显著水平;在生产试验中,全省5个点均比对照增产,每667㎡产鲜苞均超过1000kg,平均达1131.3kg,比对照增产19.5%,最高产量达1236kg.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抗病和抗倒伏性较强,果穗粗长,甜度高,品质较优.适宜广东省及气候、栽培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甜玉米新品种的应用和推广,2011年我站受国家玉米产业与技术体系广州玉米综合试验站委托,在漳平市进行春季甜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设在漳平市良种场,海拔:160m.试验田土壤为沙质黏土,排灌方便,前作马玲薯.参试品种为粤甜16号(对照)、粤甜19号、粤甜20号、粤甜22号、粤甜23号,共5个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评估不同甜玉米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稳定性和丰产性,对各试点环境的鉴别力和代表性进行划分。以 2020年、2021 年国家东南新科联合体玉米区域试验的 7 个甜玉米品种在 9 个试验地产量数据为基础,采用 GGE 双标图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 年试验中,亿绿甜 16 号丰产性最好,珠玉甜 8 号次之;仲甜 9 号稳产性最好,珠玉甜 8 号、粤甜16 号次之;2021 年试验中,亿绿甜 16 号丰产性最好,珠玉甜 8 号、仲甜 9 号次之;粤甜 16 号稳定性最好,仲甜 9 号、珠玉甜 8号次之;2 年试验中,珠玉甜 8 号的丰产性、稳产性表现较其他品种相对突出,综合表现好,适应性强;9 个试点中的 8 个试点在 2 年试验中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广东广州和广东茂名 2 个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紧密的正相关关系,杭州三江、安徽滁州 2 个生态区分别为 2020 年和 2021 年理想试点生态区,对甜玉米品种具有较高的环境鉴别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适宜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春植的高产优质甜玉米新品种,2022年仙居县农业(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18个春植甜玉米新品种进行试验展示,并对各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产量较高的品种依次是浙甜19、浙甜11、浙甜16,脆甜258产量较低;食味品质较好的品种依次是脆甜89、浙甜19、艾米歌甜5号,BM800得分较低。综合分析,浙甜19丰产性和食味品质都较好,且外观商品性较好,可在仙居县大面积推广种植;脆甜89品质以及艾米歌甜5号品质、产量也具有明显优势,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7.
王霞霞  朱德建  李岩  徐智明  李杨 《种子》2016,(5):112-114
为选择适宜南方冬闲田种植的燕麦品种,本试验对12个燕麦品种在南方冬闲田的苗期抗冷性和产草性能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在南方冬闲田种植均可完成生育期.青海甜燕麦、加拿大2号、41-13-CY-11等7个燕麦品种苗期抗冷性强,能安全越冬;平均鲜草产量达76 939.5 kg/hm2.品种间草产量变化比较大,OT 834产量最高,为103 848 kg/hm2;定莜捌产量最低,为55 939.5 kg/hm2.综合考虑,青海甜燕麦、加拿大2号、41-13-CY-11、定莜玖、OT 834等5个品种抗冷性强,生产性能优良,可优选为南方冬闲田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8.
<正>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甜玉米:永珍七号、粤甜22号、粤甜16号(对照)。糯玉米:农科玉301、晶彩花糯5号、金糯685、南粤花糯、以苏玉糯5号(对照)为统一对照。1.2试验设计选择位于惠安县辋川镇庄上村(省旱作物中试基地)毗邻走马埭耕地保护区中绿公司农场,土质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作玉米。试验采用对比法排列,不设重复,大区种植,每个品种种植333.5m2,对照品种种植200m2,在同一田块上并列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筛选适宜海南地区冬季种植推广的鲜食玉米品种,促进江苏南繁育种成果就地转化,2019-2020年度对24个江苏选育的鲜食玉米品种在海南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苏玉糯606、苏科糯1602、苏科糯1505、萃甜糯608和苏玉糯1705共5个糯玉米品种生育期适中,果穗外观品质表现较好,籽粒颜色丰富,产量比对照增产13%以上,适宜作为特色糯玉米品种在海南种植;苏科甜1506、萃甜616、萃甜618、萃甜628和晶甜9号5个甜玉米品种单产超1000kg/667m2,其中萃甜616产量最高,达1143.1kg/667m2,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生育期相对糯玉米略长,可与糯玉米搭配种植,错峰上市,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湟中县引进的4个马铃薯新品种与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青薯2号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陇薯5号产量为2703.4kg,增产13.1%,庄薯3号产量为2473.5kg,增产3.5%,2个品种可以作为搭配品种示范推广。青05-11-16产量为2143.4kg,减产10.3%, LX-22产量为1433.4kg,减产40.0%,这2个品种不宜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甜玉米不同品种在广东省区域试验中的丰产性与稳定性、各试点环境的代表性与鉴别力,以2018—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18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GGE-biplot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试验中‘粤甜33号’、浙甜808’、‘新美甜816’在丰产性和稳定性表现位居前三,2019年试验中,‘粤甜33号’、‘华美甜468’、‘新美甜816’在丰产性方面居前三位,稳定性好的品种依次为‘粤甜33号’、‘粤甜16号’、‘正甜89’,2年试验‘粤甜33号’在丰产性和稳定性方面综合表现最好,其适应性也最强。各试点环境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各试点均有较好的代表性,部分试点环境之间存在紧密正相关,广州和英德两个生态区分别是2018年和2019年理想试点环境,对品种有较好地环境鉴别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厦门市翔安区农林水利局对11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区试,结果表明:区试表现比粤甜16号(对照)增产10%以上,产量达显著差异水平且综合性状好、抗病性好的品种为广良甜31号和广甜27号2个;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晶煌8号1个;以上3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建议进一步试验.其他品种在产量或综合形状表现方面在区试中表现不理想,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13.
