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平菇的栽培     
目前,在黑龙江省人工栽培的平菇主要是美味侧耳[P·sapidus(SchIz.apud.Kalchbr.)Sacc.]也叫紫孢侧耳、青蘑,是一种高等担子菌。生于针阔叶树的干上及倒木上,分布于全国各地。子实体可食,味美,可口。盐渍后出口很受国外欢迎。目前,人工栽培平菇的主要方法有: 母种的分离与培养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克,水1000毫升,煮沸后取汁1000毫升,加糖20克,琼脂17克,用1.2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灭菌30分钟。取鲜的平菇子实体,在消毒过的无菌箱或接种室内,将子实体表面用70%酒精消毒或采用火焰消毒(将酒精棉涂于子实体表面,然后在火焰上将酒精烧去),用消毒的小刀剥去子实体表皮,从中间切取1—2毫  相似文献   

2.
凤尾菇是近年来国外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它最早采自印度一侧喜马拉雅山山麓,以后传至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等地区。近几年已引进国内并正积极进行栽培研究。凤尾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呈漏斗状,故又称为漏斗状侧耳。菌盖圆形或半圆形,成熟时边缘呈波浪状。凤尾菇肉肥硕壮实,嫩清脆口,味甘鲜美,无论小炒,清蒸,烧汤,滋味均清香隽永。凤尾菇之所以在国外  相似文献   

3.
榆黄蘑学名为金顶侧耳,又称金顶蘑、玉皇蘑。它具有浓郁的香气,且味道鲜美,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糖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真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榆黄蘑是一种木腐菌,一般的人工栽培方法多采用埋木栽培、木屑菌柱栽培或瓶栽,培养料也多为熟料,室内栽培亦多采用平  相似文献   

4.
亚侧耳的人工栽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侧耳,俗称元蘑,在东北地区一般每年9月到10月上旬出现.通过对亚侧耳的形态与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调查,于1998~1999年进行了室内人工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亚侧耳肉厚、朵大、无病虫害、质量好.可通过人工栽培方法,提高产量、丰富市场、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5.
亚侧耳的人工栽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侧耳,俗称元蘑,在东北地区一般每年9月至10月上旬出现。通过对亚侧耳的形态与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调查,于1998-1999年进行了室内人工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亚侧耳肉厚、朵大、无病虫害、质量好。可通过人工栽培方法,提高产量、丰富市场、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6.
栽培基质是新型高效农业的基础,而适宜栽培基质的选择是实现林木花卉良种工厂化繁育的重要环节。本试验以草浆造纸废料、木浆造纸废料、玉米秸秆废料、菇渣堆制基质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浆造纸废料和木浆造纸废料的容重较小,生物学稳定性较强,pH缓冲性能较好,主要营养含量较丰富,重金属含量较低,但草浆造纸废料的电导率过高,木浆造纸废料的通气孔隙度过低;玉米秸秆废料堆制基质气水比在理想范围,生物学稳定性较强,但其容重较重、总孔隙度偏低、pH值偏高;而菇渣基质的容重较轻,主要营养含量非常丰富,重金属含量最低,但其通气孔隙度过高、电导率偏高、p H值偏高。可见,四种有机废弃物堆制基质的保肥性与供肥能力均显著低于泥炭。综合分析认为,上述四种有机废弃物堆制基质均不宜单独用作栽培基质,应与其他材料进行优化组合进而使其理化性状达到理想基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蕨菜和薇菜都是蕨类植物,有性世代为孢子繁殖。人工栽培采用无性繁殖。国内尚未见栽培报导,在国外,日本有人栽培,曾发表过多篇文章介绍蕨菜的栽培技术。薇菜的栽培在日本也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发酵法栽培平菇的高产技术。在采用玉米芯发酵法栽培平菇的试验中,对栽培的季节安排、原料的准备、辅料的选用、发酵处理方法、培养料处理、接菌方法及发菌管理等都做了系统研究。其结果表明,利用玉米芯为原料,采用发酵法,每500 g干料产鲜菇一般都在300~600 g,生物转化率稳定在150%以上。  相似文献   

9.
林木地膜覆盖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作为一项新的栽培技术,在国外五十年代就有报道。日本从1984年开始研究,并于1955年进行地膜覆盖栽培,法国1958年,意大利1965年也开展此项工作,并取得了(?)的效果。近年来,日本、美国等国家已进入了地膜覆盖栽培的生理研究阶段。 我国于七十年代末由日本引进这项技术,目前已较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则起  相似文献   

