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农家致富》2012,(15):48
农业部、财政部近日召开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实现"五个转变",即:更加注重先进适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全面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实现从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转变;更加注重抗旱减灾技术应用,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影响,实现从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转变;更加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从广种薄收向高产稳产转变;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针对性,实现由分散布局向特色旱作农业格局形成的转变;更加注重提升旱作农业科技生产水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在云南考察旱情和抗旱工作时的讲话中表示,西南受旱严重的地区,要通过调整结构、推广抗旱技术,化解农业生产难题。要依靠科技力量改变种植结构和模式,引导群众扩大旱育秧面积和旱粮播种面积,搞好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的备耕。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3.
崛起中的绿色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加工与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绿色农业的兴起,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生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李参 《北京农业》2005,(12):34-34
甘肃安定区农机推广站为了解决春旱导致的"种不上""出不来"这类问题,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研究、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行走式节水播种、节水灌溉等抗旱技术,为定西的旱作农业开拓了一条抗旱保苗的新路子,是变被动抗旱向施水主动抗旱的有益探索.该技术填补了小型四轮拖拉机配套节水型农机具融开沟、施水、施肥、播种等为一体的空白.并适应定西市的农业环境和安定区的农机与农艺、水利三者相结合的现实要求.行走式小麦节水灌溉播种机械化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业和农村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必须实施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加速农业由单一粮食型生产逐步向粮经并重,由数量型农业逐步向数质并举,以质取胜为目的的效益型农业转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创新,促使安康农业在新世纪保持旺盛活力,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一、安康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难点 (一)安康农业生产现状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九五”期间,全市粮食年均总产98.36万t,较“八五”年均94万t增长4.6%;油料“九五”年均总产3.53万t,较“八五”增长4.6%;“九五”末全市肉类总产达到8.79万t,较“八五”末的8.2万t增长7.2%;禽蛋产量达到0.79万t;蔬菜生产“九五”末总产达到25.6万t。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使粮、油、牧、菜等主要农产品的供应,告别了长期短缺的历史,呈现出丰年有余和相对过剩的状况,全市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我国农业有了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食物自给有余。目前,我国的农业已经呈现出由依靠政策向依靠科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趋势。我们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改革、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跃上新台阶。当今世界,农业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农业对科技的需求也空前巨大。我国要在人均0.067公顷的耕地上解决13亿人口的吃穿问题,  相似文献   

7.
旱作农业就是利用农业机械最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建立土壤水库,依靠天然降水的种植生产。这项技术是改变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又称之为“雨养农业”工程技术,它还包括各项种植方式的选择、土壤培肥、蓄水保墒,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以及旱作农业机械的栽培技术等综合措施相配套,来合理调节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  相似文献   

8.
结合宁夏农业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对解决水资源短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建设及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大力扶持推广以秋季覆膜、早春覆膜、全膜覆盖为主的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抗旱节水和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真正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调整的转变,由传统种植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抗旱节水之路,成效显著。在总结发展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完善“两个体系”,实现“三个提高”,进一步扩大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技术推广面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扬黄水延伸高效补灌农业和特色优势作物种植,有效增加旱作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等“十二五”宁夏旱作农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相似文献   

9.
农业龙头企业拥有较强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而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农业龙头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通过产学研、科技特派员等模式,把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新成果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去,依靠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技术支撑,实现企业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经营,从而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企业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化是就是把农业置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技术科学化,劳动手段机械化,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化,这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标志。搞不搞机械化,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强抗灾能力,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低、粮食生产低而不稳,农业徘徊不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工作,对改变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牧业后劲尤为重要。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的发展,依赖于农业机械化。“入世”后,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农业在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资金、科学技术等要素上处于劣势,无法跟发达国家相比。在这种形势下,要调整农业结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维化经营转变,要求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而提高粮食单产、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无公害农产品技术应用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长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有效解决“结构、品种、质量、效益”问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对于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研究,要继续围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挖掘作物高产潜力等技术进行攻关和技术集成,同时还要注意在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如果在农作物栽培管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将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安定区干部群众抗旱过程中进行流域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所采取的一系列主动抗旱经验与措施,提出了主动抗旱的工作思路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旱作农业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着眼于现实论述旱作农业耕作、管理技术,着重指出要加强抗旱耕作,用地养地相结合,并指出了加强抗旱栽培的技术措施,旨在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认真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搞好“两个根本转变”,把农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当前要着重抓好如下几项工作;(1)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巨大作用;(2)牢固确立科技进步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关键地位;(3)进行新的科技革命 ;(4)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5)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技术市场;(6)加快科技特别是农业科技向贫困地  相似文献   

16.
王斌  包小兰 《新农业》2022,(16):77-79
多年来,定西市安定区抢抓历史机遇,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和森林资源保护,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金华林、福州林、青岛林等东西部协作生态林援助项目,全区的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9.8%提高到2020年的17.98%,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53.6%提高到80.4%。尤其是“十三五”时期,安定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致力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生态优先,依靠科技支撑,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和流域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今后,要继续遵循“生态优先、科技支撑、绿色发展”的原则,推动安定区林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转变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小康建设进程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市场农业的重大举措,在安定区已显示出了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农业产业化要向纵深发展,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从发展现状看,当前.安定区农产品市场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多数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安定区干旱灾害演变入手 ,分析了干旱灾害发生的规律、成因、类型及时段 ,进而提出了农业抗旱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2005,(2):10
海勃湾区是乌海市委、政府所在地,总人口达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人,总辖地面积5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万亩。90%的耕地集中在沿黄河一带。海勃湾区农业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农业总量相对较小,是城乡居民“菜篮子”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集约型方向过渡,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特别是城郊农业的发展要与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海勃湾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城市郊区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依靠城乡市场,着力推进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持续不断地引进推…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中国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分化,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多元化;农业(涉农)企业成为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方式,从单纯推进科研院所转制,向明晰社会分工,构建全社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转变;农业科技服务对象、科技需求、成果转化方式多样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由主要依靠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向农民无偿推广,向有偿与无偿结合,社会(企业)与公益性机构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