甜脆80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国家南方(西南)组甜玉米区域试验,2年平均鲜穗产量15706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8.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玉20210138),适宜在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和四川海拔800m及以下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云南中部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作鲜食甜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4.
鉴定甜玉米品种真伪及种子纯度的RAPD引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TAB法从6个甜玉米品种"正甜613"、"正甜38"、"粤甜3号"、"粤甜9号"、"粤甜13号"及"粤甜10号"的发芽胚轴提取DNA,用120个RAPD引物对其进行扩增比较分析,从中筛选到2个引物;SPS-A04和SPS-E20,在6个品种中扩增出相互不同的谱带,因此可用这两个引物构建DNA指纹图谱区分这些品种,或鉴定品种的真伪性。另外,对其中4个品种及其亲本进行了RAPD分析,筛选到3个引物,其中引物SPS-E15可同时用于"正甜613"、"正甜38"及"粤甜13号"3个品种的种子纯度检测,SPS-F06和SPS-F19则分别可用于"正甜38"和"粤甜10号"的种子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5.
粤甜 3号系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新育成的蔬果型超甜玉米。 2 0 0 1年 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 0 0 1年广东省推广种植面积 6 6 6 7hm2。产量表现  1 999- 2 0 0 0年参加广东省甜玉米新组合区试 ,平均鲜苞产量 81 7.3 9kg/6 6 7m2 ,比对照种 (穗甜 1号 )增产 8.5 6  相似文献   

16.
超甜玉米"粤甜13号"早春地膜覆盖栽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粤甜13号品种优质、耐寒、耐密植,适合广东省早春种植,但缺乏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影响了品种特性的发挥。试验于2006年1月7日在广州市钟落潭镇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基地进行,试验设盖膜与不盖膜2个处理,3600株/667m2、4000株/667m2、4800株/667m2、5600株/667m2等4个栽培密度,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就栽培密度和地膜覆盖两个因素对粤甜13号鲜果穗产量、商品性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栽培密度增加,鲜果穗产量也显著增加;地膜覆盖栽培能使生育期缩短10d,当栽培密度提高到5600株/667m2时,鲜果穗的商品性仍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非地膜栽培时,穗长和穗粗比盖地膜栽培要高,但随着密度的增加秃顶长明显变长,当密度增加到4800株/667m2时,秃顶长达到2.27cm,严重影响商品外观,因此,在生产上非地膜覆盖栽培的密度应低于4800株/667m2。该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了粤甜13号耐密植性和适合早春种植特性;同时表明,早春地膜覆盖栽培除了缩短生育期,使产品提早上市以外,还通过增加种植的密度增加产量,使种植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更多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品质好、产量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的鲜食番茄品种,搜集了 10 个品种进行试种,调查了各品种的植株长势、抗病性、果实性状及产量,检测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 C、有机酸等的含量,并邀请消费者对各品种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京采 8 号、甜脆脆 2 号、嘎啦果 2 号等品种品质好、产量高且抗病性较好,可作为北京地区鲜食番茄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8.
根据武义县特别是南部山区乡镇对种植甜玉米新品种的需求,开展了12个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植株性状、果穗性状、鲜穗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合在武义县露地种植的中晚熟品种3个,分别是浙甜288、浙泰甜928和浙甜20;适合武义县早春设施栽培的早熟优质品种2个,分别是雪甜7401和脆甜321。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2014年莆田市种子管理站根据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安排3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永珍7号、粤甜22号两个品种综合现状均表现较好,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太行山区初生核桃林下间作套种谷子种植密度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选用张杂谷5号、张杂谷8号、张杂谷16号为参试谷子品种;设45万/hm~2、60万/hm~2、75万/hm~2、90万/hm~2、105万/hm~2 5个种植密度;5月25日、6月20日、7月15日3个播期。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90万/hm~2、90万/hm~2、75万/hm~2下达到最高产量,为6303.0kg/hm~2、5808.0kg/hm~2、6803.0kg/hm~2。3个品种均在播期6月20日时产量最高,分别为5631.5kg/hm~2、5309.5kg/hm~2、6557.0kg/hm~2;播期7月15日时产量最低,分别为1726.5kg/hm~2、1802.5kg/hm~2、1734.5kg/hm~2。随着播期推迟,参试谷子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相同且同一品种不同播期产量间差异性显著。提出了在当地条件下3个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期,为初生核桃林间作种植谷子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