10.
核桃栽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核桃栽培管理方面的问题,笔者采用全面普查和典型调查方法,对十堰市核桃分布及栽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十堰核桃生产中目前存在的粗放管理、病虫害、过早采摘等5个主要问题,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对策。为提高核桃栽培水平,促进核桃产业化进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玉米地、林地、果园或园田栽平菇,不另外占地,方法简易,能在简陋条件下栽培。原料可就地取材,不用花钱买。用生料栽培,不用蒸料,节约燃料、工时。利用玉米茎叶和树荫等遮荫,可减少投资50%以上,收获后的废料又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可使玉米和果树等增产10~18%。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球农民每年都会面对一项挑战——在不致造成生态问题或额外开支的情况下,清除农田上过量的谷物残余物。 以在农田焚烧的方式来清除麦秸稻草的惯例在许多地方均引起关注。这是由于焚烧麦秸对泥土和环境均有损害,且会导致健康和交通问题。 小麦、大麦、稻谷、玉米和蔗渣等残余物的价值基本上均微不足道。Daproma可以将这些废料纤维转化成一种制造工业用优质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的主要原材料。 一家装备Daproma设备的工厂可将一年生植物废料加工成作家具和柜子用的板材。而由于农业废料的成本远较木纤维的成本低,农业残余…  相似文献   

13.
日本已研究出一种利用废木材制造液体燃料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可将间伐木和木屑等废料,在水存的条件下经过热化学处理,制造与C重油一样的液体燃料. 首先将碱性水溶液添加到木材的粉末  相似文献   

14.
杏鲍菇(刺芹侧耳)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质的大型肉质伞菌。20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意大利、印度都先后进行杏鲍菇的试验栽培研究。1990年初中国台湾、泰国、美国也有批量栽培试验,我国内地从2001年开始,杏鲍菇已成为全国各地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日本冲绳县由160多个岛屿构成,是日本唯一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地区,气候特点与中国南方有些相似。为了解经济林树种在日本冲绳的分布情况、栽培方式和管理技术,取长补短,促进我国经济林的发展,就日本冲绳县的经济林树种及其栽培情况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冲绳县以绿化、观赏栽培的经济林树种较多,大棚和野外栽培的经济林树种较少;土壤施肥使用的是长效复合肥、发酵有机肥、腐熟的农家肥、尿素等种;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有机的、生物的、物理的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减少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使用,以生产有机果品。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生产是我国许多农村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有的农民将栽培食用菌后的栽培料当作废料处理,让人感到非常可惜。殊不知,食用菌具有较强的纤维分解能力,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是营养丰富的廉价饲料。现将菌糠高效复合饲料的制作及配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技术信息     
<正>美味菇9号新菌种美味菇9号从野生孢侧耳巨型蘑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高产新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优势,适应性强,生产性能稳定的优点。该菌株菇形好、个体大、产量高,生物转化率高达17%,远高于其他国内广泛栽培的菌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游离氨基酸和铁质含量高。能充分利用豆秆、玉米秆、玉米蕊和木屑等农林副产品培植。在简易条件培植,投入产出比为1:2.3。中华猕猴桃良种及丰产技术中华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果实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海沃特、华光10号、苍选1号等品种具有产量高、单重、品质好等特  相似文献   

18.
分布于世界上的10多种食用栗子中,属于经济栽培的有中国栗、日本栗、欧洲栗和美国栗等。近年来世界栗总产约50万t,其中中国、土耳其均在10万t以上,日本、韩国各约5万t左右。 欧美种栗均较粗放,常与其他树种混交,美国栗主作果材兼用树种栽培,欧洲栗多用台刈方式进行头状作业。数十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栗疫病及其抗性育种的研究,成果丰硕,初步摸清其发病机理,并培育出抗栗疫病的美中栗杂交种植株:西班牙国家林业试验场建有8_0  相似文献   

19.
<正>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广种薄收”的林木栽培远不如集约栽培有效和有利,因此,积极营造丰产林,给丰产林施化肥已是国外一项普遍采用的重要措施。目前,一般供农作物所用的氮磷钾速效肥不完全适合多年生木本植物对肥料的需要,因而造成了肥料和劳动力的浪费,所以,发展适合林木所需的化肥很有必要。日本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板栗实生栽培面积大, 管理粗放, 结果迟, 产量低, 品质差。采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选育的板栗新品系, 对低产板栗园进行嫁接改造, 并采用综合农业技术措施, 加强对改造后栗园管理, 实现了板栗的早实丰产优质高效。为大面积低产栗园改造提供了良种和配套技术, 给板栗产业化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